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7 毫秒
1.
目的 观察胰岛素、磺脲类降糖药物 (以下简称磺脲类药物 )、二甲双胍联合应用治疗 2型糖尿病磺脲类药物继发性失效的临床效果。方法  36例因长期服用磺脲类药物发生继发性失效的 2型糖尿病患者 ,应用胰岛素、磺脲类药物、二甲双胍联合治疗。结果  1个月后空腹血糖由 (13.3± 2 .7)mmol/L降到 (7.2± 2 .0 )mmol/L ,餐后 2小时血糖由 (16 .6± 3.3)mmol/L降到 (10 .6± 2 .3)mmol/L ,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胰岛素、磺脲类药物、二甲双胍联合应用可减少胰岛素抵抗 ,有效地改善糖尿病患者的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2.
目的:从神经内分泌角度探讨抑郁症的生化病理机制。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测定法,分别测定64例抑郁病患者和59名正常对照者血浆皮质醇、血浆催乳素的含量,并进行地塞米松抑制试验(DST)。结果:抑制症组血浆基础皮质醇水平(387±165)nmol/L高于正常对照组(269±152)nmol/L,差异具非常显著性(P<0.01),而血浆催乳素水平(336±185)nmol/L与对照组(295±136)nmol/L相比,差异性显著(P>0.05),抑郁症组DST阳性率为26%~19%与正常对照组16%~11%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抑郁症患者存在神经内分泌功能紊乱。  相似文献   

3.
磺脲类降糖药物继发性失效原因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磺脲类药物治疗2型糖尿病时发生继发性失效的原因。方法应用单一磺脲类药物(日最大剂量)1个月后,空腹血糖(FBS)≥10.0mmol/L或餐后2h血糖≥13.9mmol/L者作为磺脲类药物继发性失效组(失效组,43例);应用单一磺脲类药物(服用剂量≤日最大剂量),FBS≤7.0mmol/L且餐后2h血糖≤10.0mmol/L者作为磺脲类药物有效组(有效组,41例)。测定两组血浆胰岛素、C肽水平的变化,了解B细胞分泌功能。静脉推注正规胰岛素,观察血糖下降的最大速率,估计胰岛素的敏感性。静脉推注胰高糖素,了解B细胞的储备功能。结果磺脲类降糖药物刺激后,有效组的血浆胰岛素、C肽水平明显高于失效组;两组胰岛素敏感性大致相同,失效组中大部分(约3/4)病例对胰高糖素刺激仍保持较好的反应性。结论磺脲类降糖药物治疗2型糖尿病继发性失效的原因主要是B细胞对磺脲类药物反应性降低、分泌功能减退,而对胰岛素敏感性变化不大;失效组中大部分患者的B细胞对胰高糖素仍有较好的反应性。故胰高糖素试验仅可作为判断B细胞储备功能的指标而不宜作为区别磺脲类药物是否有效的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磺脲类药物继发失效的 2型糖尿病应用诺和灵 R的疗效。方法 :停用口服降糖药后 ,将 30例磺脲类药物继发失效的 2型糖尿病应用诺和灵 R治疗 4周 ,测定治疗前后空服血糖(FBG)、餐后 2 h血糖 (2 h BG)及糖化血红蛋白 (Hb A1 c)水平 ,以观察疗效。结果 :空腹血糖 (FBG)及餐后2 h血糖 (2 h BG)明显下降 ,分别从治疗前 14 .73± 1.14 mmol/ L和 16 .94± 0 .6 mmol/ L下降到治疗后5 .96± 0 .33mmol/ L和 10 .6 8± 0 .32 mmol/ L :糖化血红蛋白 (Hb A1 c)亦明显下降 ,从治疗 (9.34± 0 .18(% )下降到治疗后 7.2 8± 0 .35 (% )。结论 :诺和灵 R可作为磺脲类药物失效后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动态监测ICU非甲状腺疾病危重症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与患者预后结局的关系.方法 方便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该院ICU内收治的非甲状腺疾病重症患者93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APACHE评分分为危重症组(35例)、严重危重症组(39例)、极危重症组(19例),另选取同期普通病房住院的非甲状腺疾病非危重症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动态监测各组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及不同预后结局危重症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结果 入院24h、3d、7d时4组患者TT3、TT4、TSH、FT3、FT4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极危重症组各项指标最低;存活的危重症患者与死亡患者TT3(0.81±0.24)nmol/L vs[(0.55±0.22)nmol/L],TT4[(90.39±20.14)nmol/L vs(63.24±16.71)nmol/L],TSH[(1.39±1.15)mU/L vs(1.13±1.72)mU/L],FT3[(2.34±0.74)pmol/L vs(1.47±0.52)pmol/L,FT4(15.39±5.44)pmol/L vs(12.19±3.85)pmol/L]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非甲状腺疾病危重症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与患者临床预后结局密切相关,临床应重视ICU内危重症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变化,有助于及时纠正与治疗,改善患者临床预后结局.  相似文献   

6.
