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Planning》2016,(4):103-104
在2016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论坛上,与会学者围绕传统村落"保护与传承、开发与利用"两大主题,探讨了农耕文明与传统村落保护、传统村落的实质、传统村落的基本属性、传统村落的价值、传统村落的现代性、传统村落保护的对策,传统村落保护发展面临的困境与出路、传统村落可持续发展、旅游语境下的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等问题。会议反映了学者们有关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的最新思考与研究,为传统村落的保护与传承、开发与利用提供了重要的科学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传统村落是乡土建筑和乡土文化的重要载体,对传统村落价值的辨识不清,往往忽略了传统村落真正的内涵,造成了片面保护或者不完全保护的局面。传统村落保护与利用的前提是其核心价值的认定与提炼,只有准确的把握村落的价值,才能理解村落历史文化价值传承的意义,也为如何保护传统村落提供有力的依据。文章以国家级的传统村落裴城村为例,从整体格局、街坊、院落、民居等层面来深入剖析村落的价值的具体体现,探索建立裴城村落分层次的保护体系。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8,(7)
传统村落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的一部分具有民族文化遗产的宝贵价值,同样是一种独特的不可再生旅游资源。合理地对于传统村落的资源进行旅游开发,不仅能够带动村落居民生活及收入水平的提高,同时也能为传统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添加新的活力。本文从介绍传统村落的现状入手,分析旅游开发和保护的价值,并以涉县王金庄为例,根据其旅游开发和保护的现状,提出旅游开发与保护可行性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传统村落在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的不断推进以及现代城市文化的冲击下,产生了经济落后、空间衰败、基础设施落后等问题,面临着严重的生存发展危机。基于此,以徽州传统村落木梨硔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特色价值和空间格局,探讨木梨硔村落在村民生活方式与传统空间观下的空间传承以及村落空间重构的策略。以此重塑木梨硔村落的活力,延续村落文脉,也希望对徽州传统村落的开发与保护以及徽文化的传承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5.
保护传统村落对传承我国农耕文化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意义重大,在不破坏风貌的基础上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当地可持续发展是保护的根本。冷摊瓦屋面曾在我国夏热冬冷地区的传统村落中普遍使用,但其热工性能与现代人居环境需求存在一定差距。本文以遵义地区的传统村落为例,基于对冷摊瓦屋面材料和构造的分析,提出了几种节能改造措施,并进行计算机模拟验证,以期为广大夏热冬冷地区的传统村落保护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6.
传统村落富含丰富的文化资源和生态景观,是中国农耕文明留存的宝贵遗产。随着我国美丽乡村建设的推进,依赖于资源消耗的粗犷型传统村落生产、生活方式已不再适用。从产业转型视角入手,梳理了传统村落价值体现、问题现状、产业开发模式解读,并讨论了产业转型中新型空间的植入模式,希望为促进传统村落可持续发展和当地产业开发的良性互动提供全新视角。  相似文献   

7.
以新乡市太行山区传统村落景观规划为主题,以罗姐寨村落景观规划为例,在深入调研其人文、自然等资源的基础上,分析其特色景观因子,包括村落的自然环境、选址布局、历史脉络、文化遗存、传统建筑等,在此基础上提出景观规划应遵循的总体思路、规划原则以及规划方法,旨在保护生态、传承文化及发展经济等。本课题研究对传统村落长远的建设与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尤其对新乡市太行山区传统村落景观规划及保护具有理论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8.
以广西廉州府滨海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所具备的价值与功能,指出其传统村落保护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从历史文化价值、文化旅游价值、经济价值三个层面提出相应的保护与传承措施。  相似文献   

9.
许枫  童宇辉 《浙江建筑》2024,(1):96-100
传统村落是我国乡村历史文化和自然遗产的“活化石”,对于展现当地建筑艺术和村镇格局,反映村落与周边自然环境的和谐关系,具有极高的审美和研究价值。伴随着城镇化推进,大量人口从农村向城镇迁移,传统村落保护发展面临日渐式微的困境。在此,通过对嘉兴传统村落的建筑实体、生态系统、文化遗产等整体价值评价和核心价值提取,为各类型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我国的传统村落分布广泛,且形态各异、风情各具,是非常宝贵的文化遗产。地理环境对很多传统村落的产生、发展和建设起到了重要作用。该文以温河流域的下董寨传统村落为例,在实地考察、文献收集、民居测绘、村民访谈等基础上,论述、分析和研究地理环境对传统村落的形成、发展、空间、建造等方面的影响,挖掘传统村落的历史、艺术、科学以及文化价值,期望为下董寨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发展提供依据,为温河流域传统村落的研究提供参考,同时为中国传统村落更好的传承与发展提供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1.
传统村落建筑保护和更新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作,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参与和努力,以实现文化传承、环境保护、经济发展的协调和平衡。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进程中,传统村落建筑保护与利用的问题集中显现,矛盾日益突出,出现盲目建设、过度开发、改造失当等不利现象,严重损害了历史文化价值。该文从传统村落建筑更新的需求出发,分析了传统村落建筑更新问题,提出了将装配式建筑技术应用于更新传统村落建筑的方案,从装配式建筑技术优势、相关技术标准和政策重点等方面探讨了传统村落建筑保护和更新的可行性,为传统村落建筑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高原湖滨传统村落依托高原湖泊丰富的水资源、生态资源和景观资源等,在长期的农耕文明中逐步形成,不仅传承历史文化、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和生态文明建设,而且对于保育自然生态环境、传承特殊环境烙印等具有重要价值。该文以云南省石屏县异龙湖湖滨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分析在高原山地复杂的环境特征下、与自然长期适应协调过程中传统村落的分布规律、特点等,探索其保护与发展策略,为高原湖滨传统村落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传统村落是中国传承优秀历史文化的载体,也是中国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重要体现。在中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今天,传统村落的发展也在逐渐发生着变化,例如传统村落同质化的出现以及资源的过度开发等现象的出现,这对于中国来说都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一种损失。因此,对传统村落的可持续发展的研究也显得尤为重要。沙溪复兴工程以文化遗产保护为切入点进行传统村落的可持续发展研究。  相似文献   

