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白血病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分析刘利,刘思纯由于白血病患者的免疫功能受损,加之近年来抗肿瘤化疗药物及激素的使用,医院感染日趋增多。为了探讨白血病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特点,我们收集了1990年2月~1994年4月住院的各类白血病患者410例,对其中发生医院感...  相似文献   

2.
恶性肿瘤与白血病迭合16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迭合白血病的临床特点。方法对16例恶性肿瘤迭合白血病的患者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恶性肿瘤迭合白血病患者占同期发生白血病人数的0.129%;16例中1例为先发生白血病后又发生霍奇金淋巴瘤,余15例均为第二癌或第三癌是白血病。结论经放、化疗后发生第二种肿瘤尤其是白血病的概率增加,一旦发生恶性肿瘤与白血病迭合,患者预后差。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肝癌组织中性激素受体分布的差异及其意义.方法:以放射性配基结合分析法(RBA)测定了63例行手术切除的肝癌组织、癌周组织及7例非肝癌肝组织的性激素受体的含量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肝癌组织及其癌周组织与胃癌患者癌肝组织的胞浆和胞核中存在性激素受体,且胞核中性激素受体的含量明显高于胞浆.(2)非肝癌肝组织的胞浆和胞核中性激素受体的含量:孕激素受体>雌激素受体>雄激素受体.(3)肝癌组织与癌周组织的胞浆和胞核中性激素受体的含量:雄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雌激素受体.结论:肝癌的发生可能与肝癌组织中雄激素受体含量的升高和孕激素受体含量的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4.
雌激素受体在甲状腺癌中的分布武华*赵靖*李正中内分泌激素与肿瘤是肿瘤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其中以性激素与肿瘤的关系尤为密切。甲状腺癌(甲癌)与雌激素的关系,研究较少。近来作者对30例甲癌和43例非甲癌用免疫组化法进行研究,报告如下。1材料和方法1...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与成年人急性白血病治疗相关的骨坏死的病因及影像学表现.方法 回顾2010年9月至2013年2月发生骨坏死的成年人急性白血病10例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确诊.结果 10例患者中,4例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均行含大剂量激素的化疗,其中2例行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1例出现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并行激素治疗;6例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所行化疗方案均不含激素,5例患者行HSCT,术后4例出现GVHD并行激素治疗;2例从未接受激素治疗,1例AML-M3患者曾接受4个疗程全反式维甲酸治疗.骨坏死确诊的时间距白血病确诊平均时间为25.1个月.病变多发9例,局部单发1例,受累部位包括股骨、胫骨、髌骨、髂骨、腰椎.X线片检查均为阴性表现;CT检查可见阳性表现,表现为不规则骨质密度减低区伴边缘环状骨质硬化;所有病灶均有典型MRI表现.结论 骨坏死是白血病治疗后影响患者生存质量的重要并发症,大剂量激素化疗、HSCT后GVHD的激素治疗、化疗药物的细胞毒性、AML-M3患者全反式维甲酸治疗等均可导致骨坏死的发生.MRI是发现骨坏死最有效的方法,X线片敏感性较差,CT可发现中晚期骨坏死病变,但其表现与非白血病患者骨坏死表现略有不同.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抑癌基因p16、Rb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中的蛋白表达水平,探索其在ALL发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Western Blot及S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检测抑癌基因p16、Rb在ALL患者白血病细胞中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32.14 % ALL患者p16蛋白表达缺失,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白血病细胞阳性率降低为11.3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8.57 % ALL患者pRb蛋白表达缺失,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白血病细胞阳性率降低为41.6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LL患者p16与pRb蛋白表达水平经等级相关分析呈负相关(rs =-0.9247,P<0.001)。结论 p16、Rb基因的异常表达在ALL的发生及演变过程中有重要意义,两者之间可能存在着负反馈调节机制。  相似文献   