作者采用上午8时血清皮质醇浓度、皮质醇昼夜节律及2h ACTH试验三项指标。对54例激素敏感型肾病患儿的肾上腺皮质功能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发现患儿在发病期肾上腺皮质功能降低,其表现不仅有基础血清皮质醇浓度降低,还有皮质醇昼夜分泌节律紊乱和肾上腺皮质储备功能低下。上午8时血清皮质醇浓度:肾病患儿与50例健康儿童(352±162 nmol/L)比较,P<0.02或P<0.01;而肾病患儿频复发组与非频复发组分别为128.4±107.3 nmol/L及236.8±113.4nmol/L,差异有显著性(P<0.05);初发和复发肾病患儿中,激素治疗高敏组和激素治疗低敏组的浓度分别为150.8±92.2nmol/L及242.4±148.3  相似文献   

7.
2型糖尿病磺脲类继发性失效的发生率每年约 5 %~1 5 % ,有人统计 ,应用磺脲类药物治疗 5年 ,可有 2 2 %的病人发生继发性失效[1 ] 。我们采用白天美吡达和睡前小剂量NPN联合治疗磺脲类继发失效 ,观察其对血糖的控制及脂代谢的影响 ,并探讨其作用机理。1 对象和方法1 1 对象 :按照WHO标准诊断为 2型糖尿病 ,至少 1年美吡达治疗有效史 ,目前美吡达用量为 30mg/d至少 3个月 ,空腹血糖 (FBG) >1 1 1mmol/L ,诊断为磺脲类继发性失效、入选。共 34例 ,男 1 8例 ,女 1 5例 ,年龄 53 4± 2 3岁 ,糖尿病病程5 8± 0 6年 ,体重指数 (BMI)…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腰-硬联合麻醉对高龄髋部手术患者应激反应及免疫功能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择重庆市大渡口区人民医院于2015年1月至2016年5月期间接受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高龄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全麻方式麻醉,观察组患者予腰-硬联合麻醉,比较两组患者麻醉前(T0)、骨水泥注入前(T1)、骨水泥注入时(T2)、手术结束时(T3)等4个时间点血清肾上腺素(Adr)及皮质醇(Cor)水平以及CD4+/CD8+水平.结果 两组患者T0时点血清Adr、Cor及CD4+/CD8+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1、T2、T3时点血清Adr、Cor水平分别为(15.57±1.68)ng/L和(3.92±0.93)×103 nmol/L、(15.84±1.42)ng/L和(4.12±1.04)×103 nmol/L,(15.23±1.26)ng/L和(4.09±0.96)×103 nmol/L;对照组分别为(17.98±1.43)ng/L和(4.59±0.96)×103 nmol/L、(18.46±1.46)ng/L和(5.68±1.23)×103 nmol/L、(17.89±1.18)ng/L和(5.61±1.41)×103 nmol/L,两组患者的上述各项指标均明显高于T0时点的(12.48±1.6)ng/L和(3.41±0.87)×103 nmol/L、(13.13±1.81)ng/L和(3.28±0.76)×103 nmol/L,且观察组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T1、T2、T3时点的CD4+/CD8+水平分别为(1.33±0.16)、(1.30±0.14)、(1.32±0.12),对照组分别为(1.21±0.17)、(1.20±0.16)、(1.22±0.18),均明显低于T0时点的(1.45±0.22)、(1.46±0.24),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腰-硬联合麻醉应用于高龄髋部手术患者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的应激反应及其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刘凤莲  张风梅  崔梅 《吉林医学》2007,28(6):808-809
目的:观察磺脲类药物继发性失效的2型糖尿病患者联合应用诺和龙与NPH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存在磺脲类药物继发性失效的2型糖尿病患者42例。治疗前检测患者空腹和餐后2h血糖、C肽,检测血脂及HbAlc。治疗开始即停用磺脲类药物,改为每日餐前口服诺和龙1.5mg,睡前皮下注射NPH,剂量从0.1U/kg体重开始,最大计量<24U,每3~5d监测血糖,直至血糖满意(空腹<7.8mmol/L,餐后2h<10mmol/L),维持治疗12周。治疗结束后,检测治疗前所检测的各项对应指标,并对比分析。结果:联合应用诺和龙与NPH治疗后空腹、餐后2h血糖、HbAlc、甘油三酯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或P<0.01),餐后2hC肽、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显著升高(P<0.05),空腹C肽、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在治疗前后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磺脲类药物继发性失效的2型糖尿病患者给予白天口服诺和龙、睡前皮下注射NPH联合治疗对磺脲类药物继发性失效有良好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了34例正常人及200例结核病人的血清皮质醇含量,未经抗痨治疗的结核病人皮质醇含量(8AM:797.42±268.02nmol/L,4Pm:467.55±190.99nnmol/L)较正常组(8Am:597.63±183.22nmol/L,4Pm:276.55±58.24nmol/L)明显升高(P<0.01),且具有正常昼夜节律性,并探讨了利福平对结核病患者肾上腺皮质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唐奇  侯斌  文冶  柯昌萍 《四川医学》2017,38(9):1028-1032
