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高血压脑出血张力性血肿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结合本院及对自1990年以来文献报道的104例高血压脑出血张力性血肿进行回顾和分析,现就高血压脑出血张力性血肿的诊断标准和治疗方法进行讨论,以再次引起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2.
高血压脑出血张力性血肿6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张力性血肿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高血压性脑出血张力性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6例患者均于脑出血后10-22d临床症状加重,脱水治疗无效,经头颅CT和/或MRI检查,诊断为张力性血肿。2例行开颅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4例行微创血肿抽吸引流术。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按GOS评分,恢复良好者2例,轻残者3例,重残者1例。结论对于高血压脑出血张力性血肿,正确诊断是关键,外科手术,尤其是微创血肿引流术是治疗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张力性血肿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高血压脑出血张力性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按GOS评分,恢复良好者5例,轻残者3例,重残者1例。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早期CT或MRI表现为液、固态混存的血肿易发生张力性血肿,微创血肿抽吸引流术是治疗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4.
高血压脑出血致死率及致残率很高,部分患者度过危险期后,晚期出现脑内张力性血肿并导致神经功能的进行性损害.作者2002-2008年采用微创血肿抽吸术治疗16例高血压脑出血张力性血肿患者,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高血压脑出血后形成张力性血肿的病例并不多见,但是随着CT及MRI在临床上的应用,近年文献报道也逐渐增多,我科自2008年2月~2011年7月采用立体定向血肿穿刺抽吸引流治疗10例高血压脑出血张力性血肿患者,疗效满意,现汇报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后脑内张力性血肿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经颅脑CT诊断为高血压性脑出血后张力性血肿的病人共24例,对其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治疗经过等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对24例病人入院后2h内行颅脑CT检查,均为基底节区脑出血,经脱水降颅压、控制血压、营养脑神经及其他对症支持治疗后症状明显缓解。病后9~20d临床症状加重,再行脱水治疗效果不佳,复查CT诊断为高血压性脑出血张力性血肿。内科治疗8例,其中基本痊愈3例。余16例转至神经外科行颅内血肿穿刺外引流术治疗,临床症状和体征都有不同程度改善。结论对于高血压性脑出血后张力性血肿,如及时做出诊断,行颅内血肿穿刺外引流术,病情会迅速改善,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张力性血肿的CT表现及其机制。方法 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共收治高血压脑出血病人96例,出血后进行动态CT检查,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94例经保守治疗痊愈,另2例病情加重行血肿穿刺引流术后治愈。出血3d内血肿CT表现为高密度、边缘锐利,血肿周边有条状低密度环绕;出血后3~20d血肿CT表现为密度降低,血肿周边有片状低密度影,占位效应明显,出现较大面积花环状强化;出血后20d以上CT表现为密度进一步降低、边缘模糊,占位效应减低,仍有环状强化。结论高血压脑出血张力性血肿为血肿液化吸收过程中普遍要经过的一个阶段,其形成机制可能与血肿壁动脉血管扩张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 总结高血压性脑出血穿刺引流术后并发张力性血肿的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8月至2020年10月在CT引导下行软通道穿刺引流术治疗的1812例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后发生张力性血肿9例,发生时间在拔除引流管后7~14 d,平均10.2 d。更换穿刺入路后,再次穿刺引流术治疗,所有病人症状再次穿刺引流术后均改善。出院时GCS均为15分,GOS评分5分6例,4分3例;出院后1个月复查无复发。结论 高血压性脑出血穿刺引流术后仍可出现张力性血肿,可以再次通过软通道穿刺引流术治疗,临床症状迅速缓解,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9.
高血压性脑出血张力性血肿10例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血压性脑出血张力性血肿是指高血压性脑出血在病初出血量不大,但在保守治疗过程中,患者临床症状加重,经脑CT复查,可见高密度血肿影像周围出现一定范围的环形低密度改变,并伴有明显占位效应。现将我科自1997-01~2006-10收治的10例张力性血肿患者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  相似文献   

