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以雷畅故居作为模本对川西民居中的天井空间进行了分析,从结构风水和生态作用等方面研讨了雷畅故居的天井空间带给居住者的精神感受,论述了雷畅故居天井空间形成的生态性和人文性,提出其对于现代建筑住宅设计的意义与启示。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9,(23):114-116
本文运用空间符号学理论研究萧红故居建筑的内涵意义。萧红故居是历史文化的产物,是龙江人民的骄傲。对萧红故居建筑的研究,能够反映出清晚期时建筑的内涵意义。而空间符号学理论早已运用于建筑内涵的研究,从而呈现建筑所体现的内涵意义。本文目的在于通过对萧红故居建筑所体现的内涵意义,进而对清晚期东北传统民宅内涵意义进行探讨。此研究对空间符号学理论研究清晚期东北传统民宅内涵意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泉州民居是中国传统民居的重要一脉,亦是中华人民精神内涵的文化载体,民居中的建筑装饰则是表达精神内涵的重要载体。该文基于对泉州现存民居的调研,以泉州民居中建筑装饰极具代表性的蒋报企故居为例,将故居类比成叙事文本,通过空间体验的两种方式解读建筑装饰的逻辑性与深刻内涵。粗读搭建民居建筑的语义背景系统,划定叙事情节;精读通过构建虚拟图像,从空间位置、材料技艺、题材内容三个方面解构建筑装饰作为叙事词汇所展现的叙事性质。探究故居主人作为叙事者如何通过建筑装饰向接收者传达其精神内涵,以期为传统建筑装饰提供可参考的解读方法和模式。  相似文献   

4.
浅析传统民居的中轴精神--雷畅故居中轴空间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童辉 《四川建筑》2004,24(4):59-60
通过对四川乐山井研县雷畅故居的平面布局以及空间形态的分析,充分论述中轴空间在雷畅故居中的体现。由此采认识到中轴控制不仅仅存在于传统建筑的实体中,而且在传统建筑中已形成一种深厚的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5.
名人故居保护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崔丽 《山西建筑》2008,34(5):73-74
对名人故居进行了界定,从名人故居现状问题着手,针对问题进行合理的评估分析,制定适宜的评判标准,并以此为依据,提出符合名人故居的保护措施,对保护历史建筑和充实、丰富历史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刘青霞故居是清末民初豫东地区四合院民居建筑的典型代表。在对刘青霞故居进行实证考察和历史资料研究的基础上,分析研究了故居的建筑和结构空间,展示了传统北方民居建筑与河南地方特色的有机结合,为现代居住建筑地方特色的表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雷畅故居作为川西民居的典范,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及精湛的建筑艺术。笔者通过对雷畅故居文化底蕴和建筑艺术价值的探究,综述了对雷畅故居这一类川西民居的保护策略及发展。  相似文献   

8.
河南的民居建筑是一种典型的代表了中华文化的特色建筑。通过上千年的民居文化传承,河南的民居建筑现已形成一种建立在当地地域文化基础上的四合院建筑形式。虽然在建筑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研究河南建筑的地方特色仍能给现代建筑提供一定的启示。本文笔者将立足于我国河南民居建筑的传统形式,并选取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建筑-刘青霞的故居来对河南民居文化进行系统的研究,并结合一些有力的历史文化证据,深入探讨刘青霞故居在研究建筑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和意义,同时,结合河南民居建筑的发展历程对于当下的民居建筑提出一些有建设性的发展意义,展望河南民居建筑的发展前景。以供广大建筑界人士参考交流使用。  相似文献   

9.
孙培芳  方绪明 《华中建筑》2009,27(10):131-134
该文通过介绍胡雪岩故居的历史背景,分析了其故居的平面布局及建筑特色,指出保护优秀历史建筑.复兴民族文化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
李汝珍故居是板浦镇的一张文化名片,由于历史原因故居建筑亟待修缮提升。文章介绍了李汝珍故居修缮工作的背景意义、综合评估、原则及内容。研究发现,古建筑作为文化的空间载体,建立相应的古建筑档案具有现实意义,古建筑档案的文化价值应予以重视,并应进行合理的挖掘与利用。  相似文献   

