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索乳管内窥镜(fiberopfic ductoscopy,FDS)定位下对乳腺导管内新生物切除的可行性并总结经验.方法:分析我院2004年9月~2006年11月间FDS检查的548例乳头溢液病例资料,并选择乳管镜发现导管内新生物手术的病例,对镜下乳管内新生物的图象特征、诊断、手术方式和术后病理进行分析.结果:548例乳头溢液病例中,FDS下诊断乳管内新生物187例(34.1%),其中乳管内乳头状瘤159例(29.0%),外周乳头状12例(2.2%),乳腺癌16例(2.9%).13例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91例在FDS定位下再行肿瘤切除或区段切除手术,44例按常规经溢液乳管内注射染料美蓝,再行选择性区段切除.FDS定位下手术组FDS诊断符合率97.8%(89/91),明显高于传统手术组86.4%(38/44)(x2=6.96,P=0.008).结论:FDS不仅是诊断乳腺导管内新生物的可靠方法,而且可以帮助手术中定位切除乳腺导管内新生物.  相似文献   

2.
乳管切除的适应症为良性乳管病变的病例 ,其中主要为乳管内乳头状瘤患者。乳管内乳头状瘤为良性肿瘤 ,只需切除病变导管即可获得良好效果 [1] 。传统的寻找病变乳管的方法有 :1在病变乳管内注入美蓝等颜料染色示踪 [2 ] ;2使用钝头针作引导 [3 ] 。但在实际应用中效果并不太满意。我院在这些方法的基础上采用术前美蓝染色 ,术中软导管引导的方法确定病变乳管 ,于 1998~ 2 0 0 1年 ,共对 5 6例乳管内乳头状瘤患者 (全部经术后病检证实 )施行了乳管切除 ,手术效果满意 ,随访半年未见复发 ,现报告如下。1 方 法全部选用高位持续硬膜外麻醉。…  相似文献   

3.
乳头溢液73例,乳腺导管扩张症15例,乳管内乳头状瘤35例,慢性乳腺疾病14例,乳腺癌9例。分析表明:乳头溢液脱落细胞学检查与X线乳管内造影或钼靶摄片相结合,对明确乳头溢液的病因具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4.
田磊  周燕  夏小林  陈琳  洪士开  裴静 《广东医学》2012,33(3):362-363
目的探讨乳管镜定位结合亚甲蓝染色引导切除乳管内乳头状瘤的疗效。方法对30例乳管内乳头状瘤行乳管镜定位结合亚甲蓝染色下乳管内肿瘤切除术。结果 30例病灶均被发现并切除,其中乳管内乳头状瘤28例(93.3%),乳管内乳头状瘤病2例(6.7%)。手术时间(38.0±6.5)min,病理检出率100%。结论乳管镜定位结合亚甲蓝染色对于切除乳管内乳头状瘤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我院自2004年开始,对乳腺输乳管内乳头状瘤患者,采用在局部麻醉下,用眼科5号泪道冲洗针头定位,进行病变输乳管及其引流腺叶切除,取得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乳头溢液是乳腺疾病的常见症状之一,也是部分乳腺癌的原发症状之一,除生理性疾病、精神因素、下丘脑及垂体肿瘤和药物等原因外,多数为乳腺本身疾病引起,如乳腺囊性增生、乳管扩张症、乳管内乳头状瘤、乳管内乳头状瘤病、积乳症、慢性阻塞性乳管炎、导管内癌、小叶原位癌在内的早期乳腺癌等。其中导管内乳头状瘤病又是乳腺的癌前病变,纤维乳管镜对乳头溢液患者是一种有效而又安全的检查方法。我院自2010年1月~10月共计190例乳头溢液患者进行了一系列的临床应用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乳管镜检查后发现Ⅰ~Ⅱ级乳管内单发乳头状病变,亚甲蓝染色方法在手术中的应用体会。方法:分析我院2009年6月~2010年6月32例因乳头溢液行乳管镜检查发现Ⅰ~Ⅱ级乳管内单发乳头状病变并接受亚甲蓝染色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并评价疗效。结果:本组32例患者均顺利寻找到病变乳管并手术切除,染色范围局限在导管内23例,病理检出率为91.3%(21/23),染色范围扩大到导管周围间隙9例,病理检出率77.8%(7/9)。结论:经乳管镜检查确定Ⅰ~Ⅱ级乳管内单发乳头状病变,亚甲蓝染色是一种实用的方法,掌握好染色的方法,可以提高病理检出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双硬膜外导管结合触诊在乳管内乳头状瘤手术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46例患者随机分为双硬膜外导管结合触诊治疗组和硬膜外导管结合亚甲蓝对照组,对2组患者手术时间、患者忧虑和乳房外形改变等进行 t 检验比较,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结果:双硬膜外导管结合触诊治疗组能对瘤区准确定位,指导完成手术,在患者忧虑和乳房外形改变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双硬膜外导管结合触诊技术可应用于手术治疗乳管内乳头状瘤,简便易行,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乳管内病变的特点及鉴别诊断,提高对导管内病变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回顾分析有手术、病理证实29例乳管内病变的X线表现.结果 乳头状瘤19例;乳管扩张证8例;乳管癌2例.结论 乳腺导管造影是诊断导管病变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10.
