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81 毫秒
1.
目的 :设计新型智慧病区系统,以提高医院医疗服务质量和改善患者就医体验。方法 :该系统采用“1+1+N”架构(即一张全频多模网络、一个统一智慧病房物联网平台、多个病房应用),利用5G网络、物联网、边缘计算、无线射频识别和网络切片等技术设计,通过床旁交互系统、病区信息发布及通话报警系统、智能体征监测系统、护理电子白板、智能输液系统、特殊患者看护系统、近场通信及便捷语音呼叫系统、移动护理系统、人工智能导诊机器人等实现医疗监测与护理、移动查房、移动护理、远程医疗诊断等功能。结果:该系统可在诊断、治疗、护理等各个环节为患者提供精细化的医疗服务,显著提高了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提升了患者的满意度。结论:采用该系统能够切实提升医院的服务质量,对于提高医院运行效率、保障病区医疗安全、改善患者就医体验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信息化建设提高病区护理质量,确保医疗安全。方法:采用Brower/Server体系结构,ASP.NET2.0以及SQL Server 2005数据库技术,通过与医院电子病历平台共享数据库的方式,开发了医院病区护理质控管理系统并加以应用。结果:系统通过对护理危险因素各个环节的控制,提高了病区护理质控效率,确保护理工作在具体质控过程中的准确性。结论:病区护理质控管理系统的成功实施,对提高医护质量、预防医疗失误、提高护理效率和管理水平,起到十分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对建立信息化手段构建患者安全防控体系的可行性、创新性、基础构思等方面进行论证,提出通过关联院内各项信息化系统抓取患者安全的主要预警指标,利用全面触发工具及风险工具,对临床工作中的患者安全隐患智能检测、精准干预、及时监控,全程动态跟踪。将事后改进变为事前预防,被动防御转变为主动干预,实现患者安全事前保障,加强防控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医疗设备智能监控系统,使医院在无线覆盖或有线网络的环境下,实现设备的智能化动态管理。方法:利用通讯网络、智能呼叫及系统监测等科技手段,设计医疗设备智能状态传感器。结果:针对医院医疗设备,将其数据进行采集和管理。当出现异常状况时可通过智能系统发出相关信息,通过身份识别与定位,实现设备状态的信息化。结论:智能传感器在系统的运用中可做到资源共享,实现了全方位、全覆盖的智能医院物联网系统,为医院的医疗服务提供了有效的保障。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一套基于物联网的医院供氧监测控制系统。方法:将氧气监测置于临床科室氧气入口处,集信号监测与控制于一体。机电执行机构由氧气减压阀、氧气专用电磁阀组成;传感器组由压力传感器、氧浓度传感器和气体流量传感器组成;设计电路板分别为信号采集与数据处理电路板、通信与主控电路板和氧气专用电磁阀控制驱动电路板。结果:医院中心供氧监控技术,能够在医院供氧控制中心监测各临床科室氧气压力、浓度及流量情况,并在氧气压力、氧气浓度不足时及时报警。病区出现火情时可远程自动或手动控制氧气监测与控制装置关闭病区氧气供应,保证供氧安全,提高供氧管理水平。结论:该监测系统能保证供氧的质量与安全,实现氧气供应的远程监控及报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医院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提升安全生产防控能力和职工安全素养,提高安全管理水平。方法:通过成立品管圈小组,按照品管圈活动步骤,对安全管理进行持续质量改进,保障医院安全、稳定、有效运行,营造安全诊疗环境。结果:安全生产防控能力显著提高,医院运行稳定、发案少、秩序好、病人满意度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提升。结论:通过品管圈活动的开展,增强了团队凝聚力,提升了安全管理水平,促进了社会稳定和谐。  相似文献   

7.
目的:保障医院运营的效率,降低医疗成本,提升医疗质量管理水平。方法:采用面向服务架构及数据挖掘技术.设计并实现了医院质量控制与综合管理系统。结果:该系统能够实时监控医院的运营状况,有效缩短医疗质量控制周期,促进医疗质量的持续改进。结论:该系统功能完整,实用性强,提高了医疗质量及综合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8.
目的:开发实现对病区呼叫可管理的系统。方法:按照网络模式和单机模式,分别采用SQL Server和Access的数据库分别存储病区床位患者情况及呼叫响应,客户端程序采用Delphi7开发。结果:管理系统实现了对病区床位的自动化图形化管理,医院护理管理部门可以实现查询和统计。结论:护理呼叫管理信息化是医院信息化、数字化管理的一部分,能实现对床位呼叫的有效管理,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设计一种婴儿防盗系统,确保婴儿安全,提高医疗质量。方法:应用无线网络、RFID、中间件等技术构建婴儿防盗系统。结果:该系统的应用能够彻底防止婴儿在医院内被盗,有效保护婴儿的安全。结论:该系统能够大幅度提高医生和护士的工作效率,杜绝意外事件,提升医院管理水平和社会效应。  相似文献   

10.
危急值提醒医疗安全警示系统的创新研究与应用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管理临床检验危急值,提高患者的安全管理水平,降低医疗风险。方法:研发和应用危急值提醒医疗安全警示系统,系统核心是仪器结果的警示提醒和检验危急值的短信警示提醒。结果:通过使用该系统,保证临床及时、准确、全面地获得检验危急值信息,缩短了临床检验危急值的通知时间,扩大了通知范围,实现了危急值分级管理。结论:该系统的应用加强了危急值的管理,保障了患者的安全,提高了临床医疗质量.提升了医院的管理水平,成为信息化创造价值的又一例证。  相似文献   

