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重型及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以下简称新冠)肺炎患者行双下肢静脉超声检查,应用D-二聚体检查评估重型及危重型新冠肺炎伴下肢静脉血栓栓塞患者的死亡风险。方法 32例重型及危重型新冠肺炎患者均行双下肢静脉超声检查和D-二聚体检查,分析其血栓发生情况、D-二聚体异常情况及患者死亡情况。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D-二聚体预测下肢静脉血栓患者死亡的价值,计算曲线下面积。结果 32例患者中,超声检出21例下肢静脉急性血栓(65.6%),其中12例死亡(57.1%)。D-二聚体检查每人平均检测6次,28例6次检查结果均升高,异常率87.5%。以D-二聚体标准差11.310μg/ml为截断值,其预测重型及危重型新冠肺炎伴下肢静脉血栓患者死亡风险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91.7%和66.7%,曲线下面积0.759(95%CI:0.524~0.995,P0.05)。结论当重型及危重型新冠肺炎下肢静脉血栓患者出现D-二聚体明显升高且异常波动时,提示其存在死亡风险,临床治疗时应密切关注D-二聚体波动情况,及早进行双下肢静脉血栓筛查。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的实验室检查结果及临床意义,以期为该病的临床诊疗和病情评估提供帮助。方法选取该院2020年1—3月90例COVID-19确诊患者纳为新冠肺炎组(根据病情又分为普通/轻型组、重/危重型组),同期就诊于发热门诊、排除COVID-19的70例流感样患者纳为发热门诊组,回顾性研究与分析患者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结果COVID-19各年龄段均有发病,首发症状不一。新冠肺炎组红细胞沉降率(ESR)、空腹血糖、乳酸脱氢酶(LDH)、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和血清铁蛋白(SF)水平高于发热门诊组,而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Hb)、血小板计数、淋巴细胞计数(Lym)、单核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总蛋白(TP)、清蛋白(ALB)、前清蛋白(PA)、尿素、尿酸、血清铁(sFe)和总铁结合力(TIBC)水平低于发热门诊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危重型组COVID-19患者C反应蛋白(CRP)、ESR、中性粒细胞百分比、LDH、α-羟丁酸脱氢酶和SF水平高于普通/轻型组患者,Hb、Lym、淋巴细胞百分比、TP、ALB、PA、TIBC水平低于普通/轻型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周血中CRP、ESR、Lym、IgG、IgM、SF、sFe和TIBC水平的变化对COVID-19的诊疗和病情严重程度评估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老年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 收集2022年10月至2023年1月该院收治的516例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临床资料,参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十版)》诊断并分型。结果 516例老年患者轻型56例,中型256例,重型94例,危重型110例。中型、重型及危重型老年感染患者的实验室检查中白细胞计数下降、中性粒细胞计数升高、淋巴细胞百分比下降、C反应蛋白升高、肌红蛋白升高、尿素氮升高者的比例与轻型患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患者胸部CT以双肺改变为主(81.40%),其中又以磨玻璃影(94.52%)、斑片状(77.62%)、铺路石样(32.38%)改变为主;516例患者中存活439例,死亡77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大、淋巴细胞百分比下降、肌红蛋白升高、D-二聚体升高、降钙素原升高是老年感染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年龄、淋巴细胞百分比、肌红蛋白、D-二聚体、降钙素原与老年感染患者死亡风险具有紧密联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引起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向重型、危重型发展的早期预测因素。方法 选择2022年12月至2023年3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感染病区、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住院治疗的COVID-19患者为研究对象,按住院期间病情程度分为轻/中型组、重型组、危重型组。收集3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和早期实验室检查结果并进行比较。结果 共纳入242例COVID-19患者,包括117例轻/中型患者,55例重型患者,70例危重型患者;男165例,女77例,中位年龄70(59,80)岁。