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应用速度向量成像(VVI)技术比较静息状态下相同节段的正常心肌及缺血心肌纵向和径向的运动特点,评价VⅥ技术对冠心病患者节段心肌收缩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健康志愿者30例和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30例,分别为健康对照组与观察组。观察心尖四腔、二腔和左室长轴切面,室壁均分为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等3个节段;胸骨旁短轴切面二尖瓣水平、乳头肌水平、近心尖部水平3个短轴切面水平节段,分别测量缺血节段及正常节段的心肌速度(Vs)、应变(ε)和应变率(SR)。结果健康对照组左心室各室壁心尖段、中间段和基底段Vs依次递增(P<0.05);ε、S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心室各室壁近心尖水平、乳头肌水平以及二尖瓣水平径向Vs、ε、S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缺血节段与健康对照组相比VVI测值降低(P<0.05)。血供正常节段与健康对照组相比VVI测值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VVI技术可以作为无创冠心病诊断指标,有助于确定或排除冠心病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 应用超声速度向量成像技术(VVI)探讨冠心病左前降支(LAD)病变患者左室局部收缩功能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为临床客观评价节段性室壁运动提供一种较好的方法.方法 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左心室心肌分为正常组20例、缺血组20例和梗死组20例,所有受检者于超声心动图中取心尖四腔心、两腔心、心尖左室长轴切面,二尖瓣水平及乳头肌水平及心尖水平左室短轴切面的18个节段的心肌动态图像,对仅由冠状动脉LAD供血的相应左室壁节段径向应变、圆周应变、纵向应变,心底水平及心尖水平前壁及前间隔的收缩期旋转角度及旋转速率进行分析.结果 缺血组及梗死组的前壁及前间隔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的收缩期纵向、圆周、径向应变均较正常组减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患者左室射血分数正常并常规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未见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时,前壁、前间隔任意水平纵向应变<-17.58%、圆周应变<-20.52%,径向应变<36.26%作为预测前降支病变引起心肌缺血的截断值,可获得最佳敏感度及特异度.当患者左室射血分数正常且静息时超声心动图检查前降支供血相应区域有明显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时,前壁、前间隔任意水平纵向应变<-15.86%、圆周应变<-18.30%,径向应变<34.60%作为预测前降支病变引起心肌梗死的截断值,可获得最佳敏感度及特异度.梗死组前间隔、前壁心肌收缩期旋转角度及旋转速率在心底及心尖水平均低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缺血组缺血节段的收缩期旋转角度及旋转速率在心尖水平及在心底水平与正常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当冠心病患者左室射血分数正常并常规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未见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时,VVI技术测量其狭窄冠脉供血区域心肌已出现局部收缩功能减低.对于LAD患者,应用VVI技术测量前间隔及前壁各水平心肌纵向、圆周应变能较好鉴别靶血管病变程度,并能定位冠心病患者的缺血节段心肌.  相似文献   

3.
目的:应用速度向量成像(VVI)技术评价正常人左室各室壁心肌节段运动在时间上的协调性.方法:采用Siemens公司生产的Sequoia 512超声诊断仪及VVI技术对35例健康志愿者左室各节段收缩期达峰值速度、75%速度、50%速度的时间定量分析.结果:前间隔、后间隔和前壁的心尖段达50%速度时间均比同一室壁基底段和中间段迟,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左室短轴二尖瓣水平,下壁径向收缩达75%速度、50%速度时间迟于前间隔、前壁、侧壁,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VVI技术能够无创、定量、准确和快速评价心肌运动的协调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运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STI)评价正常人左室心肌应变.方法 对50例正常人采集左心室长轴和短轴方向的二维动态图像,测量分析心肌收缩期峰值纵向应变(LS)、径向应变(RS)和圆周应变(CS).结果 (1)左心室各节段心内膜层心肌LS、RS、CS均显著高于心外膜层心肌(P<0.05);(2)LS由基底部到心尖部递增;RS在同一水平不同节段分布较一致;同一水平前室间隔的CS较高;结论 STI可以准确测量左室壁节段心肌应变,能够定量评价局部心肌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运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STI)评价正常人左室心肌应变。方法对50例正常人采集左心室长轴和短轴方向的二维动态图像,测量分析心肌收缩期峰值纵向应变(LS)、径向应变(RS)和圆周应变(CS)。结果左心室各节段心内膜层心肌LS、RS、CS均显著高于心外膜层心肌(P0.05);LS由基底部到心尖部递增;RS在同一水平不同节段分布较一致;同一水平前室间隔的CS较高。结论 STI可以准确测量左室壁节段心肌应变,能够定量评价局部心肌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6.