目的探讨低血糖负荷饮食联合运动对代谢综合征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84例代谢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采取低血糖负荷饮食联合运动的方式进行6个月的干预。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6个月前后患者的血清SHBG水平,同时评估6个月前后两组患者的身体质量指数和腹围,对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FBG)、甘油三酯(TG)指数以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总胆固醇(TC)达标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干预前身体质量指数和平均腹围为(33.5±3.8)kg/m~2和(105.4±4.1)cm,对照组干预前身体质量指数和平均腹围为(34.8±4.3)kg/m~2和(106.1±3.8)cm;6个月后,观察组身体质量指数和平均腹围为(27.6±2.4)kg/m~2和(95.2±4.3)cm,对照组身体质量指数和平均腹围为(31.2±4.6)kg/m~2和(102.8±3.2)cm;两组患者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干预前血清SHBG水平分别为(11.5±6.7)nmol/L和(10.5±7.2)nmol/L,6个月后,观察组血清SHBG水平改变为(25.34±17.58)nmol/L,对照组血清SHBG水平改变为(14.9±13.7)nmol/L,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血清SHBG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前的空腹血糖、甘油三酯指数分别为(6.26±0.58)mmol/L、(2.55±0.76)mmol/L,对照组干预前的空腹血糖、甘油三酯指数分别为(6.12±0.72)mmol/L、(2.58±0.83)mmol/L;观察组干预后的空腹血糖、甘油三酯指数分别为(4.36±0.57)mmol/L、(1.54±0.24)mmol/L,对照组的空腹血糖、甘油三酯指数分别为(5.42±0.48)mmol/L、(2.08±0.62)mmol/L,两组患者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前HDL-C达标4例(9.52%)、TC达标5例(11.90%),对照组干预前HDL-C达标5例(11.90%)、TC达标6例(14.29%);观察组干预后后HDL-C达标23例(54.76%)、TC达标20例(47.62%),对照组干预后HDL-C达标9例(21.43%)、TC达标11例(26.19%);两组患者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血糖负荷饮食联合运动能够显著提升代谢综合征患者身体质量水平,提高SHBG水平,有效促进代谢综合征患者代谢状态的改善。  相似文献   

12.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和鲁米诺化学发光法测定42例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内皮素(ET)及一氧化氮(NO)含量,并与25例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清ET和NO水平均较缓解期(治疗后)及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ET分别为:55.21±28.34ng/L,40.62±15.66ng/L及33.64±10.25ng/L;NO分别为7.36±3.42nmol/L,6.33±2.14nmol/L及5.24±1.86nmol/L);合并呼衰组血清ET和NO水平较非呼衰组均明显增高(ET分别为:62.45±27.42ng/L及47.98±16.35ng/L;NO分别为:8.12±2.88nmol/L及6.61±1.65nmol/L);心功能Ⅲ~Ⅳ级组患者血清ET和NO水平较心功能Ⅱ级组亦明显升高(ET分别为65.23±29.87ng/L和45.19±27.33ng/L;NO分别为8.24±2.56nmol/L和6.48±2.78nmol/L);血清ET含量与NO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系(r=0.63,P<0.05)。提示ET和NO是参与肺心病发病过程的重要因子,其血清水平高低与病情轻重密切相关,可作为反映病情及预后,判效疗效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长期吸入丙酸氟替卡松 (FP)对哮喘患者肾上腺皮质功能的影响。方法非急性发作期支气管哮喘患者 80例 ,中度 42例 ,重度 38例。使用FP治疗前 1周为筛选期 ,测定早晨 8时血浆皮质醇。中度患者吸入FP气雾剂 50 0 μg/d ,重度患者吸入FP 750 μg/d。治疗期至少 1年以上。治疗结束时测定FEV1 %与PEF ,同时测定早晨 8时的血浆皮质醇。结果 吸入FP50 0 μg/d组治疗前、后早晨 8时血浆皮质醇值分别为 (1 0 8 5± 50 7) μg/L和 (1 0 3 8± 48 1 ) μg/L(P >0 0 5) ;吸入FP 750 μg/d组分别为 (1 0 2 4± 48 6) μg/L和 (1 0 0 5± 51 4) μg/L(P >0 0 5)。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两组患者吸入FP 1年后血浆皮质醇值均在正常范围内。