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总结原发性大肝癌射频消融后的治疗结局和经验。方法 2006年1月至2011年6月,我院共对64例失去手术机会的原发性大肝癌患者实施了超声引导下的经皮射频消融。肿瘤最大直径5~8.4cm,平均直径(5.7±0.62)cm。并对其临床资料、随访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射频消融后肿瘤完全坏死率为70%,随访1~62个月,中位生存期为15个月,1、3、5年生存率分别为59.5%、32.3%、6.3%。结论对于不可切除的原发性大肝癌,射频消融是较有效的局部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评估超声造影在肝恶性肿瘤射频消融治疗疗效评定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肝癌住院患者74例,RFA治疗前1周内行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检查,治疗后1个月行超声造影和DSA检查,以DSA结果为标准,评估RFA治疗后超声造影发现残余病灶的灵敏度、特异度。结果RFA治疗前超声造影显示病灶强化82个;RFA治疗后1个月超声造影示病灶无增强73个,部分强化9个;DSA示肿瘤无强化71个,不规则强化11个,超声造影判定肿瘤残留的灵敏度为81.82%(9/11),特异度为100.00%(9/9),诊断符合率为97.44%(76/78)。结论超声造影可以作为原发性肝癌射频消融治疗疗效评估的可靠方法,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CT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RFA)治疗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60例肝癌患者行CT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共73处病灶,肿瘤大小1.4~7.0 cm,平均4.2 cm,术后1个月行增强CT、甲胎蛋白(AFP)检测,以评价射频消融的治疗效果.结果 60例患者中45例病灶完全坏死,内部及边缘无明显强化;50例术前AFP升高的原发性肝癌患者39例AFP下降.并发症中2例顽固性呃逆,1例肝脓肿,3例出现表皮烫伤,2例肝内出血.结论 CT导引下射频消融治疗肝癌具有安全、微创的特点,可达到类似外科手术切除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手术治疗和超声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治疗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78例肝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手术组和射频消融组各39例,手术组患者常规进行开腹手术治疗,射频消融组患者使用超声引导经皮射频消融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所有患者经治疗后均进行随访,手术组1、2、3年生存率与射频消融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中央型、≤3cm肝癌患者1、2、3年生存率比较:射频消融组明显高于手术组(x2 =4.819、4.815、4.919,均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治疗中央型、≤3 cm肝癌患者的疗效明显,近期疗效优于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5.
我院从 2 0 0 0年 6月至 2 0 0 1年 2月采用 B超引导下多电极射频治疗肝癌 2 0例 ,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2 0例 ,男性 19例 ,女性 1例 ;年龄 47~ 76岁 ,平均年龄 5 6 .8岁。有乙肝病史 11例 ,HBs Ag阳性 12例 ,AFP升高 9例。全组术前均经 B超或 MRI检查诊断为肝癌或术中病理证实。原发性肝癌 14例 ,其中 11例为术后复发者 ,转移性肝癌 6例。肿瘤大小平均 3.2± 1.7cm,最大 10 cm,最小0 .8cm,数目 1~ 3个不等。术前行过介入治疗或无水酒精注射11例。1.2 治疗方法 :术前禁食 6小时 ,取平卧位 ,B超穿刺探头探测肝癌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射频消融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011年8月-2012年7月我院完成的18例原发性肝癌病例行腹腔镜下射频消融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8例病例均在腹腔镜下顺利完成射频消融治疗,平均手术时间80(50-120)min,术中出血量2-10ml,术后均恢复顺利,无术后并发症.术后1个月16例病例肿瘤已完全坏死,2例肿瘤较大者有少量残存病灶.全组病例随访2-13个月,均生活质量满意,无死亡病例.结论 腹腔镜下射频消融治疗原发肝癌具有备安全、微创、疗效确切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肝癌射频消融治疗与索拉菲尼对肝癌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26例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有12名患者行射频消融治疗后因经济等其他原因未服用索拉菲尼,8名患者在发现有原发性肝癌后同时行射频治和口服索拉菲尼治疗,比较单行射频消融术与射频消融术联合索拉菲尼两组患者平均射频间隔时间。另有6名患者在服用索拉菲尼前有过射频消融治疗,以开始服用索拉菲尼为界,比较服用前和服用后射频治疗的平均间隔时间。结果射频消融后同时服用索拉菲尼组患者行射频消融的平均间隔时间(5.23±1.21)月/次长于射频消融后未服用索拉菲尼组(3.90±1.321)月/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8,P=0.013);服用索拉菲尼后行射频消融治疗的平均射频间隔时间,长于服用索拉菲尼前的间隔时间。(t=3.247,P=0.023)。结论对于接受射频消融治疗的肝癌患者,联合服用索拉菲尼后可以有效抑制肿瘤的生长,延长射频消融治疗的间隔。  相似文献   

8.
