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应变率成像在左室整体舒张功能正常高血压患者局部心肌功能评价中的应用,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左室整体舒张功能正常高血压患者70例和健康志愿者35例(对照组),在长轴上记录各节段性18个节段舒张早、晚期应变率,计算各节段平均值。结果:对照组节段性舒张功能异常大部分分布在基底段(基底段舒张早期峰值应变率SRE、舒张晚期峰值应变率SRA及SRE/SRA值小于中间段及心尖段),特别是室间隔。高血压组平均松弛性较低,较对照组有较明显的节段性舒张功能异常,舒张功能异常最显著的区域为室间隔基底段、下壁基底段和前壁基底段。2组侧壁均是舒张功能异常表现最少的区域。结论:应变率成像可准确评价左室整体舒张功能正常高血压患者的局部心肌功能异常。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容量负荷变化对速度向量成像(velocity vector imaging,VVI)各项参数的影响。方法:选择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ASD)患儿16例为病例组,分别在介入术前、后24h内采集心尖四腔超声心动图像,并选取和病例组性别、年龄相匹配的健康儿童16例作为对照组。Syngo Workplace软件测定比较病例组和对照组的左右心室长轴各节段速度、应变、应变率和位移,并随机挑选10例ASD患儿进行重复性分析。结果:①ASD患儿较正常儿童,右室游离壁各节段的速度,应变,应变率和位移均增加,左室基底段的收缩峰值速度和位移有明显增加(P<0.05);②ASD介入术后,右室游离壁各节段的运动逐渐恢复正常,左室基底段的收缩期峰值速度和位移下降接近正常。③右室游离壁基底段的速度和位移有较好的重复性。结论:应变和应变率指标会受到容量负荷变化的影响,在估测局部心肌节段功能时应考虑到该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心肌应变率(SR)的变化特点,探讨应变率成像(SRI)技术定量评价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左室局部心肌功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SRI对20例AMI患者和30例正常人左室各室壁节段纵向收缩期、舒张早期及房缩期的峰值应变率进行测定,并以冠脉造影结果为标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SRS:AMI组基底部、中部水平所有室壁较正常对照组显著性减低,心尖水平除下壁外其他室壁较对照组显著性减低;SRE:AMI组不同水平左室所有室壁较对照组显著性减低;SRA:基底部前间隔、后壁、前壁、下壁较对照组显著性减低,中部后间隔、后壁、前壁较对照组显著性减低,心尖水平后间隔、前壁、下壁AMI组较对照组显著性减低(P<0.01和0.05)。结论:SRI技术是临床无创、定量评价急性心肌梗死局部心肌功能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采用不同组织多普勒技术定量研究陈旧性室间隔心肌梗死患者的右室局部和整体功能。方法:20例陈旧性室间隔心肌梗死患者,30例健康成人。采用应变率及组织速度成像获取右室侧壁各节段的组织速度、位移、应变及应变率曲线。测量收缩功能参数:收缩期峰值速度(Vs)、最大位移(D)、收缩期峰值应变(S)及应变率(SR);测量舒张功能参数:舒张早期充盈速度(Ve)、心房收缩期充盈速度(Va)、舒张早期充盈应变率(Esr)、心房收缩期充盈应变率(Asr)。脉冲组织多普勒获取三尖瓣环运动频谱曲线,计算右室Tei指数。结果:陈旧性室间隔心肌梗死组右室侧壁基底段的S和D以及心尖段的SR和D均较正常组明显减低;基底段及中间段的Ve和Esr均较正常组明显减低;右室Tei指数明显高于正常组。结论:陈旧性室间隔心肌梗死患者右室侧壁多个节段的局部收缩和舒张功能明显受损,此外右室整体功能也明显受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速度向量成像技术检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PIH)胎儿左、右心室心肌节段功能的临床意义。资料与方法采集81例PIH胎儿,包括妊娠高血压组(GH组)24例、轻度子痫前期组(MPE组)25例、重度子痫前期组(SPE组)32例,以及136例正常胎儿(对照组)的心脏四腔观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右心室各节段收缩期峰值运动速度(Vs)、舒张期峰值运动速度(Vd)、峰值应变(S)、收缩期峰值应变率(SRs)和舒张期峰值应变率(SRd)。结果 217例胎儿中成功采集图像192例。