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兰台世界》2014,(5):F0003-F0003
实胜寺,全称“莲花净土实胜寺”,又称皇寺或黄寺,位于盛京城小西门外五里,是清入关前所建最重要的藏传佛教(喇嘛教)寺院。清初,皇太极征服蒙古察哈尔部,墨尔根喇嘛以原藏察哈尔部林丹汗处之佛宝来盛京进献,其中包括以千两黄金铸成的玛哈噶喇佛像和金字蒙古文藏经等,这些都是藏传佛教的稀世之宝。为使蒙古察哈尔部长久归服,皇太极推崇喇嘛教,命人举行隆重的仪式,将佛宝迎至盛京,并于1636年(清崇德元年)敕建实胜寺尊藏佛宝。历时两年,寺庙于1638年8月建成。竣工时,皇太极赐名“莲花净土实胜寺”,并亲率满、蒙、汉王公大臣出城至庙行礼,场面盛大而隆重。  相似文献   

2.
十九世纪初,沙皇俄国势力不断南侵。而中国却积贫积弱,对沙俄的扩张无能为力。终于在1945年,外蒙古被外国势力肢解,从中国分裂出去独立了。然而,因为种种原因,这一段历史却鲜为人知……历史的沿革和沙俄的凯觎早在元太祖——成吉思汗率领蒙古铁骑横扫欧亚,并入主中原建立元朝帝国的时候,整个蒙古就是他的根据地、元朝帝国的一部分。清朝初年,曾把蒙古分为三部分:即漠南、漠西、漠北蒙古。其中漠南蒙古又称内蒙古,漠西、漠北蒙古又称外蒙古,外蒙古享有较大的自主权。为防止外蒙古王公贵族搞地方武装割据,清王朝在库伦(今乌兰巴托)派驻大臣和…  相似文献   

3.
清初将蒙古各王公首领及回部伯克、蒙藏喇嘛等,分别按人数多寡编定班次,每年各以一班于年节时轮流入京朝觐皇帝,称"年班",这是清代特有的一种朝贡制度。大小金川之战后,四川土司于乾隆四十一年(1776)才被纳入被年班体系。  相似文献   

4.
内外蒙古是清朝的“藩部”地区,清政府在这一地区的统治形式不同于内地,在中央政府中设理藩院管辖,在地方设将军、都统、大臣直接治理,并以盟、旗作为社会组织形式和基层政权机构,在职的蒙古王公就是清政府统治蒙古地区的各级官员。光绪二十六年十二月初十日(1900年1月29日),清政府颁布新政上谕,  相似文献   

5.
周学军 《历史档案》2004,4(1):112-117
希尔宁达木定(个别论著曾译为“色楞丹津”)是清末民初外蒙古政坛上的显要人物,1914年11月中旬至1915年6月7日,以“司法部副大臣”的身分充任库伦当局的首席专使,参加了中俄蒙恰克图会议后期的谈判而载入史册。然而因史乘有缺,国内外论著对其籍贯、生  相似文献   

6.
<正>圣经寺大经殿为三层楼阁,始建于咸丰年间(1851—1860)。为哲里木盟科尔沁左翼前旗宾图王府的旗庙,该庙历史上曾有过兴盛时期。20世纪40年代末和50年代初受"破除迷信"的影响除大经殿被农民会占用外,其他建筑全部拆毁,60年"文革"期间大经殿因供销社使用、幸免被拆毁。如今圣经寺大经殿为东蒙地区保存较好仍金碧辉煌满堂彩色艺术壁画的藏传佛教蒙古喇嘛寺庙。80年代先后定为县、市级文物保护单位,90年代初晋升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圣经寺按蒙古地区宗教习俗庙史均无  相似文献   

7.
辛亥革命后,沙皇政府趁机策动外蒙古呼图克图和封建王公“独立”,以达吞并蒙古之目的。“独立”后的库伦傀儡政权面临的首要问题是财政困难,沙皇政府为维持库伦傀儡政权,主要是为巩固俄国在蒙古地区所取得的地位,多次向库伦政权提供巨额贷款,并派遣财政顾问。沙皇政府还借贷款之机,逼迫库伦政权签署俄蒙政治协约、商务专条、铁道条约、电线条约等,在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攫取了种种特权,并以贷款为手段拉拢呼图克图、内阁总理大臣、司法大臣等外蒙傀儡政权的重要人物,使之依赖俄国,“忠心耿耿地”为俄国效力。这里选译的俄国外交文书,集中反映了沙皇俄国以贷款方式侵略我国蒙古地区的情况,可供研究中华民国史、中俄关系史及我国北部边疆地区史地参考。文中注释,除写明译者注外,均为原编者注。文件中的日期,方括号外者为俄历,方括号内者为公历。文件的署名,无[ ]者为原件所有,有[ ]者,表示原件本无署名,刊印时由原编者所加。  相似文献   

