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1 毫秒
1.
目前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多仅用于评价食品是否合格,其应用范围具有局限性,针对这一问题,在对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本身进行研究的同时,对其在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与探讨。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全方位应用于食品安全监管才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效能,全面实现其对食品安全监管的技术支撑作用,有效提高其应有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2.
食品添加剂是指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因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或天然物质.食品添加剂已被广泛应用于食品行业,相关部门也对其在食品生产中的使用制定了严格的标准.但在实际生活中,还需从食品安全角度进一步对食品添加剂的影响和管理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按照《食品安全法》、国务院及卫生部的相关要求,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制修订的程序,受卫生部委托,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开展了《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 2760-2007)的修订工作,主要对食品添加剂主体部分、加工助剂和食品用香料的使用规定进行了修订.修订后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 GB 2760-2011)符合我国法律法规的要求,更加规范了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同时也方便了广大标准使用者的使用.  相似文献   

4.
自2009年6月1日起,《食品安全法》正式实施。其中,有关食品添加剂的规定也直接影响到了餐饮业。虽然合理使用食品添加剂可以防止食品腐败变质,保持或增强食品的营养,改善或丰富食物的色、香、味等。然而,近年来,一些餐饮企业、厨师滥用食品添加剂和添加非食用物质的问题日益突出。本刊就当下餐饮业对于添加剂的使用情况,与业内人士进行了一场对话。  相似文献   

5.
针对近年来出现苏丹红、亚硝酸钠等一系列食品安全事件,探讨了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分析目前食品添加剂的使用现状和几种致癌添加剂的致癌原因,并提出了食品添加剂使用原则和建议。只有建立完整的食品添加剂安全体系和评价体系,提高现有标准,确保食品添加剂安全、无毒,并规范使用时的标准,控制摄入量,才能真正地保证食品安全。  相似文献   

6.
<正> 《食品安全法》规定食品添加剂的品种、用量、使用范围列入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范畴。从2009年下半年起食品添加剂标准就开始了从卫生标准向安全标准的转化过程。今年1月20日,国家食品安全标准审评委员会成立,原食品添加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转为国家食品安全标准审评委员会下设的食品添加剂分专业委员会,标志着食品添加剂标准纳入食品安全标准管理。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我国食品添加剂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体系的构成,主要分为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食品添加剂质量规格标准、食品添加剂的标签标识标准三部分;介绍了每部分现行有效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状况及主要内容;在与CAC、欧盟、日本、美国、澳新等国际组织、国家、地区相关标准体系对比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食品添加剂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体系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解决建议。  相似文献   

8.
我国餐饮业食品添加剂使用现状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我国餐饮业使用食品添加剂的现状,发现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分析相关原因,为完善管理政策提供背景情况和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三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我国24个省、市、区的1 440家餐饮业进行现场调查。结果调查发现860家餐饮业在食品加工过程中使用食品添加剂,160家餐饮业使用了食品添加剂以外的化学物质和其他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共发现使用的食品添加剂1 985种(次),超范围使用食品添加剂275种(次),食品添加剂以外的化学物质和其他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171种(次)。在使用添加剂的餐饮业中,42.9%采购添加剂时未索取任何证明,84.8%未配备食品添加剂专用称量工具,94.0%未建立食品添加剂使用记录,71.4%未设置食品添加剂固定存放场所。结论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不完全适用于餐饮业食品添加剂的使用,餐饮业对安全使用食品添加剂认识不足,以至于目前餐饮业的食品添加剂使用存在较为严重的安全隐患,应尽快完善我国食品添加剂法律法规与标准,并加大培训与监管力度,严防餐饮业滥用食品添加剂造成的健康危害。  相似文献   

9.
浅谈食品安全应从食品添加剂抓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食品添加剂及非法食品添加物入手,分析食品安全问题.近几年出现的苏丹红、吊白块、孔雀石绿、硫磺熏制的粉丝、蜜饯、三聚氰胺、瘦肉精等,以及超标准超范围使用食品添加剂的现象时有发生,让消费者对食品安全非常担忧,影响了人们对食品添加剂的正确认识.政府部门要加强食品添加剂和食品生产企业的监管力度,尽快制定完善食品添加剂的相关标准,加大对食品生产企业所使用食品添加剂标准的学习.通过行业协会提高企业的自律意识,来帮助消费者正确认识食品添加剂,合理选购含有食品添加剂的食品.  相似文献   

