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目的 观察小剂量胺碘酮与普罗帕酮预防房颤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  73例均为阵发性、持续性或慢性房颤复律后患者 ,排除甲亢所致房颤病例。服用胺碘酮组 4 2例 ,普罗帕酮组 31例。胺碘酮组服用胺碘酮 0 6 g/d ,逐渐减量 ,维持量 0 1g/d至每周 1 0 g/周 ;普罗帕酮组口服普罗帕酮 4 5 0~ 6 0 0mg/d ,维持治疗量为 15 0~ 30 0mg/d。两组病例均长期随访 ,比较两种药物预防房颤发作的疗效 ,并观察药物副作用及服药顺从性。结果 疗效 :胺碘酮组患者在 6个月、12个月及 18个月能够维持窦性心律的患者例数分别为 37、35及 32例 ,分别占该组例数的 88 1%、83 3%及 76 2 %。普罗帕酮组患者在 6个月、12个月及 18个月能够维持窦性心律的患者例数分别为 2 8、2 2及 17例 ,分别占该组例数的 90 3%、77 1%及 5 4 8%。副作用 :两组均见部分病例出现胃肠道反应 ,普罗帕酮组 2例因心衰而停药 ,未发生其他不良反应。结论 作为药物治疗手段 ,胺碘酮及普罗帕酮对于预防房颤复发均有良好的作用 ,但长期疗效胺碘酮优于普罗帕酮 ,并且副作用发生率低、耐受性良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异舒吉联合胺碘酮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力失常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对58例急慢性心力衰竭并发有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给予异舒吉原液持续静脉微泵推注,开始时2ml/h,根据症状及血压逐渐加量,最高剂量达4~6ml/h,持续应用3—5d,同时给予胺碘酮150mg+5%葡萄糖注射液20ml静脉注射,然后以1~2mg/min持续微泵推注,6—10h后减量至0.5~1mg/min,(24h总量少于1000mg),持续应用2~3d,静脉用药同时口服胺碘酮,第1周0.23次/d,第2周0.22次/d,第3周0,21次/d,持续口服1~3个月。结果所有病历治疗总有效率100%,患者胸闷心悸症状基本消失,治疗后复查动态心电图都提示恶性心率失常消失,同时有6例房颤患者转为窦性心率。结论异舒吉加胺碘酮治疗心衰合并恶性心率失常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 总结大剂量胺碘酮静脉注射加口服治疗顽固性反复发作性室性心动过速和心室颤动的用药经验和临床疗效。方法 对利多卡因反复应用无效或反复除颤利多卡因不能维持的16例病人,胺碘酮3~5mg/kg稀释后10min内静脉注入,随后0 5~1 5mg/min泵入维持,若心律失常控制不满意,可每隔30min再注射75~15 0mg ,同时口服胺碘酮2 0 0mgtid ,静脉平均用药3~9(5. 9±3. 2 )d。结果 第1天平均静脉用量115 3±183(90 0~15 0 0 )mg ,心律失常控制率18 7% ,第2天31. 3% ,72h全部控制。7d后2 0 0~6 0 0mg/d维持。30d时1例停服胺碘酮17d的病人,室性心动过速再次发生,除颤无效死亡;余15例病人,病情稳定后改用胺碘酮10 0~2 0 0mg口服,随访3~12 (7 .7±3 .1)个月无复发。结论 静脉注射胺碘酮加口服应用对顽固性反复性室性心动过速和心室颤动完全有效,用药要个体化。用药过程中要注意监测血压、心率和心律,预防复发需坚持长期口服。  相似文献   

4.
张斌  张威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8):1910-1910
对胺碘酮中毒伴肺癌l例分析如下. 1病历摘要 女,46岁.因频繁室性期前收缩在当地服用胺碘酮治疗.1次200 mg,3次/d,共服用28 d后出现饮食欠佳、恶心呕吐、偶有咳嗽无痰,持续2d入院.既往体健,无咳喘史,无心脏病史.查体:T 36.5℃.P 50次/mln,BP 110/70 mm Hg,神情,查体合作,心律齐无杂音,肺无啰音,腹平肝脾未及.辅助检查:血钾4.3 mmol/L,血钠141 mmol/L.血氯化物102 mmoUL.心电图窦性心动过缓.Q-T间期延长,可见QTu现象.u波高于T波,ST-T未见异常.心脏超声检查静息状态下心内结构及血流未见异常.胸片左肺下叶外侧结节状阴影,查胸部CT左肺下叶外侧见一个结节状阴影,轮廓清晰,边缘毛糙,密度均匀,大小约18 mm×18 mm,肺门及纵膈未见肿大淋巴结影.CT诊断左肺下叶周围性肺癌.临床诊断:胺碘酮中毒;肺癌.立即停用胺碘酮,给予输液等对症治疗,1周后病情稳定转胸外科行左肺下叶切除术,术中未发现肺门及纵膈淋巴结肿大,病理诊断鳞状细胞癌,术后未辅助放化疗.  相似文献   

