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药师在促进临床合理应用中药注射剂中的干预效果。方法药师对我院中药注射剂的应用进行为期1年的干预,分析我院2017年3-5月(干预前)和2018年3-5月(干预后)中药注射剂的消耗数据。收集干预前1 268例、干预后1 338例出院患者病历资料,分析两组患者应用中药注射剂的合理性。结果通过药学干预,我院住院患者中药注射剂使用金额占药品总金额的比例由11. 18%降至9. 87%,临床使用率由47. 63%降至38. 74%,使用强度由31. 38 DDD降至24. 90 DDD,总合理使用率由42. 27%提高到66. 74%,超适应证用药、超浓度给药、给药剂量不适宜、联用无冲管等不合理用药情况明显改善,溶媒选择不当、疗程不合理、重复用药等不合理用药情况也有所减少。结论药师通过干预临床用药,可以促进临床合理应用中药注射剂。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对中药注射剂合理使用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第1季度(干预前)和2018年第1季度(干预后)中药注射剂用药病历,对比分析干预前后中药注射剂使用率、用药合理性等变化情况。结果干预后,中药注射剂使用占比明显低于干预前,中药注射剂合理使用率明显高于干预前,单次用药剂量偏大、超适应证用药、溶媒用量过少问题明显低于干预前,均有P <0.05。结论在中药注射剂合理使用管理中施以临床药师干预,可有效提高中药注射剂用药的合理性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张奇兵  袁珺  赵寿宁 《中国药房》2015,(8):1030-1032
目的:为临床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提供参考。方法:由我院信息管理系统调取2013年1-6月(干预前)和2013年7-12月(干预后)的全院中药注射剂使用数据,并从病案室抽查使用了中药注射剂的住院病历,对比干预前、后中药注射剂的使用量和用药合理性。结果:通过临床药师的干预,我院中药注射剂销售金额占药品总销售金额的比例由干预前的16.60%降低至14.90%,中药注射剂的平均使用天数由干预前的9 d降至8.41 d;重复用药、超适应证用药、溶剂选择不合理的发生率分别由干预前的12.79%、8.44%、8.44%降低为8.20%、4.76%、4.23%(P<0.05)。结论:临床药师针对常见的不合理用药情况应及时与医师沟通并进行整改,加强电子医嘱审核和医嘱点评、通报,以促进中药注射剂的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4.
张鑫  金永新  要林青  杨丽宁 《中国药事》2012,26(11):1269-1271
目的对比分析临床药师对中药注射剂使用的干预作用,从而进一步评价临床药师在促进医院合理用药中所具有的作用。方法收集临床药师干预前(2009年6~8月)住院患者中使用中药注射剂的病例314例及干预后(2010年6~8月)的病例246例,对比分析干预前后的情况。结果临床药师对中药注射剂的使用进行干预后,在用药适应症、用药剂量及疗程的把握上日趋符合规范要求,人均用药费用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显著下降。结论临床药师对中药注射剂的用药干预措施是可行的、有效的,进一步显示了临床药师在药物治疗中的专业优势,对促进医院合理用药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陈晖  黄慧 《海峡药学》2020,(1):192-194
目的促进中药注射剂的合理利用。方法查阅2017年10月~2018年7月住院患者长期医嘱注射剂5654条,出院病历200份。结果中药注射剂使用率为19.45%,合理使用率为74.36%。不合理使用分别为适应症不适宜(11%),用法用量不适宜(25.1%),溶媒选择不适宜(51.1%),联合用药不适宜(7.1%)。结论培养临床中药师的技能,结合患者的个人病情,加强中药注射剂的合理使用,对于不合理的使用,应当加强临床中药师的临床干预。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临床药学干预对中药注射剂应用合理性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2018年贺州市中医医院中药注射剂用药不合理患者及发生不良反应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合理用药宣教、药品用量动态监控、临床监督指导、加强处方审核与点评等临床药学干预对中药注射剂应用合理性及不良反应的影响。结果2015-2018年中药注射剂用药不合理占比与不良反应占比逐年下降(P<0.05)。结论对中药注射剂临床用药进行临床药学干预能有效促进中药注射剂合理使用,减少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中药注射剂合理使用中的作用。方法:分析药品销售数据和中药注射剂用药病历,总结临床药师的干预对中药注射剂使用率、使用合理性等的影响。结果:经临床药师干预后,中药注射剂的用量、销售金额、总体使用率均较干预前减少或降低;中药注射剂使用合理率较干预前提高了17.55%(P<0.01)。结论:临床药师参与中药注射剂合理使用管理是非常必要和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某三甲医院肿瘤住院患者中药注射剂的使用情况,评价其合理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1-3月某三甲医院住院治疗的1297例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中药注射剂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中药注射剂的使用比例为75.7%,共涉及7个品种,其中超适应症用药占15.6%,用量过大占0.6%,联合用药不合理占35.1%,溶媒使用不合理占5.5%,超疗程用药占1.99%。