8.
实胜寺     
<正>实胜寺,全称"莲花净土实胜寺",又称皇寺或黄寺,位于盛京城小西门外五里,是清入关前所建最重要的藏传佛教(喇嘛教)寺院。清初,皇太极征服蒙古察哈尔部,墨尔根喇嘛以原藏察哈尔部林丹汗处之佛宝来盛京进献,其中包括以千两黄金铸成的玛哈噶喇佛像和金字蒙古文藏经等,这些都是藏传佛教的稀世之宝。为使蒙古察哈尔部长久归服,皇太极推崇喇嘛教,命人举行隆重的仪式,将佛宝迎至盛京,并于1636年(清崇德元年)敕建实胜寺尊藏佛宝。历时两年,寺庙于1638年8月建成。竣工时,皇太  相似文献   

9.
《蒙古律书》及其后来的《蒙古律例》为清朝实施于其所辖蒙古地区的区域性法律文献。据载 ,第一部《蒙古律书》颁布于崇德八年 ( 1 6 43年 ) ,其后历朝予以增修 ,最后一次则是嘉庆二十年 ( 1 81 5年 )。该书汉文题名虽有“律书”“律例”之别 ,而蒙古文、满文题名却无 ,因之可将二者视为一部法律文献不同时期的版本。康熙六年 ( 1 6 6 7年 )《蒙古律书》封面以蒙文题写《康熙六年增订旧律书》,为康熙六年九月初二日理藩院题准在崇德八年《蒙古律书》的基础上进行的增修本 ,刊发于八旗外蒙古、众苏鲁克沁 (牧场 )、外藩蒙古地区。因其流传甚…  相似文献   

10.
达尔罕旗在清王朝的建立、统一和巩固政权的过程中功绩显赫,因此,顺治九年(公元1652年)赐“达尔罕号”(武功最胜之意)的殊荣。一个勇敢能征善战的蒙古民族如何被满族征服的呢?一个是满族与蒙古族“和亲”联姻;另一个是传人喇嘛教,使智识未开的蒙古民族,走向信仰喇嘛教的深渊。  相似文献   

11.
德州北洋机器制造局,在德州“大西门外上码头,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建筑”,“至民国十四年(1925)冬”“停办”,前后在德州存在23年之久。同治六年(1867),三口通商大臣崇厚在天津创办了天津机器局,光绪二十一年(1895)改称北洋机器局。光绪二十六年被八国联军毁坏。袁世凯为了扩充自己的实力,于光绪二十八年将北洋机器局被劫后残存的机器设备移到德州,开办了德州北洋机器制造局。袁世凯选德州办这一军火工业的主要原因:其一,天津是帝国主义的势力范围,在德州办局,可以避免与帝国主义的摩擦,减少麻烦;其二,德州地近京畿,在德州办局便于控制,其三,德州素有“九达天衢”、“神京门户”之称,是水陆交通重要枢纽,便于产品分拨调运。德州北洋机器制造局,位于德州西门外运河码头东岸的花园,东临津浦铁路火车站,  相似文献   

12.
无情的差错     
无情的差错吴鸣差错,是出版物的常见病、多发病、流行病。它无情地惩罚着人们。下面是部分差错案例,以供出版工作者引以为戒。差错在政治上对人们的惩罚清朝嘉庆帝在批阅奏折时,发现了一个关键性的错字,致使内务大臣六人丢官。乾隆四十五年冬,《四库全书》总裁因出差...  相似文献   