三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糖尿病、心脏病、脑卒中、合并肺炎、合并血流感染、APACHEⅡ评分、入院时呼吸频率、收缩压以及早期白细胞计数(WBC)、淋巴细胞计数(LYM)、尿素、肌酐、白蛋白、C-反应蛋白、D-二聚体、降钙素原、白细胞介素-6(IL-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有序logistic回归显示,既往心脏病、脑卒中、合并血流感染、WBC、IL-6水平高、LYM水平低是重型、危重型COVID-19的独立危险因素[优势比(O...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咸宁地区3 886例发热、咳嗽患者的临床特征与实验室检查结果。方法收集该院2019年12月至2020年2月收治的3 886例发热、咳嗽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不同类型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比较不同类型感染患者的实验室指标水平及异常率。结果 3 886例发热、咳嗽患者中,以普通感冒所占比例最高,为45.3%;其次为支原体肺炎,占8.2%;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占2.8%。新冠肺炎患者白细胞计数(WBC)、淋巴细胞绝对值(LYMPH)、中性粒细胞绝对值、淋巴细胞百分比(LYMPH%)水平低于其他各类型感染患者,中性杆状核粒细胞计数与中性分叶核粒细胞计数比值(Nst/Nsg)、肌酸激酶、C反应蛋白(CRP)水平高于其他各类型感染患者。新冠肺炎患者LYMPH、LYMPH%、Nst/Nsg、CRP的异常率分别为64%、79%、95%、96%,高于其他各类型感染患者;WBC异常率为2%,低于其他各类型感染患者。结论 2019年12月至2020年2月咸宁地区发热、咳嗽患者中,新冠肺炎的感染率较高;除病原学检测外,临床还可通过完善血细胞分析、肝功能、心肌标志物、炎症因子等相关实验室检查对呼吸道感染患者进行疾病鉴别及病情评估。  相似文献   

6.
李松  汤庆 《检验医学与临床》2021,18(17):2504-2507
目的 探讨血清炎症因子在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患者和其他重症肺炎(非新冠肺炎)患者中的表达差异.方法 该研究为回顾性研究,将2020年1月27日至2020年2月29日该院收治的重型新冠肺炎患者125例作为重型新冠肺炎组,选取2018年1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该院收治的其他重症肺炎患者31例作为普通重症肺炎组.比较两组患者入院24 h内首次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绝对值(NEUT#)、淋巴细胞绝对值(LYM#)、中性粒细胞绝对值与淋巴细胞绝对值比值(NLR)、血小板计数(PL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IL)-1β、白细胞介素2受体(IL-2R)、IL-6、IL-8、IL-10、肿瘤坏死因子(TNF)-α、基础疾病等临床资料,并观察患者的临床结局.结果 重型新冠肺炎组WBC、NEUT#、NLR、D-二聚体、hs-CRP、IL-1β、IL-2R、IL-6、IL-8、IL-10和TNF-α低于普通重症肺炎组,LYM#、PLT和FIB高于普通重症肺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型新冠肺炎组死亡患者NEUT#、NLR、IL-1β、IL-2R、IL-6、IL-8和IL-10低于普通重症肺炎组死亡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WBC、LYM#、PLT、FIB、D-二聚体、hs-CRP和TNF-α在两组死亡患者中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型新冠肺炎患者体内炎症因子水平低于普通重症肺炎患者,监测肺炎患者炎症因子水平有助于临床的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回顾性分析不同类型新冠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新冠肺炎的临床病例特点。方法 收集我院119例非危重症新冠肺炎患者和30例危重症新冠肺炎患者基本人口学特征、基础疾病、临床表现,以及重要检验指标,对两组患者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两组之间不存在性别差异,危重症患者以高龄者居多,临床表现均以单个症状者较少,大多是数个症状共同或先后出现,但危重症患者程度更严重。新冠肺炎常伴有基础疾病,其中最多为高血压病,其次是冠心病及2型糖尿病,而51.3-63.3%的患者往往同时患有高血压病、冠心病及2型糖尿病等多种疾病。另外还发现,危重症患者淋巴细胞计数、淋巴细胞百分比明显低于非危重症患者,而白细胞计数、白细胞百分比、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乳酸脱氢酶及α-羟丁酸脱氢酶等指标,危重症患者则明显高于非危重症患者。结论 和非危重症新冠肺炎患者相比,危重症新冠肺炎患者年龄更大,临床表现和基础疾病更多、程度更重,炎性反应更明显,对肺、心及肝等重要器官功能影响更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普通型患者和重症患者之间以及重症患者治疗过程中血常规指标、生化指标及D-二聚体(DD)检测结果的特点,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96例COVID-19患者的各项检测指标,对其中30例重症患者治疗过程中的血常规指标、生化指标和DD进行动态观察。