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探讨间位芳纶/蜜胺纤维/有机导电纤维50/48/2 18.5tex双股纱的生产工艺措施。通过原料预处理初步改善纤维混和均匀度和可纺性;在保证棉卷含水率的前提下,优选梳理针布、优化梳棉工艺参数;保证并条通道光洁,调整好粗纱的握持力;通过细纱捻度的优化试验、钢领钢丝圈的选配和合理的热定形工艺,成功纺制出间位芳纶/蜜胺纤维/有机导电纤维50/48/2 18.5tex双股纱。认为:蜜胺纤维混纺纱可以满足阻燃防护服纱线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2.
探讨共聚型对位芳纶/间位芳纶/聚丙烯腈预氧化纤维/不锈钢纤维38/30/30/2 12.5tex集聚纱的生产要点。针对原料特点和成纱质量要求,对设备和纺纱工艺进行优化配置,采用多道条混的方法确保多组分纤维充分混和及不锈钢纤维精确的小比例含量,保证纱线的防静电效果;采用蒸汽定捻措施,严格控制车间温湿度,纺制的集聚纱主要质量指标符合用户要求。认为:该纱线制成的面料可在易燃易爆行业的防护服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3.
为解决高强芳纶短纤纱线及织物开发的难题,以高强对位芳纶短纤为主要原料,对比清梳联梳理、清梳联梳理后成条仪梳理、直接成条仪梳理3种不同梳理方式及梳理工艺对纤维成纱性能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试纺完成高强芳纶纤维/导电纤维98/2混纺环锭纱线的纺纱工艺流程设计,得到能用于织造高性能防护服的纱线。结果表明:梳理工序是决定芳纶纱线质量的关键步骤;相较传统棉型清梳联装置,转杯成条仪梳理有助于减少棉结,提高纤维伸直平行度,使纤维得到更加充分地梳理,且操作简单,流程可控,对原料要求低、浪费小,更适合高性能纤维纱线的试纺和研发。  相似文献   

4.
研究特警战训服面料纺纱工艺。利用芳纶、阻燃粘胶、有机导电纤维纺制多组分混纺纱。在原料选配和使用、纺纱工艺、温湿度控制等方面采取一系列技术措施,最终在棉型纺纱设备上成功开发出以中长芳纶1313色纤为主体的多组分混纺纱,纱线的外观质量和内在物理指标均达到了较好的水平,满足了特警战训服面料用纱的技术要求。认为,应合理选用纤维原料、纤维配色技术和色纺工艺、芳纶原料预处理和复合混并方式,合理设置各工序关键工艺参数及采取必要的技术措施,抓好这几个关键环节,能够纺制出质量满足要求的特警战训服面料用纱。  相似文献   

5.
含芳纶系列阻燃防静电织物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使高性能纤维芳纶分别与3种阻燃纤维混纺,并与导电纤维交织形成特定织物,对织物采用特殊染料和工艺进行染色整理.结果表明,所试制的三种织物的阻燃性能、防静电性能、强度及色牢度分别达到了消防员防护服面料、一般阻燃防护服面料和装饰用布等不同层次的要求,从而有望在相关领域获得应用.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铜氨纤维的特点,并阐述了由铜氨长丝与功能性涤纶长丝复合而成的Paircool®纱线生产具有清凉舒适感的针织面料的生产工艺。并指出生产中的注意事项,包括织造工序中应注意不能混批使用纱线、严格控制进纱张力、合理配置纱线、开幅后打卷存放;染整工序中应注意抖开坯布时不能挤压、面料所经过的设备的边缘部位要光滑、染色时控制好工艺参数等。  相似文献   