刘梅  尹立雪  陈玲玲  张红梅 《西部医学》2014,(4):416-419,424
目的应用双脉冲波多普勒组织速度超声成像评价正常人心室短轴不同水平面心肌机械运动特征及表达时间差异,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双脉冲波多普勒组织速度超声成像同步采集100例健康成年人3个连续心动周期内二尖瓣、乳头肌及心尖3个水平左心室标准短轴切面,两两同步获取右心室游离壁、前间隔及左心室后壁心肌的双脉冲波多普勒组织速度超声图像。观察同一水平面左右心室心肌及同一室壁不同节段心肌机械运动特征。测量左心室短轴二尖瓣、乳头肌及心尖3个水平右心室游离壁、前间隔及左心室后壁共6个节段心肌在收缩期、快速充盈期及心房收缩期机械运动达峰时间(Ts、Te、Ta),分析同一水平面不同室壁心肌以及同一室壁不同节段心肌的机械同步顺序状态。结果双脉冲波多普勒组织速度图像显示:左心室短轴切面,同一水平的右心室游离壁与前间隔心肌运动方向一致,左心室后壁心肌与前两个室壁心肌运动方向相反。左心室短轴3个标准水平面,同一水平不同室壁心肌达峰时间:①前间隔心肌Ts最短;基底段和中间段,左心室后壁心肌较前间隔分别延迟约14和19ms,较右心室游离壁分别延迟约11和12ms(P均<0.001);心尖段,右心室游离壁心肌Ts最大,3个室壁心肌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左心室后壁心肌Te最短,前间隔心肌Te最长,并且3个室壁心肌两两间的Te值差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③左心室后壁心肌Ta最短,前间隔心肌Ta最长。前间隔和右心室游离壁心肌Ta值较左心室后壁延迟均约10ms(P均<0.001)。同一室壁心肌在左室不同水平面机械运动表达时间差异性:左心室后壁心肌从基底段至心尖段Ts值逐渐延长,中间段心肌较基底段延迟14ms,心尖段心肌较基底段延迟17ms(P<均0.001);心尖段心肌较中间段延迟仅3ms(P>0.05)。结论正常成年人心脏收缩及舒张期机械运动空间及时间上均具有不对称性;同一室壁不同节段心肌从心尖至基底收缩时间逐渐延长,舒张时间保持高度一致。双脉冲波多普勒组织速度超声成像能更客观的评价心脏收缩期及舒张早、晚期表达时间差异性。  相似文献   

7.
