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近年来,国内隧道工程广泛采用新奥法设计与施工,现场监控量测已成为隧道施工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量测数据反馈的信息,进行动态设计、施工,是保证安全优质高效的基础。科学合理的监控量测及在此基础上的数据分析,能直观的判断隧道围岩的稳定性,更好的服务隧道施工。结合张家界老木峪隧道监控量测实例,介绍了监控量测方案的制定原则和方法,以及所取得的实际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2.
广贺高速公路石板尾隧道施工中的监控量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速公路隧道施工监控量测,是一项重要的技术工作,贯穿于施工全过程。通过讨论石板尾隧道现场监控量测的工作目的、工作内容和分析结果,初步探讨了监控量测在隧道施工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围岩分级是评价隧道掌子面稳定的基础.由于地质条件的复杂多变,使公路隧道的围岩级别在勘察设计阶段与实际施工阶段存在较大差异,这就需要在施工期间对围岩级别进行核定.通过对断面进行超前预报和现场力学性质测试,修正了设计围岩级别,并通过对现场监控量测数据的统计和对比分析,得出IV级、V级围岩周边收敛和拱顶下沉的取值范围,评价了隧道已优化结构的稳定性,验证了超前预报的正确性,降低了工程造价,真正做到因地制宜、经济合理地进行隧道开挖和围岩支护.  相似文献   

4.
刘明才 《西部探矿工程》2016,(4):172-175,181
以潮(州)惠(州)高速公路莲花山2号隧道为背景,施工过程中充分发挥超前地质预报、监控量测对现场实际施工的指导作用,介绍了隧道穿越破碎带富水围岩段防水工程施工方法及施工控制关键技术,对类似工程施工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5.
从隧道施工的实际使用效果和现场检验分析、经济效果对比,论述了湿喷技术在隧道和井巷工程中推广使用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6.
确定小净距公路隧道合理净距的突变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居义  黎冬林 《西部探矿工程》2007,19(1):136-138,141
基于突变理论非线性特性,通过对不同净距情况下小净距隧道的有限元计算,首先建立了小净距隧道中夹岩柱塑性应变能随净距变化的能量多项式函数,然后采用变量代换,得到判断其合理净距的尖点突变的理论模型。最后,把Ansys有限元程序和Matlab数学计算软件相结合,通过一个接口程序,把两个程序之间的数据互相调用,编制了一个基于突变理论的确定小净距隧道合理净距的智能系统。运用该系统,对某小净距隧道的合理净距进行了分析,得出的结果与现场实际量测反映出的结果一致,表明该方法是有很大实际应用价值的。  相似文献   

7.
桃墅岭隧道右线出口严重偏压,重点介绍在施工中采取的进洞措施,通过对比原设计方案与实际施工方案和通过现场的监控量测,论证该方案的可行性,为今后处理偏压进洞提供典范.  相似文献   

8.
对现场隧道掘进钻爆参数进行取样与分析,并应用回归分析法,建立钻爆参数的数学模型。在实际的隧道掘进中,可利用此模型优化钻爆参数确定掘进方案。  相似文献   

9.
以黄衢南高速公路阳排尖隧道为例,介绍了大于30 m超长管棚施工技术;并根据现场监控量测数据,对左右洞不同管棚施工技术效果进行对比分析;分析结果显示,一次性施作超长管棚在山岭隧道软弱围岩地段有较好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0.
以渝北—广安高速公路(重庆段)TJ-2标段华蓥山隧道施工监控量测工作为例,阐述了隧道施工监控测量测点布设、数据采集、数据分析处理的基本方法。通过分析监控测量数据并结合地质资料,优化了现场施工顺序,对于确保隧道安全施工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洞冲里隧道进口处于Ⅴ级围岩地段,该地段地质裂隙发育、地下水丰富,隧道设计在山体的一侧;由于设计未曾考虑偏压的影响,在隧道施工过程中出现隧道边、仰坡面开裂、滑动现象,洞内已经浇注完毕的二衬混凝土出现了开裂、错台;现场监控量测的数据出现拐点,通过研究分析确定为侧压力所致。根据现场的情况经过多个方案的分析、评价、对比后采用了地表斜向注浆长管棚施工方法解决了侧压力问题,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以某盾构隧道为例,以现场量测的数据为基础,通过反演模型推算出盾构隧道衬砌计算荷载取值。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利用反分析方法解决隧道衬砌荷载取值问题的思路,论证了隧道支护结构荷载计算理论的适用性,可供同类隧道荷载计算时参考。  相似文献   

