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目的:探讨检测尿转铁蛋白对于诊断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并发肾损害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3年1~10月在该院确诊为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并发肾损害的患者68例作为试验组,另选择同期在该院进行体检的正常育龄妊娠晚期的健康妇女68例作为对照组,检测所有研究对象的尿转铁蛋白、尿素和肌酐水平,并对所有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试验组患者的尿转铁蛋白、尿素和肌酐水平较对照组有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患者病情加重,尿转铁蛋白、尿素和肌酐水平呈现逐步上升趋势;轻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并发肾损害组患者的尿转铁蛋白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尿素、肌酐阳性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和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并发肾损害组患者的阳性检出率显著低于对应的尿素、肌酐阳性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ROC曲线分析得出,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并发肾损害的诊断效率依次为肌酐、尿素、尿转铁蛋白。结论尿转铁蛋白可以作为辅助诊断早期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并发肾损害的有效指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C)与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RBP)检测在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50例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血清胱抑素C与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同时,用酶法检测血清尿素(Urea)、血清肌酐(cr)。结果糖尿病‘肾病组血清胱抑素C、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胱抑素C与视黄醇结合蛋白可作为诊断糖尿病早期肾损害的血清学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尿转铁蛋白和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G)联合检测对高血压肾病早期肾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检测并比较67例高血压肾病患者(试验组)和70例体检健康者(健康对照组)尿转铁蛋白及血清β2-M G、尿素(Urea)和肌酐(Cre)水平。结果试验组尿转铁蛋白及血清β2-MG、Urea和Cre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不同血压等级的高血压肾病患者尿转铁蛋白和血清β2-MG高于对照组,但 Urea和Cre水平仅在高血压Ⅲ级患者体内有所升高(P<0.05)。结论尿转铁蛋白和血清β2-MG是诊断高血压肾病早期肾损伤的敏感指标,二者联合检测对高血压肾病患者病情进展、预测判断和疗效评价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高血压肾病患者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G)和血清胱抑素C(Cys-C)水平检测,探讨其检测结果在高血压肾病早期肾损害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在美国贝克曼库尔特AU68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血清标本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β2-M G和Cys-C水平,同时检测与肾功能密切相关的血清学指标尿素(UREA)和肌酐(Cr)水平。结果实验组血清β2-MG、Cys-C、UREA和Cr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 P<0.01);血清β2-MG和Cys-C阳性检出率均在72.0%以上,与URE和C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血清β2-MG和Cys-C对高血压肾病肾功能损害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疗效观察及病情评估有一定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retinol blinding protein ,RBP)和胱抑素C(Cystatin C ,CysC)联合检测在肾脏疾病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采用Beckman‐Coulter全自动生化仪分别检测173例肾病患者和50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清尿素氮(U‐rea)、肌酐(Cr)、尿酸(UA)、视黄醇结合蛋白(RBP)、胱抑素C(CysC)的含量,并进行相关的统计学分析。结果173例肾病患者的RBP浓度为(70.86±14.41)mg/L ,CysC浓度为(3.41 ± 0.65)mg/L ,对照组RBP浓度为(41.36±5.68)mg/L ,CysC浓度为(0.98 ± 0.20)mg/L ,肾病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各疾病组 Cysc的检出阳性率最高,RBP次之,二者联合检测阳性率更高,明显高于传统肾功能指标Urea、Cr、UA。结论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和胱抑素C可作为诊断肾脏疾病的敏感指标,二者联合检测可提高诊断阳性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全血糖化血红蛋白A1c(HbA1c)和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RBP)检测在糖尿病肾病(DN)早期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51例DN患者和42例健康者全血 HbAlc水平和血清RBP水平。结果DN患者全血 HbAlc和血清RBP水平均高于健康者(P<0.05);全血 HbA1c水平增高时,血清RBP水平也随之增高(P<0.05)。