朱睿  刘霞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09,31(3):311-314,F0004
目的 应用二维超声心动图斑点追踪成像(STI)技术检测心肌梗死患者短轴室壁的应变,评价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的价值.方法 对30例经临床证实的心肌梗死患者及对照组30例正常人,记录胸骨旁左室短轴二尖瓣、乳头肌、心尖水平18个室壁节段高帧频二维灰阶图像.应用GE Echo PAC软件测量左室短轴各室壁节段收缩期峰值径向应变(SR)、收缩期峰值圆周应变(SC).结果 正常人的径向应变曲线为正向峰值曲线、圆周应变曲线为负向峰值曲线.正常人SR呈现乳头肌水平最高,心肌水平最低的变化趋势.心肌梗死患者梗死节段SR、SC均较对照组减低(P<0.05).结论 STI能够准确评价左室短轴切面局部室壁运动异常,为临床评价心肌梗死患者左心收缩功能提供无创性新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QTVI)联合二维斑点追踪成像(2DS)检测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左室长轴纵向与短轴径向收缩的不同步性。方法 CHF患者38例以及正常对照组32例,获取心尖四腔、三腔、两腔切面以及左室乳头肌水平短轴切面。QTVI测量左心室长轴基底部及中间部12个室壁节段的心肌收缩速度的达峰时间(Ts),2DS测量左室乳头肌水平短轴切面6个室壁节段径向应变的达峰时间(Ts),从以上两种方法中,分别可以得到长轴12节段及短轴6节段Ts的最大时间差值(Ts-dif)及其标准差(Ts-SD)。结果①对照组左心室长轴纵向、短轴径向Ts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认为正常人左室心肌的收缩运动是同步的。②CHF组Ts与对照组Ts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延迟(P<0.05)。两种方法检测不同步指数Ts-12SD,Ts-6dif明显延长(P值均<0.05)。③CHF组QTVI显示左室长轴纵向收缩最延迟的部位以后壁、侧壁为主,2DS显示短轴径向收缩最延迟的部位以侧壁、下壁为主。结论①CHF患者左室长轴纵向与短轴径向均存在收缩不同步;②QTVI与2DS均能检测CHF患者左心室收缩的不同步性情况;③CHF患者左心室收缩最延迟部位QTVI检测长轴纵向与2DS检测短轴径向存在不一致。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利用速度向量成像技术评价正常大鼠心尖四腔观与短轴心肌运动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18只 10周龄SD大鼠,用速度向量成像技术测量大鼠心尖四腔观左心室及胸骨旁短轴二尖瓣水平的侧壁段,以及后 间隔段的收缩期纵向峰值速度(Vs)、舒张期纵向峰值速度(Vd)、纵向峰值应变(SR)、收缩期纵向峰值应变 率(SRs) 和舒张期纵向峰值应变率(SRd),分析两个切面相应室壁心肌运动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胸骨旁短 轴二尖瓣水平侧壁段与心尖四腔观左心室侧壁基底段的Vd呈正相关(r =0.566,P <0.05)。胸骨旁短轴二尖瓣 水平侧壁段与心尖四腔观左心室侧壁中段的Vd、SRs和SRd呈正相关(r =0.521、0.540和0.592,均P <0.05)。 胸骨旁短轴二尖瓣水平后间隔段与心尖四腔观左心室后间隔基底段的Vd、SRs呈正相关(r=0.614和0.627,均 P <0.05)。胸骨旁短轴二尖瓣水平后间隔段与心尖四腔观左心室后间隔中段的Vs、Vd、SR、SRs和SRd均呈正 相关(r =0.536、0.937、0.530、0.639和0.621,均P <0.05)。结论 速度向量成像技术可用于评价大鼠心尖四 腔观的室壁心肌运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研究正常人纵向应变的峰值及其达峰时间。方法:应用Philips HD15彩色超声诊断仪及Qlab 8.0软件分析42例正常人左室心肌各节段的纵向应变值及其达峰时间,并分别探讨不同水平(基底段、中间段以及心尖段)以及不同节段(前壁、下壁、室间隔、侧壁)纵向应变峰值及其达峰时间的关系。结果:不同水平中基底段纵向应变峰值显著大于中间段及心尖段,基底段纵向应变达峰显著早于中间段及心尖段;不同节段间纵向应变峰值及其达峰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能够评价局部心肌形变程度及时相,是一种心功能评价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应用速度向量成像(VVI)技术评价尿毒症高血压患者节段性心肌收缩功能的变化。