PIH各组左、右心室壁Vs和Vd均由基底段至心尖段逐渐减低(P<0.01),S、SRs和SRd在基底段、中间段和心尖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H组左、右心室壁Vs、Vd、S、SRs和SRd与对照组相应节段心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PE组右心室壁S、SRs和SRd较对照组降低(P<0.05);SPE组左、右心室壁S、SRs和SRd较对照组、GH组和MPE组均降低(P<0.05),右心室壁Vd较对照组及GH组降低(P<0.05)。结论速度向量成像技术可以检测PIH胎儿左、右心室心肌节段功能的变化,PIH对子痫前期胎儿左、右心室功能均有影响,以右心功能损害首先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应用斑点追踪显像技术检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PIH)对新生儿的右心室心肌节段的影响,进而评价妊高症对新生儿右心室功能的影响。方法采集60例PIH新生儿,包括妊娠高血压组(GH组)30例、子痫前期组(PE组)30例,以及60例正常新生儿(对照组)心脏的四腔心切面超声心动图,测量右心室各节段快速射血期峰值运动速度(Vs)和峰值应变率(SRs)、峰值应变(S)、快速充盈期峰值运动速度(Vd)和峰值应变率(SRd)。结果 120例新生儿中成功采集图像112例。右心室各组室间隔壁及游离壁Vs和Vd由基底段向心尖段逐渐减低,基底段与心尖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SRs和SRd在基底段、中间段和心尖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H及PE组右心室游离壁各节段心肌Vs及Vd与对照组相比数值降低(P0.05),GH及PE组右心室室间隔面各节段心肌Vd与对照组相比数值降低(P0.05),GH及PE组右心室各节段心肌S、SRs和SRd与对照组相比大部分降低(P0.05)。PE组右心室游离壁各节段心肌Vs及Vd与GH组相比数值降低(P0.05)。结论斑点追踪显像技术可以检测新生儿右心室心肌节段功能的变化,PIH对新生儿右心室功能有影响,使部分心肌功能减低,PIH病情加重,新生儿部分心肌受损随之加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应变率成像技术评价左冠状动脉起源异常患儿局部心肌功能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应变率成像技术比较16例左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Anomlalous origin of the left coronary artery from the pulmonary artery,LCAPA)患儿与39例正常儿童左心室不同心肌节段的应变率值以及应变值.结果:对照组平均收缩期峰值应变率(-2.12±0.75)s-1,收缩期应变(-25.24±4.07)%,舒张早期应变率(2.32±0.69)s-1,舒张晚期应变率(1.65±0.61)s-1;病例组平均收缩期峰值应变率(-1.42±0.49)s-1,收缩期应变(-17.56±5.71)%,舒张早期应变率(1.48±0.49)s-1,舒张晚期应变率(0.85±0.42)s-1.病例组收缩期及舒张期应变率及应变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病例组室间隔基底段的应变率值及应变值与其它节段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病例组基底段收缩期峰值应变率(-2.22±.41)s-1,收缩期应变(-25.24±4.07)%,舒张早期应变率(2.32±0.69)s-1,舒张晚期应变率(1.65±0.61)s-1.结论:应变率成像技术可以评价左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患者局部心肌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采用不同组织多普勒技术定量研究尿毒症患者右室局部和整体功能。方法:本研究选取20例尿毒症患者,30例健康成人。用应变率成像及组织速度成像获取右室侧壁各节段的组织速度曲线、位移曲线、应变及应变率曲线,脉冲组织多普勒获取三尖瓣环运动频谱曲线。测量局部收缩、舒张功能及整体功能参数。结果:尿毒症组右室侧壁基底段、中段及心尖段的收缩期峰值速度均较正常组增快,基底段的收缩期峰值应变和舒张早期充盈应变率较正常组明显降低。中段心房收缩期充盈速度明显增快,心尖段舒张早期充盈应变率明显降低,心房收缩期充盈速度明显增快。右室Tei指数明显高于正常组,射血时间缩短、等容舒张时间明显延长、舒张早期峰值速度减低、心房收缩期峰值速度增加。结论:尿毒症患者右室整体功能明显受损,右室侧壁多个节段的局部收缩和舒张功能也明显受损。  相似文献   

9.
