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研究在人类鼻咽癌(NPC)活检组织及NPC转移淋巴结中发现一种新的DNA多聚酶,它有如下特点:(1)可被KCl及(NH_4)_2SO_4所激活。(2)此酶存在于NPC胞核中。(3)在低分化及未分化型NPC胞核此酶能较好地利用合成模板引物Poly(dA)·oligo(dT)_(12-18)。这种酶与正常人胚鼻咽上皮细胞及Raji细胞中DNA多聚酶的性质不同,而与Burkitt淋巴瘤的EBV-DNA多聚酶性质相似。 本文用NPC活检组织制成的粗酶提取液检测此种EBV-DNA多聚酶,结果在26例中有20例阳性(77%)。文中对NPC组织中含有此EBV-DNA多聚酶的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EB病毒在人鼻咽癌组织中存在状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30例人鼻咽癌组织DNA和1例人鼻咽癌组织移植于裸鼠的肿瘤DNA,分别经酶切后与EBV—“W”片段(BamHI)探针作分子杂交。以pstⅠ酶切后,发现人鼻咽癌组织DNA、移植瘤DNA及Raji细胞DNA中呈现几乎完全一致的杂交图谱类型。出现6.1、2.8、2.1和1.0kb的四条带。30例人鼻咽癌组织中有25例(80.3%)含有EB病毒基因组。对上述阳性的DNA样品,经用BamHI酶切后,再杂交出巩6.7。3.1和2.0kb几乎完全相似的三条特征性杂交带,而各1例正常胎鼻组织、肝癌和乳腺癌組织DNA均不能和EBV—“W”片段杂交。此结果提示在人鼻咽癌组织中存在BEV的基因组,从杂交结果存在一定的规律性来看,EBV致鼻咽癌可能存在着严格的条件控制。  相似文献   

3.
1980年郑永齐等发现了Epstein-Barr病毒(EBV)重复感染Raji细胞,可诱导出EBV特异性DNA酶,而大多数鼻咽癌病人血清能中和此酶。我们前文报告了用巴豆油及正丁酸激发该细胞产生类似的EBV特异性DNA酶,并证明大多数鼻咽癌病人血清具有抗该酶的能力。为了进一步探讨血清中抗DNA酶活性的测定对于鼻咽癌发现与诊断方面的意义及了解对鼻咽癌以外各种癌瘤有无交叉反应等,特进行本研究。  相似文献   

4.
30例鼻咽癌病人白细胞 DNA与 EB病毒内重复顺序“W”片段(BamHI)进行斑点(Spot)杂交试验,发现有87%白细胞 DNA存在 EB病毒基因组。在血清中也检出有 EB病毒基因组。对上述阳性白细胞 DNA及浓缩血清DNA,用 PstI酶切后,进行 Southrm吸引试验,呈现有3.1、2.0和 0.8kb带2—3条。对 EB病毒在白细胞及血清中存在特  相似文献   

5.
自七十年代发现了一类能控制和改变DNA拓扑异构状态(三维结构)的酶,称为DNA拓扑异构酶(DNAT、opoisomerases)。按其在反应中暂时断裂一条或二条DNA链的不同,可分为Ⅰ型和Ⅱ型DNA拓扑异构酶。这类酶在DNA的复制和转录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们控制DNA  相似文献   

6.
近三年来,DNA拓扑同分异构酶已引起临床关注。它们可能是一些抗癌药物的独特靶标。此酶因其在催化DNA拓扑同分异构物之间的转化中起重要作用而得名。此酶有两种,拓扑同分异构酶1一和拓扑同分异构酿2。对于细胞前者似乎立非必不可少,而后者则是必要的,因  相似文献   

7.
大量文献报道,在急、慢性乙型肝炎以及肝硬变和肝细胞癌患者的肝组织中,存在有整合的乙型肝炎病毒(HBV)DNA。但是,这些研究都未能在分子水平上清楚地揭示HBV的致癌作用。本文以宿主细胞基因组中整合的HBVDNA为标志物,研究转移性肝细胞癌(HCC)病人肿瘤细胞的起源问题。作者对一位有病毒性肝炎史的转移性HCC患者的肝和肺受损害部分进行了DNA限制性内切酶消化和Southern印迹分析。结果发现,由右叶肝癌组织中提取的DNA,未经内切酶消化时,在20kb左右有一弥散性杂交信号带,经不同内切酶消化后,在大于3.2kb的位置得到一些确定的杂交信号带;用内切酶HindⅢ和PuvⅡ充分消化,则产生一条杂交信号带。以  相似文献   

