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检测PTEN、Akt蛋白在寻常型银屑病皮损中的定位及表达水平,探讨其在银屑病角质形成细胞异常增殖中的作用。方法:收集30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的皮损及30例健康对照皮肤组织,采用免疫组化及Western blot法检测PTEN、Akt的表达,比较两组之间PTEN、Akt的表达水平。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PTEN、Akt蛋白均主要表达于表皮角质形成细胞的胞浆中,其中PTEN在寻常型银屑病皮损的角质形成细胞中为淡黄色颗粒,在健康对照皮肤角质形成细胞中为深黄色颗粒;Akt在寻常型银屑病皮损的角质形成细胞中为棕黄色颗粒,在健康对照皮肤角质形成细胞中为浅黄色颗粒。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健康对照皮肤比较,寻常型银屑病皮损中PTEN蛋白的表达明显下调[(0.78±0.21)vs(1.46±0.34),t=9.39,P0.05],Akt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上调[(1.83±0.28)vs(0.92±0.16),t=15.56,P0.05]。结论:PTEN的低表达、Akt的高表达可能促进了银屑病皮损中角质形成细胞的异常增殖。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转录因子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α(C/EBP-α)在寻常性银屑病皮损中的表达及与角质形成细胞异常增殖及皮损严重程度间的相关性。 方法 用免疫组化二步法及Western印迹检测30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皮损和30例健康对照皮肤的表皮中C/EBP-α。免疫组化法检测Ki-67的表达,并根据Ki-67阳性表达数量计算增殖指数,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寻常性银屑病皮损中C/EBP-α的表达水平与角质形成细胞Ki-67增殖指数及银屑病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ASI评分)间的相关性。 结果 C/EBP-α主要在角质形成细胞胞质中表达,寻常性银屑病皮损中C/EBP-α的表达较健康对照皮肤明显下调(t = 7.82,P < 0.05)。Ki-67主要在角质形成细胞胞核中表达,寻常性银屑病皮损中角质形成细胞的增殖指数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皮肤(t = 4.54,P < 0.05)。经Pearson相关分析,寻常性银屑病皮损中C/EBP-α表达水平与增殖指数呈负相关,与PASI评分呈负相关。Western印迹结果亦显示,C/EBP-α在银屑病皮损处的表达量显著下调。 结论 C/EBP-α在寻常性银屑病皮损中表达下调,可能参与了寻常性银屑病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3.
目的:检测p-Akt和p-FoxO1蛋白在寻常型银屑病皮损中的表达。方法:收集30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的皮损及30名健康对照皮肤组织,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p-Akt和p-FoxOl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皮肤组相比,寻常型银屑病皮损中p-Akt和p-FoxO1的表达水平明显上调,两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Akt和FoxO1可能与银屑病皮损中角质形成细胞的异常增殖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检测寻常型银屑病皮损中Smad2和Smad3的mRNA表达水平。方法:采用反转录一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对寻常型银屑病皮损与正常对照皮肤中Smad2和Smad3mRNA的表达水平进行分析。结果:与正常对照皮肤相比,寻常型银屑病皮损Smad2和Smad3mRNA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结论:寻常型银屑病皮损中Smad2和Smad3表达下调,可能通过干扰TGF-β信号向下游转导,有助于寻常型银屑病皮损角质形成细胞过度增殖状态的形成。  相似文献   