以100例普通肺炎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COVID-19重症组淋巴细胞百分比(LYMPH%)、淋巴细胞绝对数(LYMPH#)、血小板(PLT)计数均低于COVID-19普通型组(P<0.05),中性粒细胞绝对数(NEUT#)、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尿素、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DD均高于COVID-19普通型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COVID-19重症组白细胞(WBC)计数、PLT计数、NEUT#、LYMPH#、LYMPH%均降低,NLR、LDH均升高(P<0.05);COVID-19普通型组WBC计数、PLT计数、NEUT#、NLR、LYMPH#、尿素、CK、DD、LDH均降低(P<0.05),LYMPH%升高(P<0.05)。30例重症患者中有7例病情加重或转危重,其WBC计数、NEUT#、NLR持续升高,LYMPH#持续降低。23例病情好转或病毒核酸转阴患者入院前期各项指标均异常,随后逐渐恢复正常。结论血常规指标、生化指标及DD检测结果对COVID-19的诊疗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抗体阴性及抗体阳性患者的血清炎症因子表达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2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定点收治住院确诊的212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病例资料。按照COVID-19患者2周后是否产生SARS-CoV-2抗体分为抗体阴性组44例及抗体阳性组168例。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采集患者静脉血,检测其血液中SARS-CoV-2 IgM抗体、SARS-CoV-2 IgG抗体、全血细胞计数、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乳酸脱氢酶(LDH)、细胞因子、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FIB),并对两组血清炎症因子表达水平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抗体阳性组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计数(NEUT)、单核细胞计数(MONO)、红细胞计数(RBC)、血小板计数(PLT)、白细胞介素(IL)-2R、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与抗体阴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SARS-CoV-2抗体阳性组患者hs-CRP、LDH、IL-1β、IL-6、IL-8、IL-10、D-二聚体及FIB高于抗体阴性组,淋巴细胞计数(LYMPH)、红细胞比容(Hct)、血红蛋白浓度(HGB)低于抗体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体阴性患者相对于抗体阳性患者病程短且体内炎性反应较轻,该研究为COVID-19临床治疗及疫苗研发提供一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实验室部分指标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收集2020年1月—3月武汉大学中南医院COVID-19患者实验室检查结果,比较COVID-19轻型及普通型(普通组)和重型及危重型(重症组)患者血常规、D-二聚体(DD)、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细胞因子以及淋巴细胞亚群等指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实验室指标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重症组患者白细胞(WBC)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T%)、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炎症指标SAA、CRP、PCT、DD、白细胞介数(IL)-6、IL-10均高于普通组患者(P<0.05),而淋巴细胞百分比(LYMPH%)明显低于普通组患者(P<0.05);重症组患者平均红细胞体积(MCV)、红细胞分布宽度(RDW)、血红蛋白(Hb)、血小板(PLT)计数、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2和IL-4与普通组患者无统计学差异(P>0.05);重症组患者淋巴细胞总数显著低于普通组患者(P<0.05),但重症组和普通组患者淋巴细胞构成无统计学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WBC计数、NEUT%、NLR、SAA、DD、CRP、IL-6和IL-10均能作为反映COVID-19病情严重程度的实验室指标(P<0.05)。结论重型及危重型COVID-19患者WBC计数、NEUT%、NLR、SAA、DD、CRP、IL-6和IL-10较轻型及普通型患者有明显变化,这些指标的变化有助于及早判断病情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和D-二聚体在下肢深静脉血栓(DVT)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DVT患者180例,其中男88例,女92例;健康对照组为216名健康体检者,其中男124例,女92例。