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双着丝粒染色体作为生物剂量估算的“金标准”,用于核与辐射事故受照者生物剂量的估算已有近60年的发展史,积累了较为丰富的资料。本文介绍了双着丝粒染色体人工和自动分析检测方法,以及该指标在核与辐射事故生物剂量估算的应用现状与进展,为国内同行开展基于双着丝粒染色体指标估算生物剂量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辐射防护》2022,(6):617-617
国际辐射单位与测量委员会(ICRU)94号报告描述了用于急性辐射照射后个体剂量评估的方法。主要方法包括生物剂量测定和物理剂量学技术,而其他补充方法是生物测量技术、中子活化和辐射场映射方法。生物剂量测定方法包括染色体测定、细胞分裂阻断微核测定、荧光原位杂交易位分析、染色体缩合和γ-H2AX测定技术。新兴技术包括基于RNA表达、基于蛋白质和基于代谢组学的检测。  相似文献   

3.
《辐射防护通讯》2022,(6):26-26
国际辐射单位与测量委员会(ICRU)94号报告描述了用于急性辐射照射后个体剂量评估的方法。主要方法包括生物剂量测定和物理剂量学技术,而其他补充方法是生物测量技术、中子活化和辐射场映射方法。生物剂量测定方法包括染色体测定、细胞分裂阻断微核测定、荧光原位杂交易位分析、染色体缩合和γ-H2AX测定技术。新兴技术包括基于RNA表达、基于蛋白质和基于代谢组学的检测。  相似文献   

4.
文献题录     
RadiationProtectionDosimetry Vol.77Nos.1~21998回顾性剂量方法学IAEA对回顾性剂量测定的需要RVGriffth等低剂量率照射的回顾性剂量测量的相关问题ALeonard等长崎、广岛的辐射剂量估算问题及解释MHoshi等中国酒泉地区下风向区外照射剂量的回顾性调查TRen等生物剂量计技术采用染色体畸变分析的生物剂量学的现状及前景CZJin等用于生物学剂量估算的染色体分析的新进展DCLloyd用GPA点突变检测法测定人体红细胞突变率HXGui等物理剂量计技术…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现在的或现在认为有发展前景的几种生物剂量测定方法进行了比较,包括染色体畸变、荧光原位杂交、微核、早熟染色体凝集以及二种体细胞突变;着重对它们在辐射事故剂量估计中的实用性作了评估。  相似文献   

6.
应用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分析方法,对2005年10月苏州某单位192Ir放射源辐射事故中3例急性放射皮肤损伤患者的染色体畸变进行了分析并对生物剂量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A"、"B"和"C"3例受照者依据"双+环"数/细胞估算的剂量分别为0.25、0.20和0.29Gy,与用物理方法估算的全身平均剂量基本一致。提示染色体畸变分析是非常可靠的生物剂量估算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前国内外学者提出可以染色体畸变作为“生物剂量仪”,且一致认为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分析是一个较理想的生物学指标,并认为在25~500拉德剂量范围内用染色体畸变进行剂量估算是正确可行的。在某些事故照射中用生物学方法较物理学方法更能反映机体损伤的真实情况。为此,我们从遭受较低剂量照射出发,自0~200拉德之间探索染色体畸变量与辐照剂量的效应关系,拟建立本实验室的剂量-效应刻度曲线,以染色体畸变  相似文献   

8.
在两起~(60)Coγ射线照射事故中,用染色体畸变作为“生物剂量计”,对受照人员进行了剂量估算。在事故1中,3名受照人员均未佩戴个人剂量计;事故模拟估算的剂量分别为30、30、20伦,用染色体畸变估算的剂量分别为46、26、26拉德,两者比较近似。在事故2中,受照者8人,均佩有胶片剂量计,其剂量记录从1.6到20伦不等;用染色体畸变方法,以无着丝点畸变和击断率为指标,在计数200和500个左右的细胞时,用我们实验室所作的刻度曲线,分别进行了剂量估算;结果表明,在较低剂量的~(60)Coγ射线照射事故中,当计数500个左右的细胞时,上述“生物剂量计”仍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本文叙述了染色体畸变分析作为生物剂量计的国内外研究概况。文中较详细地介绍了离体照射诱发染色体畸变的剂量-效应关系及其在事故受照人员剂量估算中的应用状况,对局部照射和分次照射条件下确定剂量-效应关系的有关问题进行了分析,对今后研究动向作了简要讨论。  相似文献   

10.
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分析中的双着丝粒染色体指标是估算生物剂量的“金标准”。本文结合实践工作,介绍了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类型、染色体标本制备操作流程解析及常见问题。  相似文献   

11.
辐射生物剂量计在核事故受照人员剂量估算及辐射生物效应研究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被视为"金标准"的染色体畸变分析不能满足大批量快速检测的要求.因此,找到更为快速、简便的生物剂量计成为放射生物剂量学的研究热点.研究发现,电离辐射能够诱导转录调节网络中的基因表达发生变化,有希望成为辐射生物剂量计.涉及较多的是p53通路相关基因,...  相似文献   

