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0 毫秒
1.
目的 探讨儿童呼吸道嗜血杆菌的感染情况及耐药性变迁,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2015 年1 月 ~2019 年12 月儿科门诊就诊及住院患儿痰标本中分离的233 株嗜血杆菌属细菌的临床感染特征及药敏试验结果进行回 顾性分析。结果 嗜血杆菌的总检出率为5.1%(233/4575),其中副流感嗜血杆菌51.1%(119/233),流感嗜血杆菌 36.9%(86/233),溶血嗜血杆菌6.4%(15/233)、惰性嗜血杆菌3.0%(7/233)和嗜沫嗜血杆菌2.6%;流感嗜血杆菌 和副流感嗜血杆菌对氨苄西林和复方新诺明耐药率均超过60%,耐药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对头孢哌酮/ 舒巴坦及第三、 四代头孢菌素、左氧氟沙星、亚胺培南和阿奇霉素敏感率均大于70%;总β- 内酰胺酶阳性率为44.9%,产酶株全部对 氨苄西林耐药,产酶阴性株中氨苄西林耐药率为22%。结论 嗜血杆菌在儿童呼吸道标本中的检出率较高,对临床常 用抗菌药物耐药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临床应根据药敏试验数据合理应用抗生素才能减缓耐药菌株产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2008~2011年阿奇霉素非敏感嗜血杆菌的分离情况及药敏试验特点,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统计分析2008~2011年本院临床送检呼吸道标本阿奇霉素非敏感嗜血杆菌分离情况,分析其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药敏试验结果,并与阿奇霉素敏感菌株进行对比观察.结果 22 986份呼吸道标本,分离嗜血杆菌1 900株,其中阿奇霉素非敏感菌株共计389株,分离率为21.48%,4年间呈逐年上升趋势;阿奇霉素非敏感嗜血杆菌菌株构成以副流感嗜血杆菌为主,占79.18%,而流感嗜血杆菌只占20.82%.阿奇霉素非敏感流感嗜血杆菌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呋辛3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高于副流感嗜血杆菌,且两种嗜血杆菌对头孢曲松、头孢泊肟、氨曲南、美罗培南和左氧氟沙星均表现敏感性降低.2008~2011年间阿奇霉素非敏感嗜血杆菌对氨苄西林耐药率逐年增高;与敏感菌株相比,流感嗜血杆菌非敏感株对氨苄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曲松、氨曲南、左氧氟沙星耐药率或非敏感率显著增高;而对于副流感嗜血杆菌,非敏感菌株对试验药物耐药率或非敏感率均显著增高.结论 嗜血杆菌阿奇霉素非敏感菌株逐年增加,其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或非敏感率均高于阿奇霉素敏感株.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中国西北地区十家教学医院2006-2007年度临床分离嗜血杆菌的耐药状况。方法常规方法培养分离医院内感染病原菌,并应用半自动或全自动细菌鉴定分析仪鉴定到种,药敏试验方法按CLSI规定的标准进行。采用WHONET5.4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2006-2007年度西北地区10家教学医院共分离出嗜血杆菌356株,其中流感嗜血杆菌112株,副流感嗜血杆菌134株,溶血性嗜血杆菌89株,副溶血性嗜血杆菌21株。药敏监测结果显示,流感嗜血杆菌、副流感嗜血杆菌均对复方新诺明、氨苄西林、环丙沙星高度耐药,耐药率分别为72.4%,42.6%,34.6%和51.1%,32.1%,35%,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完全敏感;溶血性嗜血杆菌、副溶血性嗜血杆菌均对氨曲南、氨苄西林、头孢曲松高度耐药,对左氧氟沙星、头孢呋新、氨苄西林/舒巴坦较敏感。结论嗜血杆菌对多种抗生素的耐药呈现明显上升趋势,开展不间断的完整的耐药监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对于控制耐药菌株快速上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134株嗜血杆菌体外抗菌药物敏感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琴  孟曙芳  孔艺 《检验医学》2004,19(4):304-306