11.
目的:资产信息化系统的建立,有助于实现医院的资源整合、流程优化,使运行成本降低,提高服务质量、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有助于实现数字化医院,是现代医疗发展的新趋势。方法:信息系统采用C/S和B/S模式相结合,全模块功能,导航清晰、灵活、易学易用;预留专用接口数据平台,易于扩展。结果:通过信息化系统的实施,解决了资产管理手段单一、请领复杂、信息孤立、会计核算信息滞后等问题,提高了医院资产设备的保障效率和患者满意度,实现了医院资产的透明化、一体化、动态化、精确化管理。结论:该系统实现了对资产全过程、专业化、信息化的质量安全控制。系统适应医院资产管理的真实业务,满足了医院资产信息化管理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目的:针对目前医疗设备管理中信息采集和处理方面存在的问题,设计一种基于射频标识(RFID)技术的系统设计方案,实现智能化管理及数据处理。方法:通过电子标签、阅读器及应用软件完成RFID系统的工作过程。结果:系统设计方案能够实现对医疗设备全方位的监控和管理,实现医院设备的信息化管理。结论:RFID技术方面的优势与使用价值将改变医疗设备管理模式,为医疗设备管理带来新的机遇。  相似文献   

13.
目的:针对目前医院医疗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设计出基于射频识别(RFID)技术的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医疗设备的科学化、规范化、智能化管理目标。方法:通过优化工作流程、完善监管制度、引入信息化管理等手段,采用RFID技术,完成医疗设备的全周期智能化管理。结果:系统设计方案能够实现对医疗设备进行计划、采购、保管、供应及维修等项工作进行全方位的监控和管理。结论:基于RFID技术管理系统的优势与应用,将有效改变医疗设备管理模式,使医院设备管理适应医院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更好地完成医院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4.
目的基于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水平分级评价标准,开发以PAD为载体的手术室移动护理信息平台并应用到临床。方法根据手术护理工作内容,围绕患者360、手术转运、术中用药、术中输血、物品清点、三方核查、风险评估、术前访视和术后随访等流程,开发手术室PAD移动护理信息平台。 结果平台应用后,实现了医院不同系统间信息数据的互联共享,集成了手术护理工作的各项内容。手术转运、安全核查、物品清点等的记录合格率均有所提升(P<0.05)。结论手术室移动护理信息平台的应用满足了手术护理工作需要,提高了手术室信息化水平。  相似文献   

15.
移动医护协同服务平台方案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移动医护协同服务平台,设计移动医护系统,使医疗护理工作流程得到优化,以实现病区医疗、护理工作的全程信息化管理。方法:基于无线动态环境,采用分层架构设计护理协同工作门户、智能移动终端应用系统和消息引擎服务系统3个子系统。基于面向服务的架构(soa)模式,实现移动医护协同服务管理。结果:根据医院病区医护工作的实际情况,建设的移动护理系统满足了医护核心工作阶段式服务,实现了基础医护工作数字化、信息化的建设。结论:移动医护协同服务系统的建立,可实现医护管理的全程信息化,通过接入健康服务、云服务中心,可做到资源共享,实现全方位覆盖的智能化医护管理。  相似文献   

16.
目的:设计智能心率监测系统,用于对心脏冠状动脉造影待诊患者进行心律的实时监测,确认被检者的心电监测数据,提高冠状动脉造影的准确性。方法:利用通讯网络、智能呼叫及生命体征监测等科技手段,设计远程检测系统。结果:当待检患者心率出现异常状况时,可通过无线检测方式对患者心率进行跟踪,在患者服药后心率恢复正常值时进行检查。结论:该系统的设计实现了全方位、全覆盖的智能物联网系统,减轻了医务人员的工作负担,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就诊环境更加有序。  相似文献   

17.
在医院服务、医疗和管理更加智能、精细和专业化的智慧医院背景下,医院信息化运维以顶层设计运维规划、开展标准化运维和建立知识库为目标,制定运维、资产、检查闭环管理的策略,搭建和利用信息服务平台、运维服务平台、资产平台、安全监管平台和运维工具,开展信息化运维工作,取得了很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按照国家卫健委等部门关于医疗机构废弃物综合治理的工作要求,结合医院实际情况,以创新的方式加强医疗机构医疗废物追溯管理,实现医疗废物“看得见、摸得着、管得住”的核心目标。方法通过信息化追溯系统和智能收集终端,建立完善的医疗废物追溯管控体系,全面加强医院医疗废物的监管,规范医疗废物管理工作人员的行为,全过程跟踪医疗废物从产生、分类、收集、交接、转运、贮存和清运交接的整个流程。结果医疗废物追溯管控体系实现了医疗废物的实时监控和预警管理,减低了院感风险,提高了收集效率,降低了工作难度,规范了工作人员的行为模式,提升了医院医疗废物追溯的整体管控水平。结论医疗废物的信息化管控是医疗机构运营管理的重要方面,也是全面推进智慧医院建设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