10.
HACCP在餐饮业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餐饮业中有效地使用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系统(HACCP),需要将其与日常操作紧密结合起来。要做到这一点,需要在传统意义上用于食品制造业的HACCP系统和适于餐饮业的灵活的过程控制系统之间寻求一种平衡。餐饮业中使用的控制点涉及面广,且多以食品安全理论为基础。例如,温度和时间标准、避免人与食品的直接接触以及个人卫生等。在餐饮业中实行HACCP所遇到的最大挑战包括如何在从业人员流动率很高的情况下进行人员的培训;如何将不断变化的食品和操作过程整合进食品安全控制规程;如何依据对标准执行情况的检查结果进行…  相似文献   

11.
随着现代食品的快速发展,食品添加剂已经成为食品产业中必不可少的角色,并成为食品工业技术进步和科技创新的重要推动力。然而,同时由食品添加剂带来的对消费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食品安全问题凸显了出来。一些企业为降低生产成本,超范围、超限量地使用食品添加剂,危害食品安全,或在食品生产和食品添加剂生产中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掌握食品添加剂的正确使用方法,按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国家标准严格控制使用量,才能使食品添加剂在发挥最大功效的同时保证食品安全。本文综述了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要求及原则,并对食品添加剂在加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初步的分析与探讨,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旨在确保食品的质量和食用安全。  相似文献   

12.
食品添加剂是现代食品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我国食品添加剂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较为完善,但监督检查发现餐饮环节食品添加剂使用依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包括食品添加剂采购管理制度不落实、贮藏不规范、使用没有制定管理规范、从业人员正确使用添加剂知识欠缺等。根据《广东省食品安全条例》第二十九条规定,餐饮服务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品种和用量由省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会同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制定、公布并适时调整。基于上述原因,省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非常有必要牵头针对餐饮服务环节食品添加剂使用管理开展研究,以规范餐饮服务提供者正确、合理使用食品添加剂。本文分析餐饮环节使用食品添加剂存在的问题,掌握餐饮环节食品添加剂使用监管现状,了解当前餐饮环节食品添加剂监管措施,为制定餐饮环节食品添加剂使用管理规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重庆市餐饮行业食品安全监督抽检结果。方法用SAS9.4软件对重庆市餐饮行业食品安全监督抽检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按照抽样区域、抽样场所、食品亚类和不合格项目进行分析。用R4.0.2软件绘制重庆市区县的不合格率地图。结果本次餐饮行业食品安全监督抽检共2495个批次,其中合格样品为2420个批次,不合格样品75个批次,合格率达96.99%,不合格率为3.01%。结论重庆市餐饮行业食品安全整体形势较好,但是在某些方面还有待提高,需要进一步加强餐饮行业的督查力度。  相似文献   

