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社区饮食干预对萄萄糖调节受损者饮食行为的影响.[方法]采用目的抽样的方法选取葡萄糖调节受损者117例,将研究对象按照所在社区随机分为对照组(58例)和干预组(59例).对干预组进行为期6个月的饮食干预,干预方法包括食品交换法指导,借助相关营养软件进行饮食行为分析;对照组维持原来的饮食习惯,不给予任何干预.[结果]干预6个月后,干预组每日摄入能量、脂肪量明显减少,与干预前及对照组同期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膳食结构趋于合理.[结论]社区饮食干预能有效改善葡萄糖调节者的饮食行为.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社区饮食干预对葡萄糖调节受损者饮食行为的影响。[方法]采用目的抽样的方法选取葡萄糖调节受损者117例,将研究对象按照所在社区随机分为对照组(58例)和干预组(59例)。对干预组进行为期6个月的饮食干预,干预方法包括食品交换法指导,借助相关营养软件进行饮食行为分析;对照组维持原来的饮食习惯,不给予任何干预。[结果]干预6个月后,干预组每日摄入能量、脂肪量明显减少,与干预前及对照组同期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膳食结构趋于合理。[结论]社区饮食干预能有效改善葡萄糖调节者的饮食行为。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社区干预模式对糖调节受损人群的影响,探索适合社区糖尿病前期人群的综合干预模式。方法共收集社区94例糖调节受损患者分设社区干预组和对照组进行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结果社区干预组(n=49)与对照组(n=45)经12个月干预随访后血脂(TC、TG)、体质量、腰臀比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GTT、HbA1c、BMI干预组较对照组有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空腹血糖、血脂(HDL、LDL)干预组较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社区干预模式作为一种综合干预措施具有较为良好的改善血糖、血脂代谢的效果,值得在社区中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并评价十味玉泉胶囊加耳穴压籽治疗糖调节受损的疗效。方法:通过对本社区45岁以上糖尿病高危人群筛查,将88例糖调节受损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45例服用具有养阴益气功效的十味玉泉胶囊,结合耳穴(胰胆、屏间、阿是穴等)敷贴王不留行后按压;对照组43例进行健康教育干预治疗。结果:观察组干预前后血糖、血脂显著降低(P<0.0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十味玉泉胶囊结合耳穴压籽法对糖调节受损的干预治疗,降糖效果显著,为中医药参与社区糖尿病的防治探索了一条新途径和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汤军 《医学临床研究》2013,30(3):592-593
[目的]探讨社区综合干预模式对糖尿病防治的效果和意义.[方法]选择上海市普陀区桃浦社区内确诊的331例2型糖尿病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干预组165例,实行饮食干预、运动干预、药物治疗、血糖监测及糖尿病教育的综合干预;对照组166例,仅常规药物治疗,历时1年,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及血糖控制率.[结果]经过1年的社区综合干预措施,干预组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HbA1c水平较干预前及对照组干预后均明显下降,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而对照组干预前后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1年后干预组血糖控制率为41.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7.7%,且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社区干预是预防糖尿病并发症,提高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护理干预在糖尿病筛查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玉萍  张丽莎 《护士进修杂志》2012,27(13):1201-1202
目的通过对社区糖尿病高危人群进行糖耐量试验的适时健康指导及护理干预,从而提高检出率和病人治疗的依从性。方法先后对两个社区的糖尿病高危人群进行糖尿病筛查,比较护理干预前后检出率。结果护理干预后糖尿病患者(DM)、空腹血糖调节受损者(IFG)、糖耐量低减者(IGT)检出率均高于干预前,两组比较(χ2=7.61 P<0.05)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通过护理干预提高了糖尿病筛查检出率和治疗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强化生活方式干预对空腹血糖受损(IFG)人群抑郁及血糖的影响。[方法]选择在南宁、柳州及贺州4个社区体检确诊为IFG者147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不进行干预,观察组进行强化生活方式干预,评估两组抑郁程度及血糖转归情况。[结果]观察组抑郁程度轻于对照组,血糖转归正常率高。[结论]IFG病人普遍存在抑郁心理,强化生活方式干预能降低IFG人群抑郁程度,提高正常血糖转归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糖调节受损患者转归的影响. 方法:将135名糖调节受损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68例和对照组67例.实验组患者实施生活干预,对照组在知情原则下基本维持原有生活状态.两组患者分别于6个月、1年后检测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实验组健康教育后6个月、1年餐后2h血糖、空腹血糖低于对照组,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 结论:对糖调节受损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实施生活干预使其改变不良生活方式,是使糖调节受损患者转归为正常血糖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分级运动护理处方管理在社区空腹血糖受损人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空腹血糖受损且长期居住于南朗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区域内的86例社区居民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接受社区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分级运动护理处方管理,比较两组干预后血糖控制效果和疾病进展情况的差异性。[结果]观察组干预1年后的空腹血糖值和糖化血红蛋值以及进展为糖尿病的比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分级运动处方对社区空腹血糖受损人群进行健康管理,可显著提高其血糖控制效果,降低该类人群进展为糖尿病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社区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将96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8例,观察组进行社区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不干预。1年后对两组患者遵医情况及生化指标(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遵医情况及生化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合理的社区综合护理措施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病情控制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