分析两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NLR和D-二聚体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 DVT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NLR和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01),而淋巴细胞计数比健康对照组明显降低(P0.001)。Logistic分析显示:NLR、D-二聚体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呈正相关(P0.05)。两者在深静脉血栓中的诊断敏感性分别为65.6%和95.6%,阴性预测价值分别为76.7%和96%,NLR的ROC曲线下面积大小为0.871,D-二聚体的为0.963。结论 NLR和D-二聚体可作为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辅助诊断指标,NLR的阳性诊断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重症的危险因素,为患者的早期风险识别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2年3月至4月吉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73例确诊COVID-19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临床分型分为MC组(轻型及普通型,61例)与SC组(重型及危重型,12例),收集患者基线资料[年龄、性别、COVID-19疫苗接种情况、年龄校正Charlson合并症指数(aCCI)、原发性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恶性肿瘤、透析时间]、首发临床症状(发热、干咳、乏力、咽痛、腹泻、呼吸困难)、入院24 h内实验室检查指标(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总数、淋巴细胞总数、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D-二聚体、白蛋白),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COVID-19重症的危险因素。结果 两组年龄、aCCI、淋巴细胞总数、C反应蛋白及D-二聚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大及C反应蛋白水平高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COVID-19重症的独立危险因素(OR=1.256, 95%CI:1.016~1.553,P...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外周血细胞的变化规律,为治疗和防范提供指导意义。方法对365例COVID-19患者在住院当天、住院3~7 d、住院14~21 d的白细胞、淋巴细胞等指标分别检测,对3个不同时间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观察COVID-19患者随病程进展血细胞的动态改变。结果365例COVID-19患者在住院3~7 d时白细胞计数最低,均值为4.78×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均值为67.77%,与住院当天和住院14~21 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对照比较,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COVID-19患者住院3~7 d的淋巴细胞计数均值为1.07×10^9/L,百分比均值为22.75%,与住院当天和住院14~21 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对照比较,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365例COVID-19患者在住院3~7 d白细胞计数最低,而淋巴细胞计数的降低更为明显。经过综合治疗14~21 d后,白细胞和淋巴细胞计数较住院3~7 d及住院当天均有上升,但仍未恢复至正常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患者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2日-3月1日入住辽宁省2所新冠肺炎集中收治医院确诊新冠肺炎患者,符合《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定义的重型、危重型患者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结果纳入重症新冠肺炎17例,其中重型15例,危重型2例。17例患者均存在发热,14例发生肝损伤,5例肌酸激酶升高,6例乳酸脱氢酶升高,13例出现D-二聚体升高。所有患者胸部CT均呈双肺典型病毒性肺炎表现。所有患者均需要氧气支持治疗。患者主观感受发病至出现呼吸困难中位时间8 d(1~15 d),但实际开始接受氧气治疗时间为发病第3天(1~16 d)。所有患者均接受抗病毒治疗。8例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截至2020年3月16日,治愈出院16例,死亡1例。治愈患者发病至病毒核酸阴转中位时间(咽拭子、痰液RT-PCR检测)27 d(14~50 d)。结论重症新冠肺炎患者发热持续时间长、淋巴细胞计数早期下降,随病情改善后回升,可伴有肝损害、心肌损害等,双肺典型病毒性肺炎影像表现。经鼻湿化高流量吸氧可以满足大部分患者的氧气供应。