13.
预埋式多点位移计现场确定围岩松动圈的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沪蓉西高速公路龙潭隧道中预埋式多点位移计的现场监测工作实践, 提出了多点位移计确定围岩松动圈的现场量测及判别方法, 并对开挖后的隧道围岩变形进行了有限元数值模拟。实践证明, 根据围岩内变形量与时间的变化关系并结合累积变形量随径向位移的变化规律及测点径向埋设位置, 是确定围岩松动圈范围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连拱隧道是一种新兴的隧道形式,能在有限的空间内提高使用效率。针对张石高速二期隧道群中岔道2#隧道的选择常用的三导洞法和中导洞法两种开挖方案,对典型的Ⅲ类围岩段利用AN-SYS有限元软件建立进行有限元分析程序,模拟施工过程,通过对围岩应力场、位移和中墙变形等进行对比分析,并结合现场施工监控量测的数据进行验证,从而使隧道施工方法优化分析可以指导连拱隧道施工。  相似文献   

15.
针对浅埋大断面隧道塌方事故,从地质因素与人为因素方面分析隧道塌方的原因。结合具体情况,采取护拱法和临时回填砂浆两种方案对塌方段进行加固处理;并对隧道塌方断面的变形及支护结构应力进行监测,量测结果显示围岩在支护一定时间后趋于稳定,表明护拱法和临时回填砂浆处理隧道塌方区效果良好。利用FLAC3D软件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得到隧道收敛位移和拱顶下沉变化规律与现场监测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6.
监控量测是指在隧道施工过程中对围岩、地表、支护结构的变形和稳定状态,以及周边环境动态进行的经常性观察和测量工作。本文主要以拉林铁路桑珠岭隧道为例,通过对其Ⅱ级和Ⅴ级围岩的周边收敛数据进行处理、回归分析及对比,进而选择合适的回归函数分析监控量测数据,较为准确地对围岩稳定性进行预测评价,以期有效指导现场施工。  相似文献   

17.
结合某超长隧道掘进的现场实际情况,对该隧道掘进过程中的通风方式进行了有关通风参数的计算和现场实测,并对有关通风方案进行了技术经济比较和优选,确定了最有利于解决该超长隧道掘进的通风方案和有关通风参数,同时提出一系列有助于提高通风效果的安全管理措施,解决了超长隧道掘进过程中的通风问题。  相似文献   

18.
山岭隧道施工过程中,工作面易遭遇不良地质体引发的灾害事故,为保证隧道的施工安全,避免和减少隧道施工中可能出现的地质灾害,施工前有必要对隧道进行超前地质预报。依托某隧道出口段工程,通过地质分析研究了某隧道的不良地质发育特征,采用物探方法(地质雷达)方式,对某隧道的不良地质体进行了超前探测,并结合短距离钻探进行对比分析,探测结果与现场实际揭露情况基本吻合。综合采用物探方法(地质雷达)和超前钻探方可较为精确地预报山岭隧道的不良地质。  相似文献   

19.
利用监控量测数据,结合灰色理论建立隧道洞身位移变形系统。采用尖点突变分析方法,对开挖过程中初支结构的稳定性进行分析,建立隧道塌方预测模型。通过杜家山隧道发生的塌方事故与预测模型进行验证,得出塌方预测结果与实际情况相吻合;说明建立的隧道塌方预测模型是有效的,可以用来指导该类隧道的施工。  相似文献   

20.
镇保隧道通过总结在施工过程中出现的病害,根据现场实际围岩地质情况,分析出现病害的原因,科学地提出了针对高地应力下富水强风化花岗片麻岩隧道断层破碎带施工技术,有效地克服了由于客观地质条件造成的影响,加快了施工进度,保证了施工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