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邛西地区邛西构造须二段的天然气因来源相同而具有相同或相似的地球化学特征,但由于天然气聚集时间上的不同,在烃类的指纹特征上仍然存在一些可检测的细微的地球化学差异。通过天然气的组分、C3—C8轻烃指纹、碳同位素单体烃组成和抽提物的分子地球化学特征综合分析,指出了不同井间流体的地球化学特征和不同井间的连通性,连通情况是:邛西构造须二段气藏整体分为连通性较差的4个区块,即构造西翼鼻突(邛西5井区)、北断垒区、南断高区和邛西12井区,其中构造北断垒区须二段气藏具有较好的内部连通性,南断高区须二段气藏内部连通也较好,二者与西翼鼻突和邛西12井区的连通性均较差。  相似文献   

2.
2020年,四川盆地西南部地区(以下简称川西南部)平探1井在中二叠统栖霞组钻遇台缘带孔隙型白云岩储层并获得高产工业气流,实现了该区中二叠统天然气勘探的新突破。为了深化对栖霞组的地质认识,指导该区带天然气勘探,在分析平探1井钻探成果的基础上,对该区的烃源条件、储层特征、保存条件等油气成藏要素开展了研究,探讨了该区栖霞组天然气的勘探潜力及下一步的勘探方向。研究结果表明:①川西南部栖霞组储层以中、细晶白云岩为主,储集空间主要为溶蚀孔洞、晶间孔、粒间孔和裂缝,为低孔、中—低渗透裂缝—孔隙型储层,局部发育高孔高渗储层;储层横向展布受台缘滩控制,主要沿邛西—平落坝—名山—汉王场一带大面积分布;②该区栖霞组天然气的来源与双鱼石构造类似,由下寒武统筇竹寺组泥页岩和中二叠统泥灰岩混源构成,主要来源于前者;③该区纵向上不仅具有"双层构造"特征,而且三叠系盐膏层具有区域封盖条件,二叠系的构造圈闭及构造—岩性复合圈闭形态完整、保存条件良好,为栖霞组天然气聚集成藏提供了有利的场所。结论认为,川西南部中二叠统具有较好的天然气成藏条件,平探1井的突破展示了该区栖霞组台缘带白云岩储层良好的天然气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3.
川西坳陷邛西构造须二段裂缝特征及期次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2002年随着邛西3井获得高产工业气流,揭开了川西坳陷邛西构造上三叠统须家河组须二段气藏勘探开发的序幕。该区须二段气藏为裂缝-孔隙性气藏,储层以致密碎屑岩为主,之所以能成为有效储层是因为与裂缝有着密切关系。通过对该地层裂缝类型、力学机制和特征参数的综合定量化分析,探讨了裂缝发育的机制、控制因素和期次。结果认为:邛西构造须二段主要发育近南北向、北东向、近东西向和北西向4组裂缝,近南北向的裂缝较北东向裂缝发育;区内裂缝以高角度构造剪切裂缝为主,次为近水平成岩裂缝、滑脱裂缝以及与异常高压有关的裂缝;构造裂缝主要在印支期、燕山晚期和喜马拉雅期形成,成岩裂缝的形成时期比较漫长,与异常高压相关的裂缝主要在白垩纪形成。裂缝的形成、发育期次和规模主要受控于区域构造事件,且两者具有较好的耦合关系;岩性、层厚、断层等因素也直接影响着裂缝发育的程度。  相似文献   

4.
文章针对川西南部地区须家河组储集体具有低孔低渗非均质性强的特征,进行了速度反演、自然伽马反演、孔隙度反演及地震属性提取、分析各种方法试验,寻找出一套适用、有效的砂岩储层预测技术。采用速度反演、辅以自然伽马反演有效地预测储层的有无;利用孔隙度繁衍和量化技术计算出储能系数,查明储层的厚薄和好坏。将该技术推广应用于重点区块“邛西—灌口”地区,有效地预测了须二段上部和中部的砂岩储层,分析该工区储层平面分布规律,指出了储层有利分布区,这为寻找新的含气区和天然气储量计算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5.
龙门山逆冲推覆带构造特征及勘探潜力分析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龙门山构造带的变形特征,自西向东可以划分茂汶韧性剪切带、龙门山叠瓦冲断构造带和龙门山逆掩推覆构造带.龙门山逆掩推覆构造带可以划分为前山带和隐蔽带两个亚带,具备良好的成藏地质条件.对于前山带,相对稳定的构造部位和良好的封盖保存条件是主控因素.对于山前隐蔽带,古今构造叠合、相对活动的构造和裂缝发育部位是主控因素.据此预测出关口-水口场隐伏断裂带上盘的磁峰场断高带,高家场、水口场、油榨坨、石板滩构造带和下盘的平落坝,邛西、大邑、鸭子河背斜是勘探天然气最有利的地区.   相似文献   

