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先用权的概念先用权,是指某项发明创造在申请人提出专利申请以前,任何人已经制造相同产品、使用相同方法或者已经做好制造、使用的必要准备,在该发明创造授予专利权后,仍有继续在原有的范围内制造或者使用该项发明创造的权利。即使后  相似文献   

2.
随着申请在先原则已成为国际 上一项通行原则,先用权已被大多数国家的专利立法所确认。如德国专利法第12条、英国1977年专利法第64条、日本特许法(专利法)第79条、瑞士联邦发明专利法第35条、瑞典专利法第4条均规定,先用权是限制专利权行使的一种例外情况,是一种可以与专利权相对抗的一项民事权利,先用权的行使不构成对专利权的侵犯。我国专利法第62条第3款规定“在专利申请日前已经制造相同产品、使用相同方法或者已经作好制造、使用的必要准备,并且仅在原有范围内继续制造、使用的,不视为侵犯专利权。”在先用权的成立条件上,我国及世界上…  相似文献   

3.
先用权“原有范围”解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专利法》第六十二条第三款规定:“在专利申请日前已经制造相同产品、使用相同方法或者已经作好制造、使用的必要准备,并且只在原有范围内继续制造、使用的”,不视为侵犯专利权。理论上称之为对专利权限制的先用权抗辩。先用权又称在先使用权,它不是一种可以单独存在的权利,而是一种在与专利权的相互关系中存在的。可对抗专利侵权指控的法定抗辩事由。实践中,相同的发明创造为多个主体分别作出或合法拥有的情况并不少见,若因其中一主体申请了专利而否定其他在申请日前已投入资金、劳动力实施或准备实施该发明创造的主体的经济利…  相似文献   

4.
我国先用权抗辩的适用范围较小,适用条件较多。尤其是《专利法》采用"相同产品、相同方法"的叙述使得先用权在等同侵权中的适用存在问题,即何为"相同产品、相同方法",当先用权的产品和专利权产品不属于"相同产品、相同方法"但属于"等同产品、等同方法"时,先用权是否成立存在问题。先用权只能在"原有范围内继续制造、使用",存在界定不清问题,即"原有范围"是否包括等同的范围。  相似文献   

5.
专利制度中先用权“原有范围”的界定-谈专利法第63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用权制度指有人在专利权人提出专利申请前,已制造了相同产品或使用了相同的方法,或者已做好了制造、使用的必要准备,即使专利权人获得专利,他仍可以在原有范围内继续制造或使用.  相似文献   

6.
我国2013年8月新通过的《商标法》第59条第3款规定了商标先用权规则,该规则首次在我国商标法中得到确立;新修改的商标法不仅认可了现阶段未注册商标存在的客观必然性,而且通过该规则的设立,较好地平衡了商标注册权人和在先使用的未注册商标人之间的利益。由于新法第59条第3款规定比较抽象,如何理解和适用商标先用权规则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认为,商标先用权是一种正当使用的行为,但在我国商标注册确权制度下,商标先用权的构成要满足相关要件,商标先用权的行使也会受到诸如使用范围等因素的限制,该条规定的先用权中的商标可延伸到其他商业标识。  相似文献   

7.
专利法第六十二条三款规定:“在专利申请日前已经制造相同产品、使用相同方法或者已经作好制造、使用的必要准备,并且仅在原有范围内继续制造、使用的。”不视为侵犯专利权,即不够成侵权。专利法上的这一规定,通常称为先使用权或先实施权。 先使用权的提起,一是当受到侵权警告时,由被警告人通过确实的证据,提出先使用权的抗辩;二是在专利侵权诉讼中,由被控侵权人依法主张自己是合法的先使用人,享有先使用权,并要求执法机关依法予以确认。  相似文献   

8.
先用权的权原来自于先用人的权利。先用权是为了维护专利申请制度的正常运转与保护专利权人的利益而对先用人的权利进行限制的结果。先用权的权利性质不应因为其效力受到限制而改变。先用权是一项独立的建基于自然法基础上的实体权利。从伦理上看,先用权比专利权更具有道德上的正当性。又考虑到先用人在专利侵权诉讼中所承担的较重的举证责任,对先用权的成立条件不应过于严格。先用权的先用行为应当包括实施专利的所有行为类型。限制先用权效力的原有范围应解释为原有的行为类型与原有的技术范围。  相似文献   

9.
对于先用权抗辩中"相同产品"的把握不能脱离产品的技术特征这一根本要素,应当从技术特征是否相同来认定是否构成"相同产品"。只要该被控侵权产品与在专利申请日前制造、销售的其他被控侵权产品的技术特征没有实质差别,存在的这种差别仍然没有超出专利权利要求限定的范围,就应当认定为"相同产品"。  相似文献   

10.
中国<专利法>的第二次修改及其相继公布的司法解释进一步强化了中国<专利法>的效力,削弱了抗辩权方被对方行使权利时,以事实状态作为依据主张抗辩权的立场.中国<专利法>第二次修改中最为突出的是临时处分制度的增设和对先用权的要件、法律效力予以的司法解释.中国的临时禁令制度为在申请方提出申请后48小时内法院即下裁定,不给被申请人主张、立证的机会.由于被申请人突然被认定为侵犯专利权,可能被迫停止生产.因此被申请人最有效的应对方法是事先提出"不侵犯专利权的确认请求",取得胜诉判决.这种裁判形式最近已得到了中国最高人民法院的认可.在中国有关先用权的成立要件是严格的,而且其效力也是有限的,中国的先用权不能以"已准备实施"而成立,必须以"已做好准备"才能成立.先用权的范围按照法院的解释是指专利发明人提出专利申请时,先用权一方的生产量或生产能力.由于中国的先用权与日本有较大差异,因此必须认识到以先用权为依据在中国进行实施行为的危险性.对于新技术必须尽可能通过申请专利获得保护.  相似文献   

