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进入青春期的青少年开始有意回避自己的父母、老师或长辈,有了心事也不轻易向别人吐露,而另一方面.他们又强烈地想与人交往,想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有时苦于不能被别人理解,心里常常无法平静,总有一种孤独感,个别孩子甚至发展为性情孤僻。  相似文献   

2.
小云今年上高二,因为最近一次考试失利,她竟然坚决要退学。爸爸百般劝说也不听,小云妈妈更是气哭了好多次。父母跟她谈了很多次。都说不会给她太多的思想包袱,只要她能努力学习就可以了。但是小云却无论如何也不去上学,硬赖在家里一个多星期。这事还惊动了学校,班主任老师来家访,父母以小云生病请假两周搪塞了过去。  相似文献   

3.
《工会博览》2014,(15):42-42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面对儿童节、教师节、中秋节、国庆节等节日.许多中小学校甚至幼儿园学生的家长内心开始纠结了。他们纠结在:这些节日来临前季不季给老师送礼?送什么样的礼?如果不送,别的家长送了,老师会不会对自己的孩子关心不够.其至歧视自己的孩子?在你看来,到底该不该给老师送礼呢?  相似文献   

4.
正"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桂彩丽总是把这句话作为她的自勉。自1989年参加工作以来,桂彩丽在基层学校从教12年,在教研部门工作19年。如今,作为专职研训教师,她把"一线授课教师需要对一个班的孩子负责,教科研中心的教师要对全区的孩子负责"这句话,当成了自己践行教育理念的座右铭。  相似文献   

5.
我叫俞桂章,出生在贵州省一个僻陋的小山村中,父母都是淳朴、本分的庄稼人。虽然家境贫寒.但我却一直在父母和姐姐的呵护中无忧无虑地成长。不知是天赋还是灵性,上了学之后我的学习成绩特别好,不但老师喜欢,父母高兴,就连附近的邻里也对我赞不绝口。凡有好吃的食物,都不会忘记给我留一份。那时,父母就坚毅地下了决心:不惜一切代价供我读书。我也没有辜负父母的期望,学习的成绩一直在全年级的前三名之内。学校的“三好学生”我总是榜上有名.学习中的多项奖项,我也能幸运地获得,由于获得的奖状多了,细心的母亲就特意请人做了只小木箱,专门珍藏我的各种奖状。  相似文献   

6.
最近,笔者去一所家长学校讲课。课前,有几位家长说,自己的孩子在学校不愿和同学交往,下课后。自己一个人玩;吃饭,总爱一个人把饭菜端到食堂外吃:平时,不喜欢与同学讲话:在学校热闹的地方看不到他的身影;回到家里,也很少与父母、家人说话。喜欢缩在自己的房间里……  相似文献   

7.
正经常有家长跟我反映:"我们家孩子上课的时候总是摸摸这儿,抠抠那儿的!老师讲什么都听不见!""我们家孩子干什么事儿都不专注!拼图没拼完就去画画了,画了几笔又去跳绳了!""老师,您说我们家孩子是不是多动症啊?老是坐不住!"……专注力不足是孩子进入小学后家长和一年级教师反映最多的问题。今天咱们就来聊聊,如何培养孩子的专注力。  相似文献   

8.
郭晴 《工会博览》2008,(12):53-53
百善孝为先,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是,我们也常常可以在家庭生活中看到这样的镜头:吃过饭,孩子扭头就去玩耍了,父母在那里忙碌着收拾碗筷;有好吃的东西,父母总是先让孩子品尝,孩子却很少请父母先吃;孩子一旦生病,父母便跑前忙后,百般关照,而父母身体不适,孩子却很少问候……其实,孩子是否孝敬父母是关系到其能否关心他人的大问题。  相似文献   

9.
正2007年,23岁的李文凤从北京化工大学毕业后,毅然来到了北京偏远山区、素有"北京小西藏"之称的蒲洼,成为了蒲洼中心小学的一名老师,至今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从来蒲洼中心小学的第一天起,孩子们就唤她"小李老师",把她当作自己的大姐姐,与她分享快乐和烦恼……教孩子用心灵写作刚来学校时,学校老师就告诉李文凤:"蒲洼的孩子很苦,享受不到优质的教育。一定要好好工  相似文献   

10.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面对儿童节、教师节、中秋节、国庆节等节日,许多中小学校甚至幼儿园学生的家长内心开始纠结了。他们纠结在:这些节日来临前要不要给老师送礼?送什么样的礼?如果不送,别的家长送了,老师会不会对自己的孩子关心不够,甚至歧视自己的孩子?在你看来,到底该不该给老师送礼呢?  相似文献   

11.
2005年10月23日中午11时行,广西南宁市某县小学门口,人声鼎沸,许多学生家长聚集在学校门口。准备迎接自己的孩子回家。11点半,学校准时下课,来接孩子回家的廖先生驾驶摩托车进学校内,随后选择操场一处安静的地方停下,但在等弦子时,廖先生没有及时将摩托车熄灭。廖先生的孩子小武下课看见父亲后,便跑过来坐到摩托车车上,小武坐上摩托车时碰了油门一下,摩托车随即自动向前行驶,将在附近的学生小安撞伤.小安马上被老师送医院治疗。  相似文献   

