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卢端芳 《新建筑》2014,(3):8-12
通过对美国马丁住宅保护案例分析,探讨在现有条件下我们应当如何发展行之有效的文化遗产保护模式.文章指出,即便在产权普遍私有的西方,重要历史建筑的保护和再生,仅靠各级政府或私人业主的力量也是行不通的.马丁住宅保护的成功,是有识人士广泛调动社会资源,集聚智慧,鼓励社区居民积极参与的结果.针对当前历史建筑保护所面临的制度建设滞后和资金短缺等问题进行讨论,作者提出文化遗产保护“聚·流·知·行”运作模式,建议参照目前业已得到一定发展的民间慈善事业,通过鼓励有识之士组织历史保护社会公益志愿者团体,拓宽筹资和公众参与渠道,实现专业知识融贯于保护实践等举措,来使文化遗产得到更为有效的管理、保护与再生。  相似文献   

2.
古村落是美丽中国画卷中的璀璨明珠。婺源篁岭古村是典型的徽派古村落,以“晒秋”景观著称,篁岭古村旅游开发通过市场经济杠杆,对村庄进行全面产权收购,从而保持了篁岭村落建筑和古村文化的“原真性”,彻底实现了对村落建筑及风貌体系的规划和保护,实现了村民与企业利益的协调,构建了“篁岭模式”。  相似文献   

3.
我国民居型历史街区的保护现状良莠不齐,产权界限以及更新改造中各方权利界限的不明晰是产生问题的根本原因。借助产权经济学理论,分析了当前民居型历史街区更新保护中的困境,提出通过构建合理可行的产权体系、责权利明晰的多方合作模式、引入民间资本和分阶段渐进式开发等策略,期望能解决历史遗产公共利益与居民私人利益权利的冲突,推动各方权利关系的平衡以及历史街区整体物质环境的保护更新。  相似文献   

4.
历史建筑保护的经济理念及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阐述了历史建筑保护的经济成本与收益,探讨了通过应用价值创新、产业协作、政府干预、产权管理与制度创新等现代经济手段,以提高历史建筑保护的经济收益,实现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历史建筑保护的成本与收益平衡.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随着时代的变迁,城市的扩张,不少承载着乡土文化和历史记忆的古村落被连片拆除,或轮为空心村。目前,加强古村落保护和开发利用的呼声虽然日益高涨,但实施工作却因产权、资金等问题难以开展,部分有旅游开发价值的古镇、古村落在市场经济中逐渐丧失了自身的特色。本文通过对广东省东莞市南社古村保护和开发利用的情况进行分析,提出古村落的保护和开发利用的具体做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6.
悖论中的产权、制度与历史建筑保护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张杰  庞骏  董卫 《现代城市研究》2006,21(10):10-15
本文通过对产权、历史建筑产权与产权制度的定义,揭示了产权、制度与历史建筑保护问的悖论,即在现行产权制度的保障与约束下,历史建筑得不到真实有效的保护,其完整意义的产权保护得不到体现,其根源在于产权制度的残缺导致了历史建筑产权的不明。而思想静态、手法单一的保护规划使得悖论进一步升级。由此,文章指出:城市规划应转换原有以单纯工程技术为核心的、计划式的规划模式,建立以公共政策为主要内容的现代规划体制,强调法律强制保障下的产权制度与平等自由市场体制的建立。对于历史建筑的保护问题,应以尊重历史建筑产权与所有人的权利为保护的前提,以提高社会效率,解决社会矛盾为目的,以政策性控制为手段,积极推进产权明晰下的、保护性引导与控制相结合的设计思维方式,以确保历史建筑得以真实有效的保护。  相似文献   

7.
保护规划对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东莞南社古村和塘尾古村的保护规划从编制到实施距今已经过去十几年,两村均只实施保护规划的近期部分内容,中期、远期目标均未能实施。通过实地踏勘及问卷访谈对比两村的建成环境及使用状况,分别从古建筑保护与利用、道路修缮与使用、绿化景观建成环境以及基础环卫设施建设状况四方面进行评价。大部分居民对南社古村在这四方面的建设情况均表示满意,而对塘尾古村除了绿化环境以外,其余三方面满意度均为一般。针对实施情况及现实满意度评价,提出两村未来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乡村古建的保护与利用显得更为棘手与紧迫。产权私有化具有高效的资源配置作用,但乡村私有古建恰恰出现无人问津的现象,导致私有古建筑面临物质性损坏、功能性腐朽等困境。该文以南京市江宁佘村的潘氏宗祠与潘氏住宅的保护为实证分析,通过深入访谈,发现私有产权下产权人不作为、古建保护主体缺失以及多方博弈是乡村私有古建保护困境的诱因。最后,基于以上原因分析,提出未来优化乡村私有古建保护的建议,包括明确产权内涵、灵活配置产权以及完善相应的制度设计。  相似文献   

9.
城市规划意味着多方利益的再分配,由于利益主体力量的悬殊,其中处于弱势一方的私人利益的保护显得极其重要。目前应通过健全城市规划的程序、确立城市规划的损失补偿制度和完善城市规划救济制度来加强对私益的保护。  相似文献   

10.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产权这一重要的市场因素渗透在城市建设的每一个角落,也是影响城市历史街区保护更新的重要因素.面对如今困难重重、保护更新工作艰难推进的历史街区,历史建筑的产权决定了保护的主体和最终的获利方式,解决好产权问题对于解决这些困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从产权的角度分析我国历史建筑保护存在这些困难的原因,包括历史建筑产权人缺少保护的动力,产权市场对历史建筑价值的忽视,寻租行为助长了历史建筑被毁弃,土地法律制度残缺,社会变革引起的单体建筑产权量变大等种种原因,从而在我国土地集体所有制的基本国情下,提出我国建筑产权制度改革的方向.  相似文献   

