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胆漏发生率与T管留置时间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胆漏发生率与T管留置时间的关系。方法:对行胆总管探查并留置T管的22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留置14d~16d后拔除T管的101例患者中发生胆漏者11例,留置20d~25d后拔除的125例患者中发生胆漏者5例。结论:胆总管探查术后留置T管,适当延长留置时间可以降低胆漏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胆总管术后拔除T管发生胆汁性腹膜炎的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5例拔除T管后发生胆汁性腹膜炎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例经原窦道置导尿管引流,其中2例以中心静脉导管行腹腔引流.1例开腹胆总管重置T管引流.5例全部治愈.结论 胆总管术后拔除T管时应注意胆汁性腹膜炎的可能,对于一些营养不良或有慢性病的患者应适当延长拔管时间.  相似文献   

3.
T管逐渐外退预防T管拔除致胆汁性腹膜炎发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遂锋  谌彦军  典辉 《中外医疗》2011,30(23):68-68
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术,可起到胆汁引流、支撑胆道、防止胆道狭窄等作用。T管拔除致胆汁性腹膜炎并不少见,发生率为0.66%~0.98%[1],容易误诊,不能给于及时有效的处理,影响患者术后恢复,甚至危及生命。我们自2006年1月至2009年7月共行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术205例,T管均不一次拔除,而是在术后2~14周,平均3.5周,经T管造影无异常,逐渐外退T管,视经T管胆汁引流量在3~14d将其拔除,无胆汁性腹膜炎发生。现对其临床资料分析如下,以便为临床减少T管拔除致胆汁性腹膜炎的发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胆道术后安全拔除T管的处理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东 《医学理论与实践》2007,20(10):1167-1168
目的:总结探讨胆道术后安全拔除T管的处理措施。方法:对2004~2006年148例行胆总管探查术后常规拔除T形引流管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46例安全拔除T管,2例出现胆漏,1例在局麻下沿原窦道插入导尿管,引流1~2d,1例再次手术探查,再行T管引流,带管2个月后拔除。结论:针对个体合理有效的处理措施是胆道术后安全拔除T管的有力保证。  相似文献   

5.
张学军  李巍  杨云鹏  杨曙光  康庆民 《河北医学》2007,13(10):1209-1211
目的:探讨与研究腹腔镜胆总管切开纤维胆道镜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手术疗效,总结手术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8月至2004年4月共实施腹腔镜胆总管切开纤维胆道镜取石术24例,均疗效满意。结果:手术时间80~240min,平均120min,一期缝合4例,留置T管20例。术后5~10d拔除腹腔引流管,住院时间6~11d。留置T管者,6周后来院行T管造影,证实无胆漏、胆总管狭窄及残留结石后予以拔除T管。1例术后出现胆漏,早期每日引流胆汁300ml,腹腔引流6d愈合,2例发生剑突下操作孔感染,经换药愈合。结论:腹腔镜胆道探查术可以达到开腹手术同样满意的疗效,术后病人痛苦小,病人恢复快,住院时间短,但术后因窦道形成缓慢,T管拔除时间长于开腹手术,病人不很方便。  相似文献   