结论:某三甲医院中药注射剂的使用仍存在一些问题,亟需进一步规范用药,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我院临床中药注射剂的用药合理性情况。方法随机抽取2012年8月-2013年3月使用中药注射剂的住院病例,每月30份,共240份病例,对其用药合理性进行点评。结果在抽取的240份病例中,不合理使用的共有43份(15.1%),其中适应证不合理9例,混合配伍不合理10例,溶媒选择不合理9例,联合用药不合理6例,疗程不合理4例,其他不合理情况6例。结论充分发挥临床药师的作用,促进临床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保障安全有效的用药。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我院人血白蛋白用药合理性,探讨药师在临床合理用药中的切入点。方法:参考美国大学医院联合会推荐的白蛋白使用指南,回顾分析我院 2016 年 1 月—2016 年 12 月期间所有住院使用人血白蛋白的用药合理性,根据不合理的情况对 2017 年 1月—2018 年 12 月期间住院使用人血白蛋白的患者实施药学干预,分析比较干预前后人血白蛋白的用药合理性,探讨药师在临床合理用药中药学服务切入点。结果:2016 年内共有 219 例患者使用过白蛋白,根据指南主要在适应症和疗程方面不合理,经过 2017 年、2018 年两年干预,人血白蛋白临床使用不合理概率显著降低。结论:我院人血白蛋白临床应用不甚合理,药学干预能显著提高白蛋白临床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11.
刘丽萍 《海峡药学》2016,(12):250-251
目的 探讨开展药学干预对提高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的合理性.方法 将我院自2014年1~3月和2015年10~12月间对药学干预前后各3个月中使用中药注射剂的213例患者资料进行归档分析,从中药注射剂的适应症、用法、用量、溶媒、疗程以及混合配伍方面进行合理性评价,根据总结的调查结果进行临床科室使用中药注射剂的干预.结果 干预后我院中药注射剂超适应症用药、单次用药剂量不适宜、溶媒选择不当、疗程时间过长以及重复用药等情况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总不合理率由38.46%下降至25.6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药师可针对常见的不合理用药情况及时与医师进行有效的沟通并整改,加强医嘱点评和电子医嘱审核,有效促进中药注射剂的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12.
张健  裴慧  黄帅  臧传军 《中国药房》2014,(47):4511-4512
目的:评价临床药师干预对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的影响,为提高我院合理用药水平提供参考。方法:由临床药师对我院中药注射剂的使用进行为期1年的干预,收集干预前(2012年4-6月)、后(2013年4-6月)各1 000份住院患者的病例资料,分别设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分析两组患者使用中药注射剂的使用率、合理性、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结果:干预组的中药注射剂使用率和ADR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而适应证、用法用量、溶媒的选择、溶媒用量、配伍等方面的合理性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药师的干预可使中药注射剂的使用更为安全、合理。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合理用药监测系统在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监管方面发挥的作用。方法:自2019年1月~12月,每月抽取本院中药注射剂超适应症使用病例,分析超适应症使用情况。结果:使用合理用药监测系统干预后,中药注射剂超适应症使用频率显著下降。结论: 合理用药监测系统可以提高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合理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淄博市中心医院中药注射剂超说明书用药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取2014年淄博市中心医院使用中药注射剂的住院患者病历200份,对中药注射剂的溶媒选择、用药剂量或浓度、用药疗程、超适应症用药等进行分析评价。结果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广泛。中药注射剂存在一定程度溶媒选择不当、超剂量、超浓度或超疗程用药等超说明书用药的情况,超说明书用药处方占42%。结论加强处方点评与反馈,对超说明书用药进行有效干预,促进中药注射剂的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医嘱中中药注射剂不合理用药的原因及其对策,为临床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提供参考。