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首次以亲和素作为凝聚剂与金纳米粒子(表面未经修饰)作用,通过中和金纳米粒子表面负电使粒子间斥力减弱、距离减小而聚集。通过探讨亲和素浓度和体积、缓冲溶液浓度以及金纳米粒子尺寸等因素对金纳米粒子聚集程度的影响发现,当与金纳米粒子溶液反应的亲和素体积≤5μL时,PBS缓冲溶液中的离子对金纳米粒子影响可忽略;当与金纳米粒子溶液反应的亲和素的浓度介于50~100μg/mL时,金纳米粒子呈现最大程度的聚集;相比于较小尺寸的金纳米粒子,大尺寸的金纳米粒子更易聚集;3种尺寸的金纳米粒子的聚集程度都随亲和素浓度变化而改变。本实验将为以金纳米粒子聚集为基础的生物检测研究以及金纳米粒子自组装方面的深入研究提供可靠的文献资料。  相似文献   

2.
用β-环糊精作还原剂还原氯金酸合成了金纳米粒子;同时,β-环糊精作为金纳米粒子的保护剂,防止生成的金纳米粒子的聚集。UV数据表明,溶液内含有金纳米粒子。TEM实验表明,β-环糊精还原氯金酸能生成β-环糊精包裹的球形金纳米粒子。  相似文献   

3.
通过正硅酸乙酯水解生成二氧化硅,包裹金纳米粒子部分表面,在溶液相中有效制备出非对称金纳米粒子(Janus金纳米粒子)。在Janus金纳米粒子表面修饰偶氮苯和环糊精,借助偶氮苯与环糊精之间的光响应超分子作用,精确可逆诱导Janus金纳米粒子自组装形成低聚体;调整粒子表面二氧化硅覆盖区域与裸露金表面的比例,调节特定数目的金纳米粒子进行自组装,可以精确调控自组装体中金纳米粒子数目。  相似文献   

4.
文章采用超声膜扩散法以氯金酸为原料,用柠檬酸三钠(TSC)在有保护剂PVP保护的条件下还原制备了金纳米粒子。制得的金纳米粒子溶胶采用X射线衍射(XRD)及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对得金纳米粒子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本实验条件下制得的金纳米粒子纯度较高,分散性好,基本呈球形,粒径平均尺寸为20nm。  相似文献   

5.
文章报道了一种工艺简单、条件温和、环境友好的绿色制备金纳米粒子的方法。以蔗糖为还原剂,在水解条件下还原氯金酸制备金纳米粒子。采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能谱仪(EDX)对合成的金纳米粒子进行表征。实验系统的考察了水解时间、氯金酸添加量、反应时间等制备条件对纳米粒子光学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最佳水解时间为20 min,金纳米粒子的粒径随着氯金酸溶液添加量及反应时间的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6.
张凌宇  李鹿 《广东化工》2022,(1):228-230
设计了一个还原法制备金溶胶,并进一步合成具有双面神结构的金-聚丙烯酸铵纳米粒子的本科生化学实验.首先,采用溶胶法合成金纳米粒子,然后,聚丙烯酸通过异向生长与金纳米粒子形成具有双面神结构的纳米粒子.本实验可以锻炼学生制备纳米材料的能力,熟悉金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及其纳米尺度的特殊性质,并掌握仪器设备的使用,认识纳米尺度可操...  相似文献   

7.
王红彬  刘一丁 《应用化工》2024,(3):677-680+686
综述了近年来磁-金纳米粒子的合成及其在生物医学成像诊断和生物医学治疗上的最新应用研究进展。从磁性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磁-金纳米粒子的合成方法、磁-金纳米粒子作为成像造影剂用于生物医学多模态成像及“无背景”成像、磁-金纳米粒子作为诊疗一体化探针用于医学诊疗一体化几个方面进行了概述,并对磁-金纳米粒子未来的发展及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在加热条件下,以乙酸作为溶剂,用壳聚糖还原氯金酸制备了金纳米粒子。壳聚糖分子还保护了生成的金纳米颗粒,因此壳聚糖既为还原剂又是保护剂。紫外吸收光谱证实了溶液内金纳米粒子的存在。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了含有金纳米粒子的壳聚糖/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复合纳米纤维。运用透射电镜(TEM)对纤维的表面形貌及纤维内的金纳米粒子的分布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9.
DNA修饰纳米金溶胶的稳定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杨薇   《化工学报》2006,57(4):970-974
纳米金在分子生物学、生物传感器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针对纳米金在电解质溶液中易形成不可逆聚集的问题,通过紫外光谱、TEM、Zeta电位测试等表征,研究了DNA分子修饰对纳米金溶胶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所制备的纳米金粒子的初始Zeta电位与粒径有关,平均粒径为13 nm的金粒子对应-44.4 mV的电位;当加入钠离子缓冲液后,纳米金粒子迅速聚集沉积.紫外光谱的动力学特性曲线表明,经过与巯基相连的DNA修饰后,纳米金粒子能够在钠离子缓冲液中稳定存在.  相似文献   