5.
静脉胺碘酮在充血性心力衰竭并室性心律失常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静脉应用胺碘酮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 (CHF)并有快速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32例器质性心脏病伴室性心动过速 (VT)和 (或 )心室颤动 (VF)患者 (室颤患者先给予电除颤 ) ,给予静脉注射胺碘酮。首剂 15 0mg后以 0 5~ 1 0mg/min静脉维持注射 ,同时口服 6 0 0mg/d ,并逐渐减至 2 0 0mg/d维持。结果 :第一个 2 4h 2 2例心律失常获控制 ,静脉用胺碘酮 92 0~ 2 14 0 ( 112 4± 2 13)mg ,72h心律失常全部被控制。结论 :静脉应用胺碘酮治疗CHF伴VT和 (或 )VF对控制心律失常是快速、有效、安全的。  相似文献   

6.
胺碘酮的神经系统副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胺碘酮 (乙胺碘呋酮 ,amiodarone)是目前较常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 ,随着其在临床的广泛使用 ,越来越多的毒副作用被发现 ,其中主要有心脏毒性、肺毒性、甲状腺毒性及肝功能异常 ,近年来又发现其对神经系统的副作用 ,有报道发生率可达 2 0 %~ 40 % [1 ] ,但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本文对胺碘酮的神经系统副作用综述如下。1 周围神经病变胺碘酮可导致多发性神经病 ,主要表现为肢体无力及麻木等症状 ,临床常与药物的剂量及持续的时间有关 ,较严重的患者可出现神经轴突变性 ,从而产生不可逆性周围神经损害。Besser等 [1 ]报道 3例服用胺碘酮后出…  相似文献   

7.
董萌 《临床医学》2013,33(8):58-60
目的 对比分析胺碘酮、胺碘酮联合厄贝沙坦在治疗持续性非瓣膜性心房颤动转复后窦性心律维持的时间及对左心房重构的影响.方法 选择因持续性非瓣膜性房颤就诊的患者86例,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44例为胺碘酮治疗组;B组42例为厄贝沙坦与胺碘酮联合治疗组.A、B组均服用胺碘酮,第1周600 mg/d,第2周400 mg/d,第3周200 mg/d,持续至试验结束或房颤复发;A组如同时伴有高血压病(〉140/90 mm Hg,1 mm Hg=0.133 kpa),加用钙离子拮抗剂;B组在此基础上常规加用厄贝沙坦,根据患者血压情况选择(40~80 mg/d).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治疗1年后B组(73%)患者窦性心律维持率高于A组(54%);B组患者左心房内径为(35.1±1.2)mm,优于A组的(37.3±1.6)mm.结论胺碘酮联用厄贝沙坦在治疗持续性非瓣膜性心房颤动转复、窦性心律维持时间、改善心脏功能方面,优于单用胺碘酮.  相似文献   

8.
静脉注射胺碘酮与心律平转复阵发心房颤动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比研究胺碘酮与心律平转复阵发心房颤动的疗效。方法阵发心房颤动(此次病程≤48h)患者58例随机分为两组胺碘酮组30例,给予胺碘酮负荷量150mg静注后,继以0·6~1·0mg/min维持点滴,依心室率情况调整胺碘酮剂量。心律平组28例,静脉给予心律平1·4~2·0mg/kg,5min内注射,继以0·28mg/min维持静点,无效者改用胺碘酮治疗。结果胺碘酮组转复成功率为86·7%(26/30),心律平组转复成功率57·1%(16/28),且心律平组转复心律失败的部分病例使用胺碘酮仍有效;胺碘酮组平均复律时间(101±95)min(6~508min),心律平组(172±148)min(11~608min)。结论胺碘酮在转复阵发心房颤动比心律平更加快速、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老年心律失常长期服用胺碘酮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胺碘酮作为一种抗心律失常药物 ,已广泛用于临床。我们回顾性分析 2 4例长期服用胺碘酮老年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资料 ,旨在探讨胺碘酮用于治疗老年心律失常的有效性、广泛性及长期性。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 2 4例均为男性 ;年龄 6 4~ 80岁 ,平均76岁。其中频发室性早搏 16例 ,房颤 7例 ,频发室上速 1例。基础病因 :冠心病 18例 ,糖尿病 2例 ,合并高血压病 3例 ,左房粘液瘤 1例 ,无明显器质性心脏病者 3例。1.2 治疗方法 口服胺碘酮最小剂量为 0 .2 0 g ,1次 /d,最多4次 /d,达临床疗效后逐渐减量。维持剂量为 0 .1g ,2次 /周 …  相似文献   

