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介绍PET/CT中心建设中PET/CT设备的配置条件,探讨设备的选型依据。方法:根据我国关于大型医用设备管理新政策以及PET/CT的原理、结构和技术性能,论述医疗机构建设PET/CT中心所需的条件及PET/CT设备的选型。结果:①拟申请配置PET/CT的医疗机构在医院等级、床位数、年门诊量、年出院患者数及相关科室(核医学科、肿瘤科及影像科等)的规模、人员和科研等方面需满足卫生部《2011-2015年全国正电子发射型断层扫描仪配置规划》中的有关要求;②医疗机构选择PET/CT机型需关注的主要技术参数和性能指标;③获得PET/CT配置许可指标的医疗机构需参加卫生部集中招标采购的流程。结论:给出建立PET/CT中心需具备的软硬件和设备的选型参数,为医疗机构建设PET/CT中心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PET/CT正电子药物中心建设中的设备配置和选型。方法:根据我国关于大型医用设备的管理政策、主要设备回旋加速器及正电子药物合成器的工作原理及技术特点,论述PET/CT正电子药物中心建设所需条件及设备。结果:给出了医疗机构建立PET/CT正电子药物中心所需设备、人员,设备配置条件、选型采购及配套设备清单。结论:为医疗机构建立正电子放射性药物生产中心中设备的配置和选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医疗机构PET/CT中心建设中的场地选址、布局与设计。方法:根据我国现行的相关管理政策、PET/CT中心技术特点、工作流程及工作经验,讨论PET/CT中心建设的选址及布局设计相关问题。结果:给出了医疗机构建立PET/CT中心时,如何进行选址及进行各功能区域的布局设计。结论:为医疗机构建立PET/CT中心的选址及布局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重建技术对PET/CT中PET图像空间分辨率的影响。方法:采用PET/CT模拟临床条件进行图像数据采集,对分布于椭圆柱分辨率模体长轴方向上的5条线源及6层横断面行PET/CT扫描;选择滤波反投影(FBP)法和VUE Point HD迭代算法进行PET图像重建。迭代算法中增加点扩散函数(PSF)和飞行时间(TOF)两种新技术对图像进行重建,以线源半高宽(FWHM)表示重建图像的空间分辨率,计算5条线源6个层面上径向FWHM,求平均值。结果:在临床采集及重建条件下,使用PSF技术前、后中心位置图像空间分辨率分别为4.95 mm、4.28 mm;TOF技术使用前、后中心位置图像空间分辨率分别为4.95 mm、5.19 mm;FBP算法重建图像空间分辨率为4.63~7.45 mm;VUEPointHD算法空间分辨率为4.07~6.58 mm。结论:PSF技术能够有效提高PET图像空间分辨率,而TOF技术对图像空间分辨率无显著影响。重建算法对PET图像空间分辨率的影响较大,故需依据临床需求和经验选择来辅助决策。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PET/CT中心建设中的放射防护。方法:根据我国放射防护相关的现行政策、PET/CT技术特点、辐射剂量的理论及工作经验积累,讨论PET/CT中心建设中放射防护的相关问题。结果:给出了PET/CT中心从放射性药物分装到PET/CT扫描各工作环节中的放射防护要求;导出了各环节中防护设施屏蔽厚度的计算公式,并介绍了放射防护的评价验收程序。结论:全面系统探讨了PET/CT中心建设各环节中的放射防护,为医疗机构建立PET/CT中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PET/CT正电子药物中心建设中的场地选址与设计。方法:根据我国现行的管理政策及PET/CT正电子药物中心技术特点,论述PET/CT正电子药物中心的建设中选址及设计相关问题。结果:给出了医疗机构建立PET/CT正电子药物中心时,如何进行选址,如何进行各功能区域的设计及净化设计的要求。结论:为医疗机构建立正电子放射性药物生产中心的选址及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PET/CT是目前最先进的分子显像设备,具有很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从晶体材料和工艺、PET采集方式、PET重建算法、图像融合技术、后处理技术等几个方面,对影响PET/CT性能的关键技术参数进行了细致的分析,为医院决策者引入PET/CT的选型论证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探讨符合线路SPECT/CT的日常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分析带符合线路双探头SPECT/CT系统的日常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措施。方法:定期检测仪器能峰、能量分辨率和探头固有均匀性等日常质量控制和校正,以及CT日常质量控制,制定硬件保养方法及规程。结果:常规的日常硬件保养,减少了仪器故障发生率,仪器能峰、能量分辨率保持稳定,探头固有均匀性需要定期校正,校正前后1号探头均匀性(%)分别为2.71±0.28、2.37±0.11,2号探头均匀性(%)分别为2.68±0.12、2.38±0.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定期对仪器的质量控制与保养,可保证仪器性能稳定,提高设备使用效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SPECT)骨显像和PET/CT骨显像结果的差异及可能的原因。方法:对2例病例均先后行SPECT骨显像和PET/CT骨显像,并对图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骨骼对18F-fluoride(PET/CT骨显像剂)和99mTc-MDP(SPECT骨显像剂)的摄取机理类似,均可以反映局部血流量及骨代谢更新的活跃程度,由于18F-fluoride与骨的亲和力强于99mTc-MDP,因此PET/CT图像具有比SPECT更高的系统分辨率和系统灵敏度。结论:PET/CT骨显像灵敏度和分辨率均高于SPECT,但由于其检查费用较高及自身受18F的短半衰期限制,因而其在临床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飞行时间(TOF)技术对PET/CT图像质量的影响,并通过蒙特卡罗方法模拟验证TOF技术的优越性。方法:使用拥有TOF技术的飞利浦Gemini TF型号PET/CT,通过模体扫描分析不同采集计数下TOF重建和non-TOF重建图像的对比度变化。使用蒙特卡罗方法建立PET/CT仪器几何模型和物理过程,模拟PET/CT活度-计数特性曲线和不同时间分辨率下的信噪比(SNR)。结果:从模体实验所获得的图像比较中可以直观地看到,与non-TOF图像比较,TOF图像更加清晰,其均匀性、病灶轮廓区分度、鉴别小病灶的能力和病灶与本底的对比度等均明显优于non-TOF重建图像,特别是在低计数采集条件下,对比度可提高10%。蒙卡模拟PET的计数特性表明,符合计数和SNR随着活度的增大而增大,但在高活度区域随机符合计数过多并且SNR增长缓慢。SNR和时间分辨率成反比关系,时间分辨率越小,SNR越高,520 ps时间分辨率的SNR相较1 000 ps时间分辨率的SNR提高约50%。结论:使用TOF技术的PET/CT可以明显提高图像质量,减少扫描时间和注射用药剂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PET/CT工作场所布局设计内容,为医院PET/CT工作场所新建和改建设计提供参考。方法:根据相关文献资料和工作经验,结合PET/CT工作场所放射防护特点,对具有放射性的PET/CT工作场所布局的合理性进行分析。结果:针对PET/CT工作场所存在的不足,提出合理可行的布局设计要求。结论:对PET/CT工作场所合理的布局设计对降低辐射水平、实现辐射防护最优化以及满足工作人员、受检者和公众照射最小化要求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计算机体层扫描仪(PET/CT)性能检测过程中18F的放射性活度及活度浓度准确使用量。方法按照NEMANU2-2001标准,采用其相关模体,结合飞利浦Gemini系列,GE Discovery系列和西门子Biograph系列PET/CT性能检测项目所使用18F的放射性活度或放射性活度浓度进行分析。结果①空间分辨率:飞利浦1.48~2.22GBq/ml;GE>185MBq/ml;西门子1.11GBq/ml);②散射因子、计数丢失和随机符合测量及精确性(计数丢失和随机符合校正):飞利浦481~555MBq;GE900MBq;西门子1.07GBq;③灵敏度:飞利浦7.4MBq;GE10MBq;西门子4.6MBq。结论各厂商提供的放射性活度及活度浓度可用于NEMA标准检测。  相似文献   

