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C55高强混凝土预应力梁的施工技术难度大,设计要求在浇筑完成后14d时张拉,张拉时要达到设计强度的85%,弹性模量也需达到80%设计要求,因此根据这些技术难点对混凝土原材料选取、配合比设计、施工养护工艺、养护措施等进行专项研究。通过研究得到满足施工进度与设计要求的C55级高强混凝土,并成功运用到了工程实际。  相似文献   

2.
C50高强混凝土预应力梁的施工技术难度大,设计要求在浇筑完成后14d后进行张拉,张拉时要达到设计强度的90%,同时混凝土施工时环境温度低(5~15℃),针对这些技术难点对混凝土原材料选取、配合比设计、施工养护工艺、养护措施等进行专项分析。通过分析得到满足施工进度与设计要求的C50级泵送混凝土,并成功地运用到松浦桥工程实际。  相似文献   

3.
金斌 《山西建筑》2009,35(21):128-129
介绍了50m T梁两阶段张拉施工新工艺,指出该工艺利用混凝土早期强度形成快的特点,在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5%-80%以上时张拉部分预应力,保证T梁出槽,在混凝土强度满足设计要求后实施全预应力张拉。通过实施该工艺,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加快了工程进度,降低了成本。  相似文献   

4.
铁道部第一工程局建筑安装总公司在冬期施工中,需预制24m跨度预应力混凝土马鞍形壳板。由于壳板平面尺寸较大,采用电热褥养护混凝土,共计34块,收到明显的效果。壳板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5,掺早强剂;室外气温-5—15℃,混凝土养护温度平均在20℃上下,7d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等级标准值80%以上。  相似文献   

5.
《工业建筑》2021,51(6):67-71
对3根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50的双T板构件进行了预应力放张反拱以及7 d反拱实测,并测试了与构件同材料且同条件养护混凝土试块的弹性模量和抗压强度。结果表明:蒸汽养护龄期30 h和自然养护龄期3 d时,混凝土抗压强度可达设计混凝土强度等级值的80%,但混凝土弹性模量仅为规范值的38%~55%;龄期7 d的混凝土弹性模量则可达到规范值;蒸汽养护试块的混凝土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相对自然养护试块发展更快。利用实测数据,回归分析得到了7 d内的混凝土弹性模量时效模型,并采用规范MC 2010收缩徐变模型,对构件7 d反拱值进行了估算,计算值与实测值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6.
预应力钢筋混凝土工程(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张拉预应力筋的张拉是生产预应力构件的关键。必须按照现行《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中有关规定进行。下面就预应力筋张拉时对构件强度的要求、张拉顺序及张拉制度、预应力校核及伸长值测定三个问题分别叙述。 1.张拉时对构件的强度要求用后张法张拉预应力筋时,构件混凝土强度必须达到设计规定的强度,一般情况下混凝土强度达到标号R_(28)的100%后方能张拉。对于块体拼装的预应力构件,其立缝处混凝土或砂浆强度也必须达到设计规定的强度;如设计无规定时,不应低于块体混凝土设计标号的40%,也不得低于15兆帕。这是为了减少由于张拉预应力筋时混凝土和块体拼缝处的变形,防止由于混凝土强度不够,在张拉预应力筋  相似文献   

7.
胡文武 《混凝土》1992,(3):55-57
关于放松强度,《预制混凝土构件质量检验评定标准GBJ321-90》第6.0.1条明确规定:构件预应力筋放松时的混凝土强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特殊要求时,必须达到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的75%。此条被列为保证项目,可见放松强度对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构件质量的影响是  相似文献   

8.
<正> 大型预应力混凝土T形梁,梁长分别为42.5m及54m,梁高均为2.5m。大型预应力混凝土箱形梁,梁长分别为57m及33m,梁高为31m及5m。T形梁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为C45,箱形梁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为C45及C50。除设计强度等级外,要求早期(5~7天)高强钢丝束张拉时,混凝土强度要达39.2MPa(400kg/cm~2)以上。根据交通  相似文献   

9.
缓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梁由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梁转变为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梁的判定标准是结构投入正常使用状态的重要依据。在缓凝粘合剂不同锥入度和不同邵氏硬度条件下,对15根缓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梁进行抗弯性能试验,建立缓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梁开裂荷载、裂缝数量和极限承载力与锥入度、邵氏硬度的关系。同时,与2根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梁和2根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梁的抗弯性能试验作对比。结果表明:当缓凝粘合剂邵氏硬度达到50D时,缓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梁达到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梁的抗弯性能,即缓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梁转变为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梁。据此定义缓凝粘合剂邵氏硬度50D为有效硬度。在以上试验的基础上,制作3组缓凝粘合剂抗压试件,测得抗压试件邵氏硬度达到50D时,缓凝粘合剂抗压强度为10MPa,并定义此为有效强度。  相似文献   