7.
聚酰亚胺纤维是一种耐高温、热稳定性好、阻燃的高性能纤维,因其良好的热学性能及可纺性能,可用于制作灭火防护服外层面料。根据灭火防护服行业标准GA10—2014《消防员灭火防护服》对外层面料的性能要求,以轶纶95聚酰亚胺纤维纱线为原料,开发面密度为(200±10)g/m2、拉伸断裂强力不低于650 N、撕裂强力不低于100 N的灭火防护服外层面料。结果表明,轶纶95聚酰亚胺纤维灭火防护服外层面料的热学和力学性能可基本满足标准要求,仅撕裂性能尚无法完全满足标准要求,需要进行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为了提高聚酰亚胺/间位芳纶混纺纱的阻燃、耐高温及物理机械性能,采用两步法,通过反向加捻制备以聚酰亚胺短纤纱线为芯纱、以间位芳纶为包覆纱的包芯纱。将包芯纱制成面密度为210 g/m2的右斜纹织物,通过和同规格的聚酰亚胺/间位芳纶均匀混纺纱线制备的织物进行比较发现:包芯纱制备的面料具有更小的损毁长度、更好的高温尺寸稳定性以及更大的撕破强力和断裂强力;当芯纱质量低于30%时,聚酰亚胺芯纱能够被很好包裹,不会显露在外,规避了聚酰亚胺难以染色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探讨芳纶1313/芳纶1414/导电纤维93/5/2 18.5tex×2混纺股线的生产技术要点。通过适当的原料预处理,优化清梳工艺,并条采用头道偏大、末道偏小的后区牵伸倍数,优选粗纱捻系数和粗纱卷绕密度,合理配置细纱牵伸工艺、钢领和钢丝圈,电子清纱参数设定适当收严,选择适中的捻比并加湿定捻,成功纺制出满足后续织造要求的18.5tex×2混纺股线。认为:纺制芳纶混纺股线需以提高可纺性、减少纱疵为出发点,各工序应单独隔离控制温湿度,合理配置工艺参数和加强设备管理,以获得较好的纺纱效果。  相似文献   

10.
摩擦纺抗静电防护服用纱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摩擦纺纱将导电纤维分别置于纱线的表面、中心或均匀分布在纱的横截面中纺成纱线,并织成防护服面料。结果表明,导电纤维置于纱线表面的导电效果最好;导电纤维的含量越大,织物的导电性能越好。如果导电纤维含量达到3.6%时,防护服织物经纬向的表面比电阻可以达到2.0×103Ω,具有理想的抗静电效果。  相似文献   

11.
根据GA10—2014《消防员灭火防护服》行业标准对灭火防护服外层面料的性能要求,采用同一规格的NomexⅢA纱线设计织造了满足标准的15种不同织物结构参数的芳纶织物,通过垂直燃烧法测定其阻燃性能,并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探究各织物结构参数对NomexⅢA芳纶织物阻燃性能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覆盖系数对NomexⅢA织物阻燃性能影响最显著;其次为厚度、单位面积质量;再是单位体积质量;织物组织对织物阻燃性能影响最小。15种织物中,织物组织为2/1斜纹、经密为320根/10cm、纬密为280根/10cm,厚度为0.520 mm,单位面积质量为207g/m~2,单位体积质量为0.398g/cm~3,覆盖系数为90.6%的织物阻燃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12.
在小样研发设备上试制桃花纤维/希赛尔/棉3组分混纺面料。探究各个工序的工艺参数及关键技术,确定混纺纱生产工艺和机织面料的织造工艺,并测试面料成品的性能指标。所开发纱线的各项性能指标可以满足加工需求;面料选用3组分混纺纱,配合缎纹组织,得到性能优良的面料。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发新型阻燃防护服用面料,利用玄武岩纤维质轻、防火、隔热、美观等功能特性,将阻燃棉纤维、阻燃粘胶纤维和玄武岩纤维以60/20/20的比例混纺生产50 tex纱,采用蜂巢组织设计一种混纺阻燃面料;介绍整经、浆纱、穿经和织造工艺参数以及织物上机图,分析织物的阻燃及服用性能指标。实践表明:阻燃棉/阻燃粘胶/玄武岩纤维60/20/20混纺纱的强力、毛羽及条干均匀度指标均满足后工序喷气织机织造要求,其织物布面风格细腻、具有良好的阻燃、隔热功能,是具有优异舒适性和高强度的防护服用面料,推广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4.
阐述高强度间位芳纶的制备及产品力学性能特点。通过优化聚合反应釜径高比,改进搅拌设备,在聚合过程中添加一定量的改性剂,制备了一种高强度间位芳纶,对其表面形态和系列制品的力学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新工艺制备出的间位芳纶表面致密,纤维内部分子取向性增强,断裂强度达到4.7 cN/dtex以上,断裂伸长率不低于30%,其纱线和面料力学性能较同规格的常规间位芳纶纱线和面料有明显提升。认为:高强度间位芳纶的制备需要从多方面进行改进才能达到理想效果。  相似文献   

