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万海燕 《医疗装备》2021,(3):164-166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干预联合脑电生物反馈治疗仪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20年3月医院精神科收治的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实施康复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脑电生物反馈治疗仪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临床症状、认知功能、睡眠质量。结果干预前,两组临床症状、认知功能及睡眠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阳性症状、阴性症状、一般病理症状评分及总分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持续错误数及完成分类数评分均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护理干预联合脑电生物反馈治疗仪可有效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症状,并有助于提高其认知功能及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2.
刘燕 《医疗装备》2020,(7):137-138
目的探讨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系统护理在盆底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7月至2019年7月医院收治的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60例,根据盲抽法将其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在常规护理模式下实施传统盆底肌康复锻炼,观察组在系统护理模式下采用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比较两组临床干预效果、临床表现。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小腹坠胀感、尿失禁和性生活障碍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系统护理在盆底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生物反馈电刺激对围绝经期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的有效性及并发症发生的影响。方法以丽水市妇幼保健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50例围绝经期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为对象,按电脑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行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于对照组基础上予以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对比两组有效性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最大尿流率、最大尿道闭合压较对照组低,尿流时间较对照组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是4.00%,较对照组的24.00%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尿失禁问卷表简表评分较对照组低,尿失禁生活质量问卷评分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围绝经期女性压力性尿失禁可有效改善最大尿流率、尿流时间及最大尿道闭合压,并减少并发症,进而使患者相关症状、生活质量得以改善。  相似文献   

4.
《临床医学工程》2017,(12):1773-1774
目的探讨精细化护理干预对高危前列腺癌腹腔镜根治术后患者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92例行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的高危前列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6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精细化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的SAS评分、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细化护理干预可显著改善高危前列腺癌患者腹腔镜根治术后的不良心理情绪,缩短住院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提高护理服务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黄丽  黎希希 《医疗装备》2023,(1):153-155
目的 探讨赋能健康教育对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治疗患者术后康复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于医院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治疗的患者76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赋能健康教育干预,比较两组术后康复情况(术后排便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自我效能、睡眠质量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术后排便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两组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评分均高于同组干预前,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均低于同组干预前,且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赋能健康教育可缩短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患者的术后康复时间,提高术后自我效能,改善睡眠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阴道哑铃训练对子宫全切术后患者盆底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20年7月在我院行子宫全切术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子宫全切术后,对照组行阴道哑铃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盆底肌力及尿失禁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肌力≥3级比例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肌力≥3级比例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肌力≥3级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的尿失禁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尿失禁发生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的尿失禁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子宫全切术后采用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阴道哑铃训练可有效提升子宫全切术患者的盆底肌力,降低尿失禁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临床医学工程》2016,(8):991-992
目的探讨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治疗早期前列腺癌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2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46例早期前列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23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开放性耻骨后前列腺癌根治术,观察组患者进行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指标和预后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8.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治疗早期前列腺癌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茅俊钦 《医疗装备》2023,(24):121-123
目的 探讨生物刺激反馈仪联合阴道哑铃锻炼对产后尿失禁患者盆底肌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9月至2023年1月医院收治的128例产后尿失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干预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64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生物刺激反馈仪联合阴道哑铃锻炼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盆底肌力、尿失禁、生活质量。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盆底肌力分级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尿失禁问卷简表(ICIQ-SF)中漏尿频率、漏尿量、尿失禁对生活质量的影响及总分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尿失禁生活质量问卷(I-QOL)中限制性行为、心理影响、社会障碍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生物刺激反馈仪联合阴道哑铃锻炼可提升产后尿失禁患者盆底肌力,改善尿失禁,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盆底肌训练结合生物反馈电刺激在产后盆底功能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8年10月于盱眙县人民医院住院分娩并于产后42 d复查确诊为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产妇200例,按随机数表随机分为两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干预;观察组给予盆底肌训练结合生物反馈电刺激干预。对比两组盆底肌张力、性生活质量及尿失禁发生率。结果干预3个月后测评,观察组盆底肌张力优于对照组,性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压力性尿失禁程度也轻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盆底肌训练结合生物反馈电刺激应用于产妇产后盆底功能康复中,可显著改善产妇盆底肌张力,提高其性生活质量,降低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程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低频电刺激治疗仪联合全程护理干预在宫腔粘连术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4月至2020年5月于新余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中心医院择期行宫腔粘连术的宫腔粘连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应用常规治疗与护理的28例作为对照组,将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应用低频电刺激治疗仪联合全程护理干预的32例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康复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6.67%,低于对照组的2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频电刺激治疗仪联合全程护理干预能够加快宫腔粘连术患者的康复速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究舒适护理结合快速康复理念对甲状腺癌根治术患者舒适度及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3月-2023年2月医院行甲状腺癌根治术的9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组间性别、年龄等基线资料均衡可比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取舒适护理联合快速康复理念护理干预。比较并分析两组患者疼痛程度、睡眠质量、心理状态、康复相关指标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舒适度评分(生理、环境、心理精神、社会文化)、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VAS、PSQI、SDS、SAS评分均降低,舒适度评分均升高,但观察组VAS、PSQI、SDS、SAS评分低于对照组,舒适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  相似文献   

12.