11.
控规应以维护社会公众利益为目的,兼顾私人利益。法律保护公民和各类组织的合法财产,但对私有财产权的保护并非是绝对的,当私有财产权的保护与公共利益矛盾时,私有财产的权利应当受到一定的制约或控制。所以控制性详细规划将对公共利益的保护放在首要地位是最为合理的。要实现公共利益必须尊重和重视个人利益,当然也要控制个人行为的外部负效应。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7,(7)
近年来环境污染案件频发,环境污染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环境公益诉讼作为一种新型诉讼形态,它和私益诉讼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对同一环境违法行为而分别提起的环境公益和私益诉讼,实际上是同一为行为所引起的多个结果(即一因多果)。据此,需要合理处理环境公益诉讼与环境私益诉讼的关系,避免司法资源的浪费,达到私益与公益的融合。  相似文献   

13.
《新建筑》2016,(2)
中匡古村大会力求打造一个超部门、多学科、跨行业的对话机制和交流平台,并围绕"古村+制度""古村+文旅""古村+公益""古村+众创"等主题展开古村落保护与活化的研讨。古村落的原住民、投资者和运营者都肩负着保护与传承、发展与建设的历史使命。保护与活化不仅仅是乡村"硬件"的修缮,还包括"软件"的重塑,它涉及乡村的方方面面。综述与会各方对古村保护与活化问题的多元化解析和回应,以期引发对乡村发展和建设模式的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14.
《建筑学报》2021,(1):46-49
"拯救老屋行动"回顾 |王逸凡|您最初是如何介入到松阳"拯救老屋行动"项目中的? |卢远征| 2016年1月,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想针对中国传统村落里私有产权的文物建筑开展调研和保护研究.因为对于国有产权的文物建筑,政府会有财政的资金,但私有产权在资金支撑上还是有些缺口,老百姓自己也修不起.  相似文献   

15.
古村落是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了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形成和演变的历史过程,真实地记录了传统建筑风貌、优秀建筑艺术、乡村民俗民风和原始空间形态。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如何处理保护与发展的问题已成为古村落的当务之急。该文通过对钓源古村的实地调研和勘察测绘,综合分析了钓源古村的保护现状、历史文化价值、以及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保护规划的框架,通过对保护层次的划分、建筑的分级保护措施和高度控制规划,以及道路与基础设施改善等方法对传统古村保护规划的编制方法进行了探讨,并提出古村落保护与开发的策略。  相似文献   

16.
汪口古村是婺源地区保存较好的明、清典型江南古村建筑群落。其建筑艺术风格独特,文化内涵源远流长。从古村概况、选址和景观环境以及建筑街巷风貌特色、价值保护建议等多个层面,结合当地历史、文化、风水等方面因素,分析了汪口古村的历史沿革、古村院落、空间环境营造和宗祠建筑艺术建造的特色。  相似文献   

17.
建立在现代产权制度基础之上的城市规划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何明俊 《城市规划》2005,29(5):9-13
从政府的作用和现代行政法的角度出发,从现代产权制度和公共利益的角度,初步分析利益主体的物权、相邻权,政府的发展权、征用权、对财产的公共管理。提出建立在产权制度之上的城市规划应是在私有产权和公共利益之间形成平衡的城市规划机制,以保护产权、维护相邻权、公平配给发展权、合理确定征用权的法律依据。建议城市规划的制度建设要走向公平、公正、公开,并将公共利益与产权的维护有机地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18.
珠海市会同村选址隐幽、规划格局严整,整体风貌中西合璧、建筑质量上乘,是珠海市保存最完好的近代村落,是岭南近代买办文化的物化见证.在完整保护会同古村原则指导下,保护其空间格局、街巷尺度、历史建筑等历史信息,贯彻适度发展的再生利用策略,营造富有魅力的乡村生活图景,有利于实现其社会、环境和经济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9.
张杰  庞骏 《规划师》2008,24(5):56-60
长期以来,古村落历史建筑存在着产权悖论,即单位历史建筑内拥有的产权数量与其实际使用效率完全不符.运用社会学,城市规划学,制度学、管理学的相关知识对浙江南阁村、雅端村、雅治村、乔亭村等古村落进行社会调查及对古村落保护规划进行研究可知,在古村落传统文化嬗变的作用下,历史建筑内在使用群体思维与行为的分裂、遗产保护规划设计制度的缺陷及其城镇规划管理制度与理念中的种种不足是产生古村落历史建筑产权悖论的主要原因.为此,应积极探索建立一种由社会研究到保护规划再到经营管理的完善的方法体系,以恢复历史建筑的内在活力,达到保护古村落历史建筑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双维度产权视角下论我国历史街区的保护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世庆 《城市规划》2007,31(12):31-36
从产权的角度探索当前市场经济背景下历史街区保护的策略。首先,通过上海、北京、天津3个城市历史保护街区的保护现状、揭示出目前公有产权下保护主体的缺失。其次,对目前产权研究进行了梳理,并根据市民的经济条件和市民心理的调查,指出目前仅从产权归属的角度定义"产权多样化"是不够的,"产权多样化"应当包括产权归属和产权所承载功能的多样化,应具有双重维度。最后,根据产权归属与功能的交叉矩阵,分别论证了8种产权在现阶段的可行性,并指出多样化的产权是动态、变化、发展的。多样化的产权,能够实现历史街区中多方面利益的共赢,促进历史保护工作顺利进行,为历史街区保护提供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