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饶维纯 《华中建筑》1999,17(1):11-14,28
文章通过对文化建筑的创作实践,阐述文化建筑与建筑文化的关系,建筑文化不附着在建筑外部的表象,而是建筑本身所体出现来的文化内涵,包括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的内容,物质偏重于理性,精神偏重于感性,物质是基础,物质和精神的统一,理性与感性的结合才能体现深层次的文化内涵,文化建筑以文化活动为主要功能,理应体现深层的文化内涵与较高层次的文化品位。  相似文献   

2.
胡志山同 《规划师》2000,16(2):118-121
城市文化是城市历史发展的积累、沉淀、更新的表现,是人类聚居活动不断适应和改造自然特征的反映。因此,一方面,人类共同的文化情感将那些先辈们经过创造性劳动获得的文化凝成城市永恒的标志;另一方面,现代化程度在城市文化上表现出时代的气息和特征。通过对西欧五国(法国、德国、比利时、荷兰、卢森堡)的巴黎市、拉德芳斯新区、圣马罗、布鲁塞尔、阿姆斯特丹、海牙、鹿特丹、波恩、科隆、法兰克福等10余个西欧城市的考察,体验到这些城市浓厚的城市文化氛围,它渗透在政治、经济、社会的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城市…  相似文献   

3.
居的背后——民居,新民居之文化刍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庞伟 《华中建筑》1996,14(4):6-8
文章从文化视角审视民居的诸多传统和当代矛盾,阐述对“建筑稗史”的文化思考。  相似文献   

4.
《住宅产业》2007,(6):52-52
大有恬园为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根据小区地理特点和人文特点,挖掘其居住文化的内涵,独创性地提出了“山文化、溪水文化、绿荫文化、庭院文化”的理念:  相似文献   

5.
6.
7.
洪哲雄 《山西建筑》2008,34(4):57-58
从传统建筑的物质文化属性、精神文化属性、艺术文化属性三方面对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本质内涵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传统建筑文化与当代建筑创新的关系,以从传统建筑的演变过程中探索出继承及发展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9,(10)
本文从文化的概念出发,对军工科研院所长期发展以来文化建设的使命和优劣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并针对军工科研单位加强文化建设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意见,论述了加强军工科研院所文化建设的必要性,以期能够对军工科研院所文化建设提供些许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徽州民居文化的现代诠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永发 《安徽建筑》1998,(6):109-111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步完善,城市规模的扩大,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人口的剧增,第三产业比例的提高等等;加之,城市中人们休闲时间的增多,老龄化问题的出现,人民生活由“温饱型”向“小康型”的过渡,社会上一种“风”的骤起,一种热“浪”的涌现,诸如城市的“节庆热”,建“仿古景点热”“广告热”“消费热”“装修热”……这些现  相似文献   

11.
城市文化探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9,(33)
班级文化作为班级的精神内核,对学生的学习成长与全面发展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班级结合自身的特点,打造属于自己的特色化班级文化,才能更好地打造具有创新、凝聚、积极向上精神风貌的班级,才能更好地发挥班级集体的教育功能,把学生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会合作、会创造、健康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文章从班级文化的内涵着手,探讨了当前小学班级文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四个方面探讨小学特色班级文化创建的有效策略,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黎志涛 《新建筑》1997,(3):62-63
现今“公厕”再也不是一个丑陋的字眼,它正成为城市文化素质乃至整个社会文明的一面镜子,从国内外公厕革命的成就,我们看到它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新变化。  相似文献   

14.
江南三问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自居易的《忆江南》,短短五句话、二十七个字,竞成了千古绝唱。后世描绘江南的美文还有无数,可谓是干言万语道不尽江南的柔情媚骨。不说古人了,网上就有当代人如凌丁瑶、荣先海等的文章,读了让人恨不得一头钻进江南的怀里去。然而,这些文章无论从哪个侧面谈江南,都绕不过自居易,都不约而同地要以那五句话作为引子。可以说,自居易笔下的江南景之美、情之重,虽然用词质朴之极,却深刻地写出了干百年来人们对江南共通的感觉。  相似文献   

15.
建筑·文化·自然──从中国文化传统看中国建筑的“天人合一”性安阳市建筑设计院牛彦军我国的文化传统就象奔腾的黄河源源流长,而建筑作为一种文化形式,仿佛就是镶嵌在这条长河中的一串闪光的珠链,它无论何时何地都赤裸裸地反映着中国人的道德、伦理及审美观念。“宇...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8,(1):232-233
文化的交流交往是文化传播的必要手段和主要形式,文化的频繁传播,不仅仅对文化本身有深层的促进和丰富作用,对世界各种文化的发展也有不可忽视的示范和借鉴意义。本文深入分析了人类的社会的交往活动,对于继承发扬传播本国自身优秀文化,抵御外来一切消极外来霸权文化、资本主义落后文化,具有重大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5,(2)
本文通过2013年7月至2014年1月在君顶酒庄实习半年的经历,对酒庄的企业文化主要从品牌文化、管理文化和服务文化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指出君顶酒庄对于文化建设在品牌宣传、员工培养等方面对的不足,同时提出扩大品牌宣传、增强员工的培训、重视员工需求的建议,促进君顶酒庄企业文化建设,从而增强企业竞争力,促进君顶酒庄可持续发展经营。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9,(21)
在多种文化及价值冲突共存的大环境下,对汉语进行文化国际传播,需要以坚守文化自信为前提,并且需熟知中华文化特点以及发展方向,以别国文化完全的认同和尊重,构建多元文化的沟通桥梁,通过文化之间彼此学习交融,实现共同进步,在多元化的文化共处氛围里推进汉语文化国际传播。  相似文献   

19.
大学文化是大学精神与活动结合的产物。我国大学文化的发展遇到了大学制度、大学立场、大学价值等方面的困境。大学文化发展的困境既有社会环境与体制的诱因,也有大学内部结构与人员素质的因素。大学文化发展的困境对大学学术、大学主体、大学行为与社会文化都将产生严重的损害。我国大学文化发展要走出困境,必须强化现代大学制度的建立,确保现代大学的公益性,确保大学组织文化属性和大学教师的学术职业水平,实现大学文化的主导价值。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9,(11)
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新时代,我们要深刻认识到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意义,努力探索文化自信的途径,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不断推陈出新,增强文化自信的底气。本文从坚定文化自信的意义和坚定文化自信的途径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