方法:利用VVI技术检测25例尿毒症高血压患者左室心尖长轴切面左室壁基底段、中间段和心尖段收缩期峰值速度(Vs)、收缩期峰值应变(ε),另取25例健康志愿者进行对照。结果:尿毒症高血压患者心肌各节段Vs、ε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并且失去正常节段的运动规律。结论:VVI技术可敏感评价尿毒症高血压患者局部心肌受损情况。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STI(即超声斑点追踪成像技术)对糖尿病合并左心室肥厚病人的左心室收缩功能进行检测,研究STI对左心室整体、局部收缩功能的价值.方法 Ⅱ型糖尿病患者100例,分为单纯糖尿病组50例,糖尿病并左心室肥厚组50例;正常对照组40例.测量参数:获取收缩期左室心尖段水平、中段水平、基底段水平所有室壁节段的长轴应变,同时,对左心室整体应变值进行计算,对长轴左心室心尖段、中段、基底段的收缩期平均应变峰值展开计算.所有样本病人左心室射血分数值正常.结果 与对照组(P<0.01)相比,糖尿病伴左心室肥厚病人及单纯糖尿病患者左心室长轴室壁所有节段收缩期的纵向峰值应变都相对较低,心尖段除外,糖尿病并左室肥厚组的其余所有节段峰值应变都没有单纯糖尿病组(P<0.05)高;与对照组(P<0.001)相比,2组糖尿病病人左室整体应变以及左室长轴心尖段、中段、基底段收缩期的平均峰值应变水平显著偏低,与单纯糖尿病组相比,糖尿病并左心室肥厚组降低(P<0.01).结论 超声斑点追踪成像技术可以对Ⅱ型糖尿病人早期左心室长轴局部收缩现象进行评价,并判定左室整体收缩功能有无异常.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应用二维超声斑点追踪成像(2D-STI)技术评价高血压患者左室纵向收缩、舒张功能.方法 将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60例,依据心肌质量指数分为左室肥厚组(30例)与非左室肥厚组(30例),选取健康者对照组40例.经胸采集左室长轴3个切面图像存盘后,运用QLBA 8.1超声工作站进行脱机分析,检测左室长轴18个心肌节段的纵向收缩峰值应变、应变率(SLs、SrLs),纵向舒张早期峰值应变率(SrLe).结果 高血压病组各心肌节段SLs、SrLs、SrLe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室肥厚组各心肌节段SLs、SrLs、SrLe均显著低于非左室肥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D-STI能准确评价高血压病患者舒缩期左室壁纵向舒缩功能,可作为临床评价高血压病患者左室长轴舒、缩功能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4.
徐晓宇  段志珍  赵庆彦  胡伟 《广西医学》2014,(10):1411-1414
目的用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显像技术(STI)检测肾动脉交感神经经导管射频消融后左室的变化。方法对20只犬的肾交感神经进行射频消融,分别于消融前和消融6周后观察肾交感神经消融犬的血压变化及心脏指标变化。采集犬心尖两腔观、三腔观、四腔观的清晰图像,用Qlab软件测量各切面心尖水平、二尖瓣水平和乳突肌水平16节段自QRS起点至收缩期峰值应变率达峰时间,以及舒张期峰值应变率达峰时间。结果与消融前相比,消融后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无明显变化(P〉0.05)。消融后犬R-R间期无明显变化,左室16节段收缩期及舒张期峰值应变率达峰时间也无明显变化(P〉0.05)。消融前后左室各节段收缩期峰值应变无变化(P〉0.05),心脏各腔室大小没有明显变化(P〉0.05)。结论消融正常犬肾交感神经不会降低血压,对心室功能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2D—STI)分析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的左心室短轴局部舒张功能及运动同步性。方法HCM患者(HCM组)33例,对照组32例。获取左心室短轴二尖瓣水平与乳头肌水平连续三个心动周期的二维灰阶动态图像,应用2D—STl分别测量各节段径向、周向的舒张早期、晚期应变率峰值(SRe—R、SRa—R、SRe—C、SRa—C)及达峰时间.并计算左心室短轴12节段径向及周向的舒张早期、晚期应变率达峰时间标准差(T。