6.
杨海涛  何希军  马强 《宁夏医学杂志》2011,33(11):1066-1068
目的探讨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Ⅰ、期胆总管缝合的合理性,总结技术要点和适用范围。方法对慢性胆囊炎、胆结石合并有胆总管探查指征的32例患者,行胆囊切除术+胆总管探查术+Ⅰ期胆总管缝合术,观察并发症及疗效。结果 30例行Ⅰ期胆总管缝合术,其中29例术后5-7 d拔除腹腔引流管,顺利恢复。1例出现胆漏,保持引流通畅,术后1个月胆漏停止后拔管。2例留置T管引流,30 d时经T管造影后拔除T管。随访1-2年均无不适。结论选择合适病例,对有胆总管探查指征的患者有选择地行探查后Ⅰ期胆总管缝合术是安全有效的,术中认真细致操作、术后必要的引流,可保证手术成功。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腹腔双套管治疗T管拔除后胆漏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普外科行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取石+T管引流术患者中T管拔除后发生胆漏合并胆汁性腹膜炎的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胆漏发生的原因并探讨治疗方法。结果 12例患者中3例术后6 d意外拔除T管,9例术后30 d常规T管造影胆管下端无梗阻后拔除T管,12例患者均发生胆漏合并胆汁性腹膜炎,发生胆漏的时间为拔除T管后30 min至8 h。6例行自制双套管负压冲洗引流治愈,2例行双套管联合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治愈,1例在超声引导下行肝胆管穿刺引流联合肝周穿刺引流治愈,2例行单纯腹腔引流治愈,1例行双套管治疗无好转,剖腹探查,并行胆总管切开T管引流,病情稳定后带管出院。结论胆道术后T管拔除后发生胆漏的原因较多,大部分患者合并局限性腹膜炎体征,自制双套管冲洗负压引流可有效缓解症状、体征,缩短住院时间,可作为保守治疗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T型管引流后引起胆漏的原因及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拔T管致胆漏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 对265例行胆总管探查术后常规拔除T形引流管出现胆漏的8例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胆漏病人拔除T管的平均时间为19.1天,无胆漏病人T管拔除的平均天数是19.2天.结论 T型引流管拔除后胆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拔除T管后胆漏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2年来发生的9例拔除T管后出现胆漏的临床资料.结果:5例保守治疗,3例手术,1例行ERCP经鼻胆总管引流(ENBD均治愈.结论:T管拔除后胆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正确的手术方法及拔除T管的方法是预防损伤性胆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胆总管切开术后放胃自制的胆道外引流管,防止拔除T管后胆瘘的发生的临床疗效.方法 胆总管切歼术后放置自制胆道外引流管,缠绕医用胶原蛋白海绵,并与同期符合相同条件下常规行T管引流术的患者对照,结果共156例患者放置胆道外引流管.其中 84例患者放置自制胆道外引流管,其余72例仍按传统方法放置T管引流.自制胆道外引流管引流时间(24.5±4)d,术后拔管胆漏1例;传统方法放置T管引流,引流时间(36.5±6)d,术后胆漏6例.结论 胆总管探查术后放置自制胆道外引流管并缠绕医用胶原蛋白海绵安全有效,可缩短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的痛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胆总管术后T型管拔除致胆漏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对210例行胆总管探查术后常规拔除T型管出现胆漏的8例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例患者中手术治疗2例,非手术治疗6例,全部痊愈出院.结论:重视对T管拔除致胆漏的认识,正确进行外科处理.  相似文献   

12.
杨义官 《吉林医学》2010,(30):5375-5375
目的:探讨胆道术后T管拔除的最佳时间和部分危险因素的研究。方法:对行胆总管切开取石并常规放置T管引流的1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重点了解胆道术后T管拔除时间以及T管拔除时间的时机选择对机体影响和并发症的发生概率。结果:5例患者术后常规14d拔管,发生胆漏2例,延长住院17d,平均住院16.30d。5例患者手术后21d拔管,未发生胆漏,平均住院22.14d。6例患者于35d拔管,未出现胆漏,平均住院35.41d。14d和21d拔管患者手术后30d体重增加明显,平均为3.61kg、3.94kg。35d拔管术后30d体重呈负增长,平均为1.92kg。结论:胆道术后T管拔除的最佳时间正常情况下可设定在3周左右。但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以充分权衡利弊,尽量避免危险因素,确保患者医疗安全。  相似文献   

