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9 毫秒
1.
虽然岩石热解气相色谱录井技术在酒东盆地储集层解释评价中发挥了一定作用,但由于解释方法单一,仅依靠样品峰积分面积大小和谱图形态判别油水层,人为因素对解释评价结果影响较大。为了进一步提高录井解释水平,通过对14口井32层岩石热解气相色谱录井资料的统计分析,结合试油结果,在阐述不同储集层基本谱图特征的基础上,建立了单层多样和邻井同层系油样组分体积分数与碳数分布对比图,刨建了轻重比与样品峰积分面积交会图板,确定了以基本谱图与派生谱图相结合的定性解释和应用交会图板的定量评价方法。实际应用表明,该方法的解释符合率达到了80%以上,为玉门油田酒东盆地储集层的录井解释评价提供了可靠手段,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
南堡地区是冀东油田近年来非常重要的产区,主要生产层位是东营组和沙河街组。为解决该地区单一地质录井难以判别油水层问题,通过统计古近系的气测资料和试油资料,分析多口已试油井的气测全烃、烃组分、峰基比及派生参数特征,优选两组气测参数C_1/C_3-W_h、W_h-C_2/C_3,建立了适合于南堡地区的气测解释图板和解释标准,进一步将气测录井与三维定量荧光录井相结合,建立了适合该区的峰基比-三维定量荧光对比级别解释图板和解释标准。应用两种方法进行该地区58口井现场综合解释,其中已试油26层,符合21层,综合解释符合率达到80%以上。该方法较好地解决了该地区储集层物性差、四性关系不明显的油水层识别难题。  相似文献   

3.
2010年三维定量荧光录井技术在冀东油田开始推广应用,基于该技术的解释评价方法地域性较强,研究适用于冀东油田的解释评价图板与标准是确保成功应用的关键。针对这一现状,首先,借助大港油田成功应用该技术的经验,在系统分析冀东和大港两个油田190口井原油样品和314种钻井液添加剂的基础上,总结出了原油和钻井液添加剂图谱分布特征;然后,经过现场对冀东油田36口井三维定量荧光图谱的分析研究,结合试油数据,依据三维定量荧光图谱特征,首次引入了解释评价参数一波长偏差;最后,通过该油田9口井定量荧光数据的统计分析,结合试油结果,得出了定量荧光对比级别分别与最佳激发和最佳发射波长偏差的解释评价图板及标准,以此为基础形成了波长偏差解释评价方法。现场应用表明,该方法能够快速有效地指导录井现场进行油气显示判断与储集层流体性质评价,解释评价符合率为82%。  相似文献   

4.
潘桂林 《录井工程》2009,20(4):17-21
吉林油田陆续发现了荧光显示级别低的油水层及生物氧化降解重质油显示油气水层、残余油显示油水层、束缚油显示水层的特殊疑难层,该类疑难层应用常规录井难以识别,解释评价符合率非常低。针对这一情况,探讨了应用岩石热解、热解气相色谱、定量荧光和罐装气分析技术结合相关技术手段解释评价油气水层的方法。对于轻质油造成的荧光显示级别低的储集层。给出了解释评价标准和辅助识别图板;对于生物氧化降解、残余油和束缚水显示的特殊疑难储集层,应用岩石热解地化参数(S0+S1、PR)、定量荧光相当油含量、核磁共振PK分析束缚水含量和自由流体含量等参数,结合热解气相色谱谱图和定量荧光谱图特征可进行有效识别与解释评价。实际应用表明,不同录井技术的综合应用实现了对上述疑难层的有效识别与准确解释评价,提高了吉林油田油气层的整体解释评价符合率。  相似文献   

5.
在进入勘探开发中后期的油田,应用小井眼侧钻井技术,不但可以节省油气开发成本,而且可以有效提高采收率,恢复老区块的产能.针对小井眼侧钻的复杂井况条件,提出了应用定量荧光录井的差谱技术有效识别真假油气显示,利用其分析参数及解释图板对储集层进行解释评价的方法.在介绍定量荧光录井技术原理的基础上,总结出常用钻井液添加剂的荧光特性及影响程度,并通过对样品的图谱形态分析和参数特征研究,建立了原油性质判别标准、储集层解释评价标准及解释图板.应用结果表明,其油气层解释符合率达到88.6%,油气发现率100%,为老油田增产提供了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6.
X射线荧光元素录井在南堡油田潜山卡层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PDC钻头、大位移井和欠平衡井等钻井工艺的广泛应用,随钻录井中的岩屑变得细小、混杂,难以识别,给卡准潜山界面带来很大困难。针对这一现状,以X射线荧光元素录井技术为基础,对南堡油田岩石元素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合实钻岩屑元素资料,制作了岩性解释图板,划分了两种钻遇潜山类型,揭示了风化壳残积层元素发育规律,介绍了元素曲线随钻应用实例,总结出一套适用于南堡油田的潜山卡层新方法。现场试用表明,该方法是可行的,是常规潜山卡层方法的补充,为安全、快速钻井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7.
早期冀东南堡凹陷勘探中,应用常规录井技术效果良好,但随着钻井、钻井液工艺的不断提高,对常规录井技术影响不断增大,导致常规录井资料代表性变差,不能有效反映储集层流体特征,同时南堡凹陷还存在低电阻率、低气测异常层,给解释评价工作带来了很大困难。通过地化录井、轻烃录井、三维定量荧光录井等特色录井技术配套应用,弥补了常规录井技术的不足,利用地化及三维定量荧光技术,能够定量检测岩石中的含油信息,准确反映储集层含油性,同时结合轻烃录井技术,可以有效判断储集层含水性。通过对特色录井技术解释方法研究,优选出地化参数S1、Ps及三维定量荧光参数对比级别N、油性指数Oc作为含油敏感参数,进一步综合提出含油指数Do,同时引入轻烃含水指数Dw,建立了南堡凹陷储集层流体录井解释图板。截至2017年底,通过应用该录井解释方法,冀东南堡凹陷储集层解释符合率提高至83.4%,有效解决了南堡凹陷储集层流体特征判别难题。  相似文献   