13.
目的:介PET/CT的性能特点及临床应用。方法:对PET/CT的技术性能进行了分析,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结果:PET能从分子水平上反映人体组织的生理、病理、生化、代谢改变;多排螺旋CT则可显示机体精细的解剖结构。结论:PET/CT可实现PET图像和CT图像的同机融合,形成2种技术的优势互补,具有极高的诊断性能和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PET/CT的应用质量和性能检测方法。方法:用放射性核素18F检测PET的空间分辨率、灵敏度、散射因子与计数丢失、图像质量,用美国Catphan-424性能体模和瑞典Barracuda长杆电离室和射线测量仪检测CT的剂量指数、定位光精度、层厚、空间分辨率、密度分辨率、场均匀性和噪声、CT值线性和对比度标度、检查床运动精度。结果:PET/CT作为整机合格,但部分参数不合格。结论:通过检测可有效保证系统的质量和安全。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PET/CT系统构成及工作原理进行了概述,重点介绍了国产PET/CT技术近年的进展,与国外同类商品化设备性能对照,开展临床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国产PET/CT技术已较为成熟,商品化的产品可以替代国外同类产品.  相似文献   

16.
以西门子Biograh 16 PET/CT为例,探讨了导致PET/CT PET图像伪影的探测嚣组块快速定位方法,进一步分析和计论了导致探测嚣组块性能变化的因素,以促进仪器质控和维修工作更好地开展,确保设备工作在最佳状态.  相似文献   

17.
我国PET/CT的发展和配置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PET/CT是正电子发射断层(PET)和X线CT同机融合的新型医学影像设备,它把解剖与功能影像有机的融为一体。我国1995年配置医用回旋加速器和PET,2002年配置和应用PET/CT,已有20多年历史。论文将研究我国PET/CT的应用现状,配置管理和发展方向。方法:通过调查和访问了解我国PET/CT的配置和使用情况,与卫生行政部门共同制定我国PET/CT的配置规划和管理办法。结果:我国目前共有PET/CT150台,医用回旋加速器90台。结论:我国PET/CT的发展是与国民经济的发展相适应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对某医院核医学科PET/CT中心进行放射卫生防护现状分析,评价其是否符合放射卫生要求,对薄弱环节提出相应的对策。方法 依据国家相关标准对现场进行检测和调查,将所得数据和资料与标准进行比较。结果 该医院核医学科PET/CT中心核医学工作场所及周围环境辐射水平最大值为0.40 μSv/h,工作场所表面污染最大值为0.20 Bq/cm2结论 该医院核医学科PET/CT中心选址适宜,布局基本合理,辐射防护检测符合国家标准要求,有完善的放射防护管理制度,正常运行条件下可以有效的预防和控制职业病危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