目的了解临床分离的嗜血杆菌对头孢噻肟等17种抗菌药物的抗菌活性状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控制嗜血杆菌的流行.方法对从临床痰液标本分离出的134株嗜血杆菌进行头孢噻肟等17种抗菌药物的药敏试验和β-内酰胺酶试验,利用WHONET4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结果在被检测的500份标本中,分离到134株嗜血杆菌(35%),其中副流感嗜血杆菌71株,流感嗜血杆菌63株.研究发现流感嗜血杆菌对头孢噻肟的敏感性最高,为100%,其次为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敏感性为95.2%.134株嗜血杆菌对复方磺胺甲(口恶)唑、甲氧苄氨嘧啶都表现了较高的耐药性,耐药率>65%,对喹诺酮类抗生素耐药率也较高.结论治疗嗜血杆菌感染的最有效药物为头孢噻肟,其次为阿莫西林/克拉维酸.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该院临床分离嗜血杆菌属的季节分布、生物学分型及耐药性。方法收集呼吸道感染患者的痰液和咽拭子,采用手工法、MicSCAN4全自动细菌鉴定分析仪、HNID鉴定板对分离培养的221株嗜血杆菌进行菌种鉴定,并进行生物学分型。用纸片扩散(K-B)法进行药物敏感试验,采用头孢硝噻吩纸片法进行β-内酰胺酶检测。结果临床分离流感嗜血杆菌96株(占1.6%),生物Ⅰ型10株(10.4%),生物Ⅱ型31株(32.3%),生物Ⅲ型40株(41.7%),其他生物型15株(15.6%)。副流感嗜血杆菌125株(占2.1%),生物Ⅰ型15株(12.0%),生物Ⅱ型23株(18.4%),生物Ⅲ型69株(55.2%),生物Ⅳ型18株(14.4%),未检出其他生物型。冬季感染率最高。流感嗜血杆菌和副流感嗜血杆菌对氨苄西林耐药率分别为40.6%%和44.8%,对复方磺胺甲噁唑的耐药率分别为51.0%和66.4%。流感嗜血杆菌和副流感嗜血杆菌β-内酰胺酶株产酶率分别为40.6%和44.8%,对头孢呋辛、头孢噻肟、美罗培南、氯霉素的敏感率都在90.0%以上。结论呼吸道流感嗜血杆菌和副流感嗜血杆菌感染好发于冬季,感染的生物型均以生物Ⅱ型、Ⅲ型为主,对氨苄西林和复方磺胺甲噁唑的耐药率较高,已不宜用于嗜血杆菌引起感染的经验治疗。对该菌所致呼吸道感染可选用头孢呋辛、头孢噻肟、美罗培南作为治疗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衡阳市中心医院2010年10月至2011年11月嗜血杆菌的分离率、产酶率,并对其耐药性进行分析,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控制嗜血杆菌的流行。方法用嗜血杆菌选择性培养基对来自不同科室的607份临床标本(痰、咽拭子、支气管分泌物)进行分离培养,用卫星现象鉴定流感嗜血杆菌(haemophilus influenzae,Hi)与副流感嗜血杆菌(H.parainfluenzae,Hp)、头孢硝基噻吩纸片进行β-内酰胺酶测定,采用琼脂纸片扩散(K-B)法检测Hi和Hp对10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结果共分离培养出嗜血杆菌136株,检出率为22.4%(136/607),其中流感嗜血杆菌31株,检出率为5.1%(31/607),副流感嗜血杆菌105株,检出率为17.3%(105/607);各科室中以呼吸内科检出率最高,检出率为9.7%(59/607),其次为儿科和心内科,分别为2.6%、2.8%。136株嗜血杆菌对青霉素普遍耐药,耐药率高达90.4%,对洛美沙星和氧氟沙星的耐药率较高,分别是68.4%、48.5%,对头孢噻肟、头孢他啶、头孢呋肟的耐药率分别是9.6%、11.8%、22.1%,对四环素类如:四环素、强力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38.2%、8.8%,对壮观霉素、头孢曲松全部敏感,共检出产β-内酰胺酶菌株32株,产酶率为23.5%(32/136)。结论该院呼吸道嗜血杆菌感染以副流感嗜血杆菌为主,以呼吸内科感染最为严重,其次为儿科和心内科,临床上治疗嗜血杆菌感染的有效药物是头孢曲松、壮观霉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临床分离的嗜血杆菌对头孢噻肟等 1 7种抗菌药物的抗菌活性状况 ,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控制嗜血杆菌的流行。方法 对从临床痰液标本分离出的 1 34株嗜血杆菌进行头孢噻肟等 1 7种抗菌药物的药敏试验和 β 内酰胺酶试验 ,利用WHONET4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结果 在被检测的 5 0 0份标本中 ,分离到 1 34株嗜血杆菌 (35 % ) ,其中副流感嗜血杆菌 71株 ,流感嗜血杆菌 6 3株。研究发现流感嗜血杆菌对头孢噻肟的敏感性最高 ,为 1 0 0 % ,其次为阿莫西林 /克拉维酸 ,敏感性为 95 .2 %。 1 34株嗜血杆菌对复方磺胺甲唑、甲氧苄氨嘧啶都表现了较高的耐药性 ,耐药率 >6 5 % ,对喹诺酮类抗生素耐药率也较高。