8.
大庆外围油田以10~100mD低渗透率油藏为主,根据低渗透稳态法水驱油实验揭示的录井水淹响应机理,以井壁取心录井分析技术为手段,建立了图板法、谱图法、图像法等适合低渗透油层的录井水淹综合解释评价方法。图板法是针对岩石热解分析参数进行校正恢复求取剩余油饱和度,与有效孔隙度结合建立图板,对热解气相色谱及荧光显微图像资料进行量化处理求取参数,根据取得的参数建立评价图板。谱图法、图像法是应用热解气相色谱谱图及荧光显微图像进行直观定性判别。采用上述方法在大庆外围油田解释评价143口井,选层射孔投产110口井,综合解释符合率达到85%,在此基础上通过与测井资料相结合,根据横向对比、小层追踪原则对相应新钻邻井进行选层射孔,各区块投产后平均日产油及综合含水率达到了开发方案的预测指标,应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
随着油田勘探开发的深入,充分认识和研究中低电阻率油气层解释评价方法,已成为石油地质工作者攻关的重要课题之一。针对中低电阻率油气层的特征。分析了辽河油田中低电阻率油气层的形成原因及其在录井中的显示特征,对应用定量荧光录井参数、气测与地化参数结合及核磁共振录井参数解释方法进行了研究,建立了定量荧光录井参数、气测与地化参数、核磁共振录井参数解释评价图板及标准,形成了一套系统的现场快速评价方法,通过实例说明录井新技术在辽河油田中低电阻率油气层解释评价中的显著效果,为该油田现场储集层解释评价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与一般意义上的定量荧光录井技术相比,三维定量荧光录井技术具有更高的灵敏度、更丰富的图文信息,能够相对全方位地反映油气显示的众多信息。针对该技术在渤海湾盆地的应用尚未建立有针对性的、有效的解释评价方法的现状,以该盆地A油田为例,利用不同性质原油样品分析的最佳激发波长、最佳发射波长和井壁取心岩心样品分析的油性指数建立原油性质识别标准;以井壁取心岩心样品分析的对比级别与油性指数为交会分析参数,建立三维定量荧光录井储集层流体性质初步解释评价图板,将该图板的解释评价结果与其他录井资料相结合,形成了储集层流体性质解释评价方法。该油田34口井43个油气显示层的应用表明,只有7层与试油结论不符合,解释符合率达到83.72%,能够较好地满足现场及时准确识别原油性质与解释评价储集层流体性质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针对定量荧光录井中存在的有机物荧光干扰问题,文章通过室内消除干扰的模拟实验,提出了消除干扰的两种方法,一种是直接采用荧光谱图的差异区分混入的有机物与地层含油荧光的干扰,另一种是利用荧光差谱及相当油含量的变化落实显示。经过实例应用得到了较好的效果。有利于定量荧光录井技术在现场的油气解释和评价。  相似文献   

12.
该文针对定量荧光录井过程中出现的同质不同谱、同谱不同质等异常现象,详细客观地分析了原油组分的多样性、荧光物质的复杂性、原油密度与油性指数的关系、荧光淬灭现象、储集层物性等各种可能影响定量荧光录井的因素,提出了油质细分标准、采用积分方法求含油浓度、规范样品分析方法和更新资料处理方法等一些新思路和新方法,对于定量荧光录井的深入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3.
定量荧光录井技术作为一种新的录井方法,其应用前景十分广阔。但作为一种新技术怎样正确应用,直接关系到其自身的发展。该文针对这一现状从标样的作用、可测浓度范围、光谱特征与光谱信息、资料解释及影响荧光分析的主要因素等方面进行了研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下步工作方向。  相似文献   