冷循环射频消融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中晚期肝癌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评价射频消融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中、晚期肝癌的临床效果。方法2002年3月~2004年11月,选择126例无法施行根治性手术治疗的中晚期肝癌进入观察。115例首先行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治疗,1~2周后在超声引导下行射频消融(RFA)治疗,定期检查彩超或CT及AFP,根据情况决定是否重复治疗;11例先行RFA治疗,在1~2周后完成TACE治疗。结果所有患者均先后完成了TACE和RFA治疗,121例得到随访,失访5例,生存时间4~25个月,平均(8±3.1)个月。无死亡或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射频消融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是治疗中晚期肝癌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联合经导管肝动脉栓塞化疗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11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和治疗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单一的肝动脉栓塞化疗治疗,治疗组患者给予射频消融联合经导管肝动脉栓塞化疗治疗,对两组治疗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两组经过治疗在肿瘤坏死率、局部肿瘤复发率以及治疗后患者生存率方面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射频消融联合经导管肝动脉栓塞化疗治疗原发性肝癌取得的临床疗效显著,使用的范围广,成为了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一种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原发性肝癌经皮肝穿刺新型射频治疗的疗效.方法 在B超引导下,将射频电极针经皮穿刺入肝肿瘤内,对其进行原位毁损消融.结果 31例患者共40个病灶中:直径≤3 cm 的29个瘤体,27个完全毁损,热毁损率为93.1%;直径为3~5 cm 的11个瘤体中9个瘤体获得完全毁损,热毁损率为81.8%.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6、12个月无瘤生存率分别为78%、56.2%;术后6、12、18 个月生存率分别为100%,97.4%,93.1%.结论 经皮肝穿刺射频消融术对于原发性肝癌疗效可靠,是一种安全、有效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手术切除与经皮射频消融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差异。方法将11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手术组与消融术组各59例。观察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1年内的肿瘤复发率,不良反应率。结果2组肿瘤直径≤3cm和3~5cm复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5.8%(27/59)高于消融术组患者的27.1%(16/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射频消融治疗原发性肝癌1年内的复发率与手术切除法相近,但经皮消融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手术切除,因此经皮射频消融术可作为原发性肝癌治疗的首先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术治疗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8年7月我院收治的肝癌患者共72例作为研究对象,接受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术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7 d的ALT和AST变化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前予患者肌肉注射哌替啶50 mg,患者取仰卧位,首先使用超声仪对肝部进行扫描,确定穿刺部位、穿刺点数以及癌肿周围血管的分布情况,将穿刺表面及周围皮肤进行消毒后,予1%的利多卡因5~10 mL做局部浸润麻醉。在超声仪引导下启动射频消融治疗仪,使射频消融仪的探针能够准确刺入癌肿的中心位置进行射频消融治疗。对于直径≤3 cm的病灶进行单点消融,对直径> 3 cm的进行多点消融,使癌肿大部分或全部凝固。术后给予保肝药物。结果治疗后7 d ALT、AST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发热、腹水、腹痛、黄疸、恶心呕吐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结论肝癌的发生与乙肝病毒感染及酗酒等因素有关,我国最常见的致病原因为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后肝癌。目前临床上首选的治疗方法为手术切除肿瘤,但由于患者病灶所处位置、分布情况以及患者自身状态等客观原因的限制,为手术提供了很大的阻碍。而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术的出现和应用,从一定程度上克服了这些难题,逐渐得到了临床工作者的认可。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术治疗肝癌疗效较好且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经皮肝穿刺重复射频消融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按单次射频消融及重复射频消融的方法分为2组,观察每组肿瘤完全消融率、肿瘤复发率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2组均未发生出血、胆漏等严重的不良反应,单次射频消融组肿瘤的完全消融率为62.5%,重复射频消融组为87.5%,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次射频消融组肿瘤的复发率为20.0%,重复射频消融组为4.2%,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复射频消融可有效提高原发性肝癌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声诺维超声造影检查配合经皮射频消融(RFA)治疗与手术切除治疗对于原发性小肝癌的疗效。