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7 毫秒
1.
柳颖  徐明  柳婧 《化学与粘合》2010,32(1):46-49
由于现代工业的迅速发展,海上漏油事故愈来愈多,含油污水问题日益恶化,对环境造成了极大迫害。如何高效净化含油污水,已成为当前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研究制备高吸油树脂是国内外处理含油污水的主要策略,并且在一定程度缓解了油污染现状。介绍了高吸油材料的分类,综述了吸油材料的吸油机理,高吸油树脂性能特点、性能影响因素、合成方法及其在国内外的发展现状与展望。  相似文献   

2.
本发明涉及一种含油废水的处理方法,它首先开发一种高吸油树脂,并将其直接应用于含油污水工业废水和餐饮业的油污废水处理。高吸油树脂的组分重量比为乳化剂:单体:交联剂:引发剂=3650-450:100:0.1-3:0.1-2,在45-95℃下乳液聚合反应6-10小时,合成得高吸油树脂;再将废水含油量的5-20%(重量)的高吸油树脂投放于含油废水中,废水中的油污迅速被吸,蒸馏回收油品,再生树脂重复使用。本法工艺简单,占地面积小,处理综合成本低,符合环保要求。  相似文献   

3.
高吸油树脂是已开发出并运用于含油废水处理的一种新型高分子材料。本文着重介绍了常用的丙烯酸酯系高吸油树脂合成方法及每种方法的优缺点,讨论了树脂性能的影响因素,阐述了树脂回收再生的研究现状及在含油废水处理方面的技术进展。在环保备受关注的今天,研究开发用于含油废水处理的高吸油树脂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高吸油树脂的合成材料、聚合工艺、种类、吸油性能及主要应用,指出合成材料的选择和聚合工艺参数是高吸油树脂合成的关键,高吸油树脂因其吸油量大、稳定性高、经济性好、可重复使用等优点而在放射性废液处理方面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5.
高吸油树脂的结构和特性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比较了高吸油树脂与传统吸油材料的吸油机理,着重对高吸油树脂的分子结构,微孔结构等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6.
高吸油性树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崔小明  苗敏 《化工时刊》1997,11(4):14-16
高吸油性树脂是一种与一般吸油材料不同的自溶胀型吸油材料,可吸收从矿物油到天然油脂等多种油。本文介绍了高吸油性树脂的吸油机理,特征,制备及应用。  相似文献   

7.
以苯乙烯和α-十二烯为单体,二乙烯基苯为交联剂,过氧化二苯甲酰为引发剂,采用悬浮聚合法合成聚(苯乙烯-α-十二烯)高吸油树脂,并探讨了其烷基化处理效果。重点研究了α-十二烯用量、交联剂用量以及烷基化处理对高吸油树脂吸油率和凝胶量的影响。研究发现,随着α-十二烯用量增加,高吸油树脂吸油率增加,而凝胶量下降;随着交联剂用量的增加,高吸油树脂吸油率下降,而凝胶量增加;经烷基化处理后,高吸油树脂的吸油率和凝胶量都有所增加,其对甲苯的最大吸油率可达16.8g.g-1,最大凝胶量可达90.2%;此外,高吸油树脂对不同油品的吸油率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8.
主要叙述了近年来专家学者对高吸油树脂的研究成果,根据聚合单体不同分类,对新型高吸油树脂制备方法进行归纳整理,同时阐述了高吸油树脂在应用与再生方面的现状、潜力及研究趋势,旨对高吸油树脂的未来发展提供参考和方向。  相似文献   

9.
丙烯酸酯类接枝型高吸油树脂的性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聚丁二烯(PB)为改性剂、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丙二醇二丙烯酸酯为交联剂、聚乙烯醇(PVA)为分散剂、甲基丙烯酸丁酯(MBA)和苯乙烯(St)为单体,采用悬浮聚合法制备出一种高吸油树脂。分析了改性剂的用量对树脂吸油速率和吸油倍率的影响,研究了交联剂、分散剂、引发剂以及聚合温度等对树脂吸油倍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PB后,可以显著提高树脂的吸油速率,其饱和吸油时间为2~3h;高吸油树脂的最佳配方为m(St)∶m(MBA)=1∶1,油水比1∶3,w(AIBN)=1.0%、w(交联剂)=1.0%和w(PVA)=0.3%(相对于单体质量而言),聚合温度为78℃;由最佳配方合成出的高吸油树脂,其对甲苯的最大吸油倍率为17g/g。  相似文献   