10.
胺碘酮是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 ,对室性和室上性心律失常有良好的疗效。但临床应用多为小剂量 ,对大剂量应用的经验不足。 2 0 0 2年 11月至2 0 0 3年 2月我院收治了 3例顽固性室性心动过速患者 ,应用大剂量胺碘酮治疗 ,取得了良好效果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本组 3例均为男性 ,平均 6 3岁 ,均为陈旧性前壁心肌梗死。经用常规剂量胺碘酮及普罗帕酮、利多卡因、β-受体阻滞剂等药物治疗后 ,3例均不能终止室性心动过速或防止复发。1 2 给药方法 治疗初始阶段 ,先以15mg/min的速度静注胺碘酮 15 0~30 0mg ,并行同步直流电…  相似文献   

11.
胺碘酮对老年室性心律失常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院于 1993~ 1999年对 6 7例老年室性心律失常随机分为单用胺碘酮、单用普鲁帕酮治疗 ,观察两种药物的疗效、安全性以及停药 0 .5 a后复发率的比较 ,现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1动态心电图示室早总数 >30 0 0次 / 2 4h,L own分型 3~ 5级而无窦房结及房室传导阻滞、电解质紊乱者 ;2年龄>6 0岁 ,有明确器质性心脏病 ,彩超示 L VEF>40 % (符合以上标准共 6 7例 ) ,随机分为胺碘酮组 34例 ,普鲁帕酮组 33例。1.2 方法  1胺碘酮组 第 1周 2 0 0 mg,3次 / d,第 2周 2 0 0mg,2次 / d,第 3周 2 0 0 mg,1次 / d,逐渐根据疗效及副…  相似文献   

12.
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56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并发心律失常患者给予静脉注射胺碘酮75~150mg负荷量后续以1.0mg/min持续泵入6h,然后以0.5mg/min持续泵入共48h,总量450~2400mg,静脉泵入同时口服胺碘酮,第1周600mg/d,第2周400mg/d,第3周200mg/d,维持1~4周。结果显效30例,即非续性室速消失且24h内心电监护无室速发生;多源性室性早搏消失,24h室早减少90%以上;房颤、室上性心动过速转为窦性心律;有效20例,即室早减少50%以上,房颤病人的心室率控制在100次/min以下;无效6例,其中2例病人因反复室颤死亡。治疗期间4例用药后出现窦性心动过缓(心率〈50次/min),3例减少胺碘酮用量,1例停药后心率恢复到正常;2例外周血管炎,停药并用硫酸镁热敷后症状逐渐消失;2例血压下降至80/50mmHg,其中1例经减慢静推速度,补充血容量后血压恢复正常,1例经用多巴胺后血压上升正常。结论静脉加口服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伴发心律失常是安全有效的。用药过程中应严密监测心率、心律及血压的变化,用药需强调个体化。  相似文献   

13.
心脏术后心律失常应用胺碘酮针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胺碘酮针剂治疗心脏手术后合并心律失常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80例风湿性心脏病和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合并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室性早搏或房颤的的患者,以胺碘酮针剂2~3mg/kg加入5%葡萄糖溶液10~20 ml,缓慢静脉注射,效果不明显者于30 min后再次静注1 mg/kg剂量,而后按5~10 mg/(kg.d)持续静脉滴注1~5 d,监测血压和心率的变化。【结果】胺碘酮治疗后有效率为95%,能较好的控制心率,且对血压影响不明显。【结论】胺碘酮针剂治疗心脏手术后合并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或室性早搏、快速性房颤的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使用胺碘酮对二尖瓣置换手术患者心房颤动(房颤)的转复和维持窦性心律的作用。方法40例行二尖瓣置换手术房颤患者随机分为2组:胺碘酮组和安慰剂组,每组20例。胺碘酮组术前3d开始胺碘酮200mg口服,3次/d,术后当天通过微量输液泵持续静脉输注600mg胺碘酮,能进食后改为胺碘酮200mg口服,3次/d;1周后改为200mg口服,2次/d;再1周后改为200mg口服,1次/d,一直维持。安慰剂组以安慰剂代替胺碘酮,服药时间和方法同胺碘酮组。观察2组患者术后房颤转复率、ICU监护时间、住院时间及窦性心律维持情况。结果胺碘酮组房颤转复率明显高于安慰剂组(65%vs30%,P〈0.05)。随访6个月,胺碘酮组维持窦性心律明显优于安慰剂组(70%vs0,P〈0.05),而ICU监护时间和住院时间较安慰剂组缩短[(1.8±1.7)d vs(2.8±1.5)d,(11.3±2,4)d vs(13.4±3.2)d,P均〈0.05]。结论胺碘酮可以有效地将二尖瓣置换手术患者的房颤心律转复为窦性心律,缩短ICU监护时间和住院时间,并且在术后维持窦性心律方面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张辉 《新医学》2008,39(3):184-185
目的:探讨胺碘酮治疗室性心律失常时QT间期与疗效的相关性.方法:100例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予胺碘酮(负荷量600 mg/d治疗7日,再给予400 mg/d治疗7日,其后用200 mg/d治疗2周,继以100~200 mg/d治疗4个月)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后QT间期延长与抗心律失常有效率的关系及其不良反应.结果:胺碘酮治疗室性心律失常有效率高达95%,其维持量小(100~200 mg/d),且无明显不良反应.治疗后QT间期延长者较QT间期不延长者效果好.对负荷期末QT间期不延长者,延长其用药负荷期后部分患者可取得满意疗效.结论:胺碘酮用于治疗室性心律失常时,QT间期延长者较不延长者疗效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胺碘酮治疗老年冠心病并快速心房颤动的临床疗效。方法26例老年冠心病患者,发作时快速房颤后静脉推注胺碘酮治疗,首次3-5 mg/kg,5-10 mg/min注入,继之以微量泵维持,前6 h 1 mg/min,其后0.5 mg/min,观察24 h临床症状及心率、血压的变化情况。结果静脉应用胺碘酮后显效18例(69.2%),有效23例(88.8%),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胺碘酮应用于老年冠心病并房颤患者有效率高,副反应少,尤其适用于老年患者的抢救。  相似文献   