11.
本文阐述了中国关怀医疗类建筑的现状,分析了其原因。从规划、建筑、精神等层面来阐述中国关怀医疗类建筑设计新趋势,对推进中国关怀医疗类建筑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为设计此类建筑的设计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优秀文化,在精神层面的有力阐释和行为层面的自觉传承。高校历史建筑作为大学重要的物质遗产和精神文化载体,具有从建筑实体、艺术设计和记忆空间中将大学的优秀文化转化为师生员工情感认同的可能,成为凝聚大学人精神力量的纽带,进而在自豪、自尊的基础上构建大学人的文化自信,并为大学文化的有效传承提供文化原型和精神源泉。目前,在提倡挖掘优秀传统文化的语境下,许多高校存在着历史建筑文化资源浪费、宣传利用不到位的现象。大学人仍需群策群力,将历史建筑打造成为具有独特价值和鲜明特色的文化遗产,成为提升大学文化自信的有效渠道。  相似文献   

13.
姜艳 《山西建筑》2009,35(15):14-16
对上海现存的工业建筑改造项目进行了研究,对南苏州路1305号登琨艳工作室以及上海8号桥时尚创作中心进行了分析,总结了旧工业建筑获得新生的改造策略,并提出了旧工业建筑的精神特质。  相似文献   

14.
地域性历史建筑遗产的"再生",包括两个层面:其一是保护;其二是再利用。"保护",是利用技术手段保存和修缮历史遗留建筑,使之完好,主要体现在技术层面。"再现"则是从它的再运用、再传承的角度来讲,主要是文化的精神的层面。既有保护,也有再利用,重新融入现代社会生产生活,这才是地域性历史建筑遗产应有的"生存"方法。  相似文献   

15.
刘钊  ;赵学义 《城市建筑》2014,(6):310-310
殡仪馆作为埋葬死者以及后辈缅怀先人的重要建筑物,是现代公共建筑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殡仪馆的设计需要综合考虑,不仅在功能上要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还需要从精神营造上,为人们提供心灵上的慰藉。  相似文献   

16.
岳华 《华中建筑》2008,26(10):77-81
行政建筑作为公共权力机构的物质载体,承载着重要的精神功能和象征意义。随着中西方民主政治的发展,当代行政建筑具有了越来越丰富的民主内涵。空间等同性设计以消除空间等级差异为目的,无疑是表达民主政治观的有效途径。该文重点探讨了当代行政建筑中等同性设计的意义及策略。  相似文献   

17.
Based on an ethnographic case study of three recently erected church buildings in the Dutch Bible Belt, this article demonstrates how orthodox Reformed congregations in the Netherlands define church buildings—especially the auditoria—and bibles as simultaneously profane and mediating the sacred. These at first glance ambivalent discourses are informed by a particular semiotic ideology, which maintains that material spaces and objects like these are sacralized if, and only if, individual believers can meaningfully relate them to their personal spiritual experiences. This ideology makes a primary attitude of profanization of material forms indispensable, because any preexistent sacredness of matter would precisely rule out these personal spiritual experiences.  相似文献   

18.
勒·柯布西耶是二十世纪建筑界杰出的人物.通过探讨柯布西耶的绘画与建筑的关系,找寻其间的联系和相互作用,有助于深刻地理解柯布西耶的建筑,理解其深层的观念、精神实质及其突出的创作与巨大成就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该文以传统和现代相融合的设计理念,结合茂名市殡仪馆的创作实践,从空间序列、建筑形象、室外环境景观三个层面诠释了殡葬建筑的空间意境和精神内涵,探索了现代殡葬建筑的新形式,提出现代殡葬建筑应体现现代人文关怀的新思想.  相似文献   

20.
历史建筑是人类物质和精神文化的重要遗产,反映了人类不同时期的文明特征,因此,必须予以保护和延续。本文以重庆市江北城的集体搬迁为例,探讨了如何保护和延续历史建筑,对那些生存极为困难、特别是零散的历史建筑怎样进行保护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