蝴一SD、TASPR-SD、TESPC-SD、TnsRc—SD),比较两组上述参数。结果与对照组比较,HCM组左心室各节段SRe—R均显著降低(均P〈0.01),绝大多数节段SRe—C显著减低(P〈0.05或0.01),部分节段SRa—R、SRa—C减低(P〈0.05或0.01)。HCM组的TEsRR—SD、TESRC—SD明显增大(均P〈0.01),TASRR—SD、TSRR—SD虽较对照组有增大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HCM患者左心室存在舒张功能减低及室壁运动不同步,2D—STI可以准确地定量评价其左心室局部舒张功能及室壁运动同步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应用斑点追踪成像技术(STI)评价无心肌肥厚的原发性高血压病人早期左心室心肌的功能。方法 选取左心室充盈正常的高血压病人40例(Ⅱ组)、左心室松弛性减低的高血压病人40例(Ⅲ组)、健康对照者30例(对照组)、应用STI分别测量各组左心室长轴切面、心尖四腔心切面、两腔心切面整体心肌和心内膜下心肌二尖瓣水平、乳头肌水平、心尖水平收缩期长轴应变,通过左心室短轴心底水平和心尖水平分别计算扭转角度峰值(Ptw)、收缩末期扭转角度(AVCtw)、等容舒张末期扭转角度(MVOtw)、扭转速度达峰时间(PTV)、解旋速度峰值(PUV)、等容解扭转率(UntwR)、解旋减半时间(UHT)等左心室扭转-解旋参数。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Ⅱ组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心内膜下心肌收缩期峰值应变减低,Ptw、AVCtw、MVOtw、PTV、PUV增加,UntwR减低,UHT延长,差异均有显著性(F=3.34-23.75,q=1.69-13.51,P〈0.05);Ⅲ组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的心内膜下心肌收缩期峰值应变减低,差异有显著性(F=9.13-11.91,q=2.94-3.64,P〈0.01)。Ⅲ组与Ⅱ组比较,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的整体心肌收缩期峰值应变减低,UntwR减低,差异有显著意义(q=3.12-3.59,P〈0.05)。结论 STI可用于评价原发性高血压病人左心室心肌功能的早期受损情况。  相似文献   

17.
黎瑶  尹立雪 《西部医学》2014,(4):464-469
目的应用超声速度向量成像(velocity vector imaging,VVI)技术评价心电图胸前导联T波倒置患者左心室不同步状态,为明确缺血性心脏病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更为深入可靠的量化评价和疗效观察指标。方法心电图胸前导联T波倒置女性患者共计113例,分为三个试验组:V1~6T波倒置组(A组)50例、V1~4T波倒置组(B组)31例、V3~6T波倒置组(C组)32例;另外选取对照组40例。采集三个心动周期标准左心室短轴二尖瓣、乳头肌、心尖水平切面二维灰阶动态图像;应用VVI成像软件对图像分析处理并获得左心室短轴三个水平共18个节段的收缩期径向应变达峰时间(PTrs)、周向应变达峰时间(PTcs)。计算左室18个节段PTrs、PTcs的标准差(PTrs-SD、PTcs-SD)。结果各试验组左室心肌收缩不同步指标(PTrs-SD、PTcs-SD)与对照组相比均增大,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相比,V1~6T波倒置组中前壁(基底段、中间段)、前间隔(基底段、中间段)及前侧壁(基底段)PTrs、前间隔(中间段)PTcs、后间隔(中间段)PTcs均发生了延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02);V1~4T波倒置组中的前间隔(中间段)与V3~6T波倒置组中前侧壁(心尖段)的PTrs均发生了延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0.03)。各试验组周向及径向应变峰值时间顺序均大致按顺时针和逆时针两个方向,V1~6T波倒置组与V1~4T波倒置组PTrs与PTcs的起源均为后壁,最后到达前间隔;而V3~6T波倒置组PTrs与PTcs的起源均为前壁,最后到达分别为后间隔、前侧壁。对照组峰值顺序以顺时针方向为主,起点为前壁,最后到达后间隔。结论心电图胸前导联T波倒置女性患者左心室收缩不同步,其周径向应变达峰时间顺序与对照组不一致;电活动异常范围可间接反映机械运动不同步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