穆彦锟 《医疗装备》2020,(8):182-183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治疗胆管结石患者并发症及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12月于天津市南开医院治疗的胆管结石患者106例,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53例。对照组实施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观察组实施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联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及生命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略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诺丁汉健康调查问卷(NHP)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NHP评分均高于术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治疗胆管结石的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可一定程度上减少并发症,且能够提升患者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仪联合综合性护理在剖宫产产妇术后恢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11月于医院行剖宫产的98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50例)与对照组(48例)。观察组实施经皮穴位电刺激联合综合性护理,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疼痛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后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第1天,两组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第7天,观察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仪联合综合性护理可有效促进剖宫产产妇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减轻术后疼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治疗早期局限性前列腺癌的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3月-2016年3月期间吉林市北华大学附属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早期局限性前列腺癌患者,共计78例纳入研究范畴。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开放性耻骨后前列腺癌根治术,观察组采用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所需时间和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的引流时间、拔除尿管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56%低于对照组的17.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早期局限性前列腺癌,选用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疗效显著,可缩短手术所需时间、引流时间、拔除尿管时间,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林素 《医疗装备》2021,(3):171-172
目的探讨神经肌肉刺激治疗仪联合康复护理在子宫切除术后尿失禁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1月医院收治的82例子宫切除术后尿失禁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每组41例。对照组采用康复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神经肌肉刺激治疗仪干预,比较两组尿失禁、盆底肌力及生命质量评分。结果干预前,两组尿失禁、盆底肌力、生命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8周后,观察组尿失禁、生命质量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盆底肌力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肌肉刺激治疗仪联合康复护理能够有效促进子宫切除术后尿失禁患者的康复,利于改善其尿失禁症状,提高其盆底肌力与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锻炼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江西百佳艾玛妇产医院收治的50例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盆底肌锻炼,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生物反馈电刺激干预,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盆底肌力分级、盆底功能障碍发生情况、盆底肌电值及性生活质量[采用女性性功能指数量表(FSFI)评估]变化情况。结果 试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盆底肌力分级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压力性尿失禁、盆腔脏器脱垂、腰骶部疼痛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压力性尿失禁、盆腔脏器脱垂、腰骶部疼痛发生率均低于治疗前,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10 s快肌、60 s慢肌、静息状态盆底肌电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10 s快肌、60 s慢肌、静息状态盆底肌电值均大于治疗前,且试验组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效果,为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3月在和平区妇女儿童保健和计划生育服务中心盆底康复门诊检查有盆底功能障碍的60例初产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Kegel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疗程结束后对患者的盆底肌力、动态压力、尿失禁情况及性生活质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盆底肌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且观察组盆底肌力分布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盆底动态压力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两组间尿失禁、性生活质量及治疗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且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治疗能增强盆底肌收缩力,可降低产后尿失禁发生率、改善产后性生活质量,可在盆底功能障碍的治疗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盆底肌肉锻炼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的方法 对产后盆底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安康市妇幼保健院就诊的31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 不同,将其分为常规疗法组(对照组)、盆底肌肉锻炼组(A组)、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B组)和盆底肌肉锻炼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组(C组),观察治疗后产妇阴道肌电压、尿失禁发生率、盆底器官脱垂发生率的变化,并分析其对盆底功能的影响.结果 各组产妇治疗后阴道肌电压虽均较治疗前有显著升高(t=-28.193~-15.092,均P<0.05),而组间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921,P<0.05),C组产妇阴道肌电压明显高于其它组(t对-C=18.101,tA-C=15.052,tB-C=16.511,均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B组、C组产妇尿失禁发生率均显著降低(χ2b=9.244、χ2c=18.679,均P<0.05),治疗后尿失禁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575,P<0.05),C组治疗后尿失禁发生率为6.41%,明显低于其它各组(χ2对-C=12.221,χ2A-C=11.292,χ2B-C=11.152,均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A组、B组、C组产妇盆底器官脱垂发生率均显著降低(χ2a=8.486、χ2b=8.375、χ2c=29.538,均P<0.05),治疗后盆底器官脱垂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976,P<0.05),C组治疗后盆底器官脱垂发生率为16.67%,明显低于其它各组(χ2对-C=15.110,χ2A-C=13.551,χ2B-C=12.985,均P<0.05).结论 盆底肌肉锻炼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对产后盆底功能恢复具有显著疗效,且联合疗法的疗效要显著优于单独使用盆底肌肉锻炼和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在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12月该院收治的盆底功能障碍患者20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应用Kegal训练,研究组应用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结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盆底肌收缩力、尿失禁程度以及尿垫试验结果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均有改善,研究组患者的盆底肌收缩力高于对照组,尿失禁程度以及尿垫试验结果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患者子宫缩复不良、子宫脱垂、子宫后倾后屈以及阴道壁膨出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性生活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3个月、6个月后性生活质量均有改善,研究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应用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治疗的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经低频电刺激联合穴位按摩对剖宫产产后泌乳素和产后康复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2年1月—2023年1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接受剖宫产分娩的150例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75例,对照组产后实施常规产科护理,干预组增加低频电刺激联合穴位按摩,观察两组的泌乳情况、胃肠功能恢复情况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干预组产妇初次泌乳时间早于对照组,平均泌乳量多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娩后第1天、第3天时干预组产妇的泌乳素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产妇术后肠鸣音恢复及恢复排便、排气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产妇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剖宫产产后实施低频电刺激联合穴位按摩可提高乳汁分泌效果,增加泌乳素分泌,同时可减少并发症,提高产后恢复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