结论联合检测全血HbA1c和血清RBP有助于DN患者的早期诊断,可用于监测患者肾损伤程度,对患者病情判断和预后评估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在诊断肝病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1~10月确诊为肝病的患者100例设为试验组,选择同期体检健康者100例设为对照组,均进行血浆D-二聚体检测,同时对常规检测指标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前清蛋白水平进行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患者血浆D-二聚体、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均有明显提高(P<0.05),血清前清蛋白水平有明显下降(P<0.05);血浆D-二聚体的阳性检出率(80.0%以上)明显高于常规检测指标( P<0.05)。结论血浆D-二聚体水平变化可准确了解肝病患者体内高凝状态和肝细胞的合成功能,有助于提高对肝病检测的阳性检出率,可为临床肝脏疾病的分期、严重程度、治疗情况及判断预后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和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C)的检测在对肾病患者肾功能损害诊断和评估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脲酶比色法、苦味酸速率法分别对健康对照组、高危肾病组、各类肾病患者组共598例研究对象进行CysC、尿素Urea)、肌酐(Scr)检测,对肾病组患者按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将肾损害不同期进行分组,再将各研究组检测的各项结果进行统计比较及分析。结果高危肾病组及肾病组中Ccr正常期的患者组(A组)和肾功能储备下降期组fB组)患者的Urea、Scr检测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的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CysC检测结果显示高危肾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肾病各期组则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肾病各期组的CysC结果与Ureat和Scr呈显著正相关性(r=0.858,r=O.873),而与Ccr呈显著负相关(r=-0.758);高危肾病组及肾病组各期患者CysC阳性检出率也明显优以各自的Urea、Scr阳性检出率。结论血清CysC指标是一个比Urea、Scr及Ccr更为敏感、准确反映肾小球滤过率(GFR)功能的理想指标.对肾病患者早期肾功能损害诊断和评估中具有更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尿 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酐酶(NAG)、视黄醇结合蛋白(RBP)、转铁蛋白(TRF)、α1‐微球蛋白(α1‐MG)水平变化对2型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预测及病情监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83例2型糖尿病(T2DM )患者根据尿清蛋白排泄率(UAER)的测定结果,将糖尿病患者分为 UAER 正常组、早期糖尿病肾病组、临床糖尿病肾病组,另选该院体检健康者28例纳入健康对照组。比较4组尿 NAG 、RBP 、TRF 、α1‐MG 水平。结果 UAER 正常组、早期糖尿病肾病组、临床糖尿病肾病组患者NAG 、RBP 、TRF 和α1‐MG 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糖尿病肾病组和临床糖尿病肾病组各项指标均明显高于 UAER 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临床糖尿病肾病组检出各项指标阳性率最高,NAG 、RBP 、TRF 、α1‐MG 阳性率分别为64.0%、52.0%、72.0%、76.0%;4项指标联合检测在早期糖尿病肾病组和临床糖尿病肾病组均达到较高阳性率,分别为80.0%和96.0%。结论联合检测 NAG 、RBP 、TRF 和α1‐MG 在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的早期诊断中有较高的阳性检出率,可作为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紫癜性肾炎(HSPN)患儿血清胱抑素C(Cys C)水平的检测,探讨血清Cys C水平检测在HSPN早期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在日立7600-02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血清标本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Cys C含量,同时对血清样本中免疫球蛋白IgA、IgG、IgM和肾功能相关的血清学指标进行检测。结果实验组血清Cys C、IgA、尿素(UREA)和肌酐(Cre)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或高度统计学意义(P<0.05或 P<0.01);血清IgG和IgM 含量检测结果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SPN患儿不同病期血清中Cys C、IgA、UREA和Cre的含量呈递增性升高,趋势呈正相关性,但血清Cys C的相关性优越其他项目。其检测结果在轻型紫癜性肾炎、慢性紫癜肾炎综合征、紫癜肾病综合征和急进性紫癜性肾炎疾病中明显高于急性紫癜肾炎综合征,与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Cys C水平检测有助于HSPN的早期诊断及临床的疗效观察,能为临床医生提供有价值的治疗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儿童肾病综合征(NS)患者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水平的变化及其与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的关系。方法分别检测118例NS患儿和45名健康体检儿童(正常对照组)血清RBP4水平,同时测定其血清ox-LDL、白蛋白(Alb)、血脂[包括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 HDL-C)]及肾功能指标[尿素(Urea)、肌酐(Cr)],并做统计学分析。结果 NS组血清RBP4水平为(55.88±27.36)mg/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30.61±8.68)mg/L](P0.01),且血清RBP4与ox-LDL、TC、TG、LDL-C、non HDL-C及Urea呈明显正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30、0.35、0.25、0.29、0.32、0.26,P均0.01];进一步多元回归分析显示,NS组TC(β=0.62,P0.01)、Urea(β=0.26,P0.01)和ox-LDL(β=0.20,P0.05)水平共同影响了48.4%的RBP4的变化,且RBP4也是NS患儿ox-LDL水平的决定因素之一。