11.
专利先用权是一种独立存在的权利,其性质上虽非抗辩权,但却可以作为专利侵权的抗辩。对专利先用权的"原有范围",建议限定在原有的产业领域,实施人数量不得增加,不得把享有先用权的技术进行抵押、入股和投资,不得参照专利从属权利要求改进先用技术,但是先用权人的实施行为并不仅限于原有的实施方式,且可以在一定范围内改进自己的技术。  相似文献   

12.
先用权制度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先用权制度不仅可以平衡先发明人和先申请人之间的利益关系,而且能够避免社会资源的浪费.我国目前在先用权制度方面存在判断标准模糊和适用范围过于狭窄等问题,导致其难以有效地发挥制度功能.为此,有必要对先用权制度中的"必要准备"、"原有范围"等要件作出科学、明确的界定,使先用权抗辩的举证责任更趋于合理化.  相似文献   

13.
将"海宝"造型用作立体商品形状,既是对平面美术作品的复制,也是对平面商标的立体化使用。该行为一方面要受著作权人复制权的规制,一方面需判断是否落入商标权保护的范围。对此需考察使用平面商标的该商品形状是否具有非功能性和显著性的特征,符合上述要件,方可认为该立体化使用属于商标使用行为,应受商标权人控制。但这种使用并非对相同商标的使用,故"假冒海宝"的行为构成侵犯著作权罪,不构成假冒注册商标罪。  相似文献   

14.
专利先用权是在单一性原则和先申请原则的情况下,为弥补先申请制的不足,权衡多方利益而产生的.它是与专利权并存的一种独立权利,在对专利权限制同时,平衡了先用权人、专利权人、公共利益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在全面阐述我国专利先用权制度现状的情况下,试图提出完善构想,也为我国《专利法》和《专利法实施细则》的修改提出一些意见.  相似文献   

15.
先用权是专利法和商业秘密法的交叉点,它承载着三重相竞争的利益:先用权人继续实施发明的利益、专利权人获得有限的排他权以收回科研投入成本和获取利润的利益、传播发明和鼓励创新的公共利益。我国专利法应当对先用权获取要件、先用权范围和先用权的转让等规定进行修改,以实现这三种利益的平衡以体现法律的公平效率理念。  相似文献   

16.
在商标法第三次修改之际,再论商标先用权具有重要意义.商标先用权的概念和性质需要重新界定,先用权的构成要件中强调在先使用人的在先连续使用一定期限,商标需要是有一定的影响力和驰名商标,但是不需要考察使用人是否善意,在行使方式上强调有义务附加必要的标注与注册商标相区别,不能转让和许可.  相似文献   

17.
李华  何艳珍  孙广丽 《河北法学》2004,22(6):157-160
在我国专利法中,仅对外观设计专利,在第23条规定了授予专利权的外观设计不得与他人在先取得的合法权利相冲突,而对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没有做出明确规定。这是否意味着对于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不存在在先权原则制约?如果对此两类专利不存在在先权制约,如何理解适用专利法第63条第2款规定的,在专利申请日前已经制造相同产品、使用相同方法或者已经做好制造、使用的必要准备,并且仅在原有的范围内继续制造、使用的不视为侵犯专利权?不视为侵权的行为属于对专利权的合理使用还是专利权的取得不得损害他人在先权利?不解决上述问题,就无法分清实践中专利技术的在先使用和专利侵权的界限,由此可能导致截然不同的法律后果。以程序法的视角和保护知识产权国际公约协定确立的基本原则为背景,从明确保护专利技术的在先使用权、专利技术在先使用权抗辩专利权的法律适用、专利技术在先使用权的效力地位及保护途径三个方面来探讨解决上述问题。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专利法中 ,仅对外观设计专利 ,第二十三条规定明确了授予专利权的外观设计不得与他人在先取得的合法权利相冲突 ,而对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没有做出明确规定。这是否意味着对于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不存在在先权原则制约 ?如果对此两类专利不存在在先权制约 ,如何理解适用专利法第六十三条第二款规定的 ,在专利申请日前已经制造相同产品、使用相同方法或者已经做好制造、使用的必要准备 ,并且仅在原有的范围内继续制造、使用的不视为侵犯专利权 ?不视为侵权的行为属于对专利权的合理使用还是专利权的取得不得损害他人在先权利 ?不解决上述问题 ,就无法分清实践中专利技术的在先使用和专利侵权的界限 ,由此可能导致截然不同的法律后果。本文作者以程序法的视角和保护知识产权国际公约协定确立的基本原则为背景 ,从明确保护专利技术的在先使用权、专利技术在先使用权抗辩专利权的法律适用、专利技术在先使用权的效力地位及保护途径三个方面来探讨解决上述问题。  相似文献   

19.
商标先用权制度是商标法为克服登记注册制度的缺陷,弥补申请在先原则的不足而设计的一种补救措施,其目的在于平衡商标注册人和在先使用人的利益。商标先用权设立的意义在于保护在先使用人因对在先商标的持续使用而赢得的商誉,不至于因注册商标的出现而使其商誉归于无效。因而在奉行  相似文献   

20.
关于先用权“原有范围”的再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关于先用权“原有范围”的再思考●陈子龙随着专利申请程序中申请在先原则成为国际上一项通行的原则,先用权已被大多数国家的专利立法所确认,如德国、英国、日本、瑞士联邦、瑞典的专利法均规定,先用权是限制专利权行使的一种例外情况,是可以与专利权相对抗的一项民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