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评估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后应用抗高血压药对患者肾功能损伤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南京鼓楼医院心血管内科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治疗并且规律服用抗高血压药物的患者,共193例.根据用药种类不同分为4组: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CEI/ARB)组、β受体阻滞剂...  相似文献   

2.
<正>选择合适的降压药物及积极控制血压是高血压治疗的首要目标。本文拟比较缓释型钙通道阻滞剂(CCB)非洛地平缓释片联合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培哚普利片与单独使用培哚普利片对高血压病患者的疗效差异。1对象与方法  相似文献   

3.
β受体阻滞剂及其治疗高血压现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主要讲述了β受体阻滞剂药理作用机制及其治疗高血压的现状,β受体阻滞剂可分为选择性与非选择性两种,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是指其治疗功效在于阻滞β1亚型,避免了β 2介导作用而减少其反应.非选择β受体阻滞剂是指其治疗功效是同时非特异性的阻滞β1和β2亚型,这类药物减慢心率效果比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更为明显.值得提出的是,β受体阻滞剂对葡萄糖代谢确有影响.而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较非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对脂代谢的影响小,β1选择性越高,对脂代谢影响就越小.β受体阻滞剂治疗高血压有很强的适应证,这类药物相对副作用小,安全、价廉、有效.β受体阻滞剂的降压效果与利尿剂、Ca2 拮抗剂、ACEI、ARB、α受体阻滞剂同样有效.大多β受体阻滞剂充分作用时间在24h~48h出现,4周~8周降压效果达到理想水平,说明起效慢,但应注意不要突然停药,以免血压反跳.通常药物应从小剂量开始,治疗药物剂量及服药次数应该个体化.在控制运动状态下血压方面,优于其他类型降压药.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采用 4种方案治疗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药物经济学效果.方法调查我院 1999年 6月~2001年 5月住院病例中入选老年高血压患者病例共124例.采用单用钙拮抗剂(CCB)、CCB+血管转换酶抑制剂(ACEI)、CCB+利尿剂和CCB+ β - 受体阻滞剂 4种治疗方案,运用药物成本-效果分析的方法进行评价.结果采用单用钙拮抗剂的成本效果比最低.依次分别是CCB+利尿剂 > CCB+ACEI > CCB+β - 受体阻滞剂.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不仅用钙拮抗剂是较安全有效的,而且从药物经济学的角度来考虑也是较合理的.  相似文献   

5.
杨荔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1):137-138
国内外几个重要的高血压治疗指南将利尿剂、β-1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CCB)、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以及α-2受体阻滞剂作为一线抗高血压药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采用 4种方案治疗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药物经济学效果。方法 调查我院 1999年 6月~ 2 0 0 1年 5月住院病例中入选老年高血压患者病例共 12 4例。采用单用钙拮抗剂 (CCB)、CCB +血管转换酶抑制剂 (ACEI)、CCB +利尿剂和CCB+β 受体阻滞剂 4种治疗方案 ,运用药物成本 效果分析的方法进行评价。 结果 采用单用钙拮抗剂的成本效果比最低。依次分别是CCB +利尿剂 >CCB +ACEI >CCB +β 受体阻滞剂。 结论 老年高血压患者不仅用钙拮抗剂是较安全有效的 ,而且从药物经济学的角度来考虑也是较合理的  相似文献   

7.
高血压治疗的最新动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血压治疗首选药物和第一线降压药物 ,2 0 0 0年 11月在 73届美国心脏学会 (AHA)年会上集中讨论了高血压治疗首选药物和第一线降压药物问题。JNCV1主张先用利尿剂和β—阻滞剂和WHO/ISH主张 5类药 (利尿剂、β—阻滞剂、ACE1、CCBs、a阻滞剂 )都可作为第一线药物的两项建议是否仍可接受 ?专家们一致认为 :先用何种药物的问题尚待解决 ,多数病人需要一种以上的药物才能达到 <140 / 90mmHg或更低的目标血压 (糖尿病人和肾疾患病人应降至<130 / 80— 85mmHg)。JNC建议高血压治疗第一线宜合并用药。专家们同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CEI)与 β受体阻滞剂联合应用在逆转左室肥厚中的作用。方法 对 60例高血压并左室肥厚患者采用心脏多普勒检测出左室肥厚 (LVH)并计算出左室重量指数 (LVMI) ,治疗前后LVMI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治疗前后有显著性及高度显著性差别。结论 ACEI与β受体阻滞剂合用可有效逆转LVH ,改善心血管功能。  相似文献   