12.
探讨各种急性电离辐射损伤生物剂量估算方法的适用性。分析了各种辐射剂量估算方法的优缺点和应用潜力,根据每种生物剂量估算方法特点,给出其适用场合的建议。认为急性辐射损伤情况下快速剂量估算的适用方法为:体牙齿和指甲的ESR测量、全自动微核分析和全自动γ-H2AX分析。  相似文献   

13.
在发生大规模核与辐射事故后对受照人员的早期临床分类诊断中,生物剂量估算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制定有效的生物剂量估算应对策略是值得学者们关注和讨论的问题。本文在简要介绍事故照射事件的情景、特征、生物剂量计的作用基础上,对发生大规模核与辐射事故时对估算受照人员生物剂量的应对策略进行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4.
采用了第1、2、4号全染色体探针,以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分析了广东天然高本底辐射地区(HBRA)5名儿童和13名老年男性以及对照地区(CA)6名儿童和11名老年男性淋巴细胞染色体的易位率。与老年人相比,儿童染色体的易位率低,且变异小;而在老年人中个体之间的易位率波动很大。高本底辐射地区居民染色体易位率与对照地区居民相应值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没有观察到高本底地区居民和对照地区居民在染色体稳定性畸变(易位)频率方面存在差异,这一研究结果与流行病学研究结果是一致的。长期的流行病学群组调查没有发现高本底地区存在与高本底辐射有关的癌症危险度增加。  相似文献   

15.
在混合辐射场测量中,各测点的辐射环境和测量目标不同,同一种屏蔽方案不能很好地满足各测点的需要。有必要发展一种辐射屏蔽自动优化设计方法,实现屏蔽效果的定量评价,并针对不同情况进行屏蔽优化。根据代价利益分析方法提出了辐射屏蔽措施的优化评估方法;引入遗传算法建立了组合屏蔽自动设计方法。计算表明该评价方法与文献及MCNP模拟计算结果相符;在典型的裂变中子、裂变r混合辐射条件下,优化设计方案的辐射干扰相当于原方案的44%。组合屏蔽设计方法可以针对特定辐射环境和测点参数进行自动优化设计,对混合辐射场测量的方案设计和数据分析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放射性气体~(220)Rn的准确测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20Rn的准确测量是天然辐射照射剂量评价体系中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基于常用的几种测氡仪,我们开发了它们的220Rn测量功能,并比较了它们的220Rn测量结果。结果表明,AB5抓取式测量方法其原理简单,测量结果稳定,可以作为220Rn测量的参考方法,但其探测下限较高;RAD7的220Rn测量结果受干燥剂状态的影响,需要适时刻度;AlphaGuard流气式测量虽然具有探测下限低的优点,但结果易受采样流速和前端采样管路状况的影响,只能作一般性参考。  相似文献   

17.
王玮  钟军  王旭 《同位素》2022,35(6):508
氚引起的内照射对人体伤害非常大,因此评估涉氚人员的氚内照射水平十分重要。为满足快速准确评估人员氚摄入水平的要求,本研究在原尿直接测量法的基础上,采用内标淬灭校正法,对三名涉氚工作人员尿液中的氚放射性浓度进行测量,评定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并估算该方法的探测下限。测量结果表明,李、胡、黄三位工人的尿中氚的放射性浓度分别为94.9、554、898 Bq/L,与氧化蒸馏法测量结果的偏差均在4%以内。该方法操作简便、快捷,准确性较高,可以满足涉氚工作人员的尿氚监测和内照射剂量快速准确评价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不同职业照射类型、年龄、工龄放射工作人员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的畸变情况,采集四川省1 612名放射工作人员(放射组)和248名健康人员(对照组)外周血,用微量全血培养法培养淋巴细胞,MetaSystems系统分析记录染色体畸变,统计分析染色体畸变率。结果表明,放射工作人员染色体总畸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放射工作人员中,核燃料循环组、工业应用组染色体畸变率明显高于医学应用组,40岁以上人员染色体畸变率高于40岁以下,工龄20年以上人员染色体畸变率高于20年以下。结果提示,放射工作人员较健康人群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明显增加,应进一步提高核燃料循环和工业应用人员的职业防护意识,加强个人辐射防护。  相似文献   

19.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运用分子生物学的理论和技术研究放射生物学的主要进展:在DNA损伤研究方面用序列分析及限制性酶切技术对DNA链断裂及碱基损伤在分子内的定位获得了新的信息,基因探针有可能成为研究哺乳动物细胞DNA结构损伤的敏感的新方法;染色体畸变及细胞突变的分子机理已有所阐明;哺乳动物DNA修复基因的研究正在兴起阶段,已克隆出人的DNA修复基因;在哺乳动物细胞上进行外源基因转移的成就为辐射损伤的防治开辟了新的前景。  相似文献   

20.
根据三维空间立体剖分特点,采用逐点插入法对空间离散点的三角剖分进行改进;对理论计算或实测产生的辐射场离散数据进行重构,得到三维空间内连续分布的辐射场数据;最后结合VR仿真技术,构建某核设施的三维仿真场景,并利用可视化映射技术,实现虚拟环境中的三维辐射场的可视化.结果表明,VR技术与Delaunay三角化方法结合使用可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