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站自1984年开始观测E601型蒸发以来,当大雨天气使蒸发桶内有降水量溢出时常发现承接水量的溢流桶内无水量或比实际溢出水量少的情况。这说明水从溢流孔溢出后在仪器的某一部位上有漏水现象,使日蒸发量偏大很多,记录失真造成日蒸发量的缺测。我们检查了溢流孔、胶管、溢流桶三者的接口和整个溢流桶均未发现有被杂物堵塞和漏水现象,以后注意到以下两点才找到溢出的水未能流入溢流桶内的真正原因: 一、溢流桶盖子未盖正,使盖子倾斜在桶上(如图1),这样使蒸发桶內溢出的水粘附着溢流桶盖的内层倾斜地流到溢流桶外。  相似文献   

2.
广西各基准站和基本站从1997年1月1日起,已正式使用E-601B型蒸发器,其基本原理为:若当日中有较大的降水而使蒸发桶里的水溢进溢流桶时,按规范的要求,要用500ml专用量杯测量溢流量,再把所量得的总读数值除以300,得到的值与当日测到的水面高度相加作为余量,然后按公式:蒸发量=原量-余量,这样就可以测量出当日的蒸发量.诚然,若当日水量不很大,溢流桶里的水量不很多时,用此方法就不觉得有什么特别不便之处.若当日有较大降水,以致溢流桶内的水量很多时,仍按规范用专用量杯量之,少则要量七八次,多则要量十几二十次,甚至更多次,才能测完溢流量.这样不但让观测员操作烦赘、费时,并且有时读数多也容易混乱,不便记易,容易造成人为的误差,从而影响了记录值.  相似文献   

3.
E - 6 0 1型蒸发器 1997年换型为E - 6 0 1B型。经过近 3年的使用 ,发现E - 5 0 1B存在一些缺陷。1 溢流桶由于E - 6 0 1B型蒸发器的溢流桶底部呈上凸的半球形 ,因而不能用专用的量尺测量溢流桶内的溢流量 ,可换用原E- 6 0 1上水平底的溢流桶 ,也可用杯量法或称量法换算出溢流桶内的溢流量 :如果 2 0时无降水 ,还可把溢流量倒回蒸发桶用测针直接测量 (倒回前测一个数值 ,倒回后再测一个数值 ,两个数值相减即为溢流量 )。2 测 针E - 6 0 1B测针新添了音响器 ,为使测针支架上下端绝缘 ,中间用塑料杆通过螺丝相连接。在测量水位时…  相似文献   

4.
在E-601型蒸发器的观测中,我们发现测得的蒸发量,除了受气象要素的制约外,由于仪器本身的特点,比起小型蒸发器,人为因素对蒸发量带来的误差更多。在观测中如不注意,将直接影响记录的“三性”,甚至使记录面目全非。这些因素主要有: 1.应统一保持相对稳定的水面高度。蒸发与水温直接有关,蒸发桶内水面过高水体温度低则使蒸发偏小;水面过低水体温度高而使蒸发偏大,使记录失去代表性和比较性。所以蒸发桶内水量必须保持相对稳定。因蒸发和降水,使桶内水面高度不在规定范围时,必须加(或吸)水。我们感到,一般限制在每天观测时若读取的余量≤40.0mm(或≥60.0mm),则在观测后必须加(或吸)水,  相似文献   

5.
在台站测报业务普查中发现,部分站进行大型蒸发观测时,加(汲)水无标准,“原量”值随意性很大,有的接近50.0mm(溢流桶进水口高于蒸发器溢流嘴),有的只有几毫米,多数长期保持在十几毫米。由于蒸发桶内水位高低相差过大,“原量”值超过规定的允许范围,致使蒸发失真,失去比较性和准确性。《规范》规定:“观测后应立即调整蒸发桶内的水面高度,水面如低(高)于水面指示针尖1cm时,则需加(汲)水,使水面恰于针尖齐平。”E-601型蒸发器内装有水面指示针,E-601B型蒸发器虽没有水面指示针,但在桶碧划有一圈红…  相似文献   

6.
如何减少蒸发量的误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可为 《贵州气象》2001,25(5):36-36
蒸发量是指一定口径的水因蒸发而降低的深度 ,以毫米为单位。蒸发量的大小能反应出日照的长短 ;温度的高低 ;风速的大小等。在一般情况下 ,能准确地测量其蒸发量 ,但在某些特殊天气 ,蒸发量的测定往往有一定偏差 ,甚至出现缺测 ,造成资料不准确 ,不完整。为了避免这种现象 ,在此提出几点建议 ,供同行参考。①在多雨季节 ,应时常注意天气的变化。此季节应增设一个供蒸发用的雨量器 ,在有降水时应注意取出蒸发器中的水 ,以免水溢出。但有时降水过大 ,过急 ,或有强冰雹时 ,可采取将蒸发器和供蒸发用的雨量器同时用盖盖住 ,待剧烈降水减弱后同时…  相似文献   