目的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评价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室局部心肌收缩功能.资料与方法应用二维超声心动图分别对临床确诊的射血分数正常的32例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20例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及32名正常受检者进行检查,存储胸骨旁左心室短轴二尖瓣水平、乳头肌水平及心尖水平连续3个心动周期的二维灰阶图像进行斑点追踪分析,记录左心室上述3个短轴切面共18个节段径向收缩期峰值应变率.结果左心室舒张性心力衰竭及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各节段径向应变率曲线形态与正常受检者相似,且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同一水平不同节段间径向收缩期峰值应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所有节段径向收缩期峰值应变率均较正常受检者相应室壁节段减低,其中部分节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所有节段径向收缩期峰值应变率均显著低于正常受检者及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P<0.05).结论左心室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存在节段性室壁径向应变率减低,提示射血分数正常的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存在局部收缩功能受损.  相似文献   

10.
目的:采用应变率成像技术评价尿毒症患者右室局部心肌舒张功能。方法:20例尿毒症患者,30例健康成人。采用应变率成像及组织速度成像获取心尖四腔切面右室侧壁各节段的心肌应变率及多普勒速度曲线,测量曲线上的舒张早期充盈速度(Ve)、心房收缩期充盈速度(Va)、舒张早期充盈应变率(Esr)、心房收缩期充盈应变率(Asr)。结果:尿毒症组右室侧壁基底段的Esr减低,中段Va增快,心尖段Esr减低、Va增快(P<0.05)。结论:尿毒症患者右室侧壁局部心肌存在舒张功能减退。应变率成像联合组织速度成像可检出更多舒张功能受损的右室壁节段。  相似文献   

11.
目的:采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2DS)评价严重心收缩功能不全患者心肌扭转和解旋运动发生的变化,以及这些改变与左室舒缩功能的关系。方法:采用心尖双平面Simpson's法测量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对10例LVEF<35%的严重心收缩功能不全患者和10例正常对照组使用EchoPAC工作站的2D Strain软件进行脱机分析。测算左室基底段和心尖段心肌旋转率、解旋率、旋转达峰时间、解旋达峰时间以及两者的达峰时间间期,测量收缩末左室整体扭转角度。结果:严重心收缩功能不全组左室旋转率、解旋率及左室整体扭转均显著低于正常组(P<0.01),尤以左室心尖部旋转率的差异最为显著(P<0.001)。两组时间参数的比较显示严重心收缩功能不全组左室旋转及解旋达峰时间提前,旋转及解旋时间间期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两组左室旋转参数与 LVEF 相关性良好(r>0.60,P<0.01),尤以左室心尖部旋转率与LVEF的相关性最为显著(r=0.73,P<0.01)。结论: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技术通过分析左室心肌扭转和解旋的相关参数,可准确评价严重心收缩功能不全患者左室收缩和舒张功能,为临床正确认识心功能障碍程度和性质提供一种可信赖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速度向量成像(VVI)技术评价小儿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左心室长轴收缩功能的准确性。方法:2H5例DCM患者和25例正常儿童为研究对象,应用VVI技术测量心尖四腔切面心肌运动速度、应变、应变率、达峰时间等指标。应用连续波多普勒记录的二尖瓣反流频谱检测左心室压力峰值变化率(LVdp/dtmax)。应用M型超声于左心室短轴切面测量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收缩末期内径,计算左心室射血分数(EF)。