乳管内乳头状瘤18例,有间歇性、自主性乳头溢液16例。其中行乳腺楔形切除术12例,全乳切除术4例。经病理学检查均诊断为良性,术后无复发病例。对良恶性病变病理学检查难以鉴别的可疑者应行根治手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乳管镜在乳管内乳头状瘤诊断与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28例应用乳管镜诊治乳管内乳头状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利用术前乳管镜对乳管内病变进行准确定位,结合术中泪囊探针引导和经短平头针注入亚甲蓝染色行乳管内乳头状瘤切除术,切除标本送检前准确标记病灶,术后与病理比较。结果 28例术前均经乳管镜诊断为乳管内乳头状瘤。27例于切除乳管内找到病灶,病理证实乳管内乳头状瘤25例,乳管内乳头状瘤伴重度不典型增生2例,乳腺纤维腺病伴乳管扩张1例。结论乳管镜对乳管内乳头状瘤的确诊率高,有利于手术准确定位病变,避免盲目切除,减少手术创伤。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临床特点、诊断以及治疗。方法对我院2000年1月-2007年6月收治的43例手术后病理证实的乳头状瘤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本组43例,其中33例首发症状为乳头溢液,占76.99%。10例首发症状为肿块。结论乳导管内乳头状瘤最常见症状为乳头溢液。术前行乳导管造影、乳管镜有较高的确诊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经乳管镜在伴乳头溢液的乳管内乳头状瘤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46例乳头溢液患者进行乳管镜检查,发现30例乳管内乳头状瘤,经乳管镜确定病灶的方向、深度及体表标记,镜下放置定位针,进行乳管镜定位及引导下的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切除术。结果:在乳管镜定位及引导下,所有患者均顺利找到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并切除,手术时间为(50±4.2)min,手术切口长度为(2.2±0.2)cm,手术切除标本重量(11.3±1.3)g,病理检出率为100%,所有患者均未发生手术并发症。手术后原导管溢液治愈,随访至今无复发。结论:乳管镜检查能够精确定位伴有乳头溢液的乳管内乳头状瘤,且手术切除率高,手术范围小,操作方便,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宋翔  赵曼  涂巍 《中国全科医学》2008,11(10):827-829
目的探讨纤维乳管内镜检查对乳头溢液性乳腺疾病的诊治价值。方法应用德国Schlly公司生产的纤维乳管内镜对36例乳腺疾病患者进行诊断,直接观察乳腺导管内的病变,初步判断其疾病性质并准确定位。将检查结果与术后病理诊断进行对比分析。结果36例患者中乳管内占位性病变15例(乳管内乳头状瘤14例,乳腺导管浸润癌1例)、乳管炎11例,乳管扩张症10例(其中9例合并乳管炎)。乳头状瘤的病理检查结果与镜下诊断符合率为85·7%(12/14)。占位性病变患者经手术治疗,乳管炎和乳管扩张症患者进行镜下介入治疗。治疗后均痊愈或好转。结论纤维乳管内镜诊断乳腺疾病准确、定位可靠,是一种对乳头溢液性乳腺疾病安全有效的初步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乳管内视镜在乳房疾病诊断和鉴别诊断上的价值。方法 使用超细乳管内视镜对3000例乳房疼痛、肿块、乳头溢液病人进行检查。结果 经乳管镜检查后行乳管内治疗,乳痛症病人393例全部症状缓解或减轻;因乳管扩张、炎症导致肿块、疼痛病人1350例,肿块数量减少、体积减小、疼痛缓解;积乳症312例彻底治愈;乳头溢液的病因得以明确,并得到准确治疗。结论 乳管内视镜可用于各种乳房疾病的诊断、治疗,并可用于乳管内、乳管外疾病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6.
