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正>极低出生体质量儿由于孕周小,机体发育未成熟,吸吮能力差,吞咽功能不协调,胃肠道分泌、消化吸收、动力、激素调控、免疫功能均不成熟,易发生喂养不耐受。影响肠内营养物质吸收,延长静脉营养时间,增加感染机会,影响生长发育。为了缩短胃肠外营养时间,提高早产儿存活率,促进生长发育,红霉素静滴已经是常用的治疗喂养不耐受的方法,但由于其仅起拟胃动素的作用,有时亦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笔者采用静滴红霉素联合生理盐水清洁灌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疗效。方法:68例出现喂养不耐受的早产儿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4例予常规处理,治疗组34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小剂量红霉素静滴至能耐受肠道营养1周后。结果:治疗组腹胀及胃潴留消失,恢复至正常出生体质量所需日龄,2周末奶量,足量胃肠营养日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有明显疗效,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3.
小剂量红霉素治疗低体重早产儿喂养不耐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缩短达到全胃肠营养的时间,观察治疗剂量与体重的关系。方法将225例喂养不耐受的早产儿,随机分为两组:干预组和对照组,两组基础治疗一致,干预组予红霉素2~8mg/kg.d加入5%葡萄糖液静滴,对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干预组在达到全胃肠营养的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缩短,差异有显著性(P〈0.01)治疗剂量随体重升高而降低,且无抗菌效应及毒副作用。结论小剂量红霉素能促进胃肠动力,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有治疗作用,且安全性好,体重≤1500g,治疗效果不明显,体重越小应用的剂量越大。  相似文献   

4.
新生儿喂养不耐受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呕吐、喂哺困难、奶量不足、胃潴留、腹胀等,常影响患儿生长发育,而完全静脉营养价格较贵,且易导致肠黏膜萎缩及乳糖酶缺乏[1].作者应用小剂量琥乙红霉素胃管内注入治疗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疗效较好,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赵月霞 《海南医学》2006,17(7):88-89
目的观察静脉点滴小剂量红霉素对喂养不耐受早产儿胃肠动力的影响.方法对2004年3月至2005年11月我科收治的60例符合条件的早产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在同样胃肠道喂养及静脉营养的条件下,观察组同时静脉点滴红霉素3-5mg/kg/d.结果观察组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以及达到全胃肠道营养的时间均较对照组减少,经统计学检验p<0.05.结论小剂量红霉素可以降低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症状,且应用是安全的,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早产儿由于胃肠功能相对不成熟,往往在生后1周~2周容易发生胃潴留、呕吐、胃食道返流、腹胀等喂养不耐受现象,而不能早期开奶,致热卡营养不足,影响了早产儿的生长发育。3年来,用小剂量红霉素促进早产儿胃排空,治疗早产儿喂养困难。取得了显著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杨培东 《基层医学论坛》2007,11(13):663-663
新生儿出生后由宫内营养转向经胃肠道的哺乳喂养,由于胃肠功能不完善,尤其胃肠动力功能低下,常易出现喂养困难或称喂养不耐受(feeding intolerance)。临床表现为呕吐、腹胀、胃残留物增多、加奶困难等。红霉素可以通过与胃动素受体结合而产生胃肠动力作用,使患儿胃排空加快、运动增加、反流减少。我院儿科应用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疗效确切。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喂养不耐受在新生儿期经常碰到,主要是新生儿胃肠功能不健全,尤其在某些病理状态下,如早产儿、新生儿窒息等喂养不耐受更为突出,主要表现为呕吐、喂养困难、胃潴留、腹胀,常影响患儿生长发育。近年来,根据红霉素作为一种胃动素激动剂,具有胃动素样作用,能促进胃肠蠕动功能增强[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治疗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9月~2010年9月收治早产儿92例,采用在传统方法的基础上辅以小剂量红霉素针6~10mg/(kg·日)分2次,静滴,治疗喂养不耐受.结论: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疗效显著,且安全.  相似文献   

10.
苏晓谦  蒋晓梅 《广西医学》2011,33(11):1525-1527
目的探讨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56例发生喂养不耐受的新生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28例,两组均采用综合治疗方法,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将小剂量红霉素3~5mg·kg^-1·d^-1加入5%葡萄糖液20ml中缓慢静滴。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剂量红霉素静滴作为胃肠动力药治疗新生儿喂养不耐受效果良好,且安全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部分胃肠外营养联合非营养性吸吮对早产儿生长发育及喂养的影响.方法 对70例早产儿应用信封抽签方法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及对照组(30例),观察组出生后除外肠内喂养禁忌症后尽早肠内喂养,同时辅以非营养性吸吮,每次3~5min,每天8次,所有患儿根据体重计算每日所需能量,胃肠喂养不足部分由胃肠外营养补充,采用全合一法周围静脉16~24h内均匀输入;对照组尽早肠内喂养的同时仅静滴葡萄糖、电解质以维持机体水及电解质平衡.观察平均每日增加体重、恢复出生体重时间、胎粪排尽时间、完全肠道内喂养时间、治愈时间及喂养不耐受情况.结果 研究期间观察组40例体重均增加,对照组仅20例体重增加,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观察组恢复出生体重时间、治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对胎粪排尽时间、完全肠道内喂养时间,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生喂养不耐受者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40例在实施静脉营养过程中经严格观察和监测下,未发现穿刺部位感染、静脉炎等合并症.结论 部分胃肠外营养与非营养性吸吮均有利于早产儿胃肠道功能的建立、完善和体重增长,有助于早产儿从静脉营养过渡到全胃肠道营养,缩短胃管喂养到经口喂养的时间,减少喂养不耐受等并发症发生,促进生长发育,在早产儿临床中可作为常规应用.  相似文献   