13.
胆总管探查术后,均常规留置T管,但拔除T管后常见胆漏发生。现收集我院2002年7月至2007年7月间行胆总管探查,常规拔除T管后发生胆漏的19例进行临床分析,分析引起胆漏的原因,并探讨其预防及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4.
<正> 胆汁性腹膜炎是胆道手术后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我们曾遇到4例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T型管引流术后常规拔除T形管后致胆汁性腹膜炎,现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 本组4例,男1例,女3例,年龄32岁至48岁。均为胆囊结石、胆囊炎、胆总管结石。其中1例为胆囊切除术后2年出现胆总管结石。术中均行胆囊切除,胆总管检查,T形管引流术,术后经2周以上引流,T形管胆道造影无结石残留夹管48小时后拔除,其中1例因非医疗原因至术后一月常规拔除T形管,均出现胆汁性腹膜炎表现,突发全腹剧烈疼痛,大汗,查体全腹肌紧张,剧痛反跳痛阳性,有2例右下腹穿刺抽出胆汁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内镜下乳头切开术(EST)对胆囊切除后T管引流不能拔除的病因诊断价值及治疗效果。方法10例胆囊切除术后T管引流不能拔除者行ERCP,观察胆总管下段情况,了解其梗阻原因,如有结石则行EST及胆总管取石术,配合使用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术(ENBD)。结果10例患者9例有胆总管残存结石,内镜下取石成功,1例疑诊胆管癌患者行ENBD,T管均成功拔除,未发生与操作有关的并发症。结论ERCP、EST治疗可了解胆囊切除术后T管不能拔除的原因,并能解除胆总管梗阻,是一项十分有价值、相对安全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6.
2001年6月~2002年3月,我院选择37例胆总管结石患者,予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后直接缝合胆总管,不放置T管,经胆囊管胆总管内置小口径导管替代T管引流,术后5~7天拔除导管,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胆道术后胆总管末端狭窄T管不能夹闭的简易处理方法。方法  用2根输尿管导管经T管置入至胆总管末端扩张治疗胆道术后胆总管末端狭窄。结果  6例患者胆总管末端狭窄均扩张成功,T管能顺利夹闭、拔除。结论  用2根输尿管导管经T管置入并保留至胆总管末端有缓慢扩张作用,是胆道术后胆总管末端狭窄T管不能夹闭的简易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8.
10例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并发症的防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并发症的原因及防治方法 ,回顾性总结分析 1988~ 1999年因拔除T管所致胆漏 10例的原因及经治临床资料。结果手术探查重新置管发现 3例因T管引出腹壁口径太狭窄 ,胆漏部位在T管窦道与腹壁交接处 ;3例T管长臂紧贴肝脏下缘 ,窦道难以形成 ;4例经非手术治愈。提示胆总管探查T管安放部位及术后拔除处理不当 ,将导致严重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
李成勋  徐晓梅 《四川医学》2001,22(12):1189-1190
胆总管探查术后 T管拔除是一项基本技术 ,但拔T管所致胆汁性腹膜炎少见 ,现将其原因及教训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3例均女性 ,1例因胆总管扩张行胆总管探查术 ,合并低血糖 3.75 mmol/L,3周后拔管 ,即出现腹膜炎 ,立即沿原引流口置管引流 ,保守治疗好转 ;另 1例因急性胆管炎行胆道探查术 ,合并肝功异常 A/G0 .95、ALT12 4 U/L、AST14 0 U/L ,术后 4周拔管 ,出现腹膜炎 ,再次手术 ,见胆总管原置 T管处有一破口 ,置管引流后治愈。另 1例因胆总管结石行胆总管探查术 ,拔管时 T管断裂 ,再次入腹见 T管缝合于胆总管上 ,重置T管后治愈。以上…  相似文献   

20.
胆总管结石患者术后放置T型引流管,一般术后21d拔除,拔除前3~4d抬高或关闭T型引流管[1].为缩短T型管引流时间及患者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的心理和经济负担,我科与2009年10月至2011年10月对行手术治疗的25例胆总管结石患者中的25例采取术后早期抬高T型管引流的方法,收到满意的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