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琪 《建筑结构》2021,51(23):后插17-后插18
为落实乡村生态经济发展,乡村生态旅游逐渐成为新时期乡村经济发展转型的重要内容之一,在突出乡村旅游特色资源的同时,以民宿为代表的文化空间建设为乡村生态旅游经济注入了新的内容.然而,基于文化营造与空间场域下的乡村民宿设计是一个相对复杂的工作,其需要综合考虑乡村民宿的空间布局与文化装饰元素的适应性等,并结合乡村民宿的功能设定,在构建乡村民宿文化意境的同时,满足乡村生态旅游经济发展的基本需要.  相似文献   

2.
正区别于传统旅游经济模式,乡村经济发展强调对区域生态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在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尽可能避免对乡村自然资源的破坏。为突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旅游经济发展理念,民宿作为乡村生态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采取科学的民宿设计与规划方案,以满足生态旅游视角下人们对乡村民宿的不同需求。  相似文献   

3.
民宿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新型服务业,是提升乡村人民收入的重中之重,同时作为文化旅游的基础载体,近年来发展迅速且模式逐渐多元化。民宿作为带动当地经济发展,传承发扬文化的重要载体,在营造建设方面应结合地域环境最大限度发挥其联结游客与文化的作用。在推动乡村振兴的战略之下,民宿空间建设需与地域文化产业、周围自然地理环境、乡村经济建设协同发展,有机融合。以梅岭湾里红星村民宿为例,提出生态性延伸式民宿设计,发挥发扬当地文化,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空间模式。  相似文献   

4.
文章以改造型民宿为研究对象,探索民宅在改造后旧宅与新建部分所呈现的不同关系,从而总结出以"逐新""并置""存旧"为方向的三种旧宅更新策略。文末则以民宿外部形象与内部空间布局为切入点,总结旧宅更新过程中应遵循的两大原则——风貌保护原则与功能置换原则,以期为后续的改造型民宿设计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渐改善,乡村旅游与生态旅游在国内开始快速发展。近年来,乡村民宿旅游发展势头迅猛,形成了独特的产业发展特点,而部分乡村民宿建筑品质较差,与美丽乡村建设要求相悖,影响游客体验。因此,探索乡村民宿建筑品质的提升策略,对促进当地乡村旅游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以巩义市为例,通过介绍巩义市各乡镇乡村民宿优势资源、民宿类型、建筑设计风格以及现阶段的发展现状,分析其乡村民宿现存的建筑问题,就这一产业的建筑品质升级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研究表明:乡村民宿建筑品质关乎乡村民宿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要有效可持续发展乡村民宿,助力乡村振兴,就要改善乡村民宿基础设施建设,对乡村民宿建筑进行合理的设计。  相似文献   

6.
在民宿发展热潮中,总结民宿的开发建设如何与环境相适应的规律,可以避免民宿开发建设的盲目性。文章从自然和文化两个维度,对广州增城民宿宏观选址和微观环境设计方面的研究,发现位于水边和山前缓坡,且所处生态环境质量良好,同时与文化景观相临或相融的民宿最具有代表性;融合和借景、保护和利用分别是自然和文化环境设计的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8,(5)
文化是民族的灵魂,一方文化影响一方经济,以文化为依托,创新的产品才最具特色,也最具有意义。了解、探析地域文化的特色与特点,提炼文化要素,首先抓好文化主题,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设计围绕传统文化元素、名人元素、环境元素等进行创新,设计符合现代审美需求的文化创意产品,结合对地域文化的研究,对于特色旅游文化产品开发设计将更具理论和实践的意义。以文化为背景进行研究,立足潜江地域人文环境和资源,体现"地域特色"、"文化特色"、"创新特色"等内涵,并从实用性的产品中开发出具有特色旅游文化创意产品。  相似文献   

8.
传统村落中民宿的开发模式是影响民宿营造以及传统村落活化的重要因素。本文根据民宿开发模式,结合浙江松阳县民宿实际建设情况,提出三种开发模式:"点状"嵌入、"面状"介入、"全片"开发;并在传统村落活化视角下对各个模式进行特点分析和发展评价;最后针对不同传统村落的特点与实际情况提出选择民宿开发模式的思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9.
《门窗》2019,(22)
当前社会下,民宿市场日渐火爆,但民宿设计却趋向于模仿和盲目跟风,单纯以网络中出现的"网红打卡"作为设计定位的案例比比皆是。这些举措或许能够获得短期的经济利益,但并不利于民宿设计的长远发展,更不利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本文从民宿的起源,系统地研究了地域文化与民宿设计的关系以及如何更好地将二者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0.
民宿是我国近年来乡村生态旅游不断发展下的产物,自然民宿设计及其外部景观设计也渐渐成为热议的话题。对于本次育泉河民宿滨水景观设计来说,"野趣"与"亲水"这两大主题贯穿整个设计过程,通过空间布局、驳岸处理、植物营造三方面来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