17.
阳凤涛 《临床医学》2013,(12):41-42
目的观察使用胺碘酮治疗急诊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六盘水市人民医院急诊科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因冠心病合并出现快速心律失常前来就诊的130例患者,胺碘酮首次剂量,静脉注射负荷量的胺碘酮(150mg)确保在10min之内注入,然后按1.0mg/min的速度维持静脉滴注6h,之后根据患者的病情逐渐减少胺碘酮的用量至0.5mg/min,对于心律控制情况不满意者可在15~30min后再给予患者负荷量的胺碘酮2—3次,但要确保24h内胺碘酮的总剂量〈2000mg。结果有效率高达89.2%,不良反应率仅为4.6%。结论急诊采用胺碘酮静脉滴注或注射的方法治疗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不仅安全,而且有效,值得广泛推广于临床。  相似文献   

18.
小剂量胺碘酮对肺心病患者潜在肺毒性作用的安全性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肺心病患者小剂量胺碘酮维持治疗潜在肺毒性作用的安全性。方法 以 16例无心、肺功能异常的治疗者作对照 ,观察 11例肺心病患者及 13例慢性阻塞性肺气肿 (COPD)患者因各种心律失常联合应用小剂量胺碘酮治疗中 ,肺功能包括第 1秒用力呼气量 (EFV1)、其预测值百分比 (FEV1% )及一氧化碳弥散度 (DLco)的变化情况 ;咳嗽、进行性气促、X线胸片的改变等肺毒性作用的阳性临床综合征出现情况。结果 治疗对照组、肺心病组及COPD组治疗前后FEV1、EFV1%及DLco的检测值比较无显著差异性 ,P >0 0 5。肺心病组及COPD组DLco的变异系数分别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 ,P >0 0 5。肺心病组及COPD组的各项阳性临床综合征出现率 ,分别与对照组比较有非常显著的差异性 ,P <0 0 1,但经与基线X线对照及对症治疗 ,可排除胺碘酮的肺毒性作用。结论 肺心病患者在常规治疗中联合应用小剂量胺碘酮的潜在肺毒性作用方面 ,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胺碘酮治疗房颤的临床疗效。方法给予胺碘酮150mg缓慢静推,继续以1—0.4mg/min维持静脉滴注48h,次日起加用口服片0.2g,3次/d,口服6d;0.2g,2次/d,口服7d;0.2g,1次/d,口服7d;0.1g,1次/d,口服5次/周维持。结果胺碘酮治疗房颤总有效率89.3%。结论胺碘酮治疗房颤有较高疗效长期使用也有较好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老年心房颤动患者服用胺碘酮引起甲状腺功能减退(甲减)进行临床分析。方法对42例72~85岁老年心房颤动服用胺碘酮的患者进行了甲状腺功能的监测,于服药前及服用胺碘酮后30 d、90 d、180 d、360 d分别定期测定甲状腺激素(采用化学放光分析法测定TSH、FT3、FT4),观察服药后的甲状腺功能。结果至观察结束后共有7例(16.6%)患者出现甲状腺功能减低,观察至90 d时开始出现甲减(2例4.76%),其中以180天时发生率最高(3例,7.41%),全部患者均给予左甲状腺钠片治疗,其中3例停用胺碘酮,4例减量维持。结论老年心房颤动患者服用胺碘酮后甲减发生率较高,本观察为16.6%,因老年人症状不典型易被忽视,导致不良后果,特提起注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