结论 治疗嗜血杆菌感染的最有效药物为头孢噻肟 ,其次为阿莫西林 /克拉维酸。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2005-2009年德州地区三级医院儿童感染流感嗜血杆菌的耐药性变迁,为儿科临床医师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WHONET4—5软件对2436株流感嗜血杆菌的耐药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德州地区儿童组流感嗜血杆菌的耐药率低于成人组,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多呈上升趋势;对氨苄西林耐药率最高,达92.9%~96.9%: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敏感率最高,为100.0%;耐药率较高的抗菌药物有哌拉西林、头孢唑林、头孢呋辛、头孢噻肟(40.9%-65.9%);耐药率较低的抗菌药物有阿米卡星、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西丁(5.0%-20.0%)。结论结合儿童的生理特点,应采取有效措施,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控制耐药茼的产生与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厦门地区呼吸道感染患儿分离的嗜血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0年儿童患者下呼吸道标本分离的90株嗜血杆菌。细菌的鉴定采用VITEK-2 compact微生物分析系统及配套的鉴定卡,药物敏感试验使用ATB Haemo试条。β-内酰胺酶检测使用头孢硝噻吩纸片,数据录入WHONET 5.4软件分析。结果在患儿下呼吸道病原中,嗜血杆菌占第3位,主要包括流感嗜血杆菌和副流感嗜血杆菌。嗜血杆菌对复方新诺明和氨苄西林的耐药率相对较高,分别为38.9%和26.7%,对头孢克洛、四环素、利福平、氯霉素和头孢呋辛的耐药率分别为20.0%、20.0%、13.3%、13.3%和10.0%,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头孢噻肟、氧氟沙星的敏感率在95.0%以上。β-内酰胺酶阳性率为24.4%。结论嗜血杆菌是儿童呼吸道感染重要的病原菌之一,临床上应加强对其分离培养,其对氨苄西林、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高,已不宜再作为临床治疗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温州地区下呼吸道感染患儿嗜血杆菌的感染状况及其耐药性.方法 采集下呼吸道感染患儿痰液标本,用嗜血杆菌专用巧克力培养基(HAE)进行分离培养,用NHI卡鉴定,ATB-NH做药敏试验,用Nitrocefin纸片法检测β-内酰胺酶.结果 516份标本中共分离出126株嗜血杆菌,分离率24.4%.其中流感嗜血杆菌(HI)112株占88.8%,副流感嗜血杆菌(PHI)14株占11.2%.药敏试验结果显示检测株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的敏感率最高达95.4%,对复方新诺明耐药率最高达63.1%.对氧氟沙星、头孢噻肟、头孢呋新、头孢克洛、利福平、氯霉素、四环素的耐药率分别为9.2%、7.6%、10.7%、6.2%、24.6%、26.2%.56株嗜血杆菌的β-内酰胺酶检测试验为阳性,产酶率为45.2%.结论 温州地区小儿下呼吸道感染嗜血杆菌以HI为主,且生物分型多见于Ⅷ型,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较高,嗜血杆菌对头孢类抗生素和β-内酰胺类加酶抑制剂的复合制剂较敏感.  相似文献   

11.
2006年湖南省霍乱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监测人群中霍乱病例和被霍乱弧菌污染的水体及食物,以便尽早采取预防控制措施,防止疫情扩散.方法 全省范围开展腹泻患者及外环境、食品监测,选择重点地区开展甲鱼霍乱弧菌污染状况专项监测.结果 2006年湖南省共登记腹泻患者111 526例,检测霍乱弧菌89 661例,检测率为80.39%,检出阳性4例,均为0139群霍乱弧菌感染;检测环境和食品样44 533份,其中水体35 113份,全部为阴性,水产品5377份,阳性16份,阳性率为0.30%,阳性标本为甲鱼和牛蛙,其他食品4043份,均为阴性;甲鱼专项监测2323份,检出阳性33份,阳性率为1.42%;霍乱毒素基因检测34株菌,20株为产毒株,占58.80%;药敏试验28株菌,均对诺氟沙星、环丙沙星、丁胺卡那霉素100%敏感,对强力霉素、复方新诺明的敏感率为92.86%.结论 甲鱼、牛蛙等水产品是湖南省发生霍乱的主要因素,应加强水产品的监测和卫生管理.  相似文献   

12.
