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7 毫秒
1.
性别差异在任何一种社会制度或一个国家都在以不同的程度存在着,由于这一社会现象如此的普遍,在语言中自然也会有所体现。本文主要是对性别语言与性别语言差异进行了总体概述,探讨了性别差异对于英语语言应用的影响,并分析了出现性别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社会语言性别差异入手,探讨了中国大学生在课堂上和日常生活中的语言性别差异,并分析了大学生性别语言差异产生的原因及后果。大学生言语性差的存在导致了女生在课堂上处于不利地位。最后本文提出了言语性差研究对家长和学校的启示,希望能对社会语言学研究和教学实践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3.
研究表明,英语学习的性别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因此教师应充分了解英语学习者的性别差异,根据英语学习者性别差异进行教育管理,因性别施教,弥补以往英语教育教学中的性别盲点,努力探究不同性别英语学习者学习英语的性别差异,开发不同性别英语学习者学习英语的潜能,提高英语教育教学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相似文献   

4.
语言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性别差异是两性间跨文化交际的重要特色,任何一种跨文化的交际,都会因为互动双方文化背景和价值观的不同而产生交际冲突。本文试分析英语中跨性别文化交际误解形成的原因,并探索减少该现象出现的策略与办法。  相似文献   

5.
性别差异的研究是诸多领域的研究重心,语言学也不例外,而且语言学领域内对于性别与语言的研究多数都关注男性与女性语言的差异问题。主要从汉语和英语两种语言的角度进行分析,进而论证其差异的根源之一是由社会对于女性的歧视所造成的。  相似文献   

6.
语言中的性别差异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文章从社会语言学角度,论述了英语语言中性别差异在语音语调、谴词用句、句法结构、话题选择、话语量、话语风格和策略方面的具体表现,并分析了这些差异产生的根源及其所反映的社会现象。  相似文献   

7.
本文利用2011年"我国科技工作者的时间利用状况调查"数据,通过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探究造成高校教师工作时间尤其是科研时间性别差异的重要原因。分析结果表明:第一,高校教师不仅在教学、科研和总工作时间上存在性别差异,而且在睡眠、家务劳动这些非工作时间上也存在性别差异,这些差异在控制了年龄、婚育、学历、职称、机构类型的情况下依然显著存在;第二,非工作时间尤其是家务劳动时间的性别差异,是工作总时间和科研时间性别差异的重要影响因素,家务劳动作为中介于性别与工作时间/科研之间的解释机制是显著的。上述发现意味着,对于高校教师群体而言,家庭内部不平等的性别分工延伸并影响着职业领域的性别不平等。  相似文献   

8.
话轮转换分析是会话分析的重要问题,对于研究语言中的性别问题具有较高的指导意义。本文从话轮转换理论出发,以《飘》中的对话为文本,探讨其中反映出的性别差异和权势关系。分析结果表明:男女角色的性别差异和权势关系不是一成不变的,从话轮转换的角度,可以更好地剖析人物复杂的性格特点,理解情节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性别差异的研究是诸多领域的研究重心,语言学也不例外,而且语言学领域内对于性别与语言的研究多教都关注男性与女性语言的差异问题。主要从汉语和英语两种语言的角度进行分析,进而论证其差异的根源之一是由社会对于女性的歧视所造成的。  相似文献   

10.
赵稳 《科教文汇》2008,(35):176-176
英语社会中的每一个人,不论阶级、性别、年龄或种族,都是用同一种语言——英语。通过对语言的分析,我们可以了解人们的恐惧、偏见和兴趣等等。某一个特定领域里丰裕的词汇显示出人们对这一领域感兴趣或痴迷的程度。对同一领域中不同词汇的使用,体现出某一社会中对相同事件或实物的一系列不同的态度。文章总结了关于英语中性别差异的特征。  相似文献   

11.
张文捷 《科教文汇》2012,(13):149-150
语言是社会的产物,既是一种社会现象,同时也反映着社会。男女社会分工的不同,使其所使用的语言具有各自的特点。独特的社会文化和心理特征也塑造了男女用语的不同特色。日语中女性用语是日本社会人文文化与语言文化的双重反映。本文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出发,探讨了日本女性用语的特点及语言性别差异产生的根源。  相似文献   

12.
薛梅 《科教文汇》2014,(34):126-127
语言作为一种社会现象,能够充分反映出社会的现实状况,语言和社会、文化等方面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同样,在英语语言当中所存在的性别歧视也从一定的层面上折射出了社会、文化、心理等方面存在的不同问题。对于语言中性别歧视研究中英语语言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本文通过对其存在的形态进行举例说明,对其成因加以解析,并从其近年来的发展变化着手进行简要概述。  相似文献   