应用线性相关方法对各参数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正常儿童左心室EF为65.8±4.2%,左心室各节段应变率波动于-1.26~-1.43/s;DCM患者左心室EF为41.2±14.5%,左心室各节段应变率波动于-0.31~-0.51/s;其绝对值明显低于正常儿童(P〈0.05)。DCM患者LVdp/&max为521.8±283.4mmHg/s,DCM左心室侧壁基底段收缩期应变率与LVdp/dmaax高度相关(P〈0.05,r=0.86)。结论:DCM患者存在心肌收缩力减弱及收缩活动不协调,VVI技术可以比较准确地评价左心室长轴的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定量组织速度成像(QTVI)评价高血压患者与正常人左心室舒张功能的差异及其与传统超声心动图评价方式的相关性.方法:应用RT-3DE、QTVI分别测量20例正常人和20例高血压患者的左室重量(LVM)、充盈率(PFR)、二尖瓣环最大位移(TMAD Midpt)、左室室间隔和侧壁基底段的舒张早期组织速度(Ve)及舒张晚期组织速度(Va),计算其比值(Ve/Va),并与传统超声心动图检测二尖瓣口血流频谱进行比较.结果:40例受测者均获得了具有清晰内膜边界的实时三维图像和二维图像,2组间LVM、左室质量指数(LVMI)、PFR测值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MAD Midpt测值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室间隔、左室侧壁基底段的Ve、Va及其比值(Ve/Va)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左室PFR、左室间隔及侧壁基底段Ve/Va值、TMAD Midpt测值与传统二维超声心动图测得舒张早期与舒张晚期峰值流速比(E/A)高度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62,0.961,0.434.结论:高血压患者与正常人左室舒张功能存在差异,RT-3DE、QTVI是可行的、准确定量评价左室舒张功能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14.
目的:应用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评价肺动脉高压患者右心室舒张功能,并与常规多普勒超声心动对比研究。方法:肺动脉高压患者31例,正常对照组33例,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获得右心室各个节段舒张期纵向应变率及运动速度。结果:右心室游离壁及室间隔各段舒张早期应变率(SRe)有显著性差异(P〈0.05);右室游离壁及室间隔舒张早期应变率(SRe)平均值与右室游离壁厚度、肺动脉收缩压相关性较好。结论:舒张早期应变率与右室游离壁厚度及肺动脉收缩压相关性较好,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为评价肺动脉高压右室舒张功能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徐鑫  黎春雷  李红洲  孙杰  邓又斌   《放射学实践》2010,25(5):563-565
目的:应用超声二维应变技术评价肝硬化患者右室纵向收缩功能。方法:选取34例肝硬化患者作为实验组,35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常规超声心动图心尖四腔切面记录右室舒张末期横径,右房收缩期横径。记录心尖四腔切面的三个完整心动周期的高帧频二维图像,应用二维应变分析软件测量右室游离壁三个节段收缩期的峰值应变(ε),应变率(SRs)及速度(Vs)。测量右室游离壁舒张早期峰值应变率(SRe)和速度(Ve),右房收缩期峰值应变率(Sra)和速度(Va)。结果:肝硬化组右房收缩期横径较对照组增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组右室游离壁三个节段的收缩期峰值应变及应变率、舒张早期峰值应变率及右房收缩期峰值应变率较对照组明显减低(P〈0.05),肝硬化组右室基底段及中间段收缩期峰值及舒张早期峰值速度较对照组减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5),右室心尖段收缩期峰值速度、舒张早期峰值速度及右房收缩期峰值速度较对照组减低,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二维应变技术可以快速准确地评价肝硬化患者右心功能,提示临床医生诊断和治疗肝硬化性心肌病以改善肝硬化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应用斑点追踪技术成像(speckle tracking imaging,STI)评价原发性高血压与尿毒症左室壁增厚患者的左室纵行心肌应变。