12.
那是去年冬天的一个星期五上午,我在多媒体教室上课。下课铃声响了,我正在关闭多媒体系统,突然一个叫“向首”(化名)的孩子来到了讲台,她是一个平时不大爱说话的孩子。她拉了一下我的衣角.说:“老师,能告诉我您的QQ号吗?”说这话时,她腼腆极了,可能害怕我会拒绝她或者她对自己没有足够的信心。  相似文献   

13.
初三年级的老师们谁也不会相信,原来那么活泼可爱的一个女孩,在短短的一年之间,竟会变成集盗窃、卖淫、吸毒于一身的罪犯,而且被送往戒毒所强制戒毒后,还要接受三年的劳动教养。是什么原因使她变得如此呢?我们几位老师到戒毒所看望她时,小英哭诉了她所经历的一切。和众多的独身子女一样,小英也曾经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尽管父母所在的矿机厂效益一直都很差,每月两人总共就400多元的工资,但凭着父亲有一手修理电器的好技术,以及母亲工余时到附近鞋厂打小工,一家人的日子也还是过得有滋有味。加上父母恩爱,生活在这个清贫的家里,…  相似文献   

14.
“快快乐乐地出门,平平安安地回家”这句话再也不是交通安全教育的专利,而是父母们倚门顾盼,等待心肝宝贝回家的最佳心情写照。从小孩上学的那一天起,望着孩子背着书包的背影,身为父母的总是一则一喜——因为我家有子初长成,一则以忧——因为担心他还没有办法照顾自己。  相似文献   

15.
贾容韬 《工会博览》2013,(30):38-39
我们正处于一个网络时代,为防止网络的负面影响而让孩子和网络隔绝是不现实的。但是,身为家长的我们有责任让孩子理性地接触和运用网络。贾容韬老师曾帮助500余名“网瘾少年”走出虚拟世界。在他看来,拯救一个沉迷网络的孩子,父母是在和虚拟世界进行一场拔河赛,只要坚持,就能把孩子赢回来。现在让我们一起看看贾容韬老师是如何帮助他的孩子戒除网瘾的。  相似文献   

16.
于坚 《法制博览》2011,(18):32-33
大合唱,不参加者,记过一次或者扣钱两百。参加者也发两百。于是人人都来了,为的是不被记过罚钱。宴会,全体赴宴者都要给领导敬酒。领导并没有如此要求,但无人敢不敬,不是心里要敬,而是害怕领导不高兴。就是父母双亲,老师在侧,也要先给领导敬酒。如果人人都一一上去敬酒,有一人不去,这个行为本身就成了自动与领导为敌,使自己在单位上的生存环境恶化。  相似文献   

17.
1999年1月1日凌晨1时40分,在上海市云南南路发生一起六人持刀抢劫案。在过路群众的协助下,其中一名犯罪嫌疑人被抓获。可是谁也没想到,他竟是一个只有十五、六岁的孩子。据他交代已经逃走的另外五人也都是孩子。 六个花季少年居然在深夜的街头持刀拦路抢劫,他们是不良少年吗?不,他们都是学习努力,遵守纪律令老师们引以为傲的好学生;是他们家庭残缺,无人管教吗?不,他们都有一个和睦幸福的家庭,父母大多在令人羡慕的岗位上工作,收入颇丰,文化水平一般较高,对子女的管教也十分得法。 那么,这些孩子为什么会结伙拦路抢劫呢?事…  相似文献   

18.
娱乐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内容,由于需要、兴趣、价值观和知识水平的不同,人们的娱乐方式也不尽相同.但是,为人父母者,应充分注意自己对娱乐方式的选择,消极娱乐方式和积极娱乐方式对孩子带来的影响是极其不同的.目前,社会上存在较多的消极娱乐方式主要有:一、迷恋麻将,通宵达旦.有的父母迷恋此技真可谓废寝忘食.他们可以把自己全部的休闲时间耗在麻将桌边,麻将成为他们的第二职业.在这种环境下成长的孩子,足以使孩子受到足够的熏陶,孩子在强烈的“感染”下,模仿已成为他们选择的唯一机会.更有的父母甚至携子下水,让孩子参与其中.这样,使不少孩子迷恋麻将,影响学业.更严重的是,孩子从此不爱学习,放纵、自制力削弱、强烈的占有、赌博意识毁损着一颗幼稚的心灵.  相似文献   

19.
百善孝为先,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是,我们也常常可以在家庭生活中看到这样的镜头:吃过饭,孩子扭头就去玩耍了,父母在那里忙碌着收拾碗筷;有好吃的东西,父母总是先让孩子品尝,孩子却很少请父母先吃;孩子一旦生病,父母便跑前忙后,百般关照,而父母身体不适,孩子却很少问候……其实,孩子是否孝敬父母是关系到其能否关心他人的大问题。  相似文献   

20.
郭晴 《工会博览》2008,(22):61-61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家长们往往会发现,孩子和自己说话越来越少,他心里有什么想法宁肯和同学们说也不愿和父母说。在心理上好像和父母有了距离,有了隔阂。很多家长对此很苦恼,但也没有很好的解决办法。这里就给大家提供几条打开孩子话匣子的秘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