7.
性激素对鼠实验性肝癌影响的形态计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性激素对鼠实验性肝癌的影响,复制DEN-AAF-PH肝癌动物模型,从形态计量角度,分别观察雌二醇,睾酮和去势手术对鼠实验性肝癌的作用。结果表明,雄性大鼠比雌性形成癌前增生性结节的数目多,体积大(P<0001);雌二醇可使结节数目减少和体积减小,而睾酮与之相反;睾丸切除可减轻癌前病变,卵巢切除可加重癌前增生性结节的病变程度。本研究表明性激素在鼠实验性肝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性激素及其受体与膀胱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性激素及其受体与膀胱癌的关系。方法 用放免法测定29例膀胱癌患者手术前后的血清睾酮(T)、雌二醇( E2)、孕酮(P)、并测定25例健康献血员的T、E2、P作对照。同时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 28例膀胱癌组织、20例癌旁组织及21例正常膀胱组织的雄激素受体(AR)、雌激素受体(ER) 和孕激素受体(PR)结果 和对照组相比,膀胱癌患者的T和T/E2比值升高,E2降低。手术 后T和T/E2比值下降,E2升高。膀胱癌组织的AR阳性率高于正常膀胱组织。结论 膀胱癌患者存在明显的性激素比例失调,高雄激素和低雌激素水平 可能与膀胱癌的发病有关。手术后性激素比例趋于协调。  相似文献   

9.
我们测定了102例白血病患者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及全血Cu/ZnSOD的含量,并对其相关性进行了研究。显示急性白血病发病期,总SOD活性及Cu/ZnSOD活性与含量皆明显降低,缓解期恢复正常,与其外周血血红蛋白值及白细胞数呈正相关,复发及死亡患者又下降。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Cu/ZnSOD活性与含量呈分离现象。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与正常人无差异。提示SOD在白血病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保护作用,检测SOD水平可作为观察病情变化的指标,也有助于本病的分类及预后估计。  相似文献   

10.
饶晨  黄振倩 《癌症进展》2012,10(6):601-604
自1983年Feinberg等发现在肿瘤细胞中存在着基因总体低甲基化和局部高甲基化的现象后,国内外围绕DNA甲基化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DNA甲基化异常状态尤其是抑癌基因的高甲基化表达在白血病的发生发展、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现作者就近年来DNA异常甲基化与白血病的关系及去甲基化药物地西他滨在治疗白血病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胃癌相关激素受体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多种激素及其受体在胃癌的表达与胃癌的发生、癌发部位,临床分期,细胞分化,转移与预后有极其密切的关系。胃癌的内分泌治疗也取得了明显的初期效果。研究表明ER、AR、CCKR、GHR、SSTR、VIPR等激素受体在肿瘤中均存在基因点突变,单基因突变或缺失与甲基化等功能性突变,这将有助于深入阐明胃癌的发生,发展与相关的激素受体的关系。想念激素及其受体将对胃癌的内分泌治疗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作者前已报导了癌灵Ⅰ号体外抗癌(人早幼粒细胞株 HL—60,人慢粒急变白血病细胞株 K562)活性检测及癌灵Ⅰ号体内抗白血病(小鼠 T 淋巴性白血病细胞L_(651)作用检测。现将应用癌灵Ⅰ号对4例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患者的白血病细胞抗癌作用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急性白血病发生发展不同阶段的端粒酶活性水平,探讨端粒酶活性检测对急性白血病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初治、治疗中和完全缓解期共33例成人急性白血病病例,以缺铁性贫血(IDA)和骨髓形态学正常的非血液病患者作对照,采用改良TRAP-银染法及亚利恩凝胶成像系统分析检测其骨髓标本内的端粒酶活性水平并随访。结果:缺铁性贫血患者端粒酶阴性或低水平表达;急性白血病患者端粒酶活性明显增高(P<0.05),阳性率达70%,白血病完全缓解后端粒酶活性水平下降(P<0.05),完全缓解期端粒酶活性仍高于正常者往往预后不良。结论:端粒酶与急性白血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端粒酶活性的检测可以作为白血病诊断及病情监测的一个生物学指标,有希望成为一种监测微小残留病的新的生物学标记。对白血病的抗端粒酶疗法有潜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膀胱患者的性激素和T细胞亚群的关系。方法:对29例男性膀胱癌患者和25例正常男性的血清性激素水平及T细胞亚群进行测定。结果:膀胱癌患者血清中睾酮(T)升高和雌二醇(E2)下降,T/E2升高;外周血TI林巴细胞亚群CD3、CD4和CD4/CD8下降,而CD8升高,T/E2和CD4/CD8呈直线负相关。结论:性激素比例失调,细胞免疫功能低下可能与膀胱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5.
重复癌是指同一患者的同一器官或多个器官、组织同时或先后发生的2种或2种以上的原发性恶性肿瘤,全身各处均可发生。随着目前恶性肿瘤诊断和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及肿瘤患者生存期的延长,重复癌的发现率逐渐增高,现将临床诊治鼻咽癌同时性伴发白血病1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避孕药与肝脏肿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避孕药的全球性广泛使用,性激素与肝脏肿瘤的研究报告渐增。避孕药诱发肝脏肿瘤已取得了比较一致的认识。鉴于避 药诱发良性腺瘤为1/8万,诱发肝细胞癌更罕见,不发生肝硬化,部分患者停药后会自动消退,而且还可防止卵巢和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因此无意改变现行避孕药处方。但HBsAg阳性者应慎用避孕药.。  相似文献   

