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分析某350 MW超临界抽汽式供热机组在不同工况下的运行经济性,以实际运行数据为基础,建立热平衡计算方法,对机组采用旋转隔板抽汽供热和热再管道抽汽供热的经济性进行计算和对比。结果表明:旋转隔板的投运会降低实际运行过程的中压缸效率,在供热量不变的情况下,随着负荷的降低,旋转隔板抽汽供热和热再管道抽汽供热的收益都会增加,但增加的幅度不同。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某300 MW抽汽式供热机组为例,以机组供热时实际运行数据为基础,通过建立变工况全面热平衡计算数学模型,以理论计算与实际运行数据相结合,对机组采用旋转隔板抽汽供热的经济性进行计算,并对变工况下3种不同供热汽源的经济性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旋转隔板的投运会引起中压缸效率的明显下降,负荷越低下降幅度越大,使得机组供热收益降低;在高负荷时,采用旋转隔板的3段抽汽供热节能收益最大,但在260 MW及以下的供热工况,由于旋转隔板节流损失较大,3段抽汽供热经济性较差,而采用再热冷端供热的经济性最好。  相似文献   

3.
平东热电有限公司210MW机组为国产首台旋转隔板调节供汽的大型抽凝机组,通过对供热机组纯凝汽工况和抽汽工况的热力特性分析和热力试验测试,分析了中压缸效率不高的原因,并提出了改造方案。  相似文献   

4.
目前,国产200MW机组中压缸隔板的安全性问题日益突出。中压隔板运行一段时间以后,相继产生永久变形,有些级甚至出现裂纹,机组大修中经常需要更换隔板,给设备的正常运行与维护构成威胁。针对这一问题,以秦岭发电厂两台机组为例,综合了金相探伤结论、机械应力分析以及变工况运行中材料工作温度、热应力冲击的影响,并结合实际运行,对国产200MW机组存在的中压缸末三级隔板出现径向裂纹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对该型机组今后设计和运行的改进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
<正> 在该机组中压缸后增加了供热抽汽口。在低压缸的第24和28级处布置具有导向叶片的节流旋转式隔板。热力系统增加了两台并联布置的热网水加热器和一台尖峰热负荷加  相似文献   

6.
宝钢自备电厂成套引进的两台日本三菱350MW机组,自82年4月及83年3月分别投运以来,相继于85年4月发生了2号机组~#3低压加热器有1根铜管泄漏,85年7月又发生1号机组~#1低压加热器有4根铜管泄漏,严重威胁着机组的安全经济运行。为了分析这些铜管泄漏的原因,在85年11月的2号机组和86年2月的1号机组小修期间,由中日双方共同对各低压加热器作了涡流探伤等检查,基本掌握了加热器铜管泄漏的原因,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该机组具有八级回热抽汽,汽轮机低压缸有四级抽汽,第1~4级抽汽分别引至1~4号低压加热器,中压缸排汽接第5级抽汽引至除氧器,高中压缸中有三级抽汽,即第6~8级抽汽分别引至6~8号高压加热器(见图1)。  相似文献   

7.
为了在超超临界蒸汽参数下最大限度地获得热耗率的改善,回热焓升分配和给水回热级数要进行优化。对某1000MW超超临界机组TMCR工况计算发现,最末级温升高达51.1℃,与除氧器和其他3级低加的温升差别在2倍左右,偏离等温升最佳分配的原则较大。针对末级温升最大的情况,将整个低压缸抽汽口均后移1级,机组TMCR工况的热耗率可降低6.22kJ/(kW·h)。在低压缸第5级后增加1级抽汽口,给水加热的级数增加到9级,机组TMCR工况的热耗率可降低23.05kJ/(kW·h)。  相似文献   

8.
韩阳  张建林 《湖南电力》2005,25(1):50-52
通过对362MW进口机组2次大修检查,确认中压缸第1级隔板喷嘴和叶轮遭受固体颗粒侵蚀。分析了隔板和叶轮遭受侵蚀的机理,提出了增强汽轮机通流部件抗侵蚀性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基于常规超超临界机组热力系统(常规系统),提出了取消中压缸抽汽,引入回热式小汽轮机抽汽的主循环(MC)系统的设计方案。以某超超临界1 000MW机组为例,利用EBSILION软件对常规系统和MC系统进行机组变工况下热力学计算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采用MC系统的机组,在设计工况下,机组发电效率比常规系统提高0.15%,发电煤耗降低0.92g/(kW·h);在30%负荷下,机组发电效率比常规系统提高0.24%,发电煤耗降低1.61g/(kW·h)。因此,采用MC系统的超超临界机组具有良好的变负荷特性,且更适合于低负荷工况下的高效经济运行。  相似文献   

10.
1概况密化热电厂始建于50年代,改造前共有5台中压机组,总装机容量为74MW(见表1)。近几年由于热、电负荷大幅度增加,于1991年和1996年分别投入6、7号高压机组(参数见表三),同时对电厂进行技术改造。表1面化热电厂主机装备一览表锅炉由于新装CCO型高压汽轮机在额定工况下的第一级工业抽汽每台为220t/h,共440t小,略大于原有5台中压锅炉的总蒸发量(400t/h),由这一工业抽汽向中压机组蒸汽母管供汽,从而取代原有5台中压锅炉,使其退出运行。为防止因高压汽轮机停运而不向中压蒸汽母管供汽,直接由锅炉出口引出一条装有快速减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