13.
《出版参考》2007,(7S):37-37
据英国《独立报》报道,多年来,斯蒂芬·霍金所著《时间简史》一直被认为是所有人都拥有但很少有人读完的书。不过,新的调查发现,对霍金《时间简史》的这一看法,目前被前任英国内务大臣大卫·布朗克和前美国总统比尔·克林顿所著的回忆录所替代。他们俩的著作被英国人认为是拥有但最难读完的书。[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王运红 《兰台世界》2005,(10):69-70
在法学界有这样一个耳熟能详的故事.19世纪的德国有个威廉一世皇帝,有一次,他刚刚从战场凯旋而归,志得意满地来到位于波茨坦近郊的豪华行宫.当他怀着胜利的喜悦和征服整个欧洲的勃勃野心从行宫的阳台放眼远眺的时候,发现行宫不远处有一间破旧的磨坊十分碍眼,刚好把前面的风景给挡住了.威廉一世十分不高兴,他找来内务大臣,让他去给磨坊主一些钱,把它拆了.内务大臣找到了磨坊主,磨坊主是一个倔老头,说:"那是祖宗传下来的财产,我的任务就是维护下来,一代一代传下去,它是无价之宝,给多少钱也不卖!"威廉一世以为磨坊主嫌钱太少,于是决定提高补偿金额.内务大臣再次转告磨坊主.可磨坊主还是不买账,表示这磨坊坚决不卖.雄心勃勃的威廉一世一生驰骋疆场,没想到自己国家的一个小老头竟敢如此冒犯贵为皇帝的他,一时怒起,派出宫廷卫队把房子强行拆了.拆房子的时候,磨坊主并没有害怕,他高声说:"皇帝当然权高势重,但德国尚有法院在!"  相似文献   

15.
近百年以来,出版界的名人被刺杀案件,屡有发生,其中包括内务印书馆发起人夏瑞方、有“报界奇才”之称的黄远庸、上海孤岛时期《大美晚报》副刊主编……  相似文献   

16.
表妹最近在闹辞职。家人很是不解:“你现在的工作,老板又器重,同事关系也不错,薪资福利都很好,干吗辞职呢?”表妹毕业五年了,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终于从一家外贸公司的小文员,一步步做到了办公室主任这个位置,办公室主任这位子说大不大,谈不上手握重兵或是有啥军国大权,可一枚小棋子却处在棋局的核心位置。如果把公司比做国家,办公室主任的影响力堪比内务大臣,上传下达、坐镇办公室,这个职位没有老板的完全信任,再聪明机灵也很难胜任。  相似文献   

17.
后金天聪五年(明崇祯四年,1631年)十一月,皇太极下令将大凌河(今辽宁锦县)战役中俘获的明监军兵备道张春“与白喇嘛同住三官庙”。这事颇为奇特。张春被俘后拒绝剃发,誓死不降,不但不杀,还安置在沈阳城里与后金大内宫阙仅一墙之隔的三官庙内;而白喇嘛本是喇嘛教即藏传佛教的僧侣,三官庙却是道教寺院。将佛教僧侣派进道教寺院来陪俗人居  相似文献   

18.
曾纪泽,字劼刚,湖南湘乡人,生于道光十九年(1839),卒于光绪十六年(1860)。同治九年(1870)由二品荫生补户部员外郎,光绪四年(1878)奉命出使英、法,光绪六年兼任驻俄大臣。从此,揭开了曾纪泽一生中最辉煌、同时也是最为人褒贬不一的政治生涯的帷幕。光绪七年,他通过反复与沙俄政府周旋,终于改定了前任使俄大臣崇厚所定约章,“障川流而挽即逝之波,探虎口而索已投之食”,收回了伊犁和特克斯河两岸地区,受到世人的交口称赞。光绪九年,由于法国帝国主义对越南与中国南部的觊觎,引发了终止于光绪十一年的中法战争,被人们认  相似文献   

19.
查玛舞是一种有着深厚民族文化底蕴的传统蒙古宗教舞蹈,它和藏传佛教有着很深的渊源。这种由寺庙喇嘛来表演的宗教舞仪之所以能够在蒙古草原上悠久流传并保留至今,有其深刻的宗教、文化和政治原因。  相似文献   

20.
銮仪卫 官署名。为掌管皇帝车驾仪仗的机构。顺治元年(1644年)沿明制置“锦衣卫”。次年即改称銮仪卫,置銮仪使、銮仪副使、冠军使、冠军副使等职官。以后又由王公及满、蒙文武大臣中特简一掌卫事大臣(秩正一品)以总管其事。所属机构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