10.
1 工程概况某会议中心工程地下 10层 ,地上3层 ,全混凝土框架结构。其中 ,地下室顶板及地上部分均为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地下室混凝土外墙厚4 0 0mm。地下室顶板厚 170mm ,框架梁截面 4 0 0× 6 0 0。沿 9m跨方向的梁配筋为 :预应力筋 2× 6J15 2 ,非预应力筋 42 5、42 5。沿 8m跨方向的梁配筋为 :预应力筋 2× 5J15 2 ,非预应力筋42 2、42 2。工程于 2 0 0 1年夏秋时期开工 ,当年 11月初开始浇筑地下室顶板混凝土 ,设计梁板柱混凝土强度等级均为C4 0级。由于混凝土中掺有混凝土早强剂 ,浇注后 8d ,混凝土…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PM2.5概念、组成、来源及危害,从太原市的地形、地貌、气象特征对PM2.5的影响方面进行了论述,对钢铁企业排放PM2.5的主要工序进行了分析,并针对太钢当前PM2.5的防控措施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中国土建类专业评估认证与注册师制度回顾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专业评估认证已成为教育界和关心教育人士议论的热门话题之一。土建类专业评估认证是中国开展得最早的专业评估认证,有近20年的专业评估认证的经验。文章分析了中国土建类专业评估认证的基本情况、中国建设行业注册师制度情况、对专业评估认证及注册师制度的思考,以及完善建设行业注册师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特雷克斯是一家经营方式独特的跨国公司,1986年创建于美国特拉华州.凭借其独特的收购兼并经营方式,在工程机械领域迅速扩张,不断将世界各地有名的单一工程机械品种生产商整合在自己的品牌下.  相似文献   

14.
2008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建立了由城镇体系规划、城市规划、镇规划、乡规划和村庄规划构成的我国法定城乡规划体系,标志着我国城乡规划在法律制度上迈上了一个新台阶.新的城乡规划法,打破了长期存在的城乡二元分治情况,加强城乡统一规划管理,促进了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但同时它仅仅只是解决了城市和村镇的统一规划问题,对于存在于乡村地区的大量的自然,历史等资源的规划和保护,利用的问题,并没有纳入统一规划和管理,本文通过结合南京浦口的规划实践工作,提出基于城乡一体的规划编制设想,目的旨在探索地方层面的规划编制如何能进一步结合地区管理需要,实现规划与管理的无缝对接,充实和完善城乡规划体系.  相似文献   

15.
瓷砖石材粘结剂和填缝剂泛碱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瓷砖、石材粘结剂和填缝剂等材料在施工后泛碱的产生过程、内在机理、泛碱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材料中存在过量的游离Ca2 、Na 、K 等,材料内部结构中存在毛细孔以及有水存在是材料泛碱的3个条件.只有严格控制材料的性能、正确的施工方法和采用合理的养护措施等消除产生泛碱的条件,才能有效防止泛碱.  相似文献   

16.
混凝土的收缩、开裂及其评价与防治   总被引:79,自引:4,他引:75  
长期以来,混凝土的收缩性质受人关注,但除了大坝以外,通常只测定混凝土的干缩值,并以其评定混凝土开裂的可能性。然而,随着对水泥与混凝土工程技术的不断研究发现,温度收缩和自身收缩的引起开裂的主要原因。同时,由于混凝土早期强度发展加速,弹性模量、徐变松弛等参数随之变化,造成开裂趋势明显加大。因此,更新评价和预测混凝土收缩与开裂的方法,寻求改善现今混凝土抗裂性能的方法已经十分必要和紧迫。  相似文献   

17.
采用GIS技术、GPRS技术及物联网传感等技术实现对城区"雨情"实时发布、"涝情"及时预警、"排涝"资源科学调度.并结合WebGIS地理技术设计和大型应用数据库系统,在此基础之上,对各种信息资源进行全面的整合和重组.本系统在东营市上线运行以来,对大、暴雨监测,多次利用排水模型进行预警,针对实时降雨强度进行报警,通过短信、LED显示大屏等多种渠道对广大市民进行提醒,对人民大众出行和生产带来了很大的方便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BIM技术可以实现各专业的协同设计,可在机电安装项目中,模拟所有管线的综合排布位置和工序,并进行施工模拟,为工程实际安装阶段的工作提供更有价值的信息。该文从机电安装的角度,结合实际案例,在机电综合排布、碰撞检查等方面的应用进行了阐述,验证BIM技术在机电安装施工管理中的作用,并对BIM技术对安装工业化进程的推动作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郑昕 《城市建筑》2014,(18):186-186
在现实生活中,因为各种原因的限制以及约束,导致城市给排水规划设计存在一些没解决的问题,需要得到进一步的改善。本文首先介绍了城市市政给排水设计的一些背景,然后阐述了设计中应考虑的几点问题,希望能为同行提供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20.
建设与发展小城镇,其目的在于集中人口、控制人口、改善环境、发展经济、增强国力。实现人口控制、资源开发、环境保护协调发展。中国要发展,环境要改善,国民素质要提高,农村人口(特别是山区人口)必须聚集。小城镇的建设与发展是农业工业化、农村城市化的必然趋势,结合国家大力发展小城镇的契机,利用小城镇的建设聚集农村和山区人口,做好区域内水土流失治理具有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