方法:抽取医院静脉药物调配中心(PIVAS)2018年7-12月间中药注射剂不合理用药医嘱186份,分析其中药注射剂不合理医嘱发生的原因,并提出解决的措施。结果:186份中药注射剂医嘱中,其主要原因存在溶剂选择不合理、溶媒用量不合理、用法用量不合理、超疗程用药、药物联用不合理、配伍不合理等问题。结论:对于医嘱中存在中药注射剂不合理用药现象,药师应严格审核制度,加强干预力度,以进一步规范中药注射剂的合理使用,确保临床用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抚顺市中医院心病科2016—2018年中药注射剂的使用情况以及变化趋势,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6—2018年抚顺市中医院心病科中药注射剂的使用数据,分析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限定日费用(DDC)以及药品排序比(B/A);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随机抽取本院心病科2016—2018年使用金额排前3位的中药注射剂各100例,分析其用药合理性。结果中药注射剂的使用金额占比较高,但呈下降趋势。其中丹红注射液的使用金额稳居第1位。注射用血栓通、丹红注射液、疏血通注射液的DDDs均居前3位,显示较高的使用率。大株红景天注射液、丹红注射液、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的DDC值偏高,居前3位。大多数中药注射剂的B/A接近于1.00。中药注射剂的使用存在疗程不适宜、重复用药、溶媒选择不当等情况。结论抚顺市中医院心内科中药注射剂的使用总体上比较合理,但仍存在一些不合理用药现象,临床药师需积极干预,继续开展处方医嘱点评、合理用药宣教等工作,保证临床用药合理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西安市中心医院2014—2016年中药注射剂的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调取2014—2016年西安市中心医院中药注射剂的用药数据,对品种、销售金额、用药频率(DDDs)、日均费用(DDC)等进行统计、排序和分析;对2014—2016年由中药注射剂引发的不良反应病例报告进行整理、分析;并利用PASS系统评价中药注射剂的用药合理性.结果 2014—2016年中药注射剂用药金额的构成比分别为9.35%、9.02%、8.80%;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的使用金额和DDDs稳居前列,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也较高;抗肿瘤类中药注射剂的DDC偏高;中药注射剂引发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皮疹、瘙痒、发热、静脉炎等;中药注射剂使用中存在无适应症用药、用法用量不适宜、溶媒不适宜、联合用药不当、疗程过长等情况.结论 西安市中心医院中药注射剂使用基本合理,但仍存在不合理用药情况,临床药师应加强对不合理用药的干预,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临床药师对住院患者医嘱的合理用药干预情况。方法:通过"军卫1号"工程局域网与"医院综合信息管理系统"构建的医信通平台,提取我院2008-2010年临床药师干预临床合理用药的数据,对各科室不合理用药干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临床药师共提出714次合理用药干预,有690次得到了临床医师的回复,占96.6%。其中,外科住院患者医嘱干预有565次(占79.1%),内科住院患者医嘱干预有149次(占20.9%)。不合理用药干预类型列前3位的分别为抗菌药物应用不合理、用法用量及疗程不合理、超适应证用药。结论:临床药师应不断加强与医师的药学交流,外科住院患者医嘱需重点监控,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中药注射剂的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巩义市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我院")住院患者中药注射剂的应用情况,为中药注射剂的临床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抽取2015年9月我院住院患者使用中药注射剂的病历共1 452份,对其用药合理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 452份使用中药注射剂的病历中,不合理用药病历632份,占43.53%。不合理用药主要包括溶剂选择不当、超疗程用药、超剂量用药等问题。结论:我院中药注射剂的临床应用存在较多问题,应通过各方面努力,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医院住院患者医嘱用中药注射剂的使用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抽取2014年11月—2016年3月间医院住院患者治疗用中药注射剂的用药医嘱,每月随机抽取出院医嘱30份,共510份;点评和分析中药注射剂使用的合理性。结果:510份住院患者用药医嘱用药中,168份存在不合理使用现象,主要表现在用药与诊断不符或无适应证用药、用药疗程过长等方面。结论:中药注射剂应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使用,规范和提高中医辨证用药水平,临床药师应干预中药注射剂的使用,促进中药注射剂的规范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