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桁杆拖网是南极磷虾连续泵吸桁杆拖网捕捞系统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为深入了解该系统中桁杆拖网的作业性能特征,促进网具作业性能优化,本研究通过模型试验开展了网型结构和沉子重量对网具作业性能影响的探索,网型结构包括6种(3种腹网宽度,每种宽度采用2种缝合方式),分别以A、B、C、AA、BB和CC表示,沉子重量3种。综合比较表明,不同试验网型作业性能优劣排序为BB>CC>C>A>B>AA,但差异不显著。缩小腹网宽度和斜目缝合均能有效提高网口垂直扩张、降低能耗系数,提高网具作业性能,尤其适用于较高拖速的作业场景。沉子重量与网具阻力、网口垂直扩张均呈显著正相关,但与能耗系数相关性不明显;为促进网口垂直扩张,合适的沉子重量配备随拖速增加而递增,拖速1.5 m/s的条件下,各试验网型其沉子配重应不低于3.05 t。试验条件下,各网型的网具阻力、能耗系数变化趋势较平稳,递变斜率变化较小,网具阻力与拖速呈幂函数关系,指数介于1.49~1.64。以上结论可为南极磷虾桁杆拖网属具配备以及优化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降低定置网具的经济幼鱼捕获率,是保护和合理利用我省沿海渔业资源一项重要技术措施。根据农牧渔业部水产局1984年下达定置网具改革试验课题,为进一步研究网具的作业性能,便于分析总结网具结构对渔获性能的影响,为改革网具提供科学依据,1985年11月12日-13日对网具作一次海上实测。现将测试结果报告如下,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3.
主要作业参数对单船中层拖网性能的显著性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网口高度和网具阻力作为单船中层拖网性能的表现,在拖速3.0~5.5kn的范围内,选择上、下手纲,重锤,沉力,浮力,上、下叉纲7个作业参数作为影响其性能的因子,共进行了27次不同因子相互组合的模型系列试验。结果显示:显著性因子个数随拖速增加而增加,但到一定拖速后显著性个数不变;在不同拖速条件下,上手纲和下手纲变化对网具性能的影响均不大;重锤和浮力在不同的试验条件下,均是网具性能的主要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4.
张健 《海洋渔业》2014,36(1):63
传统张纲张网等渔具网口结构简单,在作业过程中易造成网口网衣皱褶、受力不均并引起网衣破损,网具网目较小引起渔获性能不佳。针对上述问题,提出并试验了对传统张网网口网衣进行剪裁、形成"有翼"结构、并适当放大网目尺寸的技术措施。使用模型试验和海上实测的方法,对试验网和对照网的作业工况、扩张性能及渔获性能进行比较,结果显示试验网的网口网衣扩张、网具总体工况较对照网得到改善,网口垂直扩张增大,网具阻力有所降低;海上生产试验同时也证实了网口的结构优化措施可有效降低张网的破网率,放大网目尺寸可减少小型鱼类和幼鱼渔获。网口结构优化措施在生产实践中得到肯定,为今后开展张网渔业的管理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围网网具性能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很多国家与地区的围网渔业在近海和远洋都有着较快速的发展。随着渔业管理日趋严格、能源成本的提升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生态保护和能源节约日益受到关注。围网网具的研究也步入到性能优化的阶段。本文对国内外关于围网网具性能研究的文献进行梳理,概括了利用海上实测、模型试验和数值模拟方法研究围网作业性能的热点问题(沉降性能,网具受力,网具形状等),为围网的网具结构设计、渔法改进和围网性能优化提供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6.
<正> 围网网具的沉降性能包括网具的最大沉降深度和下纲沉降速度两方面内容。目前,我国围网的作业渔场已逐渐由近海向外海发展,随着作业水深的递增,围网网具的沉降性能在渔业生产上的实用价值越来越大。围网网具的最大沉降深度与有效捕捞深度紧密相关;围网下纲的迅速沉降,能防止鱼群从下纲逃逸。  相似文献   