结论 长期吸入FP 50 0 μg/d和 750 μg/d对于中、重度哮喘患者均可达到有效的治疗效果 ,而对肾上腺皮质功能无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血浆甲状腺素水平和阿尔茨海默病发病的相关因素.方法 方便选取2014年9月一2016年9月在该院住院治疗的80例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和80名同期在该院体检的健康老年人作为对照组,两组均采集血样测定血清促甲状腺激素、总T3、总T4、游离T3、游离T4;并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血浆甲状腺素水平和阿尔茨海默病发病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患者总T4水平(103.28±13.67)pmol/L,游离T4水平(11.28±1.37)nmol/L;对照组总T4水平(122.88±11.81)pmol/L,游离T4水平(13.89±1.19)nmol/L;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显示总T4水平、游离T4水平的降低是发生AD的独立危险因素(OR=4.659,P<0.01;OR=5.159,P<0.01).结论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血浆甲状腺素水平呈低水平状态,血浆甲状腺素水平降低与阿尔茨海默病发生有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讨急性白血病(AL)患者血浆DD、VWF水平变化的意义,采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对60例AL患者和30名正常对照者血浆DD、VWF水平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初、复发AL患者血浆DD(0.2055±0.0980mg/L,0.5401±0.7365mg/L)、VWF(213.42±69.59%,227.01±93.24%)水平明显高于缓解组(0.1180±0.0334mg/L,127.84±71.45%)(P<0.01)和正常对照组(0.1030±0.0291mg/L,147.85±36.26%)(P<0.01);未缓解组血浆DD水平(0.1918±0.0249mg/L)明显高于缓解组和正常对照组(P<0.01),而VWF水平(117.55±27.88%)则与缓解组和正常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O5);初诊AL患者血浆DD、VWF水平之间明显正相关(r=0.557,P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诺和灵 30R(Norolin 30R)联用倍欣对磺脲类药物继发失效 (SFS)的 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 :将 30例SFS的患者停用磺脲类药 ,改用诺和灵 30R和倍欣 (Basen ,Voglibose)联合治疗 ,前后自身对照。结果 :空腹血糖 (FBG)和餐后 2小时血糖 (2hBG)分别从治疗前 (15 5± 3 6 )mmol/L和 (2 6 9± 5 3)mmol/L降至 (6 8± 0 7)mmol/L和 (9 5± 1 2 )mmol/L(P均 <0 0 0 1) ,平均住院时间为 17 4± 5 8天。结论 :诺和灵 30R和倍欣联用可在短期内有效控制SFS患者的血糖水平 ,是治疗SFS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发病中H2S的变化及其与炎症因子IL-6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46例健康对照(正常对照组)和80例EH患者血浆,将EH患者分为药物控制组(n=47)和未使用药物控制组(n=33);根据舒张压值将EH患者分为A组(舒张压<90 mm Hg,n=21)、B组(90~<100 mm Hg,n=23)、C组(100~110 mm Hg,n=18)及D组(>110 mm Hg,n=18).采用亚甲基蓝法测定血清H2S,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浆IL-6的浓度.结果 EH患者及A、B、C、D组血浆H2S水平[(8.50±0.59)、(8.94±0.62)、(8.64±0.52)、(8.20±0.41)、(8.23±0.46)μmol/L],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9.29±0.91)μmol/L,P<0.01].与EH患者未使用药物控制组比较,药物控制组血浆H2S水平显著增加[(8.37±0.55)μmol/L vs.(8.77±0.53) 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EH组患者血浆IL-6水平显著增加[(0.48±0.07)ng/L vs.(0.65±0.13) 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EH患者使用药物控制组血浆IL-6水平较未使用药物控制组显著降低[(0.56±0.07) ng/L vs.(0.71±0.13) 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EH患者血浆H2S浓度与脉压差呈正相关(r=0.42,P<0.01),与IL-6呈负相关(r=-0.38,P<0.01),与收缩压和舒张压无相关性(P>0.05).结论 EH患者血浆H2S水平明显降低,且随着舒张压增加而降低,血浆H2S水平与IL-6显著负相关.EH患者血浆H2S可能参与了炎症诱导的EH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18.