10.
张力性血肿是指脑出血患者经保守治疗后,血肿液化而未被吸收,血肿体积增大,包膜变薄且张力增加,对周围脑组织压迫进行性加重.现对我科2004年1月~2008年9月收治的1036例脑出血患者中9例发生张力性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1.
脑出血张力性血肿是脑出血的一种特殊类型,内科治疗无效.在内科保守治疗后,血肿液化而不被吸收,血肿量逐渐增多,使得包膜薄化,张力增加,对周围脑组织压迫并进行性加重者称为张力性血肿.本组12例进行微创颅内清除术,病情好转9例,因并发症死亡 1例,自动出院2例,内科保守治疗9例,其中好转4例,自动出院3例,死亡2例.  相似文献   

12.
高血压性小脑出血约占高血压性脑出血的10%.自1981年以来,本文作者将立体定向血肿吸除术作为高血压性小脑出血的基本外科治疗方法,取得良好效果.治疗对象为1976年5月至1985年5月九年间经CT扫描确诊的89例高血压性小脑出血.男57例,女32例,平均年龄65.1岁.其中采取保守治疗31例,单行脑室引流术者20例,经开颅血肿清除者23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立体定向血肿抽吸和尿激酶溶解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03年5月至2007年3月收治的93例高血压脑出血的病人,采用立体定向血肿腔穿刺抽吸,尿激酶溶解引流治疗,并于同期内科保守治疗的87例高血压脑出血病人进行疗效比较.结果 定向治疗组死亡率为6.45%(6/93),ADL I~III级者占78.49%(73/93);保守治疗组死亡率为20.69%(18/87),ADL I~III级者占45.98%(40/87),两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 立体定向血肿抽吸和尿激酶溶解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明显优于内科保守治疗.  相似文献   

14.
立体定向血肿排空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4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 探讨立体定向血肿排空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2005年11月至2006年10月间收治的行立体定向血肿排空术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术后随访3~12月,ADL1 4例;ADL2 14例;ADL3 11例;ADL4 8例;ADL5 5例.结论 立体定向血肿排空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具有定位精确、脑皮层损伤小等优点,其疗效确切,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多靶点微创颅内血肿抽吸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方法.方法 将84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两组,多靶点组和单靶点对照组,进行血肿基本清除率、意识障碍恢复时间、3周内病死率和ADL评判比较.结果 多靶点组血肿消失快、意识恢复早、术后日常生活能力强.结论 多靶点微创颅内血肿抽吸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安全、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6.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6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组,治疗组行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对照组行常规的内科保守治疗.结果 治疗组患者病死率、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降低.结论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能够显著降低患者病死率及致残率,提高生存质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  相似文献   

17.
高血压性脑出血血肿的机械性压迫和血肿周围水肿,缺血、出血后凝血酶和血红蛋白的毒性作用,是导致神经功能缺失的主要原因,如何减少这些损害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2002年1月~2004年12月,我们对43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进行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治疗,以观察其对血肿周围水肿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残留血肿和复发血肿的治疗方法.方法 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在血肿部分或全部清除后血肿腔置入双腔引流管,粗管引流,细管注入尿激酶溶解残留血肿或复发血肿.结果 残留血肿通过尿激酶溶解引流可逐步消除,复发血肿通过注入尿激酶溶解可避免再次手术.结论 双腔引流管在治疗残存血肿和复发血肿中与传统单管引流注药相比,具有明显优越性.  相似文献   

19.
高血压脑出血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为探讨微创穿刺血肿引流术和保守治疗的临床效果,河南省禹州市人民医院自2005年2月-2008年5月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了随机平行对照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立体定向血肿碎吸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手术时机选择.方法 回顾性分析63例我院立体定向血肿碎吸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了解不同时间段手术与临床疗效之间的关系.结果 立体定向血肿碎吸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适合血肿量在30~50ml左右的患者.发病在24小时内接受立体定向血肿碎吸手术的患者(尤其是6小时以内)手术后再出血发生率高;发病后24~48小时接受立体定向血肿碎吸手术的患者手术预后较好.2天以后再接受立体定向血肿碎吸手术的患者神经功能后遗症状较重.结论 高血压脑出血行立体定向血肿碎吸术具有创伤小、康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手术时机以发病后1~2天内为佳,血肿量30~50ml为最佳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