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研究分析高原高空及坑洞内施工现场长管道吸氧的效果。方法:在海拔约3 600、4 200、4 800 m的施工现场,各随机选取高原高空及坑洞作业者40名(高空及坑洞作业者各20名),吸氧前先测血氧饱和度3次,计算出平均值,再用50 m长管道,连接40 L氧气瓶以10、5、2.5 MPa压力,4 L/min的氧流量吸氧3 min后测量血氧饱和度3次,每次间隔1 min,计算出平均值,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高原不同海拔高度的高空及坑洞内用长管道、以不同供氧压力、相同氧流量吸氧后血氧饱和度都显著提高,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高原高空及坑洞内施工现场长管道吸氧能显著提高血氧饱和度,改善缺氧,是解决高原高空及坑洞内作业缺氧的一种简单、易行、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高原低氧环境如何方便有效的吸氧,提高资源利用度,为指导高原人群有效地吸氧寻求依据.方法 利用指氧饱和度检测仪对高原守防官兵以不同方式、不同流量吸氧后的血氧饱和度的变化进行检测对比.结果 在同等吸氧浓度(2-4L/min)的情况下,双鼻孔较面罩吸氧可使血氧饱和度平均提高0.4%-0.9%,较单鼻孔吸氧提高0.9%-1.2% 面罩吸氧较单鼻孔吸氧提高血氧饱和度0.3%~0.5%.结论 针对高原保健双鼻孔吸氧更为有效适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初入高原地区医疗队员生理指标的变化规律,为部队在高原地区演习训练和卫勤保障提供有效的防治对策和科学依据。方法以某野战医疗队参加高原驻训的99名队员为研究对象,分别在不同的海拨高度(40 m、1 000 m、1 500 m、3 000 m、3 600 m、4 600 m)进行血压、心率及血氧饱和度指标的动态监测,并且在最高4 600 m海拨高度下,给予低流量吸氧30 min,观察吸氧前后上述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医疗队员从平原进入高原后,在海拨3 000m以上地区血压、心率和血氧饱和度发生显著变化(P<0.05),并且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变化越显著;在低流量吸氧30 min后,血压、心率及血氧饱和度均得到改善(P<0.05)。结论在3 000 m以上高海拨地区,医疗队员生理指标变化显著,应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给予一定的氧疗是有必要的,对于本身有高血压、心动过速或肺通气功能异常者应谨慎进入高海拔地区。  相似文献   

4.
《高原医学杂志》2013,(1):F0004-F0004
目前研究普遍认为,平原个体进入高原后,当人体对高原低压缺氧的适应能力不足时,不仅可罹患各种高原病而损害人体健康而且还可降低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在关于高原低压缺氧环境对由平原进入高原的个体血压的影响方面,有学者认为无论是高原急性缺氧还是高原慢性缺氧均对其血压有一定的影响。本文通过由平原急进高原个体急性习服期血压变化情况进行观察,旨在了解平原个体进入高原后急性习服期血压变化规律,以便为临床急进高原人群急性习服期血压异常变化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5.
高压氧抗低氧效果与高原病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期证明,高压氧预适应是提高高原移居者习服高原能力的一种有效手段。高压氧在高原军事医学中得到广泛应用,在防治高原急(慢)性疾病、改善机体生理功能、降低高原病发病率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主要作用机理是,高压氧可以提高机体在缺氧时的血氧张力和血氧饱和度、使组织细胞氧含量和血浆物理溶解氧明显增加、降低血液粘稠度、改善微循环功能。同时,高压氧可提高氧的弥散率和有效弥散距离。有效地改善了组织缺氧和增强了机体的抗缺氧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耳血氧计和指端血氧计测定血氧饱和度的差异。方法 观察11名男性健康青年受试者,吸氧浓度为18%及0.8%两种氧氮混合气,用两种测定方法测定血氧饱和度的变化。结果 吸入18%的氧氮混合气5min。两种测定方法的血氧饱和度无显著差异。突然改吸0.8%氧氮气体10s之后耳血氧饱和度迅速下降,25s时耳血氧饱和度下降到最低值;指血氧饱和度在15s时方开始下降,30s指血氧饱和度下降到最低值。结论 在急性缺氧试验中作为指示体内缺氧程度生理指标之一的血氧饱和度的测量,最好使用耳血氧计。在缺氧程度不太严重的试验中,两者均可使用。  相似文献   