陆云飞 《广西医学》2002,24(12):1964-1965
乳腺导管内病变包括导管内乳头状瘤、乳管扩张病、乳管急慢性炎症、乳腺癌等。这些病变临床上均可出现乳头溢液。乳头溢液是乳腺疾病的三大常见症状之一 ,Leis在美国纽约医学院分析一组75 88例乳房手术的病人中 ,乳头溢液有 5 60例 ,占总数的 7.4% ( 1) 。上海市东方乳腺病医院报告 2 0 4 7例乳房手术的病人中 ,乳头溢液有 1 82例 ,占8.9%。明确乳头溢液的病因对临床至关重要 ,因为乳头溢液可能是良性疾病引起 ,也可能是恶性肿瘤引起。乳腺癌出现乳头溢液者占 4%~ 1 0 .7% ( 2 ,3 ) 。乳腺癌出现乳头溢液的病例中 ,1 2 %的病人不能扪及肿…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乳管内乳头状瘤的造影表现和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2005年6月~2008年6月经病理证实的35例乳头状瘤患者的造影片进行回顾分析。结果:乳头状瘤是乳导管溢液的主要原因,本组病例乳导管造影诊断乳头状瘤的符合率为80%。结论:乳腺导管造影对于发现及诊断乳管内乳头状瘤有重要临床意义,结合临床特征及触诊检查,可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乳管镜和乳腺定位针对乳管内隆起样病变的诊断和指导微创手术的价值。方法对168例不伴有乳腺肿块的乳头溢液患者行乳管镜检查,其中45例乳管内隆起样病变行美蓝染色,手术切除蓝染腺叶或区段并送术中冰冻;73例乳管内隆起样病变行乳腺定位针定位,乳晕弧形切口手术切除定位针及周围1cm腺体组织一并送术中冰冻。导管内单发乳头状瘤者结束手术,乳管内乳头状瘤病行单纯乳房切除术,导管内癌行单纯乳房切除联合一期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DIEP)自体再造术。余50例乳管炎患者予以庆大霉素冲洗。结果美蓝组:冰冻及术后病理诊断导管内单发乳头状瘤40例(88.9%),乳管内乳头状瘤病2例(4.4%),导管内癌1例(2.2%),另2例为腺病(4.4%),腺体切除容量为(41.31±1.18)ml;定位针组:冰冻及术后病理诊断导管内单发乳头状瘤65例(89.1%),乳管内乳头状瘤病5例(6.8%),导管内癌3例(4.1%),腺体切除容量为(20.37±0.84)ml。两组在腺叶切除大小容量上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62.187,P<0.05)。105例导管内乳头状瘤术后3个月复查,无溢液症状及明显不适。结论定位针引导下的乳管内隆起样病变手术切除范围小,创伤小,乳房外形基本无改变,手术切除率和病理标本检出率高,误诊和漏诊少。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超声检查联合X线摄片乳腺导管造影对乳管内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至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93例乳管内占位性病变患者的超声和X线摄片乳腺导管造影的影像学资料,对单项检查和联合检查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超声检查发现乳管内占位性病变的检出率为82.80%(77/93),漏诊率为17.20%(16/93),发现乳管内恶性占位性病变的检出率为40.00%(4/10),漏诊率为60.00%(6/10);X线摄片乳腺导管造影发现乳管内占位性病变的检出率为76.34%(71/93),漏诊率为23.66%(22/93),发现乳管内恶性占位性病变的检出率为20.00%(2/10),漏诊率为80.00%(8/10);超声和X线摄片乳腺导管造影联合,发现乳管内占位性病变的检出率为89.25%(83/93),漏诊率为10.75%(10/93),发现乳管内恶性占位性病变的检出率为60.00%(6/10),漏诊率为40.00%(4/10).单项检查和联合检查的检出率、漏诊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检查和X线摄片乳腺导管造影各有优缺点,两种方法联合检查可提高乳腺导管内占位性病变的检出率,降低漏诊率.  相似文献   

20.
非哺乳期间发生的乳头溢液多数是病理性的,这种乳头异常分泌约占各种乳腺疾病的5%-10%,最常见病因是乳管内乳头状瘤,约占总发病人数的一半,其次是乳房囊性病、乳腺导管扩张症及乳腺癌。开展纤维乳管镜以前,历来对乳头单导管溢液者行乳腺区段切除术。我院最新引进德国雪力牌纤维乳管镜,自2006—10—2007-02对32例病理性乳头溢液病人进行了术前溢液细胞学检查和乳管镜检查,术中采用定位方式行相应的手术治疗,现将病例资料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