方法:正常对照组20例,原发性高血压组40例,尿毒症组30例。常规心脏数据测量后,连接胸导联心电图,分别采集心尖位3个长轴切面的二维灰阶动态图,取3个连续稳定心动周期,脱机分析18个节段收缩期峰值应变、二腔切面总应变、三腔切面总应变、四腔切面总应变及3个切面的平均总应变,记录并比较各参数测值。结果:正常对照组左室各壁收缩期峰值应变自基底段至心尖段逐渐增加;同一室壁各节段心肌收缩期峰值应变达峰时间基本一致。原发性高血压组左室前间隔中间段、心尖段与后壁中间段、心尖段,后间隔基底段收缩期峰值应变降低,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余室壁收缩期峰值应变、二腔切面总应变、三腔切面总应变、四腔切面总应变及3个切面的平均总应变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同一室壁各节段心肌应变曲线紊乱,收缩期峰值应变达峰时间一致性差。尿毒症组左室各壁收缩期峰值应变、二腔切面总应变、三腔切面总应变、四腔切面总应变及3个切面的平均总应变明显降低,与另外2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同一室壁各节段心肌应变曲线紊乱,收缩期峰值应变达峰时间一致性差。结论:STI能准确、快速地测定原发性高血压和尿毒症左室壁增厚患者左室局部心肌收缩期峰值应变的减低,提示患者左室整体收缩功能正常情况下存在节段性收缩功能降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应用定量组织速度及组织追踪成像评价心衰患者左心室心肌收缩、舒张功能不同步性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6例心力衰竭患者及30例正常对照组,应用QTVI成像软件和TT分析软件,在心尖四腔心,取后间隔及侧壁基底段(B)和中段(M)心肌分别放置取样点,测量收缩期及舒张期的心肌运动速度及组织位移的达峰时间,计算相同节段不同室壁间及不同节段相同室壁间的时间差。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心衰组收缩期速度及组织位移的达峰时间明显延长,舒张早期速度达峰时间无显著差异性,舒张晚期速度达峰时间明显缩短,而收缩期及舒张期速度及组织位移的时间差明显延长。结论心力衰竭患者存在左心室收缩及舒张的不同步性,定量组织速度及组织追踪不失为早期、精确、无创、定量评价其不同步性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应用超声的不同方法评价健康成人左心房机械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超声的不同方法检测健康成人左心房整体心肌舒缩功能及与年龄的关系,并对不同方法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进行比较。方法对128名健康志愿者行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取标准心尖四腔切面。①二维超声应用Simpson法测量左心房舒张末期容积(LAEDV)、收缩末期容积(LAESV)、左房容积变化率即左房射血分数(LAEF)。用体表面积(BSA)标化上述各测值,得到左心房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AEDVI)、左心房收缩末期容积指数(LAESVI)。②应用多普勒超声测量二尖瓣血流频谱的左心室舒张早期血流速度(e)、舒张晚期血流速度(a),计算e/a比值。③应用组织多普勒成像(TDI)软件中的定量组织速度成像(QTVI)技术,测量左心房侧壁及房间隔基底部收缩期心肌组织运动速度(VS)、舒张早期心肌组织运动速度(VE)、舒张晚期心肌组织运动速度(VA),计算VE/VA比值。用线性分析法检测各测值与年龄的相关性。结果①LAEF与年龄呈负相关(P〈0.01),LAEDV、LAESV与年龄呈正相关(P〈0.05或P〈0.01)。经体表面积标化后,与年龄的相关系数明显提高。两性之间的测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e、e/a比值与年龄呈负相关(P〈0.01),a与年龄呈正相关(P〈0.01)。③VS、VE、VE/VA与年龄呈负相关(P〈0.01),VA与年龄呈正相关(P〈0.01)。④上述3种评估左心房功能的方法间均有良好的相关性(P〈0.01)。结论超声的不同方法可以评价左心房机械功能,但QTVI技术使定量评价左心房的机械功能更加简便、精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