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孔子所创立的儒家学说,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的思想文化,其学说的观念深入国人的骨髓。而其思想的核心"仁"更是在中国文化的各个方面都有体现。在翻阅孔子以及《论语》问世之前的古籍时,发现在这之前已经有人提到"仁"这一思想,只是未成系统,也没有成为思想的核心。孔子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将其发扬完善并发展成为一个学派的核心思想,从而影响了世世代代的中国人。  相似文献   

2.
自18世纪,俄罗斯上层社会受到西欧中国学热潮的影响,对中华文明"一见倾心",对孔子、老子的学说更是仰慕不已。《论语》共20篇,其中包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负载词"仁""义""礼""信"等,其重要性可见一斑,而这些文化负载词也就成了整部《论语》翻译的点睛之笔。选择古今中外翻译家的经典译文,从耳熟能详、集中表达孔子思想的语句入手,对比分析文化负载词的翻译。  相似文献   

3.
《论语》讲仁讲礼。仁爱之心人皆有之,仁本来是自己内在的品德,只要你去发挥它,爱人的精神就会表现出来。孔子这一强调人的自觉性的思想对中国社会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常征 《现代交际》2014,(4):84-84
《论语》是收录孔子和其言行的一本书,共有一万两千多字,分为二十篇。虽然《论语》字数并不多,但是通过短短的一万两千多字,将孔子的思想完整地表达了出来。对于我们来说,孔子的智慧深度是我们无法探及的。作为我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之一,孔子的思想是留给我们的巨大智慧宝库,通过研究孔子言论和思想,能够给我们的生活和学习带来很多的积极影响。本文将就孔子智慧对现今社会的作用和意义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5.
连日来,位于江苏省如皋市常青镇草张庄村的一座孔子语录园吸引了众多游客,其园主人张济民说:“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追记孔子言行的语录体著作。我建孔子语录园就是要传承孔子思想,宣传孔子文化,倡导‘仁“礼’,为构建和谐社会尽点微薄之力!”  相似文献   

6.
孔子之学是"君子之学",孔子的人格理想是"君子"。《论语》中从开篇到结尾每一章都有关于"君子"的论述,那么,"君子"的内涵到底包括哪些呢?孔子在不同的场合有不同的表述。本文将从孔子的"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论语·述而》)四个方面对君子之道进行阐述。孔子关于君子之道的思想已经过去了几千年,但是它对于塑造现代新型的"君子"仍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有很多的思想家、作家,而孔子是受到评论最多的,也是受到西方思想家和作家所研究最多的。在孔子的著作里,《论语》是最能体现和集中孔子思想的。这样,《论语》就成为了国内外翻译与诠释最多的典籍之一。对于《论语》的各种英语译本就达到了二十种以上。我们所能够看到的资料基本上是海外译本和国内译本的比较。本文是对三个译本在翻译上的具体的差异的比较,并探讨对于译本所产生的误译和误读。  相似文献   

8.
“礼”在《论语》中被提到非常高的高度。孔子甚至用“礼”来给“仁”下定义。孔子把“礼”当作“为仁”的前提,克己复礼成了“为仁” “归仁”的标志。人们的一切视听言动都要建立在“礼”的基础上,并以“礼”为准则。  相似文献   