9.
高血压是以动脉血压持续偏高为主要表现的心血管疾病之一,临床症状为头痛头晕、胸闷、睡眠质量差等,具有治疗周期长、病情进展较慢、复发率居高不下等特征,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呈现明显上升趋势。长期高血压可导致冠心病、脑梗死、肾衰竭等疾病发病率高发,严重者甚至威胁患者生命健康安全。因此,如何控制血压和治疗高血压已成为我国的一个关键问题。β受体阻滞剂和钙拮抗剂是治疗高血压一线药物,疗效良好。鉴于此,本文分析两种药物对高血压的作用机制、应用情况,对β受体阻滞剂联合钙拮抗剂在高血压治疗中的治疗效果展开综述,以期为临床治疗高血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高血压治疗中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的选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孔令星 《中国药事》2003,17(12):777-779
高血压是现代人的常见病与多发病。目前推荐用于抗高血压治疗的一线药物一般分 6类 :利尿剂 ,β受体阻滞剂 ,钙拮抗剂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CEI)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及α受体阻滞剂。其中ACEI能安全有效地降低血压 ,是现代治疗高血压的一大类药。国外现已批准上市的ACEI有 2 0种以上 ,正在研究的已超过 80种 ,所有的ACEI制剂均已证实在高血压治疗方面有各自不同的特点 ,这是由于药物的化学结构不同 ,导致在药代动力学与药效学特性上有许多区别 ,这其中某些与临床方面吻合。因此对于各种不同临床状况的患者 ,根据循证医学…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药物应用情况。方法:将1973年7月—2002年7月收治的慢性心衰住院病例按每10年分成3个亚组,对药物治疗变迁及其与病因、年龄、性别和心功能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共3060例次。平均年龄(61.15±14.73)岁。利尿剂、洋地黄制剂和硝酸酯为主要用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β-阻滞剂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的应用逐渐增加。而且以冠心病应用居多。利尿剂、硝酸酯类、ACEI、ARB、长效二氢吡啶钙拮抗剂及α、β-阻滞剂以60岁以上年龄组居多,应用ACEI者男性多于女性,β-阻滞剂应用无性别和年龄差异。ACEI和β-阻滞剂的使用率分别为59.7%和20.8%,停用率分别为5.2%和29.1%。结论:慢性心力衰竭住院病例的治疗药物以利尿剂、硝酸酯和洋地黄制剂为主;ACEI、β-阻滞剂的应用尚未达到ACC/AHA慢性心力衰竭诊治指南所推荐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农君仁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0):194-195
目的分析降血压相关药物与男性性功能障碍发生的关系,探究其对于男性性功能的影响。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64例高血压男性患者随机分为四组,分别给予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相关药物治疗,询问记录其治疗前后性功能情况。结果四种药物普遍降低了男性高血压患者的性功能,严重者甚至导致性功能障碍。结论目前降血压的药物均会不同程度上减少男性性功能,四种治疗药物中,推荐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  相似文献   

13.
依苏与缬沙坦联合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比较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类药物依苏和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ARB)类药物缬沙坦单独及联合治疗糖尿病肾病(DN)的疗效。方法 366例DN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分别予以依苏(马来酸依那普利)、缬沙坦或两药联合治疗24周。比较治疗前后血压、蛋白尿及血钾和血Cr等变化。结果上述两药均能有效降低DN的血压和尿蛋白且作用相似;联合治疗的降尿蛋白作用更明显(P<0.05),但两者的降压效果相似(P<0.05)。治疗前后的血钾、血Cr和Ccr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对于DN患者,ACEI类药物依苏和ARB类药物缬沙坦联合治疗与单药相比具有更强的降蛋白作用。  相似文献   