结论 NS患儿血清RBP4水平明显升高。升高的RBP4与ox-LDL的增加有一定的关联,可能促进了NS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甘露糖结合凝集素(MBL )的基因多态性与复发性肾病综合征的关系。方法对66例复发的肾病综合征患者和40例健康成人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SSP-PCR)和实时定量荧光聚合酶链反应分别检测MBL启动子和外显子1第54号密码子的基因多态性位点,同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中MBL浓度。结果复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和健康对照者中高表达MBL的基因型血清MBL浓度均高于低表达MBL的基因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的肾病综合征患者血清MBL浓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有前驱感染病史者,MBL的基因型低表达者多于高表达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推测MBL的基因变异导致血清MBL浓度降低,诱发感染发生,引起肾病综合征患者经常复发。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T2DN)患者外周血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23)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2012年3月至2013年11月该院门诊及住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98例,其中单纯糖尿病(DM)组31例,早期糖尿病肾病(DN)组34例,临床DN组33例,并选健康者3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外周血FGF‐23水平,同时测定血胱抑素C(CysC)、血磷(P)、血钙(Ca),并计算P和Ca乘积,根据年龄、性别和血肌酐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RF)。结果各组T2DM患者FGF‐23、CysC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eGFR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与单纯DM组比较,早期DN组FGF‐23、CysC明显升高,eGFR明显降低(P<0.05);临床DN组与早期DN组比较,FGF‐23、CysC进一步升高,eGFR进一步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P在健康对照组、单纯DM组及早期DN组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DN组血P及Ca×P值则较其他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关性分析显示,DN患者FGF‐23水平与CysC、P呈正相关(P<0.01),与eGFR呈负相关(P<0.01),与年龄、体质量指数、Ca等无相关性(P>0.05)。结论早期T2DN外周血FGF‐23水平的升高早于Ca和P的变化,且随DN进展,FGF‐23水平逐渐升高,FGF‐23可作为早期T2DN诊断的有效指标之一,并可成为T2DN进展的预警指标。  相似文献   

14.
汪琳  王欣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4,(24):3433-3434
目的:探讨子痫前期(PE)孕妇血浆中晚期氧化蛋白产物(AOPP)水平与 PE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同时分析AOPP水平对PE患者肾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4月至2013年4月南京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PE患者72例,分为轻度PE组(40例)和重度PE组(32例),同时选取入住本院的足月分娩的健康孕妇70例作为对照组。常规方法检测血浆中胱抑素C(CC)、尿酸(UA)、肌酐(Cr)和尿素氮(BUN)等肾功能指标,免疫比浊法检测24 h尿蛋白,分光光度计法检测AOPP ,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重度 PE组患者的 AOPP水平明显高于轻度PE组和对照组孕妇,且轻度PE组患者的AOP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孕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PE组的CC、UA、Cr和BUN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和轻度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轻、重度PE组间24 h尿蛋白定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患者AOPP与24 h尿蛋白、CC明显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682和0.601(P<0.05)。结论 AOPP与24 h尿蛋白和CC明显相关性,可以推断PE患者体内AOPP水平对患者肾功能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肾损害与血清胱抑素C(Cys C)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于该中心顺产单胎的产妇,选择经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检测确诊为GDM的400例产妇,将孕30~40周检测的24h尿蛋白量大于0.15g的200例产妇作为GDM组,而将24h尿蛋白量不高于0.15g的200例产妇作为GDM对照组。将排除GDM的200例健康产妇作为正常组。于孕30~40周检测血清尿酸、肌酐、尿素、Cys C,并检测24h尿蛋白量。