6.
韩应钧   《天然气地球科学》2002,13(5-6):66-73
通过分析中坝构造须二段气藏成藏主控条件,在系统分析古生物研究、井下测井和沿龙门山前缘层序地层追综资料,和在确认前人提出的印支运动一幕和晚幕观点基础上,探讨了诺尼克晚期发生的印支二幕及该幕运动与龙门山中南段前缘上三叠统天然气成藏的关系,对平落坝、邛西、丰谷镇、魏城镇须家河组气藏和周公山二叠系气藏的发现和侏罗系次生气藏成藏模式的建立,在勘探前进行的前期先导性研究中作出了较为符合客观实际的预测。  相似文献   

7.
通过分析中坝构造须二段气藏成藏主控条件,在系统分析古生物研究、井下测井和沿龙门山前缘层序地层追综资料,和在确认前人提出的印支运动一幕和晚幕观点基础上,探讨了诺尼克晚期发生的印支二2幕及该幕运动与龙门山中南段前缘上三叠统天然气成藏的关系,对平落坝、邛西、丰谷镇、魏城镇须家河组气藏和周公山二叠系气藏的发现和侏罗系次生气藏成藏模式的建立,在勘探前进行的前期先导性研究中作出了较为符合客观实际的预测.  相似文献   

8.
通过分析中坝构造须二段气藏成藏主控条件,在系统分析古生物研究、井下测井和沿龙门山前缘层序地层追综资料,和在确认前人提出的印支运动一幕和晚幕观点基础上,探讨了诺尼克晚期发生的印支二幕及该幕运动与龙门山中南段前缘上三叠统天然气成藏的关系,对平落坝、邛西、丰谷镇、魏城镇须家河组气藏和周公山二叠系气藏的发现和侏罗系次生气藏成藏模式的建立,在勘探前进行的前期先导性研究中作出了较为符合客观实际的预测。  相似文献   

9.
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二段气藏是四川盆地川西坳陷致密砂岩气勘探开发的重要区块,但须二段气藏气水分布关系复杂、勘探开发难度较大。为了给川西坳陷须家河组气藏的高效勘探提供新思路,以新场构造带须二段气藏为研究对象,根据地层水化学特征,结合构造、断层输导体系特征及单井生产动态分析,探讨了SN走向断层对须二段气藏天然气成藏及气水分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新场构造带须二段气藏油气高产富集区主要表现为断层输导型天然气成藏模式,该类成藏模式具备良好的构造—断层—储层配置条件,含气性好;(2)断层输导型成藏模式的气藏高产富集主控因素为"古今构造高位+断层通源输导+优质储层聚气",构造—断层—储层时空配置是控制气水分布的关键;(3)根据构造—断层—流体—成岩—成藏时空配置的差异性,结合单井生产数据,将断层输导型天然气成藏模式细分为"高产稳产、气水同产""中产稳产、低产水""低产气、高产水"3种气水产出特征;(4)具有"高产稳产、气水同产"生产特征的钻井,表现出"断层、储层在构造高部位相接"的特征,而具有"中产稳产、低产水"生产特征的钻井,普遍具有"断层、储层在构造高部位、低部位均相接"的特征,单井以产气为主,天然气产量稳定,仅产少量低矿化度地层水,可以通过实施水平井钻井来提高单井产量,以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通过分析中坝构造须二段气藏成藏主控条件,在系统分析古生物研究,井下测井和沿龙门山前缘层序地层追综资料,和在确认前人提出的印支运动一幕和晚幕观点基础上,探讨了诺尼克晚期发生的印支二2幕及该幕运动与龙门山中南段前缘上三叠统天然气成藏的关系,对平落坝、邛西、丰谷镇,魏城镇须家河组气藏和周公山二叠系气藏的发现和侏罗系次生气藏成藏模式的建立,在勘探前进行的前期先导性研究中作出了较为符合客观实际的预测。  相似文献   