9.
党继玉 《现代妇女》2014,(11):446-447
孔子作为传统儒家文化的创始人,对于整个东方文化的发展有着巨大而深刻的影响。在孔子的思想文化体系中,他的伦理思想更为深刻的影响着人类伦理文化历史发展进程,本文将以《论语》为研究文本,重点研究孔子伦理思想的核心及伦理思想的本体论问题,从而找到孔子伦理思想的本源性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论语》是中国传统文化桂冠上的一颗眩目的明珠。它记载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后来成为儒家的最高经典。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具权威性的文献典籍。《论语》篇幅不大。但内容宏富充实。且言简意赅。它所包含的思想。潜移默化地渗透到了中国人的血液之中。国粹栏目从2004年起摘编《论语》的内容。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1.
孔子思想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随着中国在世界上的重要性不断加强,也逐渐受到了西方学者的关注,然而对孔子思想,尤其是对《论语》的研究,早在15到16世纪就已经开始了。传教士作为文化传输的重要载体,在孔子思想传入欧洲并且被研究的过程中起到了功不可没的核心作用。他们中的代表人物如利玛窦、殷铎泽等都选择孔子思想作为研究中国文化的切入点,因此研究孔子思想在欧洲的传播过程对中欧文化交流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朱兴艳 《职业》2011,(23):69-70
孔子在教育实践中始终主张把道德教育放在首位,提出"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论语·学而》),并把培养人格完善的君子作为教育目标,这与现代人本主义教育追求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是一致的。作为国民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中等职业教育在培养学生具有从事某种具体工作专业技能的同时,要为学生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使之成为具有健全人格的全面发展的人。孔子在他一生的德育实践中提出的一系列德育方法,对于今天的中职教育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天问子 《老年人》2008,(8):38-39
《中庸》原来是《礼记》中的一篇,南宋前从未单独刊印过。一般认为,它出于孔子的孙子子思(前483-前402)之手。自唐代韩愈、李翱维护道统而推崇《中庸》(与《大学》),至北宋二程(程颐、程颢)百般褒奖宣扬,再到南宋朱熹继承二程思想,便把《中庸》从《礼记》中抽出来,与《论语》、《孟子》、《大学》并列,成为《四书》之一。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代虽然没有如今所说的政治学,但在政治方面的思想却是十分丰富的。孔子在《论语》中提出了仁爱的价值观体系,而德政思想是仁爱价值观在政治方面的具体表现。德政思想也反映了孔子在政治方面的主张与政治理想。在《为政篇》的第一章,孔子提出了"为政以德"。以孔子的视角来看,"为政以德"不仅是孔子在政治方面的实现途径,还是孔子在政治方面追求的最终的效果。德政文化对于我们现代的社会主义社会仍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程鹏翔 《职业》2013,(19):68-68
颜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孔子曾经连连称赞说:"贤哉,回也!贤哉,回也",逢人便夸颜回好学、有德行,短短一万多字的《论语》中,记载孔子夸赞颜回的,就有十几处之多。那么,孔子和颜回之间,会不会也有误会和嫌隙呢?从一个故事可以看出窥见一斑。  相似文献   

16.
《论语》中出现最多、谈论最多的就是君子,孔子一直关注着君子人格的问题,君子人格是他理想的人格标准。在《论语》中,小人与君子相对,孔子处处推崇君子人格,其君子人格观在今天对我们为人处世和修身养性仍有深刻的现实教育意义。  相似文献   

17.
我国是有五千多年灿烂文明的古国,自古以来对教育十分重视,孔子在《论语》中多次强调,教育要注重思想教育. 一、素质教育的内涵 技工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一个类型,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是技工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孔子《论语》"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的深入思考,体会儒家特有的人文情怀,以感悟和汲取的方式承接前代优良的思想,结合自身的想法提出了自己的一点浅见。  相似文献   

19.
傑理 《老年世界》2014,(15):46-46
儒家历代代表人物。孔子,公元前551年(周灵王二十一年)生。提倡仁、义、礼等价值,挺立道德主体,开创了儒家学派。弟子记其言行,杂以己言,战国初年成《论语》一书。公元前479年卒。颜回,公元前521年(鲁昭公二十九年)生。他十四岁即拜孔子为师,此后终生师事之。在孔门诸弟子中,孔子对他称赞最多,不仅赞其“好学”,而且还以“仁人”相许。公元前481年卒。  相似文献   

20.
梁正科 《现代妇女》2014,(4):303-304
儒家文明以"仁"是人的人性的本质特征,其核心内涵是爱人,"仁者,爱人"。"仁"是儒家传统的道德精华,也是孔子伦理道德体系的最高原则,"仁"作为礼的内在精神,使礼具有爱人的人道主义的意蕴,使礼的各种关系能保持一种理想的、宽容的、关怀的、和谐的张力,同时仁也在道德人格和文化素养的培养上,具有核心地位。孔子仁爱思想内涵丰富,基本内涵包括爱人、孝、悌、忠、恕、恭、宽、信、敏、惠、礼等。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孔子的"仁爱"思想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