8.
背景与目的:建立一种灵敏、快速、无放射性污染的生物方法来检测环境样本中的二恶英类化合物.材料与方法:二恶英类化合物可以活化胞浆内芳香烃受体(AhR)使之与一段包含特定序列的双链DNA结合,结合的DNA因受蛋白质保护可抵抗核酸外切酶消化而保留下来,痕量的保留DNA通过PCR检测出来.根据此原理本研究将TCDD溶液加入到含AhR及相关蛋白的细胞溶质中,在体外与含二恶英反应元件的DNA作用形成二恶英-AhR-DNA复合物,用核酸外切酶Exo Ⅲ和S1核酸酶进行消化后作PCR,通过琼脂糖电泳可以检测目的DNA是否存在;同时以有机溶剂DMSO设为对照.结果:在实验组用琼脂糖电泳可以检测到期望大小片段的DNA,而对照组为阴性.结论:该方法可作为环境样本中二恶英污染的生物检测手段,具有灵敏、经济和快速的优点.  相似文献   

9.
鼻咽癌是广东常见的恶性癌瘤之一。它与其他癌瘤一样,治疗效果与病期有密切的关系,早期患者治疗效果较好,晚期患者治疗效果往往不大理想。寻找早期发现鼻咽癌的方法是防治鼻咽癌的主要手段之一。 EB病毒特异性去氧核糖核酸酶(简称DNA酶)是一九七九年底才发现的一种酶,它能将DNA降解为去氧核糖单核苷酸,是EB病毒处于活跃状态时所产生的一种酶。一九八○年十月进一步发现了在大多数鼻咽癌患者血清中含有抗该酶的成份,便为该酶应用于鼻咽癌检测提供了可能性。 中山医学院肿瘤研究所是国内最早研究此酶的单  相似文献   

10.
众所周知,自由或细胞外DNA(free DNA)在癌症患者和正常人血浆中循环,这些DNA至少有部分以细胞死亡标志物寡核小体和单核小体的形式存在。早期的数据表明核小体减少与肿瘤反应、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研究者用酶联免疫法检测了一组接受新辅助化疗宫颈癌患者化疗前、后血清核小体的水平。  相似文献   

11.
EBV基因片段在鼻咽癌病人外周血白细胞DNA中存在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4例鼻咽癌病人和18例正常人外周血的白细胞DNA各30μg,用限制性内切酶消化后,分别与探针EBV—W和K片段(BamHI)进行Southern印迹杂交,以了解这些病毒片段的存在状态。当用BamHI酶切后与EBV—W片段杂交时,出现杂交带的病例为52%(8/14);当与EBV—K片段杂交时,发现14例样品(100%)均在相当于6.1Kb处出现了深浅不一的杂交带。正常人的白细胞DNA与W和K片段杂交时,均未出现杂交带。 结果提示在人鼻咽癌病人外周血的白细胞DNA中,存在着EBV的基因片段,这对进一步研究EBV在癌变中的作用将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2.
大肠癌早期发生中常伴随基因突变、蛋白质和酶等分子代谢异常,通过检测粪便中基因、蛋白质和酶等标志物有助于大肠癌早期诊断。其中粪便K-ras、APC、p53、长片段DNA、DNA甲基化、钙卫蛋白(CPT)、微型染色体维持蛋白-2、促衰变因子、癌胚抗原(CEA)、Adnab-9和端粒酶、环氧合酶2 (COX-2)、肿瘤M2型丙酮酸激酶(TU M2-PK)等在筛选大肠癌中取得了较大进展。  相似文献   

13.
背景与目的对肺癌组织基因组DNA异常甲基化进行筛选与分析,探索肺癌发病的表遗传致癌机制。材料与方法从肺癌和癌旁组织中分别提取基因组DNA,经Mse1(甲基化非敏感性酶)单独消化或Mse1和BstU1(甲基化敏感性酶)联合消化,消化产物用甲基化敏感性内切酶指纹法(PCR-basedtechnique-Methylation-sensitiveRestrictionFingerprinting,MSRF)进行分析,肺癌组织出现异常甲基化基因片段,进一步将异常甲基化DNA片段进行亚克隆和序列测定,再与基因文库中的基因进行类比分析,同时按年龄、性别及吸烟状况分组并分析其与肺癌DNA异常甲基化的关系。结果84.5%(49/58)的肺癌样本出现异常甲基化现象,但肺鳞癌(82.1%)与肺腺癌(88.5%)的异常甲基化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73,P>0.05);在异常甲基化DNA片段中,高甲基化现象占83%,低甲基化为17%,发现2条重要的高甲基化基因片段,它们分别与抑癌基因WT-1(Wilm'stumorsuppressorgene)和细胞周期调控基因CCNC(humancyclinCgene)匹配;经统计学分析,吸烟、年龄和性别与肺癌DNA异常甲基化无关。结论基因组DNA的异常甲基化,特别是高甲基化现象,可能在肺癌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这可能是肺癌发病的表遗传机制。  相似文献   