7.
《高原医学杂志》2010,20(1):28-28
血氧饱和度(SaO2)是反映机体供氧程度的重要指标。平原人进入高原后,由于大气压降低,肺泡氧分压也降低,氧弥散入肺毛细血管减少,动脉血氧饱和度因此降低,造成机体供氧减少,组织细胞缺氧、氧化磷酸化过程受阻、ATP等高能化合物生成减少,这是高原环境下人体劳动能力下降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高原施工人员氧疗前后血压、心率变化及其相关性。方法对海拔高度3000、3500、4000、4500、5000 m五个高度的施工人员进行氧疗,每次予以93%浓度面罩吸氧流量5~8 L/min,1 h/d;分别监测进入高原3、7、15、30、60d心率和血压变化,并与不吸氧组进行比较。结果吸氧组心率、血压低于未吸氧组,尤以上线7~15 d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吸氧组吸氧后血压变化符合高原性高血压的比率为5.4%。偏相关分析显示,海拔高度4000 m以上,心率与收缩压、舒张压、心率血压乘积均呈正相关关系,不吸氧组心率快、耗氧量大,低氧性增压反应明显(P<0.01)。结论施工人员进入高原早期予以氧疗可以减少高原低气压、低氧对机体心率、血压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 测定飞行员缺氧耐力训练时的血氧饱和度,以作为监护指标使用。方法 用低氧混合仪配制7500m高空氧浓度,对23例飞行人员进行缺氧体验训练。当缺氧症状出现时和不能维持书写(有效意识时间)时用经皮血氧仪测血氧饱和度。结果 模拟高空缺氧训练中血氧饱和度呈进行性下降。训练开始至血氧饱和度下降的时间为(62.7±5.2)s。症状出现时的血氧饱和度为(86.0±3.2)%,有效意识时间末血氧饱和度为(74.0±5.0)%。结论 血氧饱和度可作为缺氧训练时评定机体缺氧程度,把握缺氧训练终止时机的定量指标。  相似文献   

10.
探讨机体持续性慢性缺氧对人光觉系统的影响及可逆性程度 ;方法 :采用暗房夜光表测验法[1 ] ,对驻守在海拔 5 380m 6个月的 46名健康青年官兵现场进行吸氧 1 5分钟前后的暗适应检测 ;结果 :吸氧 1 5分钟后暗适应时间较吸氧前显著缩短 (P <0 .0 1 ) ;结论 :海拔 5 380m持续性慢性缺氧 6个月光感系统可发生功能性的改变 ,暗适应时间延长 ,供氧后光觉功能在短时间内迅速恢复至平原水平。  相似文献   

11.
随着胸外科疾病的诊断、治疗技术和方法飞速的进展 ,开胸手术病人的增多。以往根据病人的面色、口唇颜色、呼吸情况、手术种类结合临床经验决定给病人吸氧量多少及吸氧时间长短。通过监护仪观察血氧饱和度 (SPO2 )的变化能连续动态的观察机体氧合情况及时发现早期缺氧 ,为临床抢救及护理提供依据。自 2 0 0 0年 1月~ 2 0 0 1年 4月采用BP - 88型监护仪对 40例开胸术后病人进行连续SPO2监护 ,根据SPO2 的变化对开胸术后并发症的认识和预防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为临床观察病人病情变化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1 临床资料和方法1.1 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舒利迭联合低流量吸氧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和应用价值.方法:将50例COPD稳定期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单纯低流量吸氧(2 L/min),治疗组给予舒利迭联合低流量吸氧治疗(2 L/min),在治疗12周后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变化、同期采用生活质量评分(SGRQ)及6 min步行距离评价运动能力(6MWT).结果:治疗12周后,所有患者肺功能指标、同期采用生活质量评分及6 min步行距离评价运动能力均有所改善,但治疗组较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舒利迭联合低流量吸氧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肺功能及生活质量,优于单纯低流量吸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高原野战增压帐篷对健康武警官兵急进性高原缺氧的防治作用.方法 选择低海拔地区急进高原的武警官兵12名,采用自身对照方法,在海拔3700 m,4200 m,5200 m高度,分别监测增压组与未增压组23:00时至次日6:00共7 h的睡眠状况和脉搏氧饱和度,并应用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进行测评.结果 在3个海拔高度,增压组与未增压组睡眠的平均脉搏氧饱和度、最低脉搏氧饱和度、呼吸性事件总指数、自发微觉醒总指数及PSQI总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原野战增压帐篷能有效纠正高原低压性缺氧,提高血氧浓度,改善睡眠质量,具有防治急进性高原缺氧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为检测自主研发的便携式制氧机的工作性能,本文通过高原就地试验和低压舱试验测试了便携式制氧机的氧气浓度、氧气流量和使用者的生理效应。试验结果表明:自主研究的便携式制氧机在高原环境下氧气浓度能维持在90%左右,在5 000m以下使用者的血氧饱和度超过90%,能有效解决高原缺氧问题;使用脉宽调制(PWM)技术,有效地节省了能耗,延长了便携式制氧机在户外的使用时间。  相似文献   

