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必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明确了“发展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因此,如何为推进临海工业城市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是我市环境保护工作的主线。环保部门只有坚持为经济建设服务方向,创新观念,激活机制,严格执法,营造氛围,才能更好地为企业服务,为经济建设服务,实现环境、经济和社会效益的“三赢”。观念要新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要坚持为经济建设服务,环保部门必须彻底转变思想,创新观念。一是树立发展是环保的第一要务观念。因此,环保工作必须为招商引资服务,为建设临海工业服务,…  相似文献   

2.
生态工业是遵循循环经济理念和生态经济学原理,转变工业经济发展模式,解决人口、资源和环境压力,使人类社会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的生产组织方式。介绍了区域光电产业按照生态经济学原理发展的必要性,并从产业链和废物代谢链两方面探讨了生态工业链的构建。  相似文献   

3.
重庆市秀山县是一个集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4省市交界地区、武陵山区、扶贫开发重点地区为一体的具有独特县情的县,经济社会发展长期滞后。县委县政府确立了“资源开发、电矿联产”的工业发展路子。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是为贫困地区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工业要发展,环保必先行。在秀山锰业发展之初,就提出了“环保无优惠”原则,并一贯坚持。但随着锰产业的不断壮大,  相似文献   

4.
文登市是一个在经济上以工业为主体的沿海开放城市,工业的持续高速发展既给文登经济带来了繁荣,也给文登的环境保护带来很大压力。近年来,文登市以市长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和限期治理方式为重点,不断加大污染防治工作力度,实施污染物总量控制,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全市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5.
企业是发展循环经济的主体,循环型企业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力量。从"技术链、产品链、价值链"融合发展的视角,分析循环型企业"三链"融合的概念内涵和重点工作,以福建省晋江东风橡胶有限公司为案例,研究循环型企业"三链"融合发展的实现途径,并从政府经济管理角度,提出推进循环型企业"三链"融合发展的政策体系,为解决循环型企业发展中面临的资源环境压力、技术创新不足等现实问题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6.
自八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四们年远景目标纲要”后,各行各业根据纲要精神也相应确定了各自的规划目标,这对全局及局部经济的发展都是非常有益的。废钢回收,供应是处于商业和工业之间的一个特殊领域,它既有商业特性,又具有工业的其些属性,以往常常被人们所忽略。近些年,随着冶金、环保等事业的迅速发展,它的影响不断扩大,它的地位和作用正在被人们所接受。笔者根据平时的工作实践及调查研究,将所见所闻整理成以下文字,有谬误之处请同行批评指正。一、浙江省“八五”废钢回收…  相似文献   

7.
西部大开发,科技必须先行,知识必须创新。这是人们的共识。近年来,随着现代高新技术的发展,一种全新的经济形态正在显示出勃勃生机,表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这种新的经济形态就是知识经济。可以预见,21世纪将是知识经济的世纪。所以,陕西环保事业要有大的发展,必须抓住西部大开发的机遇,实施“知识经济”战略。1知识经济的内涵及特点 知识经济是和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相对应的一个概念。在传统的工业经济时代,是以大量消耗原材料和能源为特征的,而知识经济是一种全新的基于最新科技和人类知识精华的经济形态。今后提高劳动生产…  相似文献   

8.
汽车生产是资源密集型产业,伴随着各种原材料的大量投入,工业废弃物也随之增多。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深深认识到,搞好资源综合利用,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综合利用价值,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是转变经济增年方式的基本途径。一汽每年所产生的各类工业固体废弃物达100多万吨。为使这些废弃物化害为利,变废为宝,减少污染,逐渐实现废弃物的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的目的,一汽始终坚持“以回收为基础,以科技为先导,化害为利,变废为宝,坚持环境、社会和经济三个效益并重”的方针,不断节约挖潜,向资源综合利用要效益,进行了…  相似文献   

9.
当今世界,由于工业发展、经济繁荣、文化提高和人口集中,以城市数量的不断增多、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人口的不断增长和城市居民生活的日益现代化为标志的“城市化”,已成为席卷全球的大势所趋、历史所向。资料表明,1980年世界城市人口占总人口39%,欧美经济发达国家则占70%。我国的城市数,1947年仅69个,1989年已增至450个。近几年,我国加快改革开放、经济建设和工业发展的步伐,撤县设市日益增多,城市化趋势开始出现。内地农村、山区的“民工潮”涌入城市打工与日俱增,使城市实居人口猛增,目前全国实际城镇人口已上升到占总人口35%以上。  相似文献   

10.
十多年来,沈阳飞机制造公司工业总产值逐年以15%的速度增长,在发展生产的同时,认真贯彻李鹏总理的指示,在落实环保组织,强化环境管理,控制环境污染等方面做了实实在在的工作,“三废”,排放量没有增加,真正实现了“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要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1.
重大自然灾害中灾害链对灾情的巨大放大、累加作用,使灾害链研究备受关注。基于灾害系统理论,以中国汶川"5.12"地震灾害和日本福岛"3.11"地震灾害为例进行了地震灾害链梳理和区域对比,并探讨了不同灾害系统下,孕灾环境和承灾体对灾害链致灾成灾的影响。通过构建承灾体脆弱性与灾情累积关系的概念模型,阐述了灾害链对灾情的放大机制。研究表明:汶川地震具有陆地山区灾害链特征,主要灾害链为地震→崩塌/滑坡→(泥石流→)堰塞湖灾害链和地震→结构破坏→设施受损灾害链;日本地震具有海洋岛屿灾害链特征,主要灾害链为地震→海啸→核事故灾害链、地震→(海啸→)结构破坏→火灾/生命线系统损毁灾害链和地震→滑坡/火山/水库溃坝灾害链等;两场地震灾害中灾害链的成因及灾害链对灾情的放大过程差异显著;福岛地震灾害链危害巨大,使灾情在其他相关国家放大。  相似文献   

