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高度发达的社会,特别是在网络技术快速发展的进程中,人们获取新闻信息的渠道更加多样化,对新闻信息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们不再把目光聚焦在新闻事实本身,而是透过事件发现其中的新闻亮点,从中获取有利信息。这就要求电台新闻工作者除了要有一定的新闻基本素质之外,更重要的是掌握专业的新闻采访技巧,在采访过程中,能够挖掘出潜藏在事件背后具有价值的新闻亮点,提高人们的关注度,进而为电台带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2.
新闻电视画面不单是为了通报消息而进行的简单组合,而是在对所拍摄的画面的技术处理和艺术构思的剖析下进行的系统工程。把握电视新闻画面的构成,从艺术和技术的角度来认识电视新闻画面,以其为依据来探讨新闻电视画面拍摄的技术要领和艺术手法。画面语言是电视新闻的基础语言,电视新闻的最大优势就是能够充分展示画面语言的魅力,满足人们眼见为实、先睹为快的接受心理。要对新闻事件发生的画面中的各个要素,如引起事件发生的主体、事件发生的环境等进行合理的安排和布局,使得观众及时了解事件发生的前因后果。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就应该对电视新闻画面的全局即技术与艺术的角度来分析其构成,当然拍摄时也要在电视新闻画面的技术和艺术处理上来做文章。  相似文献   

3.
突发新闻报道是记者在工作中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的重要报道方式,记者除了具备基本的采访技巧外,更需积极地学习新闻采访最新理论,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更为重要的是,在突发新闻采访过程中,新闻记者必须秉承着以事件真实性为根本前提,深入采访、变换方式,并且不能为了抢报道时效而丧失了基本的人本观念。本文将详细探讨新闻记者在现场采访突发新闻时应注意的方面。  相似文献   

4.
马明宇  冀中琦 《硅谷》2014,(24):151-152
当今的国际社会迎来了计算机与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这必然为人们带来了许多便利。但有好处的同时也有弊端,网络世界会出现部一些居心叵测的人将网络作为盗用和散播个人隐私的工具,给人们的声誉及财产造成了切实的伤害。因此,要从根本上保障个人隐私权,杜绝此类事件的发生,就必须从本质上发现互联网中存在的问题,将其对民众个人隐私的影响降低至最小,本文将通过分析侵权的难点与特点,提出一些合理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时代在飞速发展,大众对新闻的需求越来越高,越来越深刻。这就要求电视新闻必须要进行创新,而当前的电视新闻节目不乏内容空洞,形式千篇一律等弊病。本文将从解决这些问题也发,对电视新闻编辑如何提高创新能力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6.
从“纸包子”到“周老虎”再到“深圳最美女孩”,甚至是“总书记微服私访”,现在的新闻造假已经是无所不用其极的在进行着,平时的新闻造假都是社会新闻和娱乐新闻,而拿国家领导人的名头吸引受众眼球还是首次,这种胆大包天的行为令人震惊。我们看到了个别媒体新闻理念的虚伪和丑陋,这类的造假新闻的负作用是危害极大的,新闻造假源于个别没有职业操守的新闻工作者为了迎合受众对爆炸性新闻的需求而刻意地造假,只有加强新闻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和对新闻报道真实性的监管,立法定规,才能避免新闻造假对社会造成的危害,以正视听。  相似文献   

7.
我国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十几年来一直居世界首位。车祸事件中的人员伤亡情况、财产损失情况、事故责任的认定情况、双方当事人因车祸而引发的民事纠纷等等,都容易引起广大受众的密切关注,具有较大新闻价值,新闻媒体尤其是交通广播历来都对车祸事件尤其是重大车祸事件进行追踪报道。国内对车祸新闻报道的主要观点是认为当前一些车祸新闻报道缺乏人文关怀。许多研究者对此提出了对策,认为车祸新闻报道在细节、标题和用词上都应该用温情淡化血腥,媒体从业人员应当树立正确的新闻价值观,要选取恰当的报道角度。新闻传播基本规律表明,新闻媒介必须满足受众的新闻需求,受众决定媒体是否在市场竞争中能站稳脚跟。这一规律在根本上制约着媒体对“满足受众新闻需求”的解读。据此,探寻车祸新闻报道产生种种问题的根源,就应分析媒体对“满足受众新闻需求”的解读。  相似文献   

8.
新闻是新近发生的或正在发生的、有一定社会价值的事实的报道。因此,新闻记者就是新近发生的或正在发生的、有一定社会价值的事实信息的传播者。新闻和新闻记者的基本属性决定了新闻工作职业的五大特点:时间的不确定性、事件的亲历性、职业的危险性、工作的独创性、强烈的政治性。新闻工作职业特点,决定了新闻记者必须具备相应的个人素养。因此,应注重和提高其的素质培养。  相似文献   

