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综合干预对饮食习惯改变及肥胖病人自我管理的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与人群的不良生活方式密切相关,不良的生活方式包括膳食不合理、缺乏运动、吸烟、酗酒等[1]。2002年12月北京市政府启动了《生活方式疾病综合防治示范社区项目》(简称《示范项目》),《示范项目》是针对慢性病病程长、病因复杂、尚无明确病因,同时在社区卫生诊断基础上所采取的不同层面上的综合干预项目。有证据表明不健康膳食和缺乏体力活动是慢性病尤其是肥胖的重要危险因素[2],因此,开展健康的膳食干预也是本项目的重要内容。北京市朝阳区朝外、高碑店2个办事处作为示范单位参加了此项目。经过2年的项目干预,社区居民的健…  相似文献   

2.
倪志红 《社区卫生保健》2011,(4):259-259,262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速以及不良生活方式的增加,心脑血管病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健康问题。它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以及并发症多“四高一多”的特点。对人们的生命健康造成重大威胁。防治心血管危险因素已刻不容缓。而不合理的膳食是心血管疾病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在延缓疾病进展和促进康复中也起着负面作用。因此指导患者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控制体重,是老年心血管病防治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3.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与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的发病率在近年来日益增长,成为世界卫生组织公认的三大疑难疾病之一。膳食结构的改变与生活方式的差异使得糖尿病的发病率在不同的地区与人群中呈现不同的数字。本文就膳食营养、生活方式与糖尿病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与总结,旨在提高专家学者与患者对于糖尿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们的膳食结构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缺米少油不再是生活的主调,山珍海味甚至成了家常便饭。宴席不断,酒杯不空,餐盘常满,油盐猛增,在这种看似富裕生活的背景下,各种慢性病渐渐抬头,例如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等等。  相似文献   

5.
慢性病是影响我国居民健康的重要因素,它与膳食结构和生活方式有很大关系。在膳食因素中,油脂摄入量不合理及用油方法不当对健康的影响非常大。误区1:油多炒菜香 用适量的油炒菜可以使菜色泽鲜艳,味道鲜美可口,促进食欲,故许多人喜欢多放些油。殊不知,油脂摄入过多可导致肥胖,并使心血管疾病、高血压和癌症的发病率升高。  相似文献   

6.
膳食及生活方式与高血压患病影响的多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影响居民高血压患病的膳食及生活方式影响因素,为高血压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随机选取就诊于某门诊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全国高血压防治微机网络管理"软件,进行膳食、生活方式调查,同时进行血压测量,采用SPSS12.0软件包分别从食物和生活方式上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将膳食因素纳入Logistic回归模型,其中钠和油脂类食物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OR值为95%可信区间,分别为1.230,1.225),缺乏体育锻炼和中心性肥胖与高血压患病明显呈正相关(OR值分别为1.712,1.643)。结论高血压患者的膳食及生活方式在影响因素中有危险因素,也有保护因素。通过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倡导合理膳食和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防治高血压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7.
包头市社区居民不良生活方式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口的老龄化及与社会心理、行为因素相关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日趋增多 ,使疾病的致死致残率逐年增加。有关统计资料表明 ,我国每天平均有 1 3万人死于慢性病 ,慢性病的死亡人数已占总死亡人数的 3 4 [1 ] 。而慢性病的发病往往与一些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有关 ,有研究显示 ,人类的疾病大约 5 0 %与生活方式和行为有关[2 ] ,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对降低慢性病的发病率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内蒙古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包钢医院于2 0 0 0年 4~ 1 0月对包头市 9个社区居民进行了随机…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健康生活启动活动对提高居民健康生活方式知识、态度和行为的效果。[方法]启动仪式现场对120名居民,启动后2周对202名居民和30名领取礼包者问卷调查分析。[结果]启动仪式前后,居民对平衡膳食、不吸烟、不或少量饮酒的认知,不健康生活方式与心脏病、中风、高血压等疾病的认知、能量收支平衡、膳食结构平衡、"日行一万步"含义、平衡膳食、合理活动预防慢性病的认知上有差异。[结论]启动仪式对提高居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效果明显,但需落实长效措施。  相似文献   