7.
观测大型蒸发时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当风速很大时,蒸发器内的水处于上下波动状态,调整针尖与水面恰好齐平非常困难.在这种情况下测得的蒸发量,与实际蒸发量存在一定的误差.为了提高准确性,我们在五金建材店用铝订做了一个无下底的圆柱型蒸发罩,其结构为:顶盖直径62.8 cm,比蒸发筒直径大1 cm,上面有一个与其同圆心直径为10 cm的圆形口(带盖),用于给蒸发器加水或取水.在顶盖上边缘处做一个半径为6 cm的扇形缺口,面积比净水器稍大一点,为的是不影响针尖与水面的调整.蒸发器罩高为7.5 cm左右,以与水圈边缘相接为宜.为了在观测蒸发量时安放蒸发罩方便,最后在顶盖合适的位置安上了一个把手.这样,一个大型蒸发罩就做成了.在大风天气条件下应用这种大型蒸发罩,针尖与水面调整非常容易.  相似文献   

8.
观测大型蒸发时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当风速很大时,蒸发器内的水处于上下波动状态,调整针尖与水面恰好齐平非常困难。在这种情况下测得的蒸发量,与实际蒸发量存在一定的误差。为了提高准确性,我们在五金建材店用铝订做了一个无下底的圆柱型蒸发罩,其结构为:顶盖直径62.8cm,比蒸发筒直径大1cm,上面有一个与其同  相似文献   

9.
在 E-601型蒸发器的观测中,我们发现测得的蒸发量,除了受气象要素的制约外,由于仪器本身的特点,比起小型蒸发器,人为因素对蒸发量带来的误差更多。在观测中如不注意,将直接影响记录的“三性”,甚至使记录面目全非。这些因素主要有:1.应统一保持相对稳定的水面高度。蒸发与水温直接有关,蒸发桶内水面过高水体温度低则使蒸发偏小;水面过低水体温度高而使蒸发偏大,使记录失去代表性和比较  相似文献   

10.
我站于1991年增加E601大型蒸发观测以来,历经两年的观测比较,在观测资料中发现,在同一天气条件下蒸发量的变化同小型蒸发比较基本无规律,而且常有余量大于原量的现象出现,即蒸发量为一负值,并时有造成记录缺测现象发生.这种现象的出现尤其是蒸发量较小的日数更为突出,笔者根据记录误差和缺测等现象进行观察分析,得出引起蒸发误差而变化不规律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1仅因安装王求不@*楷.按照规范要求只注意蒸发桶放火坑内必须使“器口水平”的安装规定,而忽视了器内直管支撑与测针座的连接是否水平.由于安装原因。器内外座不…  相似文献   

11.
黄水林 《气象科技》2001,29(1):63-64
1 问题的提出在地面观测工作中,要求值班员连续监视天气演变情况,经常巡视检查仪器设备。因此在一般情况下,观测记录的疑误现象是可以避免的,但由于某些客观或主观原因,记录出现疑误情况仍有可能发生,尤其是蒸发、地温等变化大又无自记比较的项目更是时有发生。1997年10月24日庐山气象台蒸发记录出现超常偏大,日蒸发量达7.2mm,比正常情况大近10倍。对这一记录如何处理一时间在测报科引起了较大争议。一种意见认为,这么大的蒸发量在庐山只有7月或8月才能出现,深秋10月不可能有,而且10月24日与前一天天气情况相差不大,但蒸发却相差近10倍,…  相似文献   

12.
陈锦冠 《气象》1998,24(5):1-1
地面气象观测经验两则1如何用雨量杯测量E┐601蒸发的溢流量从E-601大型蒸发的观测方法可知,对E-601蒸发的溢流量的测量,一般是用直尺测量与E-601蒸发器配套使用的溢流桶所装的水的高度,再除以10得到。但若E-601的专用溢流桶损坏或丢失而又...  相似文献   