7.
浙江省机帆船灯光围网是在1970年试验成功并陆续推广的,目前一些渔业县份的灯光围网作业已成为仅次于冬季带鱼汛的第二大作业。由于受当时试验及推广中的一些情况制约,目前浙江省灯围的灯具、网具、操作技术都存在一些问题,本文仅就灯光围网作业网具改革问题谈几点意见。一、当前使用网具的主要缺点  相似文献   

8.
励仲年 《海洋渔业》1987,9(4):181-182
围网网具的沉降性能包括网具的最大沉降深度和下纲沉降速度两方面内容。目前,我国围网的作业渔场已逐渐由近海向外海发展,随着作业水深的递增,围网网具的沉降性能在渔业生产上的实用价值越来越大。围网网具的最大沉降深度与有效捕捞深度紧密相关,围网下纲的迅速沉降,能防止鱼群从下纲逃逸。  相似文献   

9.
围网是捕捞中上层鱼效率较高的一种大型渔具。机帆船灯光围网是取鱼部位于中段的两翼长带形无囊围网。根据机帆船的适渔性能、作业渔场水深和潮流、捕捞对象等情况,我们进行了较长时期的生产和试验,摸索了一套网具结构及装配的主要技术参数: 一、网衣结构围网工作长度330~350米,网具伸直高度120米左右,是作业渔场水深的2~3倍,在5级风、2节流速条件下,网具在水中包围的深度约25米,能捕到  相似文献   

10.
本文总结了双船中层拖网从理论设计,模拟试验及实物网作业性能的海上测试结果,提出了适合我省渔场特点的中层拖网网具和捕捞技术。  相似文献   

11.
幼鱼及非目标种类兼捕已成为许多网具作业共同存在的问题,提高网具选择性能是降低这种兼捕的重要途径。但是选择性能研究主要是基于从网具中逃逸后的鱼类较轻遭受到网具损害并最终存活。如果逃逸死亡率较高,即使选择性提高也是无宜的,因此应当将鱼类逃逸后生存能力作为网具改进效果的评价指标。本文主要由以下三个部分组成:(1)逃逸后死亡的主要影响因素概述,主要包括网具特征、作业时间、作业深度、渔获种类及体长、渔获量及环境因子等;(2)逃逸死亡对资源量和渔业管理决策的影响;(3)总结了近年来通过网具革新措施提高存活率的最新研究概况,如逃逸网片、分离栅及新型材料的应用等。综合分析,认为采取保护幼鱼和非目标种类的一系列措施尽管能够提高鱼类从网具的逃逸几率,但是并不能降低遭遇网具的概率,实施禁渔区、禁渔期制度管理,避免在幼鱼资源高密度区和产卵季节作业是降低这种未报告死亡的最重要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帆布面积增加在促进网口扩张的同时,也使网具整体阻力增加。为了明晰帆布面积对网具整体作业性能的影响,以网口面积与网具阻力的比值(K)作为帆张网网具性能比较参数,通过模型实验分析帆布面积对网具作业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流速为0.24 m/s时,K值随帆布面积增加而递增,但增速逐渐趋缓,帆布面积趋于0.288 m~2时,K呈现接近峰值的特征;流速≥0.4 m/s时,K值保持平稳,与帆布面积相关性不明显;因此,帆布面积趋于0.288 m~2时,此时帆布面积与网具匹配系数(P)趋于0.072,网具可在各种流速条件下均保持较好的作业性能,根据实验观察,此时背腹网网衣受力均匀,网型较好;网具整体阻力(F)与帆布面积(A)和流速(V)呈幂函数关系,其表达方式为F=334.32×A~(0.5)×V~(1.61);帆布展弦比对K值变化趋势影响较小;以上结论可为帆张网帆布、锚与网具的合理配置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机帆船灯光围网作业性能测试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内对机轮围网的作业性能曾进行过海上实测工作,而对机帆船灯光围网作业性能的测试却未曾报道过。由于机帆船灯光围网与机轮围网,在网具结构及其作业方式方面均略有差别,因此,不能简单地把它们的作业性能视同。  相似文献   

14.
王滨 《水产科学》2001,20(2):41-43
介绍了大连海洋渔业集团公司渔轮赴几内亚渔场作业的六片式单拖网,分析了该网具有主要技术性能和网具装配,探讨了网具调整措施。  相似文献   