15.
高原救生固体化学氧气发生器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制可用于高原环境、便于携带和使用的固体化学氧气发生器(简称固氧),供氧量为120 L,供氧流量>1.5 L/min,供氧时间30 min,使用环境温度为-40~50℃. 方法 根据氯酸盐燃烧分解产氧原理设计高原救生固氧的结构,设计4种不同配方的固氧药柱.配方1:91%产氧剂+3%金属粉+2%催化剂+4%抑氯剂;配方2:91%产氧剂+5%金属粉+4%抑氯剂;配方3:前部91%产氧剂+5%金属粉+4%抑氯剂,后部91.5%产氧剂+4.5%金属粉+4%抑氯剂;配方4:前部88%产氧剂+5%金属粉+4%抑氯剂+3%稳定剂,后部88.5%产氧剂+4.5%金属粉+4%抑氯剂+3%稳定剂.在高、低、常温3种不同状态下对4种配方的供氧时间、流量等性能进行测试,并对固氧所产氧气质量进行净化研究.选取2名健康志愿者作为高原环境实际应用试验对象,观察其在不同高度使用固氧后血氧饱和度的变化. 结果 配方3和配方4的产氧性能均能满足指标要求,配方4供氧性能更稳定,温度敏感系数更低.固氧所产气体成分均能满足标准和规范.2名受试者在4 939m高原使用固氧产品后血氧饱和度均达到了90%以上. 结论-40~50℃环境条件下能正常工作30 min的固氧,可满足高原救生供氧使用要求.降低催化剂含量,提高金属粉用量,药柱中加入稳定剂有助于稳定固氧的产氧速度.1支30 min固氧可同时满足2人吸氧并保证吸氧效果,达到了高原缺氧防护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吸氧+大豆异黄酮对移居高海拔人群中早期高原红细胞增多症(HAPC)人群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筛选移居3500~5300m高原地区10个月以上,经3次检查确认血红蛋白(HGB)值在190g/L≤HGB<210g/L的80例青年男性,分为吸氧组与药物组,吸氧组(n=40)低流量吸氧(1~2L/min),1.5h/次,2~4次/d;药物组(n=40)吸氧(方法同吸氧组)+口服大豆异黄酮(20mg,2/d)治疗。两组均进行慢性高原病(CMS)临床症状评分后进入试验,12周后复查血常规并随访CMS评分,观察RBC、HGB、血细胞比容(HCT)数值变化及CMS再评分。应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影响HGB值变化的诸多因素。结果 经12周随访观察,主要终点指标HGB值变化:药物组下降8.76±5.15g/L,吸氧组下降4.16±5.33g/L。对比吸氧组,药物组HGB下降较为明显(P<0.05)。治疗后临床症状,药物组CMS评分降低明显,即临床症状显著改善(P<0.05),而吸氧组症状改善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GB值变化与试验分组有显著关联性。药物治疗前后,受试者血压、肝肾功能、心电图、胸片等均无异常变化。结论 在高海拔高原地区进行HAPC的早期预防是必要的,吸氧+口服大豆异黄酮是有效的预防方法。  相似文献   

17.
低氧环境可对机体产生一系列影响,劳动能力明显降低。从低海拔地区初到高海拔地区,面临低氧、低气压、强紫外线照射等恶劣的自然环境,极易使机体处于生理和心理的应激状态。国内外有关采用制氧机和建立富氧室的方法提高人体体质,改善高原劳动能力的研究已有许多报道,但采用“增氧”的方式来预防和治疗急性高原病,促进高原习服的研究却鲜有报道。本文采用低压舱模拟海拔5000m高原缺氧环境,使用自行研制的“高原增氧呼吸器”在运动负荷状态下对血氧饱和度和心率进行了观察,旨在探讨增氧呼吸器在低氧条件下对人体劳动能力的影响。作者选取军校(…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高原慢性缺氧对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的影响。方法:用双抗体夹心ABC—ELISA法对不同海拔高度健康男性血清EPO水平进行测定,同时对受试人群的血氧饱和度(SaO2)、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进行测定。结果:随着海拔高度增加,低氧程度加重,血清EPO的水平增加(P<0.01)。结论:高原慢性缺氧可使健康人血清EPO水平增加,而且EPO的水平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19.
本文探讨氧疗对移居海拔3 700m高原人体缺氧损伤的预防作用。作者对海拔3 700m居住1年以上的120名男性青年随机分为A组(吸氧30min/日,n=40)、B组(吸氧1h/日,n=40)、C组(不吸氧,n=40),吸氧流量为2L/min,连续吸氧30日。检测吸氧前、吸氧15日、30日和停氧15日慢性高原病(CMS)症状评分、睡眠质量评分、血红蛋白(Hb)浓度、HR、血压、呼吸频  相似文献   

20.
慢性高原病患病的始动因子是高原缺氧。在高原低氧分压的情况下,由于低吸氧浓度(FiO2)、低肺泡内氧分压及低肺泡毛细血管膜两侧的氧分压差严重影响着高原人群的氧代谢和肺功能,这对慢性高原病的发病及其病情无疑起着负面的作用。NO是一种具有生物活性的气体信息分子,已有研究证明其对许多慢性缺氧性疾病的肺功能有着显著的改善作用。本文旨在了解外源性一氧化氮(NO)对慢性高原病患者肺功能的影响。作者选取30例慢性高原病患者,其中高原红细胞增多症19例,高原心脏病6例,高原高血压3例,高原衰退症1例。男21例,女9例,移居者22例,世居者8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