11.
有机流体包裹体是含油气系统中水-岩相互作用的产物,记录了盆地流体生成、运移和演化的信息。系统观测了川西南部邛西、平落坝及白马庙气田上三叠统须二段原生气藏和侏罗系次生气藏储集层的有机包裹体,并选择性地对某些包裹体进行了激光拉曼光谱分析,而后结合构造埋藏史和烃源岩成熟热演化史对川西南部须二段气藏的成藏过程进行了系统分析,认为川西南部须二段气藏的形成过程大致是连续的,经历了印支晚期少量注入,到燕山期大量注入,再到喜马拉雅期调整、少量注入的过程,其主要充注时期为燕山期(195~95 Ma)。该研究成果对认识研究区气藏地质特征、成藏规律和勘探部署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生物标志物在凝析气藏天然气运移和气源对比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为了解决凝析物与源岩直接对比中的难题——由于存在相态不同引起的成份分异,本文以川西北中坝须二段凝析气藏为例,重点研究了须二段气藏储层沥青的生物标志物分布特征,然后再与有关生油岩和须二段凝析油的生物标志物作了比较。特别用倍半萜、二萜进行储层沥青-源岩,储层沥青-凝析物的对比,结果证明须二段的凝析油是来自须一段上部和须三段。从低分子量生物标志物在储层沥青和一些泥质粉砂岩中的大量富集,进一步证实了该区成烃以气相运移为主的机制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13.
塔里木盆地东部地区下古生界固体沥青比较发育,由于固体沥青是原油裂解的产物,分析其特征和形成期次有助于了解该区油气的生成、运移历史。为此,研究了该区下古生界各地层中固体沥青的富集形式、产状、类型、含量及分布特征,将下古生界富含的固体沥青划分为源内沥青和储层沥青2种类型,并根据产状细分出7种类别。该区固体沥青含量整体上并不太高,源内沥青主要分布于碳质泥岩中,而储层沥青主要分布于碳酸盐岩中;层位上,下古生界主要以源内沥青为主,储层沥青仅见于该区东、西部上寒武统白云岩和中下奥陶统石灰岩中,沥青含量整体上以寒武系为最高。固体沥青形成期次研究结果表明,该区不同构造单元发育不同期次的固体沥青:①只受沉积埋藏作用而形成的单峰型沥青,主要分布在库尔勒鼻隆和罗布泊鼻隆西部地区;②受沉积埋藏及1期构造热事件影响而形成的双峰型沥青,主要分布在英吉苏凹陷及其东南部地区;③受沉积埋藏及2期构造热事件影响而形成的三峰型甚至多峰型沥青,主要分布在古城鼻隆和塔东低凸起。结论认为:塔东隆起区和斜坡区下古生界不但可能发育古油藏,而且原油发生多期裂解,晚期油气可能再次聚集成藏。  相似文献   

14.
从地球化学角度看高科1井的天然气勘探前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四川南部凹陷高石梯构造钻探的高科1井在目的层没有找到工业气流。运用气藏地球化学研究方法,对高科1井的天然气特征、储层沥青的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进行了研究。结合区域构造发展史和岩石薄片研究综合分析后认为:高科1井的失败主要在于没有找到好的储层,井正好打在了沥青封堵带上;但是,高科1井所在的高石梯构造区具有较好的天然气勘探前景,主要产层应为震旦系灯影组四段;在该区,要找到具有工业价值的天然气,关键在于寻找好的储层,避开沥青封堵带打井。  相似文献   

15.
Bitumen's influence on reservoir properties and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in Santai area was studied by experiment measures and geochemical evidences. The porosity and permeability of the sandstones containing bitumen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by dissolving experiments, implying that bitumen strongly influences the reservoir properties. The analysis reveals that there were two stages of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In the first stage oil migrated into coarse-grained sandstone and then degraded to bitumen, which deteriorated the reservoir properties. The second stage oil had to migrate into fine-grained sandstones, or the residual pores of the bitumen-containing coarse-grained sandstone. Exploration in this area should avoid the bitumen distribution zone.  相似文献   