10.
植物生物质合成金纳米粒子具有无毒副作用、生物相容性好、制备简单、商业应用价值大等特点,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概述了植物生物质合成金纳米粒子的现状,分析了植物生物质合成金纳米粒子的可能作用机制以及植物生物质中起生物还原作用的化合物,同时还探讨了植物生物质还原合成金纳米粒子所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11.
以氯金酸为原料,柠檬酸钠为保护剂,制备了金纳米粒子;应用透射电镜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对该实验样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此类纳米粒子尺寸均匀、呈球形单分散分布。  相似文献   

12.
一种金纳米粒子制备及表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自静  刘卫  董守安 《广州化工》2010,38(5):117-118
以氯金酸和葡萄糖为原料,柠檬酸钠为保护剂,成功制备出金纳米粒子,并应用透射电镜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对该实验样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此类纳米粒子尺寸均匀、呈球形单分散分布。并讨论了不同因素对粒子尺寸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综述了近年来纳米粒子作为共振光散射探针在药物分析中的研究进展,展望了纳米粒子共振光散射探针应用于药物分析的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利用浸渍法制备Pd/Fe3O4负载型磁性纳米催化剂。通过透射电镜(TEM)、X射线衍射(XRD)、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及振动样品磁强计(VSM)等物理化学手段对其进行了表征。将Pd/Fe3O4催化剂应用于卤代芳烃与芳基硼酸的Suzuki偶联反应中。研究结果表明:Pd/Fe3O4催化剂具有一定的磁性,利用外磁场可方便快速地分离出催化剂。负载Pd的质量分数为12.01%时,催化活性最高;在空气中,无需在惰性气体的保护下能有效地催化芳基硼酸与卤代芳烃的Suzuki偶联反应,催化剂重复使用5次后,催化活性没有明显的降低。  相似文献   

15.
对近年来正向渗透膜的不同制备方式及为了达到更优性能所使用的共混、物理涂覆、化学涂覆、植入纳米材料等改性手段进行了概况总结。梳理了正向渗透膜最新研究进展,分析表明改善正向渗透膜的支撑层厚度、表面亲水性是未来研究发展主流。  相似文献   

16.
利用微乳液法制备了平均粒径约为600nm的聚苯乙烯纳米粒子,聚苯乙烯纳米粒子在溶胶水分子缓慢自然挥发过程中,可自发地在固体基底表面形成单层或多层自组装规则结构,通常每层聚苯乙烯粒子都采用密堆积方式排列,其自组装排列为典型的立方面心密堆积结构.探讨了温度、质量分数对模板粒子排列的影响,利用SEM和TEM检测了模板的形状和粒径.  相似文献   

17.
将二氧化硅纳米颗粒和硅树脂制成混合液,采用喷涂法(spray-coating)制备出了具备超疏水性的复合涂层.研究了二氧化硅、硅树脂不同含量配比对涂层疏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涂层的接触角随二氧化硅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在二氧化硅含量大于3%(质量分数)时,涂层显现超疏水性;当二氧化硅含量为3%(质量分数)、硅树脂含量为7%(质量分数)时,涂层与水的接触角达到151.6°,滚动角接近0°.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涂层表面的微观结构,发现超疏水性的涂层具备微-纳复合阶层结构,类球状突起粒径在5μm左右,类球状突起上分布纳米团聚颗粒,直径约为50 nm.这种类似荷叶表面的微(纳复合阶层结构,结合硅树脂的低表面能,使得复合涂层具备了超疏水性能.  相似文献   

18.
分散型铂纳米微粒和负载型铂纳米微粒都是重要的催化剂。制备尺度可控、粒度分布均一的铂纳米微粒,对提高其催化活性和选择性,以及延长其使用寿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介绍了分散型和负载型铂纳米微粒常用的制备方法,讨论了各方法的制备原理及其优缺点。  相似文献   

19.
用共沉淀法制备出具有磁性的Fe3O4纳米粒子水溶液。红外光谱和XRD表明,纳米粒子是Fe3O4且其粒径在15 nm左右。通过磁滞回线得到纳米粒子比饱和磁化强度σr=56.58 emu/g。对PET薄膜进行预处理和阴离子化后,在PET表面交替吸附聚电解质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PDDA)和纳米粒子水溶液,由于PDDA的存在,Fe3O4纳米粒子能均匀地被吸附在PET表面,形成PET基磁性膜材料,且吸附的强度较强。该材料的矫顽力为41.11 Oe,剩余磁化强度为0.66 emu,与Fe3O4纳米粒子一样,具有超顺磁性。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一种新型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Li4Ti5O12因具有"零应变"特性而广受关注。由于材料的形貌对性能有着直接的影响,因而Li4Ti5O12的形貌控制成为研究热点之一。本文综述了包括纳米颗粒、纳米线、纳米棒、纳米纤维、纳米管、纳米片、薄膜以及多孔结构等不同形貌Li4Ti5O12的制备方法和性能研究的最新进展,并对Li4Ti5O12的进一步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