方法经病理、甲胎蛋白(AFP)或影像学证实的原发性小肝癌患者95例分为两组:A组54例,采用常规手术切除治疗;B组41例,采用声诺维超声造影检查配合RFA治疗。评估并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A组患者术后完全切除率98.1%,1、2和3年肝癌再发率为22.2%、42.6%和59.3%,1、2和3年的生存率为90.7%、77.8%和63.0%;B组术后完全消融率92.7%,1、2和3年肝癌再发率17.1%、43.9%和61.0%,1、2和3年的生存率为87.8%、75.6%和65.9%;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原发性小肝癌,声诺维超声造影配合RFA治疗与传统手术切除治疗效果相当。射频消融治疗具有术后恢复快、并发症轻且少等特点,更体现了其微创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射频消融与手术治疗小肝癌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探讨原发性小肝癌手术切除治疗与射频消融治疗的疗效.方法 将60例原发性小肝癌患者分为两组,每组30例.A组采用射频消融治疗;B组采用手术切除.术后均行常规化疗.比较两组术后5年肝癌复发率和生存率.结果 A组患者5年肝癌复发率为13.3%、5年生存率为93.3%;B组患者5年肝癌复发率为16.7%、5年生存率为90.0%.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早期诊断的原发性小肝癌,局部射频消融治疗术与手术切除治疗效果相当;但局部射频消融治疗创伤小,是治疗早期原发性小肝癌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大功率微波消融与射频消融联合动脉化疗栓塞(TACE)介入治疗中大肝癌的疗效及安全性进行对比.方法 选择2011年7月-2013年7月收治的原发性肝癌114例,按治疗方法分为微波联合组59例(74个病灶)和射频联合组55例(68个病灶).微波联合组采用微波消融联合TACE治疗,射频联合组采用射频消融联合TACE治疗,观察两组消融效果、复发率、近期疗效和生存率,记录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随访2年,两组失访率分别为8.47%、9.09%.微波联合组治疗后直径5~10 cm肿瘤完全坏死率和消融1次总完全坏死率、控制率、生存率均高于射频联合组,复发率低于射频联合组(P<0.05).两组均出现轻度不良反应,给予对症治疗后消失.结论 微波消融联合TACE治疗中大肝癌较射频消融联合TACE治疗效果更好,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射频消融(RFA)对肝癌的治疗效果。方法应用超声引导经皮射频消融治疗253例肝癌患者,共计384个癌灶,肿瘤大小为1.1~8.5 cm。采用彩超、CT及血AFP检查综合评价疗效。结果射频消融治疗术后347个癌灶完全被灭活,灭活率为90.3%(347/384)。5例患者出现胸腔积液,1例肝脓肿,1例胆瘘。结论超声引导RFA对肝脏恶性肿瘤提供了有效的微创治疗手段,规范的手术操作可避免RFA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多极射频消融联合化疗粒子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效果,并结合其临床资料对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用于指导临床治疗原发性肝癌。方法选取2009年5月至2011年3月我院收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156例,全部经过病理学和B超和CT检查确诊,将全部病例按照随机原则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78例,采用多极射频消融联合化疗粒子进行治疗;对照组78例,采用多极射频消融进行治疗。对患者进行18个月的随访,并对照两组的临床资料,分析其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显效47例(60.26%),总有效率为89.75%,甲胎蛋白值下降者占93.51%;对照组显效31例(39.74%),总有效率为70.51%,甲胎蛋白值下降者占70.57%。156例患者随访18个月后,治疗组生存率为90.37%,对照组生存率为69.51%。对两组的显效率、总有效率、甲胎蛋白降低率以及18个月后的生存率进行统计学处理,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多极射频消融联合化疗粒子治疗原发性肝癌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发生少,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应用FOLFOX4方案化疗联合射频消融(RFA)治疗伴有门脉癌栓的局部晚期原发性肝癌的疗效。方法 46例经临床确诊伴有门脉癌栓的局部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联合组(n=24):此组患者先行RFA治疗,每4周治疗1次,共4个疗程,第1次RFA治疗后1周行FOLFOX4方案化疗,14 d为1个周期,共12个周期;单纯射频组(n=22):此组患者单纯采用射频消融治疗,每4周治疗1次,共4个疗程。观察终点为病情进展。结果联合组患者治疗后1、2、3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75.2%、51.0%和36.1%,射频组患者治疗后1、2、3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60.0%、31.2%和1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4)。结论对于肿瘤直径为3~5 cm的多个病灶结节合并门脉癌栓的原发性肝癌患者,FOLFOX4方案化疗联合射频消融治疗的疗效优于单纯射频消融。  相似文献   

20.
在肝癌非手术疗法中,射频治疗具有创伤小、毒副作用轻等特点。我院于1999年6月至2005年12月对频移治疗前后肝癌86例进行疗效观察,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患者86例,男性69例,女性17例,年龄36~76岁,平均54岁;肿癌直径2·5~11 cm,其中直径<5 cm的肝癌共50例。3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