12.
樊黎明 《中原医刊》2011,(2):F0003-F0003
目的观察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疗效。方法将45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综合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治疗后比较两组症状消退时间、体重增长情况及静脉营养天数。结果两组在症状消退时间、体重增长情况及静脉营养天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小剂量红霉素可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  相似文献   

13.
莫海英  许安民 《华夏医学》2009,22(6):1010-1012
目的:观察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208例喂养不耐受的早产儿随机分为观察组106例和对照组102例,两组早产儿均给予保暖、口胃管饲、静脉营养等综合治疗,观察组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红霉素2~8mg·kg-1·d-1静脉滴注5~10d.结果:①观察组疗效(呕吐症状减少、食管钡餐造影返流次数减少、体重增加)明显优于对照组(P<0.001).②观察组胃管留置时间、达胃肠道营养时间、增至出生体重时间、静脉营养时间、住院时间均比对照组明显缩短(P均<0.01).结论: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疗效显著、安全性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刘长靖 《吉林医学》2012,33(15):3209-3210
目的:探讨小剂量红霉素联合多潘立酮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4例早产儿喂养不耐受随机分为对照组34例及治疗组40例,两组患儿予保暖、预防感染和出血、灌肠通便,早期部分或全静脉营养、对症处理等。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经胃管或口服小剂量红霉素和多潘立酮。结果:治疗组患儿开奶后胃残留量少,呕吐或腹胀消失时间早,能较早耐受喂养及停用静脉营养,体重开始正常增长时间早,两组患儿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儿使用红霉素前后的肝功能无明显变化,使用多潘立酮后未见患儿出现锥体外系反应。结论:小剂量红霉素联合多潘立酮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无不良反应发生,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新生儿喂养不耐受在新生儿期经常会碰到,主要是新生儿胃肠功能不健全,尤其在某些病理状态下,如早产儿、新生儿窒息等因素影响下,喂养不耐受更为突出,主要表现为呕吐、胃潴留、腹胀,常影响患儿生长发育。我院采用小剂量红霉素结合非营养性吸吮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9,(3):295-298
随着围产医学的不断进步,早产儿存活率大大提升。早产儿由于胃肠功能不健全,极易发生喂养不耐受,而喂养不耐受的发生又延长了实现全肠内营养的时间,甚至可能影响早产儿出生后的追赶性生长及远期预后。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已成为其不能顺利建立肠内营养从而实现全肠内营养的重要原因。本文从早期微量喂养、非营养性吸吮、微生态制剂等方面讨论了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改善策略,以期找到更为科学的措施来改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  相似文献   

17.
<正>喂养不耐受(Feeding Intolerance,FI)是指早产儿由于胃肠道功能发育不成熟,开奶后容易出现胃潴留、呕吐、腹胀、排便不畅等现象[1]。喂养不耐受影响早产儿机体内环境的稳定及生长发育,肠道喂养的进展缓慢通常导致肠外营养的延迟,长期胃肠外营养可造成肠黏膜萎缩、乳糖缺乏、代谢紊乱等一些系列不良情况,削弱胃肠功能和结构的完整性,而这将使早产儿易患上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胆汁淤积症、血源感染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疗效.方法 选取喂养不耐受新生儿36例,在常规治疗的同时给予小剂量红霉素治疗,并根据不同病因给予针对性护理,观察治疗前后新生儿呕吐停止,腹胀消失,胃潴留改善,平均体重增加情况.结果 治疗前后新生儿上述症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剂量红霉素能减轻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症状,促进新生儿正常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74例喂养不耐受的早产儿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红霉素5 mg·kg-1·d-1静脉滴注,每天1次,治疗5~7 d。结果:治疗组的呕吐停止时间、胃潴留消失时间、腹胀消失时间、达完全胃肠道营养时间及恢复到出生体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时间(P<0.05)。治疗组出现2例腹泻,对照组出现1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疗效显著,安全性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何池英 《中外医疗》2011,30(12):125-126
目的观察胃动力药红霉素和多潘立酮联合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疗效观察。方法将40例喂养不耐受的早产儿随机分为观察组(21例)和(对照组19例),均给予保暖、抗感染、静脉营养、留置胃管鼻饲喂养,同时给予双歧三联活菌肠溶胶囊改善胃肠道微生态,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小剂量的红霉素与多潘立酮联合治疗,对照组给予多潘立酮治疗。2组疗程均为3~7d。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0.4%,对照组的总有效率68.4%,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症状消失时间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喂养不耐受是早产儿常见的并发症,临床上使用小剂量的红霉素和多潘立酮联合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