小剂量的糖皮质激素可减轻肺部渗出、改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及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特异性IgM抗体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COVID-19)患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59例COVID-19确诊患者疾病早期的外周血白细胞、淋巴细胞及C反应蛋白进行检测分析,并采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检测不同病程患者血清中SARS-CoV-2特异性IgM抗体的水平。结果①59例确诊患者中,白细胞计数正常或降低者为57例(96.61%),淋巴细胞计数降低为20例(33.9%),C反应蛋白升高者为41例(69.49%)。COVID-19患者与健康人群相比,外周血白细胞、淋巴细胞及C反应蛋白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②59例确诊患者中,52例(88.14%)患者血清SARS-CoV-2特异性IgM抗体检测为阳性,健康体检者IgM抗体均为阴性。COVID-19患者在病程第(0~6)d、(7~10)d、(11~15)d、(16~20)d血清SARS-CoV-2特异性IgM抗体阳性率分别为25%、81.82%、90%、100%。③IgM阳性组与IgM阴性组比较,外周血白细胞、淋巴细胞及C反应蛋白水平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①机体感染SARS-CoV-2后,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一般正常或减低,部分患者出现淋巴细胞减少,常伴有C反应蛋白升高。动态观察白细胞、淋巴细胞和C反应蛋白的变化,对于COVID-19的临床诊断和病情观察具有重要意义。②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检测患者血清中的SARS-CoV-2特异性IgM抗体可用于SARS-CoV-2感染患者的辅助诊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尿蛋白与病程的关系。方法收集268例COVID-19患者(轻/普通型246例、重/危重型22例)入院3d内以及其中155例出院随访患者的新鲜尿液样本,采用干化学法行尿常规检测。以最终排除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感染的疑似患者125例为对照组。结果 COVID-19轻/普通型组、重/危重型组入院时的尿蛋白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重/危重型组入院时的尿蛋白阳性率明显高于轻/普通型组(P0.000 1),出院随访时2个组之间尿蛋白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按年龄分组,20~39岁组在入院时有23.53%(20/85)的患者尿蛋白呈阳性,出院随访时尿蛋白检测均为阴性;40~59岁组在入院时有38.20%(34/89)的患者尿蛋白呈阳性,出院随访时仍有5.26%的患者尿蛋白呈阳性。重/危重型组肌酐和尿素氮均高于轻/普通型组(P0.000 1)。结论尿蛋白对COVID-19患者病程进展有一定的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回顾性分析不同类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COVID-19的临床特征。方法:收集2020年2月10日至11日武汉火神山医院119例非危重症和30例危重症COVID-19患者人口学基本特征、基础疾病、临床表现以及重要检验指标,对2组患者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2组间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危重症患者以高龄者居多,临床表现大多是数个症状共同或先后出现。COVID-19常伴有基础疾病,其中最多为高血压,其次是冠心病及2型糖尿病。51.3%~63.3%患者同时患高血压病、冠心病及2型糖尿病等多种疾病。此外,危重型COVID-19患者的淋巴细胞计数、淋巴细胞百分比明显低于非危重型患者,而白细胞计数、白细胞百分比、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和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 PCT)、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 CK)、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 kinase isoenzyme, CK-MB)、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 LDH)及α-羟丁酸脱氢酶(α-hydroxybutyrate dehydrogenase,α-HBDH)等指标,危重症患者则明显高于非危重症患者。LDH及α-HBDH存在明显的分层分布差别(P0.001),且α-HBDH的曲线下的面积(AUC)高达0.936,高于CK-MB的0.775。结论:与非危重型COVID-19患者相比,危重型COVID-19患者年龄更大,临床表现和基础疾病更多、程度更重,炎性反应更明显。