李晓岚 《吉林医学》2007,28(1):91-92
目的:观察对短暂脑缺血发作(TIA)患者早期(发病48h以内)应用辛伐他汀对患者血浆一氧化氮、内皮素及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50例短暂脑缺血发作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辛伐他汀组)25例,对照组(未服用他汀类调脂药物)25例,比较24周治疗前后血浆一氧化氮,内皮素及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结果:治疗组血浆C反应蛋白(32.7±10.8μg/L),及内皮素(50.3±17.2μg/L)水平明显下降、血浆一氧化氮(50.3±10.2μmol/L)水平明显上升,与对照组血浆C反应蛋白(44.3±9.7μg/L)、内皮素(72.4±16.4μg/L)及血浆一氧化氮(42.8±8.7μmol/L)水平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对短暂脑缺血发作患者中早期应用辛伐他汀能够抑制血管内皮的炎症反应,稳定粥样斑块,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及逆转受损内皮功能,可降低脑血管意外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脑梗死与血脂、血尿酸水平(UA)的关系。方法:选择我院住院诊断新发脑梗死患者662例,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及颈动脉超声检查,其中180例提示有颅内或颅外动脉狭窄(狭窄组),其余482例为非狭窄患者(非狭窄组),另选择80例年龄和性别与狭窄组、非狭窄组相匹配的体格检查健康者为对照组。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三组患者血脂、血尿酸水平。结果:血管狭窄组患者血浆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及血尿酸分别为(4.7±0.7)mmol/L、(1.7±0.8)mmol/L、(3.7±0.8)mmol/L和(420.1±98.2)μmol/L;非狭窄组患者为(4.2±1.0)mmol/L、(1.6±0.5)mmol/L、(3.4±0.6)mmol/L和(398.6±78.1)μmol/L;对照组为(3.5±0.9)mmol/L、(1.4±0.7)mmol/L、(2.8±0.9)mmol/L和(310.5±60.6)μmol/L。狭窄组、非狭窄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狭窄组与非狭窄组血浆TC、TG、LDL-C、尿酸水平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性(P<0.01);血尿酸与TC、TG、LDL-C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血浆TC、TG、LDL-C、血尿酸水平增高,是脑梗死患者独立危险因素,且与血管狭窄相关。  相似文献   

20.
异丙酚与依托咪酯诱导对血浆皮质醇浓度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 观察异丙酚与依托咪酯诱导对肾上腺皮质功能的影响。方法 在 2 0例择期手术麻醉的患者中分别对 2 m g/kg异丙酚与 0 .3 m g/kg依托咪酯诱导时血浆皮质醇浓度的变化进行观察。结果 异丙酚组给药后 2 h血浆皮质醇浓度由 (30 8.7± 2 7.4) nm ol/L降至 (2 6 7.7± 31.2 ) nm ol/L ,5 h后升高至 (4 0 0 .2± 2 6 .9) nm ol/L ,2 4h后恢复至给药前水平为 (30 6 .4± 35 .4) nm ol/L ;依托咪酯组给药后 2 h血浆皮质醇浓度由 (30 9.1± 36 .6 ) nm ol/L降至 (115 .9± 2 9.7) nm ol/L ,5 h时维持在 (171.1± 34.7) nm ol/L ,2 4h后恢复至给药前水平为 (311.8± 46 .2 ) nm ol/L。结论 异丙酚诱导对肾上腺皮质功能影响小 ,依托咪酯诱导则造成短暂的肾上腺皮质功能抑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