12.
“无废城市”建设试点的提出标志着中国“无废社会”战略的实施和落实。采用物质流分析法量化了盘锦市2005—2018年的城市物质代谢;采用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综合评价城市经济、资源、环境子系统的发展水平;借助系统动力学探究“无废城市”综合管理相较于其他发展模式对城市代谢系统优化的多方面潜力。结果表明:盘锦市物质投入产出具有“高投入、高排放、高隐藏流”特点;资源效益发展受限影响着整体城市代谢水平;在“无废城市”综合管理模式下,预计2025年资源产出率将在2018年基础上提高20.29%,环境效率提升4倍,极大地促进城市代谢系统资源、环境、经济层面的优化。  相似文献   

13.
刘燕 《环境科学与管理》2006,31(5):16-18,26
哈尔滨市是国家“一五”时期重点布局建设的老工业基地城市之一,长期以来受“先发展,后治理”现念的影响。在工业发展、城市建设中留下许多遗憾和欠账。随着“工业强市”战略的提出,哈尔滨市迎来了二次工业化浪潮,也迎来了发展生态工业的最佳时期。因此。适时导入循环经济和工业生态学理念,以利民经济技术开发区为生态工业建设示范因区,是探索哈尔滨市经济因区生态工业建设的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14.
十多年来,沈阳飞机制造公司工业总产值逐年以15%的速度增长.在发展生产的同时,认真贯彻李鹏总理的指示,在落实环保组织、强化环境管理、控制环境污染等方面做了实实在在的工作,“三废”排放量没有增加,真正实现了“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要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5.
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的社会发展进程,如今出现急剧变化,城市间快速交通网络呈现出全面接轨态势,农民向城市迁移,经济一体化措施纷纷启动,以工业化为重心的社会发展进程开始转向工业化与城市化并行的新阶段。“3小时都市圈”呼之欲出今年以来,“长三角”地区掀起规模浩大的“路桥运动”。以高速公路、轨道交通为核心的快速交通网络体系在建设、管理和技术上取得一连串突破:浦东磁浮铁路交通示范线开通,杭州湾跨海大桥和长江口跨江大桥相继开建,沪崇(崇明岛)苏(南通)大通道启动,“长三角”公路大动脉沪宁高速公路开始扩建8车道,…  相似文献   

16.
理性“经营环保”与实现“循环经济”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循环经济是一种全新的环境保护理念。所谓循环经济,一般认为它是环境和经济密切结合的产物,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循环经济的内在运行机理是按照自然生态系统内部物质循环规律和方式,用绿色经济运行模式来指导人类的经济活动,使整个生产、经济和消费过程不产生或少产生废物,在物质不断循环的基础上发展经济,从而使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循环经济的核心是以物质封闭循环流动为基本特征,运用生态学规律把经济活动重构组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和“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的循环利用模式,使…  相似文献   

17.
为严厉打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2O09年3月2O日,准旗环保局对重点矿区各煤炭企业“三同时”制度落实情况进行了集中突击检查。矿区环境整治是准旗历来环境治理工作中的重点。“十五”期间,全旗大力实施工业兴旗、工业强旗战略,引进旗外资金技术,开发地方煤炭资源,全旗工业经济迅猛发展。  相似文献   

18.
邓志敏 《环境保护》2007,(5A):66-6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但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环境压力也在不断加大。当前,经济与环境发展相悖的问题,已严重地影响到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生态环境、生存环境、生活环境与生产环境“四生环境”相互包容、共生发展,对促进一个地区社会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以浙江省台州市为例,论述了“四生环境”共生理念和重要意义,并进行了实证分析,提出了“四生环境”共生发展的对策与建议。[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沿海环境》2000,(9):18-18
日本正在为走向“循环型经济社会”做准备,使以“大量生产、大量消费 和大量废弃”为基本特征的现代经济社会,向以“最优生产、最优消费 和最少废弃”的可持续发展的“循环型经济社会”转变。 现代经济社会的经济开发与环境破坏同步进行的恶性循环,目前已经达到 极限的程度。环境保护问题已成为全球性的问题。1992年,联合国举行了环境与 发展大会,提出要解决环境保护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日本在六、七十年代 经济高速增长时期,曾频频发生破坏环境的事件。日本吸取了这方面的教训,一 直重视环境保护问题。 近年来,日本相继制…  相似文献   

20.
解析“三生空间”碳代谢有助于实现区域“三生空间”要素整合和结构优化,是寻求城市绿色低碳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以昭通市为例,通过计算垂直方向上碳通量,构建水平方向的碳流模型,系统分析了2010—2018年“三生空间”碳代谢的时空分布,利用生态网络分析方法评价了“三生空间”演化对城市碳代谢的综合影响。结果显示:(1)2010—2018年间昭通市垂直方向上净碳通量和水平方向上净碳流均为负值,“三生空间”演化对昭通市碳代谢平衡产生了消极作用,造成碳排放量的增加。(2)“三生空间”用地在碳代谢系统中的生态关系以限制掠夺关系为主,生态空间被生活空间和生产空间挤占,影响了昭通市的碳代谢平衡。(3)整体生态效用函数J的值为0.85,小于1,说明“三生空间”演化对区域整体碳代谢平衡的综合作用是消极的,这与净碳流显示的结果相同。研究结果可为昭通市国土空间利用优化与低碳发展提供理论依据,这种研究方法可为国土空间优化与“三生空间”优化提供前期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