新生儿抚触技术在产科中的应用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新生儿抚触促进新生儿生长发育、融洽护患关系、提高产妇满意度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08年8月在我科住院正常分娩和剖宫产的健康儿2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100例,抚触组100例,观察新生几吃奶量、睡眠时间、排便时间和产妇满意度。结果抚触组新生儿吃奶量、睡眠时间、排便时间及产妇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结论新生儿抚触既能促进新生儿生长发育,又能融洽护患关系,提高产妇满意度。是一种值得推广的简单易行效果好的新型护理技术。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 探讨流程管理应用于护士见习期护理培训管理与现代护理继续教育管理的适应关系.方法 采用自行制定的各项护理培训管理流程及考核量化表对2006年及2007年的各50名见习期护士分别从护理部考核、科护士长考核、护士长考核、责任带教护师评价、患者评价、转正率角度按照职业道德、操作能力、服务质量、绩效考核、适应能力等5项指标进行2次测评.结果 评价者对见习期护士的2次测评评分比较,差异明显.结论 流程管理在见习期护士护理培训管理中的实施有利于临床护理管理规范化、程序化、科学化,是适应新医疗环境下对见习期护士较好的护理培训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15.
流程管理在见习期护士护理培训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流程管理应用于护士见习期护理培训管理与现代护理继续教育管理的适应关系.方法 采用自行制定的各项护理培训管理流程及考核量化表对2006年及2007年的各50名见习期护士分别从护理部考核、科护士长考核、护士长考核、责任带教护师评价、患者评价、转正率角度按照职业道德、操作能力、服务质量、绩效考核、适应能力等5项指标进行2次测评.结果 评价者对见习期护士的2次测评评分比较,差异明显.结论 流程管理在见习期护士护理培训管理中的实施有利于临床护理管理规范化、程序化、科学化,是适应新医疗环境下对见习期护士较好的护理培训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流程管理应用于护士见习期护理培训管理与现代护理继续教育管理的适应关系.方法 采用自行制定的各项护理培训管理流程及考核量化表对2006年及2007年的各50名见习期护士分别从护理部考核、科护士长考核、护士长考核、责任带教护师评价、患者评价、转正率角度按照职业道德、操作能力、服务质量、绩效考核、适应能力等5项指标进行2次测评.结果 评价者对见习期护士的2次测评评分比较,差异明显.结论 流程管理在见习期护士护理培训管理中的实施有利于临床护理管理规范化、程序化、科学化,是适应新医疗环境下对见习期护士较好的护理培训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流程管理应用于护士见习期护理培训管理与现代护理继续教育管理的适应关系.方法 采用自行制定的各项护理培训管理流程及考核量化表对2006年及2007年的各50名见习期护士分别从护理部考核、科护士长考核、护士长考核、责任带教护师评价、患者评价、转正率角度按照职业道德、操作能力、服务质量、绩效考核、适应能力等5项指标进行2次测评.结果 评价者对见习期护士的2次测评评分比较,差异明显.结论 流程管理在见习期护士护理培训管理中的实施有利于临床护理管理规范化、程序化、科学化,是适应新医疗环境下对见习期护士较好的护理培训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流程管理应用于护士见习期护理培训管理与现代护理继续教育管理的适应关系.方法 采用自行制定的各项护理培训管理流程及考核量化表对2006年及2007年的各50名见习期护士分别从护理部考核、科护士长考核、护士长考核、责任带教护师评价、患者评价、转正率角度按照职业道德、操作能力、服务质量、绩效考核、适应能力等5项指标进行2次测评.结果 评价者对见习期护士的2次测评评分比较,差异明显.结论 流程管理在见习期护士护理培训管理中的实施有利于临床护理管理规范化、程序化、科学化,是适应新医疗环境下对见习期护士较好的护理培训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流程管理应用于护士见习期护理培训管理与现代护理继续教育管理的适应关系.方法 采用自行制定的各项护理培训管理流程及考核量化表对2006年及2007年的各50名见习期护士分别从护理部考核、科护士长考核、护士长考核、责任带教护师评价、患者评价、转正率角度按照职业道德、操作能力、服务质量、绩效考核、适应能力等5项指标进行2次测评.结果 评价者对见习期护士的2次测评评分比较,差异明显.结论 流程管理在见习期护士护理培训管理中的实施有利于临床护理管理规范化、程序化、科学化,是适应新医疗环境下对见习期护士较好的护理培训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流程管理应用于护士见习期护理培训管理与现代护理继续教育管理的适应关系.方法 采用自行制定的各项护理培训管理流程及考核量化表对2006年及2007年的各50名见习期护士分别从护理部考核、科护士长考核、护士长考核、责任带教护师评价、患者评价、转正率角度按照职业道德、操作能力、服务质量、绩效考核、适应能力等5项指标进行2次测评.结果 评价者对见习期护士的2次测评评分比较,差异明显.结论 流程管理在见习期护士护理培训管理中的实施有利于临床护理管理规范化、程序化、科学化,是适应新医疗环境下对见习期护士较好的护理培训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