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以9·1事件为标志,美国打击洗钱犯罪的国际战略可分为两个阶段:9·11以前以打击传统的洗钱犯罪为主;9· 11以后在战略上将打击传统的洗钱行为和恐怖融资并行.以国际组织为战略平台,以多边和双边的战略合作为手段,在全球范围内逐步推行符合美国国家利益的国际反洗钱标准是美国打击国际洗钱犯罪国家战略的重要特点.美国打击国际洗钱犯罪的国际战略由单一目标向双目标的发展,是美国反洗钱国际战略走向成熟的标志,也是国际社会反洗钱历史进程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2.
纵观当前国际形势,无论是伊拉克、阿富汗战争,还是叙利亚和利比亚的战争,军队轻武器装备力量在战火的洗礼中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的外军轻武器装备中,根据战争的信息反馈来衡量外军轻武器装备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有助于为后续外军轻武器装备发展提供更为详尽的数据参考和支撑.国际形势动荡,战事结束后,世界各国开始对外军轻武器装备战略进行动态优化调整,逐渐从以往战争需求为导向,朝着更高层次的提升未来军队战斗力方向发展.本文主要就外军轻武器装备发展战略进行分析,结合实际情况,从多种角度深层次剖析,寻求合理的改善措施.  相似文献   

3.
奥巴马上台后,面对国际形势与美国实力的变化,为维护和巩固美国的"一超"地位,提出并开始实施以促进发展、保证安全和提升国际合作等为主要内容的对外战略。为了更顺利、有效地实现这些目标,奥巴马政府对外政策遵循了"巧实力"的战略推行理念。由于目前美国仍是国际政治舞台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奥巴马政府的对外政策会对国际格局和国际秩序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中美关系也在奥巴马执政期间呈现出不同于其它时期的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的国际战略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和平和发展为当今时代发展的主流和方向,以建立国际新秩序为一贯的政治立场和主张,以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为中国对外政策的宗旨和共同目标,这一战略思想科学地概括了国际形势变化的新趋势和新特点,反映了世界各国人民的普遍要求,从理论上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时代观,从实践上展示了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共同目标和任务,为我国对内、对外政策的调整提供了必要的理论依据。研究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对我们认识和把握新时期我国的外交战略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综合国力日益增强,国际地位逐步升高,但"和平共处"却是中共对外策略中一直坚持的宗旨.中国政府在国际会议中多次表示中国坚持和平共处,共同发展,构建和谐世界的愿望.然而近些年来国际形势混乱,恐怖袭击频有发生,面对国家安全形势和国际战略格局的变化,在党的十八大上,党中央,中央军委和习主席提出了建设一支与我国国际地位相称,与国家领土安全和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强大军队和巩固国防.这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更是维护我国根本利益而作出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6.
民主改造伊拉克是美国中东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用改造德国和日本的模式,通过在“大中东”实行一系列外交、文化、经济改革,以美国式的价值观、民主观和政治制度改造伊拉克,遏制、淡化伊斯兰教的影响,进而改造中东地区乃至整个伊斯兰世界,实现美国的全球霸权战略。美国置中东伊斯兰国家的宗教信仰、民族传统和政治文化于不顾,一厢情愿地凭借自己的军事实力和民主理想改变阿拉伯世界,实现整个中东地区的“民主社会”转变,结果造成灾难性的“水土不服”:伊拉克出现了全国范围内的反美运动,恐怖暴力事件不断发生,社会秩序混乱,伊拉克长期处于无政府状态。  相似文献   

7.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际局势风云突变,中国外交面临前所未有的巨大压力。邓小平同志基于对中国国情的深刻认识和对世界局势的全面把握,提出了"韬光养晦"的外交战略思想。这一方针以争取和平的外部环境,集中精力发展壮大自己为主旨。时至今日,"韬光养晦"政策已成为中国对外战略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理解和把握中国外交政策的关键词之一。当前,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国际国内两个大局互动日益紧密,对"韬光养晦"政策的正确理解无疑将更有助于把握当前的国际形势。  相似文献   

8.
工业革命在推进人类文明进步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国际社会深刻反思工业文明的副产品,呼唤生态文明时代的到来,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已成为各国的共同选择。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显现出更为鲜明的时代内涵,国际社会在取得生态治理成绩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现实挑战,因而需要从理念引导、机制构建、多元主体和合作协调层面实现治理路径优化,以合作打造清洁美丽的世界。  相似文献   

9.
当前,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尚未见底,并进一步向实体经济蔓延,世界经济出现严重衰退。在此形势下,我国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应该制定什么样的策略、防范什么样的风险呢?  相似文献   