13.
马耀 《河南气象》2002,(4):27-27
强降水天气出现时 ,很容易造成蒸发失真。其主要原因 :一是值班人员未能及时从蒸发器中取出相应数量的降水 ,造成蒸发器中雨水外溢 ;二是由于降水较猛 ,从蒸发器中向外溅出一定数量的降水 ,造成蒸发器中的降水比实际减少 ,导致“蒸发”比实际增大 (即蒸发失真 )。因此 ,在强降水天气出现时 ,一定要注意蒸发器中的水量 ,尽可能避免蒸发失真现象的发生强降水导致蒸发失真的原因@马耀$舞阳县气象局!河南舞阳462400  相似文献   

14.
1原理根据超声波测距原理,选用高精度超声波探头,对E601B型蒸发器内水面高度变化进行检测,转换成电信号输出。传感器能够自动测量蒸发桶内水面高度的连续变化。对于实时数据,每分钟获得1个蒸发水位,然后减去前一分钟的蒸发水位取绝对值,得到本分钟的蒸发量;对于定时数据,每个正  相似文献   

15.
发现蒸发量超大有两种客观原因,一是在夏季有强烈降雨时,蒸发皿里的雨水溢出或溅出;二是在冬季有大风雪时,降到蒸发皿里的雪随后又被风吹走,影响记录的准确性。预防和处理方法:一是遇有强烈降水时,按照“规范”规定的“随时注意从器内取出一定水量,以防  相似文献   

16.
台站在大型蒸发观测中存在着许多不够规范的地方,影响记录的内在质量,应引起台站及观测员的高度重视,主要表现在: 1 部分观测员对大型蒸发观测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台站有了小型蒸发何必再测大型蒸发,因此在观测中表现出马虎从事,测量不认真,不细致,造成较大的人为观测误差。 2 蒸发桶内水面不够清洁,水色不清,未经常换水,影响水面蒸发。 3 水圈内的水面未与蒸发桶内的水面接近。观测员往往只注意蒸发桶内加(汲)水,而忽视了  相似文献   

17.
地面规范规定,小型蒸发器在每天20对观测后,需重新注入20毫米的蒸发原量.但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个别一般站,因怕夜间不守班期间有较大降水可能导致蒸发皿溢出,随意将蒸发原量改为10毫米。我们认为这种做法是违反规范规定的,它将导致蒸发量的严重失真(特别是夏季),从而使测得的蒸发量失去其比较性和代表性。为防止一般站在夜间不守班期间因发生强降水使蒸发皿溢出,建议在蒸发器旁边放一加  相似文献   

18.
谢万银  陈英  徐彬 《干旱气象》2014,(3):481-486
利用民勤国家基准气候站1992~2001年5~9月各月小型与E-601型2种蒸发皿蒸发量的同步对比观测资料,通过对比分析、相关分析、离差分析方法以及气候估算值分析得出:(1)各月小型与E-601型2种蒸发的折算系数在0.504~0.601之间,平均折算系数为0.574;各年2种蒸发的折算系数在0.529~0.608之间,平均折算系数为0.574;(2)2种蒸发量5~9月的月、年平均折算系数相同,2种月蒸发量的平均相关系数为0.952,相关性很好,但2种蒸发的年平均相关系数为0.330,相关性很不理想,因此利用按月计算的折算系数来换算2种蒸发量更为合理;(3)小型蒸发量的离差系数大于E-601型蒸发量,小型蒸发量的离散程度比E-601型蒸发量大。由于E-601型蒸发量只有5~9月有观测资料,在考虑民勤站小型蒸发与E-601型蒸发资料互相换算时,首先考虑将E-601型蒸发量换算为小型蒸发量来利用,为有效利用民勤长序列小型蒸发量资料做了很好的衔接。  相似文献   

19.
利用气象资料计算陆面实际蒸发量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志明 《气象学报》1988,46(4):477-480
陆面蒸发量可以根据水量平衡原理用降水量减径流量计算得出,或者在测得或间接算出土壤含水量后用蒸发模式加以计算。本文目的在于探讨不涉及径流和土壤含水量资料,仅用一般气象观测资料来计算陆面蒸发量的方法。 1.计算原理与方法  相似文献   

20.
本文针对目前国家基准气侯站广泛应用的E-601B型蒸发器,据多年的观测实践经验,详细介绍了对E-601B型蒸发传感器下三角支架底座改进的理由、方法、效果;同时还介绍了密封排水孔,取消溢流桶等,改用专用储水瓶取水法的理由、方法、效果。通过改进,不仅能够使E-601B型蒸发器的设计更加简单、操作更加方便,而且可以大量节省观测人员的劳动量和时间,从而使观测到的蒸发量更加准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