14.
如何理解β受体阻滞剂在高血压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多年来β受体阻滞剂在高血压的治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美国高血压指南(JNC6、7)将β受体阻滞剂作为高血压患者治疗的一线药物。近年来一些新的高血压循证试验将新的降压药物(长效CCB及ACEI和ARB)与传统的降压药物β受体阻滞剂(阿替洛尔、心得安)作对照,并进行长期治疗的终点事件的分析。结果发现,在长期使用传统的β受体阻滞剂的高血压患者中有更多新发的糖尿病(LIEF研究,ASCOT-BPLA研究),心血管事件的终点降低略差于新的降压药物。对此2005年柳叶刀(LANCET)杂志上发表了一篇有关“β受体阻滞剂还能继续作为高血压的一线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某社区高血压患者的治疗及血压控制情况,为更有效地实施社区医疗行为模式提供参考。方法调查一段时间内所在社区门诊就诊的高血压患者服用降压药的情况和当天测得的血压,判断血压是否正常与用药类别、措施及联合用药等的关系。结果173例患者入选本调查,高血压病控制有效率63·6%。其中属于单一用药的占32·9%,属于联合用药的占26·6%,应用复方制剂16·8%,未正规长期用药23·7%,并以未正规长期用药的血压控制率最低。在单一用药中以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的血压控制率较低。结论高血压患者应坚持长期合理用药;对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补多联合用药或使用复方制剂。社区医院应加大有效的社区健康教育,对高血压的防治,既要以“指南”为根本,更要结合具体实际,制定出切实有效的治疗方案,在现有使用的药物中探索个体化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抗高血压药治疗现状,提高治疗水平。方法调查分析44例高血压并2型糖尿病患者降压药物治疗情况。结果44例患者中,应用钙离子拮抗剂(CCB)27例,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20例,β受体阻滞剂9例,利尿剂7例,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6例,α受体阻滞剂0例;单一用药24例,联合用药20例;治疗后血压达标16例。结论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应合理选择降压药物,可优先考虑ACEI或ARB为基础的治疗,酌情添加二联、三联甚至四联药物,只有将其血压降至130/80 mm-Hg以下,才能达到延缓、防止或逆转靶器官损害,减少心血管事件及降低死亡率,从而达到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以钙通道阻滞剂(CCB)为基础治疗高血压病的用药方案,促进合理用药。方法:随机抽取2010年4 000张门诊处方中应用CCB的患者308例,对其联合用药和单独用药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我院CCB单独应用主要以长效剂型为主,联合用药主要以CCB联合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剂(ARB)为主。结论:我院高血压病联合治疗方案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的要求,用药安全、有效、经济。  相似文献   

18.
陈晓波  李丽  杨先燕 《现代医药卫生》2005,21(23):3238-3239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类药物是近十几年来研究开发的一种重要的抗高血压药物,降压效果肯定,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临床应用。ACEI可对抗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S),舒张外周小血管,减轻水钠潴留,并可降低缓激肽的水解,促进内皮细胞释放一氧化氮而扩张血管。这些作用的综合结果使升高的血压缓慢下降,可用于轻中度高血压治疗,可与钙离子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联用,提高疗效。随着ACEI的进一步研究和临床应用,发现其还有多种新用途。1肾脏保护功能ACEI的肾保护机制为[1]:(1)控制血压升高(包括系统和肾小球内的)。(2)抗…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比研究正常人群和高血压人群白大衣效应的差异,同时观察β受体阻滞剂对高血压患者的白大衣效应及心率的影响。方法分别对伴有白大衣效应的51例血压正常者和50例高血压患者进行诊室内偶测血压和动态血压监测(AβPM)白昼平均血压测量;对伴有白大衣效应的高血压者进行诊室内偶测心率和动态心电图平均心率测量;对高血压组应用倍他乐克12.5mg,每日2次,共2个月,重复检测血压及心率。结果高血压组白大衣效应高于正常血压组,β受体阻滞剂能够减轻高血压组的白大衣效应并同时减慢心动过速者心率,对正常心率则无明显影响。结论推荐β受体阻滞剂为治疗高血压“白大衣效应”和/或伴有心动过速者的一线药物。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降血压药物使用情况。方法选取2014年某院住院的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300例,记录患者出院时降压药物使用情况、联合用药情况。结果 2014年某院降压药物种类主要包括钙通道阻滞剂(CCB)、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RB)、β受体阻滞剂(β-B)、利尿剂和复方制剂,其中CCB的使用频次最多,占31.3%;其次为ACEI,占21.5%。2014年某院降压药物使用中二联用药最多,共132次(44.0%),其中CCB+ACEI最常见,共65次(21.7%);三联用药中CCB+ACEI+β-B共22次(7.3%);四联用药中CCB+ACEI+β-B+利尿剂共18次(6.0%)。结论 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选择降压药物时,医生必须严格掌握药物禁忌证、适应证及患者的具体情况,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使用方便、价格合理、可持续治疗的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