10.
阐述了天然吸油材料的改性方法、高吸油树脂的交联结构以及合成吸油纤维的制备工艺,综述了各自的研究状况,并对高吸油材料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采用悬浮聚合的方法合成一种交联适中的聚丙烯酸系高吸油性树脂。研究了单体组成及配比,引发剂用量和交联剂用量对树脂吸油性能的影响,并且对树脂的再生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当m(甲基丙烯酸十二酯):m(苯乙烯)为2:3,引发剂用量为单体质量的1%,交联剂用量为单体质量的1%时,吸油效果最为理想;通过乙醇溶剂萃取法进行再生脱油率可达92.3%。  相似文献   

12.
高吸油性树脂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综述了吸油材料的研究与应用情况,重点讨论了单体、引发剂、交联剂、分散剂及聚合温度等因素对高吸油性树脂吸油性能的影响,并对吸油后树脂的再生方法作了简要介绍,指出采用聚合新技术是改善树脂吸油性能的有效手段,而且需要加强对吸油树脂与有机溶剂相互作用的机理研究。  相似文献   

13.
A series of high oil-absorption resins with low cross-linking degree were synthesized by suspension polymerization using stearyl methacrylate(SMA), 2-Ethylhexyl methacrylate(EHMA), and styrene(St) as monomers.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RSM) with central composite design(CCD) was also applied to determine the optimal parameters that are mainly known to affect their synthesis. Thus, the effects of the monomer mass ratio(EHMA:SMA), the rigid monomer(St) dosage, the porous agent(acetone) dosage, and their pairwise interaction on the resin's oil-absorption capacity were analyzed, highlighting PSES-R_2 as the resin with the optimum performance. The pure oil-absorption rates of PSES-R2 for gasoline, diesel, and kerosene were 11.19 g·g~(-1),16.25 g·g~(-1), and 14.84 g·g~(-1), respectively, while the oil removal rates from oily wastewater were 98.82%,65.11%, and 99.63%, 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14.
影响悬浮树脂表观密度和吸油率的因素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高表观密度和适中吸油率PVC树脂在化学建材业的使用效果。并分析了在生产树脂过程中影响高表观密度和适中吸油率的因素,采取适当的搅拌强度、搅拌器形式、复合分散剂体系及用量、密闭投料方式、控制适合的pH值等措施可获得满意的产品。  相似文献   

15.
高吸油性树脂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综述了各种吸油材料在治理油污染方面的应用情况,详细介绍了高吸油性树脂。包括性能、吸油机理、影响吸油性能的因素及制备。  相似文献   

16.
《分离科学与技术》2012,47(15):2338-2344
Emulsion templating of high internal phase emulsion was used to synthesize high oil-absorption resins with hexadecyl methacrylate and methyl methacrylate as monomers. Effects of cross-linking agent, emulsifier, initiator and porogen, polymerization temperature, polymerization time, the water/oil volume ratio, and the dosage of co-monomer on the properties of high oil-absorption resins were discussed. The optimum polymerization conditions for synthesis of high oil-absorbing resin were obtained. The highest oil absorbency in trichloromethane was 34 g/g. The oil absorbency of the resin remained constant after three times recovery.  相似文献   

17.
以丙烯酸2-乙基己酯和丙烯酸羟乙酯为单体进行共聚合,聚合体系中并不加入交联剂,采用悬浮聚合的方法制得自交联型高吸油性树脂,测定了树脂的吸油性能。系统地研究了影响树脂吸油性能的诸多因素,包括单体配比、引发剂用量、油水相比等。结果表明:树脂的吸油倍率随着单体配比、引发剂用量、油水相比的变化而出现一最佳值,而且树脂对不同油品的吸收能力并不相同,其吸油倍率依次为:甲苯>苯>环己烷>煤油,吸收甲苯可达21.5gg-1, 吸收苯可达20.5gg-1,对不同油品的吸收能力不同这一现象从理论上进行了解释。同时,还测定了树脂的吸油速率和热失重曲线,结果说明树脂在吸油4小时后达到饱和吸收,在370℃以下不分解,说明该树脂在常温下稳定,是一种理想的工业用废液的处理剂。  相似文献   

18.
许多工业过程中产生含油废水,如石油提炼、石化、食品、皮革和金属加工等,一直是工业污染防控的重点和难点。随着工业生产技术的不断发展,含油废水中特征污染物种类和排放量亦持续增加,对工业废水中油分的深度处理及回收提出了挑战。由于含油废水中有机物种类繁多、环境各异、内部反应复杂,不仅影响多级工艺的生产效率,而且存在一定的环境风险。因此,工业含油废水的高效深度处理及回收是工业污染防控的必然要求,对工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鉴于此,本文在系统解析工业含油废水特点的基础上,分别从单独工艺和组合工艺的视角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处理乳化油和溶解油的最新研究进展,重点分析了基于树脂吸附除油技术的原理特性、除油潜力、应用效益及其相较于其他除油技术的优势,最后对树脂除油技术的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