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胡塞尔认为现象学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现象与本质的关系问题即认识如何可能的问题。他提出意向性构成理论作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全新思路。胡塞尔的意向性构成理论经历了由强调“使某物显现”到强调“对象构造”的发展过程,这是意向性构成理论本身的自我完善,实质是方法论的创新。它构成了胡塞尔现象学由早期静态现象学即本质的、描述的现象学向发生现象学即构造的、解释的现象学转折的内在逻辑。  相似文献   

2.
"意向性"这一概念作为专业术语是从布伦塔诺开始的。他将"意向的"、"意向的内存在"这样一些概念引入到哲学和心理学中,并且认为"意向性"是心理现象所独有的一个基本特征,可以通过"意向性"来区分心理现象和物理现象。胡塞尔从布伦塔诺那里接受了意向性的学说,并对它加以改造。通过胡塞尔现象学的极力宏扬,"意向性"这个概念成为20世纪哲学最具影响力的一个哲学概念。  相似文献   

3.
关于“意向”的思想古已有之,近现代的“意向性”研究则由布伦塔诺所开创,他提出了第一种意向性概念:心理行为指向内存在对象(色声味等)。胡塞尔在继承和发展意向性研究中提出了第二种意向性概念:心理的感觉内容通过赋予意义而指向客观事物(可简述为心理指涉外物)。关于意向性的存在地位问题现在仍是众说纷纭而尚无定论。但有证据表明,意向性是后天形成的,是经由感知一动作协调过程结合学习联想回忆机制而形成,实为一种整体觉知效应。故意向性不能为心理的本质特性,心理的本质应是“知”(觉知),因为“知”乃是一切心理现象性命攸关的共性,有之则是,无之则否。而且,“知”也是最奥秘的心性,它不可定义,也难以用关系范畴和主客体模式来理解,只能凭借现象学方法来揭示其大义,由之证悟了“明”的境界和“我”的内在,开显了“心”的堂奥。若绕开“知”来论究心理意识将不得要领。  相似文献   

4.
王琴 《南昌高专学报》2010,25(2):16-17,25
我们在对"意境说"进行多层次研究的同时,也可以援引西方的现代美学理论进行更深层次的挖掘,以推进对中国古典文论概念的理解和体系的建构。本文试图以西方现象学文艺理论为工具,对"意境说"进行现代意义上的解读。  相似文献   

5.
现象学是一种典型的"工作"哲学,被西方学术界称为现代世界三大思想方法之一,并广泛地应用于诸多人文科学领域。现象学最本质、最独特之处就是还原事情本身,对于正处在尴尬境地的教育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现象学的运用使教育研究的对象、态度、程序发生了重大变革,推动了教育研究的科学化进程。  相似文献   

6.
现象学是一种典型的"工作"哲学,被西方学术界称为现代世界三大思想方法之一,并广泛地应用于诸多人文科学领域。现象学最本质、最独特之处就是还原事情本身,对于正处在尴尬境地的教育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现象学的运用使教育研究的对象、态度、程序发生了重大变革,推动了教育研究的科学化进程。  相似文献   

7.
技术扩散是主体到主体间性的转换过程,不同主体所拥有的技术范式的相容或相斥影响技术扩散的效果;技术扩散是技术抽身而去而又旋即在场,是对新技术语境下客观世界重新解释的过程,扩散的技术对变化的客观世界具有解释功能。技术现象学视野的技术扩散可以概括为,随着主体变换以及扩散技术解释功能增强,技术意向性在技术扩散过程中得到有效展现。  相似文献   

8.
意向性是把语言、心灵和实在联系起来的中介,是语言哲学范畴的概念。以塞尔的意向性理论为基础展开对教育制度之地位功能的语言哲学意义的论述,即探讨语言与教育制度功能发挥与形成的关系,有助于更好地理解现实中许多教育问题产生的根源,还教育以真正面目。意向性理论的研究视角将为我们探讨教育制度的功能提供一个新的思维路向。  相似文献   

9.
现象学作为西方心理学的两大方法论之一,对西方心理学的发展有着重大影响。作为一种方法论,它与实证主义的方法论截然对立,它坚持以意识经验为研究对象、如实描述、问题中心、整体性、先质后量等原则。推动和促进了西方心理学方法论上的几次变革,为意动心理学、格式塔心理学、认知心理学以及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10.
"诡道",作为源于《孙子兵法》的中华文化关键词,其文化意向在中学西传、中外对接的概念转换中由于文化的时代性和民族性而招致误读。基于历史文化语义学之视角,西方译者英译之误读涵盖"诡道"概念赖以产生的社会生活世界、"诡道"概念所反映的意向世界及"诡道"概念的基本文化内涵。其误读有三:不尊重源概念赖以产生的社会生活世界而导致的常识性误读;理解了源概念赖以产生的社会生活世界而英译用词之意向性却有悖于源概念文化意向之理解性误读;理解了源概念赖以产生的社会生活世界及源概念文化意向却基于实用主义的立场赋予其有意图的意义之功利性误读。  相似文献   