9.
隐性采访是一个探知真相的特殊手段,起到舆论监督的作用。然而在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方而也要把握一个“度”字,尤其是在影响社会安定团结的问题上要慎之又慎。调查报道非常重视证据,重视文件搜集,分析和解释。所以,在发掘社会的黑暗及政府贪渎伪善的“隐藏事实”时,我们需要花很长的时间去搜集证据、去调查事件的来龙去脉。首先,记者就必须有足够能力去辨别资料的真伪,确认消息的可靠性,维护大众的知情权和资讯自由流通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
众所周知,广播电视新闻应当保持时效性和真实性,求第一时间将最真实的事态发展呈现在民众面前。特别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更需广播电视新闻工作者对自己的工作提出新的更加严格的求。因此,广播电视新向如何创新才能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对信息准确把握的求成为每一位媒体工作者孜孜不倦的追求。本文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结合自身的工作实践,谈谈广播电视新闻创新的一些分析和思考,旨在为广播电视新闻工作作出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  相似文献   

11.
提到新闻真实,的确是个老生常谈 的话题,"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 道"。尽管有人认为这个定义还不够准 确和完善,但仍为新闻界大多数人所接 受。那么既然是对事实的报道,事实就 必须是客观、现实、真实的。然而,回 顾一下,颠覆新闻真实的报道却时有发 生。  相似文献   

12.
张玲 《中国科技博览》2013,(36):232-232
电视民生新闻作为一种被广泛应用于地方电视台的新闻播报形式,自其标志性栏目《南京零距离》开播至今,诸多业内期刊杂志对其的讨论从未消减过,之所以广受关注正是因为它有着不同于以往新闻播报形式的鲜明特色,但时至今日这些“特色”是推进其提升的动力还是束缚其发展的障碍,换言之,怎样运用“特色”趋利避害、使民生新闻保持长久的生命力就显得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3.
孙丽 《硅谷》2010,(24):211-211
搞好舆论监督,正确引导舆论,担负起推动社会进步与发展的责任,是时代赋予新闻工作的一项历史使命,也是新闻工作者必须面对并进行认真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4.
王鹏 《硅谷》2014,(18):130-130
现如今,计算机网络技术已经逐步渗透到我国经济发展的各个领域,并在其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社会正是由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才得以改变,企业在现实条件下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压力,为了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得以生存,各大企业必须要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进行信息化改革,发挥出网络技术的真正价值。文章将会在企业的信息化改革过程中,对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实际运用价值进行系统的分析。  相似文献   

15.
李菁 《中国科技博览》2014,(21):306-306
近年来,我国自然灾害频发,灾难带来的影响和损失较为巨大,通过救灾过程的报道一直是人民群众关注的对象,也是灾害发生期间新闻媒体报道的焦点,但是个别新闻媒体在报道灾难事件的时候缺失人文关怀,严重违反了新闻伦理,给受灾的人员再一次带来伤害,针对这种现象,本文首先分析了灾难报道中缺失人文关怀的几点表现,然后提出在灾难报道中体现人文关怀的几点措施,给广大的新闻工作者在报道灾难事件的时候提供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6.
党的新闻事业是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把握正确舆论导向,支持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为党和政府工作大局服务的重要职责。而新闻工作要完成党和人民交给的这一光荣任务,保证新闻的真实性是首要的前提条件,真实性是党的新闻事业全部工作的基石。  相似文献   

17.
尉增 《中国科技博览》2013,(38):187-187
在世界日新月异飞速发展的今天,创新思想对于新闻工作者来说是工作的主干线。在网络媒体信息爆炸的背景下,电视新闻受到很大的竞争压力,人们能够了解到新闻的方式方法也在逐步升级,对于新闻的普及有了大大的提高,为了能够让电视新闻事业突破现阶段的发展瓶颈,谋求更好的未来,培养创新能力在新闻也势在必行。论文从几个方面简要分析了创新能力的培养对新闻工作者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8.
真实性和准确性是新闻播音的基础,保证新闻的准确和真实是对播音员的严格要求。此前针对新闻播音真实性和准确性的研究成果还不够详尽,也不够丰富,已有的一些理论很多只是泛泛而谈,忽略了对新闻播音各个环节的统筹考虑,本文希望能够更系统的角度入手,全面的研究新闻播音准确传达内容,表现真实性问题,挖掘新闻播音的潜力。  相似文献   

19.
谭敏 《硅谷》2014,(24):216-217
广播电视是大众传媒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保障好新闻的播报质量,广播电视传媒一直将新闻的编辑工作当做了日常工作中的重点内容。就我国广播电视新闻编辑工作而言,其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会应用到大量的新闻编辑技巧,这些技巧在进行应用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选择性,有关新闻编辑人员要想对这些技巧进行灵活的应用,首先就应对自身素质进行提升,并加深对新闻编辑技巧的了解。鉴于此,本文主要就广播电视新闻编辑技巧进行深入的研究,希望通过笔者的努力可以完善广播电视新闻编辑技巧的应用,对我国广播电视新闻编辑的工作质量进行有益的促进。  相似文献   

20.
何康 《中国科技博览》2014,(13):361-361
随着我国广播电视新闻行业的迅速发展,其涉及到的方方面面已经和人们的社会生活紧密的连接在一起。广播电视新闻作为公正客观的反应社会事实,为民众提供可控制的舆论导向等作用的主要渠道,其在播放之前的编辑处理工作对新闻事件的效果和导向作用有直接的影响。所以在保证新闻实事求是的基础上,还要对新闻的编辑有良好的理论和经验支持,避免出现与新闻事实相反的情况。本文深入探讨了进行广播电视新闻编辑的技巧,希望能够给从事新闻编辑的朋友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