14.
传统村落作为一种承载了大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殊传统聚落形式,是经由大量农耕文化凝结与物化的表征符号组构而成,并不断进行着文化意义的再生产。该文首先对"文化表征"理论进行了系统性阐述;提出了文化表征视角下传统村落空间保护的三部分内容:文化概念图的评估、文化符号的梳理与解读、文化符号与表征空间的整合。该文结合武汉市泥人王传统村落的规划案例,通过村落文化信息的梳理以及表征符号与物质空间的整合,建构和保护传统村落的文化表征空间体系,从而实现非遗文化的传承以及传统村落空间的文化活力再生,最终有效地促进传统村落空间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任彬彬  谢超 《建筑与文化》2016,(11):160-161
传统村落有着丰富的自然及历史人文景观,其中蕴藏的生态智慧正是传统村落价值的体现,是村落文化价值认同的根基,也是传统村落保护与传承下去的内在驱动力。以河北省井陉于家石头村为例,分析研究冀南山区传统村落的生态智慧及其价值意义。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快速推进,传统村落面临着种种问题,比如人口结构失衡、流失严重、经济发展缓慢、物质空间衰败等问题。如何将传统村落更好地保护和传承下去,是近年来村庄规划研究普遍关注的议题。该文以河南历史文化名村方顶村为例,通过村落历史脉络梳理和特质属性分析,进而提出相应的保护规划模式和社会发展策略,以期为传统村落的有机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些有益思路。  相似文献   

17.
传统村落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如何在提高少数民族生活水平的同时,保护好地域文化特色,是城镇化建设中急需解决的问题,以广西壮族自治区少数民族传统村落为调查对象,从传统村落的现状分析出发,对传统村落的类型、保护与发展,到村落文化遗产保护、发展对策方法进行研究,通过实际案例分析研究,总结出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路径,得出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的新策略,为少数民族地区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苏州陆巷—杨湾传统村落核心价值的旅游开发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巷、杨湾古村是苏州传统村落的典型代表,完整地再现了苏州传统村落的历史风貌.从传统村落核心价值的角度探讨旅游开发,就是要开发富有地域特色、传承地域文化内涵的旅游产品.本文基于传统村落旅游开发这一核心问题,重点分析了陆巷一杨湾传统村落在生活体系、农耕渔猎、建筑技艺三个方面的核心价值及其开发利用思路,探讨传统村落旅游产品体系,以保护与传承传统文化精髓,并为传统村落的旅游开发提出一些可供借鉴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传统村落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体现,具有很高的地域特征和文化艺术价值。随着社会发展、利益驱动及人为的破坏等,其文化价值正慢慢减弱。本文从人居环境学角度出发,以古丈县李家村为研究对象,从自然环境要素、人工环境要素、人文环境要素三方面挖掘与分析李家村的人居环境,总结和探讨古丈县传统村落人居环境地域特色、现存问题及保护措施。得到如下结论:1)自然环境保护是其它文化特征传承的基础,保护自然环境和生物多样性是传统村落生长和发展的必要条件;2)人工环境保护是传统村落人居环境最重要的保护内容,对老化、破败等传统建筑进行修缮和改造保护其可持续发展;3)人文环境是传统村落人居环境的精髓,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正确的保护价值观、数字化录入保护和文化传承人是传统村落人文环境得到良性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传统村落作为活态的文化遗产,承载了大量的历史记忆、人文生态、建筑哲学和社会发展轨迹。传统村落的类型划分对传统村落保护发挥着积极作用,能够将传统村落的传统文化资源转化为乡村振兴的动力,同时可以促进传统资源的高效利用与传统文化的活态传承。本文以安徽省黄山市92个国家级传统村落为样本,运用文献归纳分析与专家评价意见相结合的方式,依据国家发布的传统村落相关文件及基础资料,综合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将其类型划分为历史积淀类、村域格局类、传统建筑类、民俗文化类和全面综合类五大类,为不同类型的传统村落根据类型特征与村落特色提出活化引导策略,并得出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的研究展望,以期实现我国传统村落整体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