11.
胡塞尔对西方现代美学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意向性理论与审美对象的存在形态;形式价值论与审美价值论;主体问性理论与审美主客体关系;生活世界理论与艺术的审美功能。考察胡塞尔对现象学美学、存在主义美学、解释学美学的影响,可以见出胡塞尔对当代西方美学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2.
李虹  王志章  张文蕾 《科技资讯》2010,(23):229-230
文化创伤是西方社会学家提出的一个学术概念。本文梳理了西方学界对文化创伤的界定。指出西方文化创伤理论共有三种研究取向:启蒙研究取向、精神分析研究取向和比较理论的反身性创伤研究取向。本文还总结了西方文化创伤研究的内容和领域:国家创伤、大屠杀、奴隶制与非裔美国人的种族认同、社会变迁导致的文化创伤、生命故事等。  相似文献   

13.
中西方教育的差异是一种事实性存在。造成中西方教育差异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西方对教育概念的原初性定义的差异。事实上,中西方对教育概念的原初性定义的差异,己在思想上勾勒出了各自教育发展的“蓝图”,并在教育实践中生成了中国和西方国家教育不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吴宓对《红楼梦》的研究和对当时“红学”的有关评价,有着十分重要的学术意义。他不仅是最早向西方学术界介绍《红楼梦》并给予高度评价者,而且也是最早借鉴西方近代文学理论以及比较文学研究方法对《红楼梦》给予深刻分析者,其成果不仅在他那个时代属于一流水平,即使在今天也依然具有相当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5.
论胡塞尔意识的意向性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塞尔的现象学是一种意识哲学,如果用一个词汇来概括其哲学思想,这就是“意向性”。意向性是纯粹意识的本质特性。由于胡塞尔思想的发展,在不同时期,他对意识的意向性结构分析是不同的。在《逻辑研究》时期,其结构为:意向行为——意向内容——对象;在先验现象学时期,其结构为:意向作用——意向对象,而与此相应的另一种表述则为:自我——我思——所思。本文对其不同时期的意识结构分析及其特定用语的特定内涵、构成及其相互关系作出了系统的阐述。  相似文献   

16.
从意向性的角度研究语言的意义,是分析哲学发展历程中一个突破性阶段,塞尔是其中的主要代表人物。塞尔将意向性看作语言的意义的根源,试图回答语言为什么有意义的问题;认为正是因为语言意义与意向性同构,语言才具有意义。  相似文献   

17.
元话语是引导读者/受话者不可缺少的手段。但相对而言,在语用、修辞等方面的元话语研究较多,哲学领域的元话语分析较少。本文从心智哲学中的意向性理论对元话语进行探讨。从意向性来看,元话语是作者/发话者为引导读者/受话者产生共鸣做出的具有指向性的语言表征。元话语具有指向性、对话性和内涵性。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一种广泛的文化思潮,以“文化工业”为主要标志的“西方后现代主义”,近年来已经以不可抵御的态势渗透到了我们的文化、人文学术与精神的各个方面,致使一些人文工作者弃学从商、抛荒学术,因而造成了人文学术的危机与人文精神的失落。面对这一严峻的现实.中国的人文工作者,一方面应当营造自己独立健康的人格、以增强防腐拒诱的抗力;另一方面,则必须守住传统文化精神这个行将沉沦的最后的家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与建立、给人文学术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我们既要批判拒斥西方后现代主义思潮对人文学术的渗透以及它对人文精神的噬食,又要开创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人文学术,当然,这是极艰难的事情。但也唯其艰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人文学术才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19.
审美意象是作家审美活动的内在表现;或者说,是作家的心灵与“不在场”的事物进行接触并赋予这“不在场”的事物以心理的呈现或心理的存在的一种方式。文学创作是一种审美的意向活动。作家感知客观事物的过程,并不是被动地接受和记录客观事物的过程,而是在一个预在的意向指导下的构造过程。正是这种预在的意向性构造过程,决定了作家的感受方式和感受向度。如果说,审美活动最终是要营造一个意象,那么,离开审美主体的意向性构造,这个意向就不可能产生。意象之所以不是一个实在物,就因为它是一种意向性的产物。审美意向的“意”,离不…  相似文献   

20.
西方发达国家是当代资本主义的发祥地,也是工人阶级和工人运动的发祥地。在长期的工人斗争中,世界上最早的工会组织也在西方国家应运而生。深入研究西方国家的工会问题,有助于深化对西方资本主义和工会运动的认识,更好地发挥工会组织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近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李华锋副教授的学术专著《英国工党与工会关系研究》(2009年版)在英国工会研究方面颇具新意,是近年来我国西方工会研究领域的一部上乘之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