14.
饮料中甜味剂的应用与食品安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品安全问题已经成为了一个普遍的社会问题,其中有很多的食品安全问题是由于非法添加造成的。甜味剂作为一种常用的添加剂,几乎涵盖了所有的食品,我国批准使用的甜味剂有15种。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更加重视生命健康与饮食安全,因此需要科学的渠道,让人民大众了解食品添加剂与食品安全。通过调查各种甜味剂在榆林市市场上大部分饮料中的使用情况,本研究主要对5种常用甜味剂(甜蜜素、安赛蜜、阿斯巴甜、糖精钠、三氯蔗糖)的使用情况、存在的安全问题、如何规范使用等进行了概述。以期让消费者科学的了解甜味剂与食品安全,同时在食用或购买食品时更加有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互联网+"下外卖食品是把互联网和餐饮食品行业融为一体之后所产生的一种新业态。"互联网+"下的外卖食品具有配送快速、价格优惠、节省时间等优点,让外卖商家和消费者、第三方网络平台在多个时空进行"零见面"交易。当下,网络外卖行业一路高歌猛进,已经成为人们普遍的消费模式。而这一时尚的消费形式不停给食品的安全监管带来各种问题。本文在分析"互联网+"下外卖食品存在食品安全问题、安全监管困境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思路,完善法律法规及行业标准,建立统一完善的监、管、评综合性平台,做到全流程食品安全体系的建设,以此督促网络外卖食品安全监管的标准化精准化管理,保护消费者权益。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肉制品中食品添加剂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标准管理。方法 通过对国际食品法典以及美国、加拿大、欧盟、澳新、日本、韩国和中国肉制品中硝酸盐和亚硝酸盐食品添加剂标准规定的分析,结合风险评估、监测结果和食品中毒事件数据分析的情况,探讨相关标准未来的发展方向。结果 从生产加工过程控制、终产品检测可操作性或进出口口岸检测便利性的角度出发,美国、加拿大、澳新选择制定最大添加量,日本和韩国选择制定最大残留量,欧盟则根据具体食品产品,选择制定最大添加量或最大残留量。我国在食品添加剂标准中采用了添加量和残留量兼顾策略的同时,在污染物限量标准中规定了食品中N-二甲基亚硝胺的限量。膳食暴露评估显示硝酸盐和亚硝酸盐作为食品添加剂对膳食暴露贡献较低,对公众食品安全风险较低。结论 虽然目前标准中保留硝酸盐和亚硝酸盐最大添加量和残留量的做法符合过程控制原则和实际监管需求,但仍建议继续开展关于食品加工工艺改进和替代品的研究,同时也要继续加强对消费者和餐饮业者食品安全教育,减少误食误用引起的食物中毒。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加强洛阳市餐饮服务行业食品安全监管,及时发现餐饮环节食品安全隐患,为确保公众饮食安全,进一步提高食品安全监督管理水平提供依据。方法 按照《洛阳市2014年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抽检方案》随机抽取辖区内各类餐饮单位11类食品共计414份样品,进行大肠菌群、菌落总数、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微生物指标及重金属、兽药残留及营养成分等理化指标进行检测。结果 抽检414份样品,合格样品数395份,总体合格率为95.41%。其中食品原料全部合格,而高风险食品中自制饮料合格率最低(58.33%),其次为水发鱿鱼(62.50%)和非发酵豆制品(96.15%)。城区餐饮服务单位的食品样品合格率(94.74%)略低于县城餐饮服务单位食品样品抽检合格率(97.27%)。各类型餐饮服务单位中,快餐店合格率最低。结论 洛阳市餐饮服务行业总体卫生状况较好,但仍存在微生物污染及甲醛超标情况,提示相关监管部门应加强监管力度,从各个环节把控食品安全质量,确保公众饮食安全。  相似文献   

18.
重大活动中食品相关产品安全关键控制点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秋  邵琳  张淞  项晨 《中国酿造》2020,39(11):208
近年来,中国葡萄酒消费量逐年上升,葡萄酒进口额大幅增长。通过比较分析主要葡萄酒进口来源国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及趋势,发现法国和澳大利亚两国占据中国进口葡萄酒市场的前两位,且澳洲有赶超之势;智利、西班牙、格鲁吉亚三国对华葡萄酒出口潜力较大,市场份额将进一步提升。与中国缔结双边自贸协定等措施促进了相关国家对华葡萄酒出口,品牌及价格是影响进口葡萄酒消费的重要因素。中国进口葡萄酒市场仍存在认知度不高、价格偏高、假冒伪劣产品等问题,需要进一步降低进口葡萄酒的成本,加强市场监管。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山东省市场监管管理局(包括原山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的食品安全监督抽检通告,分析山东省食品安全总体情况,寻找食品安全抽检发现的主要问题。 方法 下载并汇总2019年度山东省食品安全监督抽检公示数据和结果,并对抽检食品类别及不合格检验项目进行归类统计分析。 结果 2019年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累计发布47期关于食品安全监督抽检通告,在共抽检的27429批次食品中检出不合格食品535批次,整体食品抽检合格率98.05%。抽检发现的主要问题是微生物超标、违规使用食品添加剂、兽药残留超标、理化指标不合格、农药残留超标等问题。不合格率相对较高的前6个食品类别为油炸面制品、餐饮食品、蔬菜、水产品、冷冻饮品、水产制品。 结论 2019年度山东省食品安全整体情况良好,但也存在一些微生物超标、农兽药残留超标等食品质量安全问题。通过监督抽检可以基本全面掌握山东省食品安全总体情况,为山东省下步加强食品安全监管方向提供数据依据;而通过食品安全信息公开,又可以向公众发出食品安全消费提示,加强全社会共同推进食品安全法治,对保障山东省食品安全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