14.
细胞中特异识别8-羟基鸟嘌呤的修复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DNA受到氧化攻击后产生具有潜在突变可能性的修饰碱基 :8-羟基鸟嘌呤 (8-dihydro - 8-oxoguanine ,8-OH -G) ,修复这一普遍存在的氧化损伤是抑制细胞突变的关键。Escherichiacoli中存在着一类特异识别 8-羟基鸟嘌呤的修复酶 :甲酰胺嘧啶 -DNA糖基化酶 ,这类酶可以将 8-羟基鸟嘌呤从DNA中清除 ,以保证细胞遗传信息的稳定性 ,人与Sacharomycescerevisiae同样存在这类修复酶。研究这类酶的基因结构及其表达有助于了解细胞中阻止突变 ,预防癌变的发生的机制。  相似文献   

15.
206例不同病理诊断的宫颈脱落细胞和宫颈组织DNA,同探针杂交,检测HPV_(16)DNA同源性序列。结果表明:HPV_(16)DNA探针同宫颈癌脱落细胞杂交(65.2%)和同宫颈癌组织DNA杂交(66.7%),其杂交率无显著差别(P>0.05)。宫颈炎脱落细胞DNA和宫颈炎组织DNA与HPV_(16)DNA探针杂交率间的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然而,宫颈癌和宫颈炎之间无论是脱落细胞或是组织DNA同探针杂交有显著差异(前者为65.2—66.7%,后者为26.1—28.5%)P<0.01。宫颈癌和宫颈炎DNA经酶切电泳后,Southern blot杂交结果提示HPV_(16)DNA整合在癌组织基因组中。  相似文献   

16.
指纹图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指纹图谱是一种以电泳图或杂交图对蛋白质或DNA的结构特征进行分析的方法。通常,指纹图谱是指蛋白质或DNA的酶解图谱。 在DNA指纹图谱分析中,大分子DNA经合适的限制性内切酶酶解,然后在凝胶介质中电泳,将酶解片段分离,所得分离图谱即为DNA指纹图谱。在人类,由于每个人的DNA指纹图谱各不相同(据估计,  相似文献   

17.
吸烟引起人体氧化损伤的可能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与目的: 通过多项生物标志物研究吸烟对DNA氧化损伤、脂质过氧化和氧化防御机制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 选取年龄在18~25岁的男性吸烟志愿者60名和非吸烟者30名,分为吸烟组和非吸烟组。分别通过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检测法(HPLC-ECD)测定24 h尿样中8-羟基脱氧鸟苷(8-OHdG)水平;应用彗星实验测定外周血淋巴细胞DNA链的断裂情况;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紫外线检测法(HPLC-UV)测定24 h尿样中丙二醛(MDA)、丙酮(ACON)和戊醛(PP)水平;采静脉血测定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苷肽过氧化氢酶(GPX)和过氧化氢酶含量。 结果: 吸烟组尿8-OHdG和外周血淋巴细胞DNA的断裂分别比非吸烟组高185%和97 %(P均<0.01),尿MDA、ACON和PP较非吸烟组显著增高(P均<0.01),SOD、GPX和过氧化氢酶分别较非吸烟组低15%,10%和9%(P≤0.01)。 结论: 吸烟可以引起机体的氧负荷,造成DNA氧化损伤、脂质过氧化和抗氧化酶的改变。  相似文献   

18.
一氧化氮——一种新发现的抗肿瘤分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一氧化氮(NO)是由L-精氨酸中的胍基氮原子经NOS催化氧化合成的。NOS存在于体内多种细胞中,可分为iNOS和cNOS两类。大量证据表明,IFN-γ可与第二信号(TNF-α/IL-2/LPS)协同诱导巨噬细胞合成大量的NO。由活化巨噬细胞产生的NO是其杀伤肿瘤细胞的中心效应分子。NO主要是与瘤细胞的DNA合成酶、线粒体呼吸酶的活性部位Fe-S基结合,形成铁-亚硝酰基复合物,引起酶的降解与破坏,从而抑制瘤细胞的能量合成与DNA复制,导致癌细胞死亡或其生长被抑制。  相似文献   

19.
余柳莹  鲍轶  吴加元 《肿瘤学杂志》2018,24(11):1103-1106
摘 要: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ethylenetetrahydrofolate reductase MTHFR)是叶酸代谢、DNA甲基化的关键酶。MTHFR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包括677 C→T和1298A→C突变,可使MTHFR酶活性下降,从而影响细胞内叶酸的正常代谢。全文分析MTHFR 基因多态性对叶酸代谢和DNA合成的影响及其在恶性肿瘤发生、诊治和预后的研究进展,阐述恶性肿瘤患者中检测MTHFR基因多态性的价值及存在争议。  相似文献   

20.
30例人鼻咽癌组织DNA,用PSt_1酶切后与EBV—W(BamHI)作Blot杂交,发现在鼻咽癌组织中有80%EBV基因组存在,并呈现有8.0、3.1、2.0和 0.8Kb条带,这提示在人鼻咽癌组织中可能有EBV基因整合,有关这方面工作,正在深入研究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