10.
采用语料库主题词分析的方法,统计美国对外政策话语中的主题词和关键主题词,结合索引、搭配研究,在考察其主题特征的基础上,对美国对外政策话语的建构进行分析解读,可以发现以下特点:美国使用大量的具有积极意义的正面词汇建构自身良好、正义的国家形象和身份;建构恐怖主义势力非人道的、罪恶的、敌人身份,唤起民众的仇视与憎恨;试图将美式的民主自由建构成普世价值的核心标准,以倡导美国领导下的世界和平。  相似文献   

11.
国外通过政策措施营造军民两用技术产业发展环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增修法规,规范两用技术产业化活动 美国 美国在针对国际形势和经济发展的需要调整了国家安全战略之后,又针对国防科技工业的未来发展提出了军民一体化战略,积极推动军民两用技术产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12.
当今时代,非传统安全威胁凸显,恐怖主义正处在快速增长阶段,一些境内恐怖势力与其他国际恐怖组织遥相呼应,伺机破坏,严重影响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近年来频频发生的恐怖事件证明,我国所面临的恐怖威胁是现实的、直接的,面临的反恐怖斗争是长期的、复杂的、尖锐的。打击恐怖主义活动,己成为武警部队担负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和军事任务。反恐作战指挥流程作为指挥者筹划和组织打击恐怖主义作战行动的基本依据,是对反恐指挥行动和工作次序安排,对于保证反恐指挥活动有序、高效运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科学发展观是当前和今后很长时期内主导中国发展的核心理念。就国际战略层面而言,中国抓住了全球可持续发展这个时代命题,以科学发展观为理论导向,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相似文献   

14.
叶燕燕 《商品与质量》2012,(S7):183-185
驰名商标国际保护作为知识产权保护领域中的一个重大问题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目前国际上的驰名商标侵权纠纷屡屡发生,严重扰乱了国际贸易秩序,不仅给企业造成巨大损失,同时也关系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因此如何进行和完善驰名商标的国际保护成为国际贸易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从驰名商标的概念、驰名商标保护的理论和驰名商标保护的适用条件等方面进行阐述,介绍、比较了国际条约、世界各国如德国、美国、日本及中国对驰名商标的保护,并对驰名商标的国际保护提出自己的意见、建议。  相似文献   

15.
随着国际形势风云变幻,我国外交政策进行了重大调整。“三个代表”思想的提出,为我国外交战略的实施提供了理论基础,“三个代表”的思想要求我国的外交战略以经济为重心,扩大开放,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从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制定外交战略,推动世界多极化进程,把反对“全盘西化”作为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相似文献   

16.
针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界定的四类突发事件中社会安全事件,从核和辐射恐怖突发事件公共安全角度阐述了核和辐射恐怖主义四类袭击手段的潜在威胁是在国际范围内对公共安全最具挑战性的威胁之一。按照"应对法"提出了"预防为主,预防与应急响应相结合"原则以及相应的行动谱。核和辐射恐怖突发事件的防范与应急响应的核心技术是核监测。全面系统地论述了核监测技术,包括:开展核和辐射恐怖事件防范与响应的核监测战略研究;为防范核和辐射恐怖事件,对核材料与其他放射性物质以及IND,RDD,RED的探测、报警、定位与识别,建立全国性辐射监测网(体系);核和辐射恐怖事件发生后果管理中应急响应的辐射监测特殊要求与相应技术。  相似文献   

17.
威尔逊主义传统是美国外交政策的重要传统,对战后以来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目标和议程产生了重要影响。冷战后世界与威尔逊的时代有着相似性,他个人外交实践的失败为当今的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缔造者留下深刻的教训,威尔逊的幽灵仍笼罩着冷战后世界。文章首先简要地分析了美国国家安全战略中威尔逊主义传统的特点,然后探讨了其道德律令和多边律令对冷战后世界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2011年以来,全球性网络军备竞赛愈演愈烈,为实施网络威慑,谋求战略优势,美国相继发布了《网络空间可信标识国家战略》、《网络空间国际战略》、《网络空间行动战略》等推动网络安全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从克林顿政府到小布什政府,再到奥巴马政府,美国逐步推动与网络安全有关的组织管理、网络技术和军事能力等方面的发展,旨在在新一轮"网络战"中,进一步掌控制定国际互联网安全标准和规则的主导权。本文通过对美国网络安全战略的分析,剖析其脉络和特点,希望对我国网络安全建设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9.
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而我国企业如何增强创新力量,提升创新能力和水平,赶上和超过世界产品创新趋势和潮流,在国际市场竞争中致胜,应在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努力。  相似文献   

20.
“和平演变”战略是国际垄断资产阶级采用以非军事的手法,旨在瓦解和颠复社会主义国家,使之变为社会主义的一种全球性的战略图谋。这一战略提出于50年代,现已成为社会主义国家的现实危险。国际敌对势力从来没有放弃敌视和颠复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立场;国内敌对分子和势力的存在,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泛滥,以及党内机会主义思想和腐败分子的出现,是“和平演变”的依据。先导是意识形态。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和高度的警惕,识破“和平演变”的反动逻辑,作好长期斗争的准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