16.
川西地区天然气勘探新思路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为寻找四川盆地川西地区天然气勘探新区块、新领域,通过分析区内10余条地质露头剖面、40多口井的钻井资料及大联片地震资料,建立了地质露头、钻井和地震3套构造层序、6套沉积层序。提出区内经历了陆缘海湾型沉积、海陆过渡型沉积和封闭-半封闭的前陆盆地型沉积,在上述盆地中分别发育了不同的沉积体系和砂体,构成不同的含油气组合与油气藏类型。进而建议:①勘探重点应从目前的主攻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二段转移到须家河组四、六段;②从主攻须家河组转移到海陆并举,兼顾陆相(侏罗系红层);③从背斜圈闭转移到探索非背斜圈闭与页岩气藏。勘探区块也相应从邛西、平落坝、白马、松华区块转移到雾中山、莲花山区块,以及大邑、灌口、苏码头、盐井沟、眉山、汉王区块。勘探方法、研究思路、工程及工艺措施也相应需要更新。  相似文献   

17.
塔北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中的储层沥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沥青质拉曼D峰相对强度、G峰相对强度、两峰间距宽窄与沥青演化成熟度关系,推出Dh/Gh和G-D与沥青成熟度成正比关系图。塔北奥陶系储层中发育3期储层沥青,通过3期储层沥青拉曼Dh/Gh和G-D认为:第Ⅰ期为高热成熟炭质储层沥青,第Ⅱ期为成熟沥青质储层沥青,第Ⅲ期为过成熟油质储层沥青和沥青质储层沥青共存。前两期储层沥青是由于热变质而成,第Ⅲ期两种储层沥青共存主要是岩石选择性吸附导致。3期储层沥青的分布及性质决定塔北奥陶系成藏北部老、南部新,北部重质油、南部凝析油的特点。在哈拉哈塘-英买力地区南边发现油质储层沥青为在这一区域找喜马拉雅期凝析油藏提供了证据。  相似文献   

18.
塔里木盆地轮南下奥陶统沥青的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在塔里木盆地轮南低隆起某些井的下奥陶统碳酸盐岩储集层中发现有沥青,它主要充填在碳酸盐岩矿物晶间隙中,含量1%~3%,沥青反射率1.05%~1.10%.结合该区埋藏史及古地温史推算出原油沥青化形成时间发生在早海西运动期,结合油气地质背景,推断油气藏形成于晚志留世-早泥盆世时期。因此,这套储集层沥青是早古生代油气藏在早海西运动期经抬升、剥蚀、风化、氧化作用而发生沥青化,后经热变质作用而形成,它与塔北、塔中下志留统沥青砂岩属同时代产物,下奥陶统储集层沥青的发现扩大了早古性代古油气藏存在范围。对于认识轮南地区复杂的油气成因提供了新的证据。  相似文献   

19.
川东北飞仙关组储层沥青与古油藏研究   总被引:34,自引:8,他引:26  
在四川盆地东北地区(川东北地区)找到了迄今为止该盆地最大的天然气田――飞仙关组鲕滩气田。在该气田的鲕滩储层中不同程度地含有固体沥青,沥青含量在0.09%~2.50%之间;储集孔隙发育的残余鲕粒白云岩的沥青含量最高,沥青含量与天然气产量、气藏规模及储层物性之间呈正相关关系。应用全岩热模拟和环境扫描电镜实验新技术进行的沥青的产气模拟实验表明,沥青仍有产气潜力,并随成熟度增大,产气潜力降低;沥青模拟产物的碳同位素较轻,反映出了腐泥型母质的特点;沥青的甾萜类生物标志化合物分布正常:这些特征表明了储层沥青是古油藏原油裂解成气的中间产物。此外,天然气C1-C3组分进一步证实了鲕滩天然气主要为原油裂解气。在古构造背景下,根据优质储层展布、储层沥青含量的分布趋势,预测了古油藏分布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