14.
在钻井液污染条件下,准确、快速判别原油荧光显示是定量荧光录井技术的关键。为了寻找一种更科学、实用的技术方法,使该技术向更成熟和完善的程度发展,该文在国内外大量资料调研和室内实验、研究的基础上,首次提出了用于原油荧光显示识别的双谱特征荧光强度比值法。该方法综合提取了发射和同步荧光光谱的多重荧光信息,并利用新研制的原油荧光显示识别分析软件对信息进行智能化分析处理。该方法克服了当前定量荧光录井技术中岩样预处理过程带来的原油荧光信息损失,避免了背景扣除法的偏差。室内模拟实验和现场应用表明,该方法简便、快捷、准确,原油荧光发现率高。  相似文献   

15.
采用包裹体岩相学观察、显微测温、储层定量颗粒荧光分析、红外光谱分析及油气地球化学分析等方法,从古流体证据的角度对迪北气藏的油气充注历史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迪北气藏具有2期油气充注特征:第Ⅰ期主要源自三叠系湖相烃源岩排出的油,对应于镜下发浅黄色荧光的油气包裹体,红外光谱分析表明其成熟度相对较低,定量颗粒荧光分析表明存在古油藏,也是此期原油充注的证据;第Ⅱ期主要源自侏罗系煤系烃源岩排出的天然气,对应于发蓝白色荧光的油气包裹体,红外光谱分析表明其成熟度相对较高,且此期高成熟天然气充注使得早期充注的原油遭受气洗脱沥青作用。迪北气藏的2期油气充注使其具有中新世早中期的原油充注、上新世以来的致密深盆气藏叠加、西域期以来的致密气藏调整改造再富集的成藏过程。  相似文献   

16.
王超  田野  王嘉  阎治全  元欐  李栋巍  徐延平 《录井工程》2012,23(3):16-19,88
利用CCD(电荷耦合元件)光电传感器作为检测器的荧光光谱测量系统在很多领域已得到应用,现将这一技术应用于定量荧光录井。通过检测含油岩石样品(岩心、岩屑、井壁取心)的荧光光谱,定量评价岩石含油丰度及原油性质,为油气层评价提供参数。为了验证基于CCD光学检测器的光谱测量系统的准确性、稳定性、线性,利用光纤作为传感组件,对录井现场的实际样品进行了荧光检测。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的基于PMT(光电倍增管)检测器的光谱测量系统相比,CCD光谱测量系统具有分析周期短、体积小、质量轻、寿命长等优点,并且稳定性、重复性良好,适用于石油勘探录井现场含油岩样的检测。  相似文献   

17.
随着定量荧光录井技术的广泛应用,如何将储集层评价由以相对独立的参数特征为基础上升到量化且系列与标准化评价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针对三塘湖盆地火成岩储集层与原油性质的特点,进行了几十口井的定量荧光录井技术应用研究,分析了不同油质类型的谱图特征和利用主峰波长及油性指数识别储集层原油性质的方法;在此基础上,通过相当油含量与油性指数和岩心与岩屑样含油产状的统计分析,结合试油与测试结果对比,提出了利用相当油含量、油性指数与含油产状评价储集层的标准,形成了适用于三塘湖盆地火成岩储集层相对规范的评价方法。实际应用表明,该评价方法解释符合率较高,为该盆地原油油质与储集层解释评价提供了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8.
采用CNPC“九五”深井测试课题中新研制的PDQFL-1型定量荧光录井仪所测得的定量荧光图谱数据,利用一套数学分类方法,研制开发了原油定量荧光图谱分类软件系统,实现了对油样、含油岩样荧光图谱的预处理、分类建模及自动精细分类处理。利用该软件系统,对西部某油田的岩屑原油定量荧光图谱进行了实际分类处理,验判率高达93%,分析结果科学合理、准确可靠,该软件功能完善、使用方便。为将来进一步深入开展油类和油源对比分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运用流体包裹体岩相学、均一温度、含油包裹体丰度及储层颗粒荧光定量等多种流体历史分析方法,对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大北气田储层古流体特征、油气充注期次和时间进行了研究,并结合构造演化及沉积埋藏史恢复了大北气田油气充注史。研究表明,库车坳陷大北气田发育2期油气充注:第一期为6~4Ma的凝析油充注,该期充注被蓝白色荧光液态烃包裹体记录下来,QGF波长峰值也显示凝析油的特征,QGF指数分布在1.7~24之间,表明凝析油在大北古构造内形成有效充注,聚集形成古油层,库车中期凝析油沿穿盐断裂大量散失;第二期为3Ma至今的天然气充注,灰黑色的气态烃包裹体记录了该期充注,QGF-E谱图显示烃类流体整体偏轻,轻质的烃类流体充注与晚期的油气快速充注是该地区含油包裹体丰度偏低的原因。库车组沉积晚期以来天然气持续充注、优良储盖组合与构造演化的时空配置使该时期成为大北气田的主要成藏期,具有晚期成藏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