5.
6.
寻常性银屑病皮损表皮中Smad7表达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Smad7基因及其蛋白在寻常性银屑病皮损区表皮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逆转录(RT)-PCR和SP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寻常性银屑病皮损和正常对照皮肤中Smad7的表达。结果:寻常性银屑病皮损中Smad7表达水平上调。与正常对照皮肤相比,寻常性银屑病皮损区表皮角质形成细胞Smad7的免疫组化染色显著增强(P<0.01)。结论:寻常性银屑病皮损区表皮Smad7的过度表达可能是通过阻断转化生长因子(TGF)-β信号转导,从而有助于银屑病皮损区表皮过度增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TGF)-β受体活化Smad-[Smad1、Smad2、smad3(Smad1/2/3)]和磷酸化Smad2/3(p-Smad2/3)蛋白在寻常性银屑病皮损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EliVision法免疫组化技术分别检测寻常性银屑病皮损与正常对照皮肤中Smad1/2/3和p-Smad2/3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与正常对照皮肤相比,Smad1/2/3和P-Smad2/3蛋白在寻常性银屑病皮损表皮中的表达显著降低.结论:寻常性银屑病皮损表皮中Smad1/2/3和p-Smad2/3蛋白表达降低,可通过阻断TGF-β信号转导,有助于寻常性银屑病皮损角质形成细胞过度增殖状态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激酶)与银屑病发病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点杂交、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的方法,分析了12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皮损区和5例正常人表皮中PI3激酶表达分布特点。结果 银屑病皮损中PI3激酶mRNA和蛋白的表达较正常人皮肤明显增强,银屑病患者与正常人皮肤中PI3激酶基因与蛋白的表达一致。结论 银屑病皮损中PI3激酶过表达可能与银屑病角质形成细胞的过度增殖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从mRNA及蛋白质水平研究结合珠蛋白在银屑病皮损及皮损周边外观正常皮肤中的表达,探讨其与朗格汉斯细胞的关系及在银屑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免疫荧光双标记和原位杂交技术检测银屑病皮损及皮损周边外观正常皮肤中结合珠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正常人皮肤相比,银屑病皮损处角质形成细胞中结合珠蛋白mRNA的表达均明显增强(P<0.001);皮损周边外观正常皮肤中的表达与正常人皮肤差异无显著性(P>0.05).免疫组化显示:皮损处部分角质形成细胞胞浆中有结合珠蛋白表达;皮损及皮损周边外观正常皮肤中均可见结合珠蛋白在部分朗格汉斯细胞中呈阳性表达,且两者中结合珠蛋白阳性朗格汉斯细胞与朗格汉斯细胞总计数的比值较正常皮肤显著增高(P<0.001).结论银屑病皮损处角质形成细胞中结合珠蛋白mRNA的表达增强,并能合成结合珠蛋白.合成结合珠蛋白的角质形成细胞可能在银屑病发病机理中起负反馈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SREBP-1)在寻常型银屑病表皮角质形成细胞中的表达模式和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SREBP-1在5例正常人表皮、17例寻常型银屑病皮损和非皮损表皮中的表达,并用图像分析方法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SREBP-1在正常人表皮角质形成细胞中呈细胞核表达;在银屑病非皮损及皮损表皮细胞中出现入核受阻;而SREBP-1在银屑病皮损中的表达强度较非皮损下降(P=0.047).结论:银屑病表皮细胞中SREBP-1入核受阻,及其在皮损中表达强度的下调,可能参与银屑病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报告1例外阴Pinkus纤维上皮瘤。患者女,71岁。左大阴唇外侧斑块10余年。皮肤科检查见左大阴唇外侧一2cm&#215;2cm灰黑色浸润性斑块.质地中等,边缘清楚,表面散在红色点状糜烂面,无明显渗液。皮损组织病理检查:棘层下方大量基底样细胞增生.增生的细胞呈条索状嵌入真皮增生的纤维间质中,彼此吻合形成网状,基底细胞胞核大而深染,胞质少,呈嗜碱性,表皮基膜完整,真皮内有以淋巴细胞为主的大量炎性细胞浸润。诊断:外阴Pinkus纤维上皮瘤。  相似文献   

15.
16.
17.
Current Aspects of Modes of Action of Dapsone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8.
The structure of the skin and the pattern of alteration in chronic ulcerations associated with deficiency of prolidase have been studied superficially in the past. We examined histologically several biopsies taken from apparently normal skin and from ulcerations afflicting a young woman with such a syndrome. Deposits of amyloid were found within the walls of medium-sized vessels and occasionally occluding their lumens. Impaired cutaneous microcirculation resulting from statis, moderate vasculitis, and abnormal structure of the dermis may be responsible for the regional preponderance of deposits of amyloid and ulcerations in the legs.  相似文献   

19.
20.
红皮病120例病因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探讨红皮病的病因及并发感染的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红皮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20例患者中73.3%红皮病继发于原有皮肤病,其他致病原因依次为药物过敏、肿瘤,部分原因不明。28.3%并发感染的红皮病患者中,41~60岁组和〉60岁年龄组的感染率高于≤40岁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血浆白蛋白降低组患者感染率高于血浆白蛋白正常组患者,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红皮病病因多种多样,不能忽视非常见病因的存在。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血浆白蛋白的降低,红皮病患者的感染率增加,应注意皮肤护理及早期支持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