17.
邵风萍  辛秀芳 《癌症进展》2016,14(9):920-922
目的:探讨体内胰岛素水平与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选取48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研究组)和50例健康查体的女性(对照组),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包括年龄、绝经年龄、体质量、腰围、月经史、孕产史、既往史(糖尿病、高血压等)、类固醇激素的使用情况等,并检测两组患者空腹血清C肽、胰岛素、雌二醇、雄烯二酮、雌酮、睾酮及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HBG)水平。结果研究组的空腹血清C肽、胰岛素、雌酮、雌二醇、雄烯二酮及睾酮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SHBG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C肽及胰岛素检测水平与雌酮、雌二醇、雄烯二酮及睾酮水平呈正相关,与SHBG水平呈负相关。结论子宫内膜癌发病的原因可能是胰岛素对体内性激素产生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8.
自Jensen 1967年发现在人体乳腺癌细胞的胞浆中存在ER以来,许多研究又分别发现部分胃癌细咆中亦保留性激素受体,可接受性激素的控制和调节,由此推测部分胃癌是激素依赖性肿瘤。这些现象引起了临床医师的密切关注,试图通过内分泌腺切除或激素阻断达到对某些胃癌良好的治疗效果,现将国内外在性激素及其受体与胃癌关系的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胃癌相关激素受体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种激素及其受体在胃癌的表达与胃癌的发生、癌发部位、临床分期、细胞分化、转移与预后有极其密切的关系,胃癌的内分泌治疗也取得了明显的初期效果。研究表明ER、AR、CCKR、GHR、SSTR、VIPR等激素受体在肿瘤中均存在基因点突变、单基因突变或缺失与甲基化等功能性突变,这将有助于深入阐明胃癌的发生、发展与相关的激素受体的关系。相信激素及其受体将对胃癌的内分泌治疗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陈运贤  林旭滨 《中国肿瘤》2000,9(11):501-502
白血病的传统治疗是通过细胞毒药物杀灭病人体内恶性增殖的白血病细胞。由于细胞毒药物的特异性较低 ,在杀灭白血病细胞的同时 ,也杀灭正常血细胞及其祖细胞 ,抑制患者造血功能和免疫功能 ,其毒副作用不但造成患者治疗的相关性死亡 ,而且影响其“治愈”剂量的临床应用。近年来 ,随着分子生物学与基因工程的研究进展 ,白血病的基因治疗已被人们所注目 ,部分白血病基因治疗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基因治疗白血病不但为白血病的治疗开辟出新的治疗途径 ,而且有可能成为“治愈”白血病的重要手段。1白血病基因治疗的原理与现状白血病的发生与人体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