15.
<正> 南海底拖网网具,经过近30年的不断改革,网具结构起了较大的变化,网具的技术性能日趋合理,适应南海近海渔场的作业,对开发利用南海近海鱼类资源发挥重大的作用.为了摸索网具技术性能,及了解拖网在海底运行的状况,南海水产研究所在有关海洋渔业公司的协助下,从1975年以来曾多次  相似文献   

16.
对虾流网是北方三省一市秋汛捕虾的主要网具。长期以来由于各地网具规格不一,作业时网具扫海速度不同,易发生网具缠结。不同地方的船只不敢在同一渔场作业,并且部分船因网具扫海速度慢,导致扫海面积小而影响产量。因此目前应着重解决网具扫海速度慢的问题,并努力使各地网具的扫海速度基本保持一致。本文试对影响对虾流网扫海速度的因素进行  相似文献   

17.
深水围网沉降性能的测试及渔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树椿 《水产学报》1988,12(2):95-104
本文根据近几年来在较深水域的渔场探捕实践和我国机轮围网现有设备条件,设计了深水围网网具,在较深水域的渔场进行了探捕作业。在不同流速、括纲长度和绞收速度等情况下,对网具沉降速度和深度分别作了测试和分析,从而得出了上述变量与网具沉降性能的关系。结果如下:(1)围网网具各部位的自然沉降速度是不同的,取鱼部最慢,网翼中部次之,后网翼最快。在放网过程中,网具各部位都按慢——快——慢的不规则速度自然沉降的。(2)在围网作业过程中,流速愈大,愈不利于网具沉降;括纲愈长,愈有利于网具沉降;括纲绞速愈快,网具沉降深度的损失愈大,在一定流速范围内,括纲绞速对网具的沉降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为在高海况下安全打捞落水人员和重要的漂浮物,设计了一种打捞网具。为此研究了打捞过程中船舶行进速度、网口高度、打捞物体吃水深度等参数对打捞网性能影响;通过网具模型试验,模拟网具打捞作业,测试网具在打捞体进网前后力的变化,分析了打捞物体吃水深度与进网匹配性、进网的拖网速度以及网具受到的最大撞击力等。结果显示,试验用打捞体的进网条件受其吃水深度和网具拖速的影响较大。在打捞体吃水深度一定时,打捞体可在拖速≥2.5 kn时顺利进入网内;但当拖速过大,网口垂直扩张系数越小,不利于进网。试验范围内的最大撞击力随着拖速的提高而增大,最大值为27.84 k N。研究表明,网具最大撞击力的参数值对网线材料的选择与强度设计、网具支撑拦截臂架的结构强度计算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江浙沿海桁拖网作业性能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道了江浙沿海桁拖网作业性能试验的初步结果。作者将现用的桁拖网分为三个类型、五种结构模式,经过网具模型静水池试验和海上实测,对各类桁拖网的作业性能进行了比较研究。试验的结果表明,在现用的各类桁拖网中,以大网目双囊虾、蟹两用拖网的性能最佳,在相同拖曳阻力条件下,其网口高度最大,而且生产上能兼捕虾蟹。但其网口部位的网目似乎存在偏大的缺点,有漏虾现象。在其他各类中,小网目多囊桁拖网的性能一般优于双囊桁拖网。作者认为,桁拖网捕虾的渔获效率主要取决于网具的水平扩张即桁杆长度。现用桁拖网的桁杆长度已达到渔捞操作所允许的最大长度,但实际作业拖网所用功率一般都在渔船额定功率的10%以下,存在着能耗极不经济的状况,对此,极有研究改进之必要。  相似文献   

20.
拖网作业时,各级马力的渔船在保证一定拖速的前提下,都要求尽可能选用较大网具,以达到提高渔捞量的目的。而拖网网具在水中的张开形状以及捕捞效果与网具的装配技术有密切的关系。采用改进网具装配方法与相应的调整措施,可使较小马力的渔船使用较大的网具,获得近似于较大马力渔船的捕捞效果。笔者在多年生产实践中就此问题进行一些研究试验,现以浅析供参考,不妥之处,敬请指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