结果GDM组患者血清尿酸、Cys C水平高于GDM对照组(P〈0.05),而2组血清尿素、肌酐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4h尿蛋白量与血清尿酸、Cys C呈正相关(r分别为0.715、0.863,P〈0.05),与尿素、肌酐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血清Cys C可作为GDM患者肾损害的早期诊断及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视黄醇结合蛋白(RetinolBindingProteinRBP)水平在糖尿病肾病(Diabeticnephropathv,DN)悍期肾损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日立718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检测87例(分为单纯DM组、早期DN组、临屎DN组)DN患者(实验组)及80例健康者(对照组)血清RBP(SRBP)和尿液RBP(URBP)水平,同时对常规检测指标血清尿微量白蛋白(mAlb)、尿素(UREA)和肌酐(CREA)的水平检测,并对其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组SR_BP、URBP、mAlb、UREA和CREA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单纯DN组:SRBP和URBP高于对照组(p〈0.05),mAlb、UREA和CREA高于对照组(P〉0.05);早期DN组:SRBP和URBP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mAlb高于对照组(P〈0.05),UREA和CREA高于对照组(P〉0.05):临床期DN组:SRBP、URBP和mAJb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UREA和CREA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RBP检测可作为DN早期肾损伤的敏感指标,对DN患者进行RBP水平的监测,比监测mAlb、UREA和CREA水平能更早地反映肾小管损伤情况,以达到早期诊断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肾小管损伤标志物在儿科疾病中联合应用的价值,并进行特异性分析。方法随机选取已确诊的30例肾小管损伤患者(I组)、30例肾病综合征患者(II组)、30例过敏性紫癜患者(Ⅲ组),和30例健康者(IV组),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直接显色法、速率散射比浊法测定尿中β2微球蛋白(β2-MG)、视黄醇结合蛋白(RBP)、N-乙酰-8-D氨基酸核苷酶(NAG)和尿胱抑素c(CysC)的水平,并比较各组变化,进行统计学分析;根据4个指标联合检测肾小管损伤,比较各组的阳性率。结果I组与Ⅱ组、Ⅲ组、Ⅳ组β2-MG、CysC、RBP、NAG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Ⅱ组与Ⅳ组β2-MG、CysC、RBP、NAG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组与Ⅳ组β2-MG、CysC、RBP、NAG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与Ⅲ组G2-MG、CysC、RBP、NAG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组4个指标联合应用阳性率为100%。结论β2-MG、CysC、RBP、NAG水平变化能反映肾小管损伤程度,作为联合检测肾小管损伤标志物对临床诊断儿童肾脏疾病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水平改变在支原体肺炎患儿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支原体肺炎、细菌性肺炎患儿各67例为支原体肺炎组和细菌性肺炎组,选择健康体检儿童67例为健康对照组。检测各组血清降钙素原(PCT)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并分析。结果支原体肺炎组急性期血清PCT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但显著低于细菌性肺炎组(P均0.05)。支原体肺炎组、细菌性肺炎组血清CRP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但两者CRP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治疗后发现恢复期支原体肺炎组血清PCT、CRP水平显著下降,与健康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早期联合检测呼吸道感染患儿PCT与CRP水平可帮助早期鉴别支原体感染肺炎和细菌性感染肺炎,并可作为疗效观察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炎症标志物检测对于2型糖尿病(T2DM )早期肾脏疾病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绵阳市中医医院收治的100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50例为糖尿病肾脏疾病患者,对照组50例为非糖尿病肾脏疾病患者,选取同期50例健康体检人员作为健康组,对3组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内毒素(LPS)等炎症标志物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炎症标志物水平明显高于健康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炎症标志物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UAlb/Cr与MCP‐1、TNF‐α、LPS、hs‐CRP、AGI、PAI‐1呈显著正相关(均 P<0.05)。结论早期血清炎症标志物检测对于2型糖尿病早期肾脏疾病诊断和及时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不同临床情况下的IgA肾病(IgA—N)患者的血清白细胞介素(IL)-18水平及与相关指标的关系,探讨其临床作用。方法:IgA—N患者分为3组:肾病组(24例)、肾炎组(20例)和肾衰组(18例)。另设正常对照组(20例)。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IL-18、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比较各组间的差别。结果:IgA-N患者的血清IL-18水平在肾病组[(368.2±84.4)pg/ml]和肾衰组[(497.7±120.7)pg/ml]较对照组[(163.9±42.2)pg/ml]和肾炎组[(196.3±61.8)pg/ml]显著升高(P〈0.05),而肾衰组明显高于肾病组和肾炎组(P〈0.05),肾病组明显高于肾炎组(P〈0.05)。患者的血清IL-18水平与TNF—α、hs—CRP、血肌酐、24h尿蛋白量、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呈显著正相关,与肾小球滤过率、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呈显著负相关。结论:有大量蛋白尿和肾功能衰竭的IgA肾病患者的血清IL-18水平显著升高。IL-18与IgA肾病的进展和微炎症状态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