9.
《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2004,31(3):188-192,F003
2003年WHO/FAO发布的“膳食、营养与慢性病预防”的专家报告中,总结了有关膳食和生活方式因素与肥胖、Ⅱ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癌症、牙病和骨质疏松危险性关系的大量研究证据,并将证据的强度分为4个等级:令人信服的证据(convincing evidence)、很可能的证据(probable evidence)、可能的证据(possible evidence)、不充足的证据(insufficient evidence)。  相似文献   

10.
中国人群的主要疾病负担来自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恶性肿瘤与呼吸系统疾病等慢性病。西方人群研究证据显示,吸烟、过量饮酒、体力活动不足、不健康的膳食习惯、肥胖等行为生活方式是主要慢性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由于行为生活方式和疾病谱的差异,西方人群证据不一定适用于中国人群。在中国人群中确定行为生活方式与主要慢性病的关联方式和效应大小,有助于明确综合生活方式干预对我国慢性病负担的收益大小,及指导相关指南的制订。近年来,包括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在内的以中国人群为研究对象的一系列前瞻性队列研究证据明确了几种不健康的行为生活方式对我国主要慢性病的影响,特别是补充了我国人群一些特定生活方式(如职业性体力活动)、当前营养膳食结构背景下的一些饮食习惯(如吃水果、鸡蛋、辣食和饮茶等)以及特有的健康问题(如出血性脑卒中、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的人群病因学证据。本文旨在综述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项目近年来获得的相关研究证据。  相似文献   

11.
于康 《药物与人》2007,20(1):66-67
高血压是遗传因素(内因)和外界环境(外因)长期相互作用的结果。不良生活方式在高血压的发病过程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早在1992年,维多利亚宣言就提出良好的生活方式是健康的基础,并提出包括“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的健康“四大基石”。在防治高血压等慢性疾病方面,四大基石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12.
赵法伋 《上海预防医学》2012,24(7):361-363,367
<正>随着膳食结构的变迁,非传染性慢性病发病率的迅速上升,人们对调整膳食结构防控慢性病寄予很大期待,其中包括增加全谷物摄入。2010年由美国农业部和卫生与公众服务部共同发布的《美国膳食指南(2010年)》指出:"食用足够量的全谷物食品有助于满足人体对各种营养素的需求;选择食用富含膳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调查社区老年人常见的14种慢性病共病情况及不良生活方式共存现象。 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抽取厦门市社区906例老年人群为研究对象,使用自设问卷调查研究对象的慢病共存及不良方式共存现象,使用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共纳入906例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为79.5%,老年人慢性病共病患病率为58.9%。主要的不良生活方式是BMI异常(46.8%)、饮酒(40.5%)、睡眠时间少(37.9%)、缺乏锻炼(35.2%)、吸烟(32.8%)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OR=2.232,95%CI:1.474~3.380,P<0.001)、高龄(OR=2.038,95%CI:1.234~3.365,P=0.001)、有慢性病家族史(OR=2.854,95%CI:1.943~4.194,P<0.001)、肥胖(OR=2.571,95%CI:1.096~6.033,P=0.030)、饮酒(OR=3.582,95%CI:2.531~5.071,P<0.001)、吸烟(OR=1.789,95%CI:1.172~2.732,P=0.007)、嗜盐(OR=1.818,95%CI:1.170~2.823,P=0.008)、嗜油(OR=2.023,95%CI:1.153~3.550,P=0.010)、睡眠质量差(OR=2.091,95%CI:1.360~3.215,P=0.001)的老年人,慢性病共病的比例高。 结论 厦门市社区老年人慢性病共病和不良生活方式共存现象严重。肥胖、饮酒、吸烟、嗜盐、嗜油、睡眠质量差等行为生活方式是慢性病重要的可干预因素,社区工作者应提高社区居民对健康生活方式重要性的认识,促使其主动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并长期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以降低其慢性病的发病风险,减少其伤残程度,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邢志和 《长寿》2005,(11):8-9
世界卫生组织倡导的健康“四大基石”,即“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应该是老年人健康的行动指南。反之,一切与此背道而驰的做法均属于不良生活方式。下面我们就列举种种不良生活方式,以提醒广大读者引以为戒。  相似文献   

