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青花陶瓷风格与民族精神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怀松  邹燕 《中国陶瓷》2007,43(4):61-62
元代,景德镇白地蓝花的青花瓷烧制成功后,陶瓷绘画进入崭新的时代,成为中国瓷器生产的主流,景德镇也由此成为中国的瓷都。元青花瓷质细洁而色白,釉下彩的蓝色彩绘,幽青可爱,造型雄浑,图案装饰雅俗共赏。具有典型的中国民族特色,它契合了我们民族精神文化。  相似文献   

2.
陶瓷与茶文化的联系及其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我国茶文化发展历史长河中,唐、宋、明为其重要时期,唐代的青、白碗盏对烹茶文化,宋代黑釉盏瓶对斗茶文化,明代紫砂、青花瓷对泡茶文化都有重大的影响。唐、宋、明代的陶瓷器皿分别以其特有的审美功能,将茶文化提升到艺术的境界。  相似文献   

3.
詹嘉 《中国陶瓷》2001,37(3):50-53
在日本文化交流中,岛国始终是单方面地学习吸取中国陶瓷技艺,孕育出具有太和民族风格的青花瓷和彩绘瓷艺术,融合中国的茶文化,糅进武家禅,创造了日本的茶陶文化。  相似文献   

4.
青花瓷的发展得益于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的传入,是中华传统文化与优秀外来文化有机结合的最好例证,冲破了时间和空间的界限,跨越了种族和地区的区分,产生了一种动人心魄的艺术感染力。阿拉伯文化对青花瓷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青花瓷色料、装饰、造型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1602年荷兰东印度公司成立并与中国进行兴盛的瓷器贸易,极大地促进了中国明末清初瓷器外销。克拉克瓷是明末清初外销瓷名品之一,荷兰东印度公司对克拉克瓷的命名与发展演变均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浅绛彩瓷为清末民初釉上彩中一代名品,在中国釉上彩瓷发展中具有承上启下、提升艺术家地位、推动艺术家个性觉醒等重要作用,对当代釉上彩瓷亦有重要影响,开启了文人画入瓷传统,形成各工序地位的尊卑差别。  相似文献   

7.
陶瓷乐器作为我国的传统乐器,历史悠久、源远流长.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景德镇市已研制出了近一个民乐队编制的瓷系列乐器.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文化竞争日趋激烈,景德镇"十七女子瓷乐坊"运用民族音乐市场化运作的发展趋势,正确定位,让瓷乐走出了瓷都,走向了世界.  相似文献   

8.
钧瓷的兴衰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大量的历史文献资料及古代钧窑遗址出土的许多钧瓷残片证明,我国宋代五大名瓷之一的钧窑源于唐代,研制于五代,成熟于北宋初期,兴盛于北宋中晚期。经历了由民窑到官窑,又民窑再官窑的发展阶段,开辟了我国陶瓷颜色釉的先河,为瓷器的装饰艺术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9.
张敏 《中国陶瓷》2012,(3):35-36,43
元代初年,元廷在景德镇设置浮梁瓷局。浮梁瓷局在元代景德镇瓷业发展中居于核心地位,对景德镇瓷业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0.
次色变价的制度化是清乾隆御厂的重要革新之一。在次色变价制度下,乾隆瓷业出现了官民竞市的兴盛格局,促进了瓷艺大发展。在次色变价推动下,乾隆瓷艺呈现出官民窑瓷艺风格趋同和创新求变等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