α-HBDH是判断COVID-19患者危重程度及心肌损伤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回顾性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治愈患者和死亡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差异,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0年1月10日至2月15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收治的113例COVID-19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病情转归分为治愈组69例,死亡组44例。收集2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影像学结果等,分析组间差异以及与预后的关系。结果:113例COVID-19患者平均年龄为(58.6±15.9)岁,男性68人,女性45人。死亡组患者较治愈组患者年龄更大,男性比例更高,合并症比例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学方面,死亡组更多表现为双肺的弥漫病变(P<0.05)。在实验室检查中,死亡组患者较治愈组患者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计数增加,淋巴细胞计数降低(P<0.05)。在炎症相关指标中,死亡组患者C-反应蛋白(CRP)、铁蛋白、D-D二聚体、乳酸脱氢酶(LDH)、白细胞介素2受体(interleukin 2 receptor,IL-2R)、IL-6、IL-8、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明显高于治愈组患者(P<0.01)。对有差异的指标进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发现D-D二聚体的曲线下面积高于其他指标,灵敏度为90.3%,特异度为90.2%,是较好的预测指标。结论:高龄、男性、有合并症的COVID-19患者死亡风险更大;CRP、D-D二聚体、IL-2R等细胞因子水平的升高均提示预后不良;D-D二聚体对于患者预后有着较高的预测价值,综合考虑各项指标,更有助于判断患者转归,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四川省广安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确诊患者的临床表现与实验室检查结果,以提高该市对COVID-19的诊治水平。方法收集该院17例COVID-19确诊患者资料,回顾性分析其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结果,以及治疗转归。结果17例确诊患者中男8例,女9例;平均年龄(45.8±13.8)岁;普通型10例,重型3例,危重型4例。13例患者有明确的流行病学史,其中7例由武汉返乡,6例有确诊患者接触史。14例(82.4%)患者出现发热症状,其他主要症状包括咳嗽(76.5%)、呼吸困难(47.1%)、畏寒(29.4%)等。16例(94.1%)患者白细胞计数正常,11例(64.7%)患者淋巴细胞计数降低;CT表现多为单侧或双侧的磨玻璃影。17例患者均采用干扰素治疗,其中16例患者采用了中药治疗,4例危重型患者使用了糖皮质激素。患者平均住院天数为(23.8±8.9)d,病毒核酸平均转阴天数为(20.1±10.1)d。17例患者均好转出院。结论该市COVID-19患者多为输入性病例,临床分型以普通型为主;发热、咳嗽、淋巴细胞计数降低、CT表现为磨玻璃影是该病的主要临床特点。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近期危重事件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20年1月13日—2月15日COVID-19患者73例,根据是否采用高流量鼻导管氧疗、无创和有创辅助呼吸设备将患者分为危重组和非危重组。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分别记录入院当日、1~≤4 d和4~≤8 d 3个阶段14项实验室常规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g)、凝血酶时间(TT)、D-二聚体(DD)、抗凝血酶活性(AT)、白细胞(WBC)计数、淋巴细胞(Ly)计数、血小板(PLT)计数、C-反应蛋白(CRP)、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尿素氮(BUN)和血肌酐(Cr)]以及转归资料(观察至2020年3月6日)。比较2个组差异,分析COVID-19患者入院8 d内发生危重事件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影响因素对COVID-19患者近期危重事件发生的预测价值。结果危重组年龄、糖尿病史例数、死亡率均高于非危重组(P0.05);危重组PT、DD、WBC计数、CRP、AST和BUN水平在3个阶段均高于非危重组(P0.05);危重组APTT、Fg、TT、AT、Ly计数、PLT计数和Cr水平在不同阶段均与非危重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2个组ALT水平在3个阶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DD与PLT计数分别是近期危重事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和独立保护因素。DD、PLT计数、DD+PLT计数预测危重事件发生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20[95%可信区间(CI)为0.739~0.902]、0.764(95%CI为0.652~0.876)、0.809(95%CI为0.704~0.915),敏感性分别为67.4%、85.8%、67.9%,特异性分别为93.7%、60.7%、86.8%。结论 DD和PLT计数与COVID-19患者近期危重事件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