15.
世界卫生组织认为,预防急性传染病发生一靠环境卫生,二靠个人卫生:而预防慢性病发生主要靠养成健康行为习惯和改变不良的行为习惯。WHO报告:2005年,全球因慢性病夺去了3500万人的生命,其中心血管疾病导致的死亡占30%。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4年后,糖尿病发病率将下降58%,冠心病发病率将下降80%,癌症发病率将减少1/3。随着高科技迅猛发展,生活和工作节奏加速,上述危险因素对疾病的影响将进一步发展。WHO总干事中岛宏博士告诫人们:大约到2015年,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发病原因将大致相同,因此,与生活方式有关的疾病将成为头号杀手。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因素源于人类自身——不健康的生活行为方式和习惯。  相似文献   

16.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曾经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主要传染病发病率已大幅度下降,而各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简称"慢性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病和恶性肿瘤等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不断上升,成为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研究证实慢性病的发生与不良行为和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包括吸烟、酗酒、不合理膳食、缺乏体力活动和精神因素等[1]。2012年7月我们课题组对本地区目前慢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大连市居民健康生活方式的现状,即目前居民在合理膳食、规律锻炼等方面的基本知识、态度和行为,为有效地开展全民健康生活方式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对我市12个区(市)县20个示范点3 288人进行调查;调查问卷核对无误后用EPI INFO建立数据库,进行数据双核对录入,并采用SPSS、Excel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调查结果显示,我市居民对健康生活方式的知识知晓率不高,膳食知识和身体活动知识知晓率分别48.7%、34%。慢性病控制相关膳食关键指标蔬菜摄入量、水果摄入量、谷物类摄入量合格率分别为55.6%、52.1%、60.2%。定期主动进行锻炼的比例22.4%,身体活动达到中等及以上水平的比例为11.4%。结论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我市居民对健康生活方式的知识知晓率不高,慢性病控制相关膳食关键指标合格率与定期主动进行锻炼的比例均较低,提示应进一步营造健康生活方式的舆论环境,大力普及相关知识,以提高我市居民健康生活方式的行为能力。  相似文献   

18.
社区高血压防治工作中的健康教育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血压是当今世界上流行最广泛的疾病,同时又是引起脑卒中、冠心病和。肾功能衰竭的重要危险因素。在我国高血压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而知晓率低、服药率低、控制率低。在社区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能使高血压患者提高认识,改变不良生活方式,提高社区人群高血压知晓率和控制率,促使高血压患者延缓病情进展,减少并发症,降低致残率,改善心理状态,延长寿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正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方式的改变,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经成为威胁我国居民健康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1-2])。研究证明,不合理膳食是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和癌症等慢性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3])。为掌握青海省不同地区居民膳食结构和膳食行为特点,科学指导居民合理膳食,本研究利用"2010年青海省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中膳食情况数据进行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20.
2008年苏州高新区健康生活方式行为干预活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目前慢性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超重与肥胖作为影响慢性病发生的重要因素正逐渐引起社会的广泛重视。笔者于2008年9—12月期间,对苏州高新区8个干预点的居民进行健康生活方式宣传,同时进行2次调查比较,评估健康教育对干预对象的干预程度,比较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简称121活动)开展前后,居民对合理膳食和身体活动知识的知晓率,为今后的工作开展提供参考和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