15.
有机导电短纤维混纺纱的导电和抗静电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研究有机导电短纤维对面料抗静电性能的影响,用不同纺纱方法将不同比例的有机导电短纤维分别与涤纶和棉混纺,并对其面料的导电性能进行研究和评价。结果发现:在导电纤维含量相同的情况下,环锭纱的导电性能好于转杯纱;有机导电纤维的含量为4%左右时,面料的比表面积电阻降低到107~109 Ω/cm2之间,可以满足抗静电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含量不仅增加成本,而且对面料的服用性能会有影响,对抗静电性能没有实际意义;小比例有机导电纤维对混纺纱线的强力和断裂伸长等物理指标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6.
低比例有机导电纤维混纺纱的开发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探讨涤纶精梳棉有机导电纤维混纺纱的纺纱工艺。根据有机导电纤维的性能特点及成纱质量要求,采用两步混和,在各工序采取合理的技术措施,优选工艺参数。清棉精细开松、充分混和;梳棉多梳少落,速度适宜;并条多道并合;粗纱采用小张力;细纱合理配置器材;络筒选用光电式电子清纱器并合理设定清纱参数。最终成功开发出质量稳定、满足用户要求且具有功能性的涤纶精梳棉有机导电纤维混纺纱。  相似文献   

17.
竹浆纤维/不锈钢纤维防辐射面料的开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竹浆纤维/不锈钢纤维混纺防辐射面料的设计,为达到较好的防辐射效果,合理选择了不锈钢纤维与竹浆纤维的配比、经纬纱的配置和织物组织.对络筒、整经、浆纱、织造等各工序工艺配置进行了优化.通过优选浆料配方、合理配置上浆工艺,增加了纱线的成膜性;织造工序采取"小张力、早开口、中开口量、高后梁、中车速"的工艺原则,通过采取相关的技术措施以及对经纱断头自停装置的合理改造,减少了边撑疵,解决了由于不锈钢纤维的落棉造成的织机误停车,保证了织造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8.
从纤维原料入手,探讨实现涤棉混纺四面弹低温短流程连续生产的工艺。以原液着色涤纶纤维代替普通涤纶与棉混纺纤维,从纺纱工序、织造工序以及染整等工艺入手,生产过程中严格控制各工艺参数,开发高品质四面弹面料。纺纱工序得高质量的弹力包芯纱;织造工序适当增加纱线张力,采用较大的上浆率和适合的浆槽温度;上机织造时,保证布面平整、幅宽一致。染整加工过程采用连续长车轧染,大大提高生产效率,开发出性能优异的四面弹机织面料。  相似文献   

19.
根据客户提供的参考试样以及风格要求,设计电脑大提花摇粒绒面料介绍了生产工艺流程通过分析参考面料的纱线线密度和纱线质量.确定底纱选用11.1 tex/36 f涤纶低弹丝,毛圈纱选用11.1tex/144 f涤纶低弹丝;通过分析客户要求,从设备类型、筒径、机号、沉降片、路数等方面考虑,最终选择生产设备为典洋TY-TEFJ型正包电脑提花毛巾织机.阐述了织造以及染整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介绍了染整工艺,包括染色、烘干、刷毛、背刷等.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棉/木浆纤维/羊绒/绢丝柔洁混色纺纱线的成纱结构、性能指标和功能特点,并根据所开发衬衫面料的规格要求,有针对性的制定了织造及后整理工艺路线。采用清洁化生产技术优化了各工序的工艺参数,实现了面料生产的高效率和高品质,为高附加值衬衫产品的开发提供了一种功能性高档面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