13.
根据国内外研究,性别差异导致个体在第二外语学习效果上普遍存在着差异。课题研究发现,性别差异存在于国际学生汉字学习过程中,通过分析国际学生男女个体在汉字学习中的动机、兴趣和学习策略等,可以得出这些差异的部分成因。要想增强汉字教学在国际学生中的教学效果,就必须重视造成差异的原因,提高国际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转变他们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策略等。  相似文献   

14.
《Research Policy》2022,51(1):104411
Women and men often contribute differently to research knowledge. Do differences in these contributions partially explain disparities in academic career outcomes? We explore this by looking at how gender is embodied in research language, and then ascertain whether the adoption of more gendered research language affects career outcomes beyond the researcher's attributes. We identify different forms of gendered knowledge—gender referents (explicit references to sex and gender) and gender-associated terms (words that are implicitly associated with women or men researchers)—by applying 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 techniques to nearly one million doctoral dissertations published in the United States between 1980 and 2010. We then determine whether employing gender referents and gender-associated terms affects the course of PhDs’ ensuing careers. We find women researchers have lower chances of securing academic positions than men in every field; explicit references to women as research subjects are modestly rewarded in comparison to references to men; and more career opportunities are afforded to research knowledge associated with men.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academia is slowly correcting the traditional and explicit bias of studying men at the exclusion of women. Still, there remains a stronger implicit bias against knowledge associated with women scholars. We discuss relative differences between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versus natural sciences, technology, engineering, and math, as well as potential treatments for offsetting bias in those fields.  相似文献   

15.
张礼建  程乐  黄正 《科学学研究》2006,24(Z2):344-348
科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是个体与社会因素相互渗透与整合的过程,也是追求一种合理确定性的过程。认为由于个体语言的差异、先验知识的无法证明、评判标准不统一以及社会诸多因素的制约,个体经验知识在向共性经验知识转化及得到科学共同体认同过程中,增加了知识的不确定性和科学认识的相对性。  相似文献   

16.
Emerging social virtual worlds (SVWs) are attracting attention from researchers and practitioners for the potential benefits they offer to many real-life domains such as business and education. The values of SVWs cannot be realized without a sufficient number of users; however, little research has been conducted to investigate the factors attracting people to use SVWs.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explore individual motivations and differences in SVW uses based on the uses and gratifications paradigm and on the literature of Internet uses. Content analysis is adopted to code and categorize the responses from 188 users in Second Life (SL), one of the most popular SVWs. Results show that people use SL because of three types of motivations: functional, experiential, and social. Comparative analysis by gender, age, education, and experience using Chi-square tests suggests that (1) female users are more inclined to shopping, researching, and exploring within SL, whereas male users are more concerned with using SL for making money; (2) younger users are more likely to use SL for entertainment, while older users are more likely to use SL for creating and education; (3) users with higher education exert significantly more effort with in-world research and education than those who with lower levels of education; and (4) relative to their counterparts, experienced users are more aware of the values of SL for creating, education, and commerce. No significant inter-group difference of any experiential motivation has been found regarding education and experience. In addition, no significant individual difference has been found regarding social motivations.  相似文献   

17.
科学中的性别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学和技术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社会公共活动中性别差异最明显的领域之一。女性不能更多地进入科技领域并取得发展,不仅是女性本身的损失,对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和人类的进步都会产生消极的影响。在对科技领域的性别差异问题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缩小和消除科技领域性别差异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唐文怡 《科教文汇》2012,(19):104-105
大学英语教学是一项与时俱进的科学语言教学工具,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了解更多的社会前沿信息,于是,随时更迭英语的教学方式极为重要。可以采取寓教于乐的方式,同时加强英文的口语教学,并结合专业英语的运用,多方面加强大学英语的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19.
制度、家庭和经济是影响两性平等并使性别不平等持续存在的重要因素。由于社会分工和社会观念影响,女性在社会生产和家庭生活中的地位低于男性,导致了两性间的收入不平等,女性特别是农村女性晚年生活更易陷入贫困。在新城镇建设中,大城市郊区的就地城市化对传统农村家庭养老方式带来了重大冲击,社会保障成为这些地区农村老年人的主要收入来源。但调查显示,两性间的收入水平差异仍然存在,经济独立性差仍是女性农村老年人的主要社会经济特征,并且贫困女性老年人的保障状况依然令人担忧。在就地城市化进程中,必须加强养老政策体系的性别公平设计,提高社会保障制度对女性农村老年人收入的支持度,才能推进两性获得同等的养老权益。  相似文献   

20.
为了理清性别失衡对公共安全影响机制与作用模式,本文首先描述了转型社会中社会风险的主要形态,及性别失衡放大社会风险的途径;其次,通过改进风险的社会放大理论模型,构建了性别失衡背景下社会风险放大的理论解释框架,最后,通过典型案例剖析,揭示性别失衡背景下社会风险放大途径,提出以网络治理为工具的危机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